清秋的桃木劍,原本是她師傅,雲華觀掌門人天算道人的法器。
天算道人在得道飛升前,活了一千年,共收過十個弟子。
其中,清秋排行第三。
到了七十年前,天算道人飛升在即,觀中剩下的親傳弟子,隻剩下了清秋,九師弟清風,以及小師弟,也就是周懸的師傅,清雲三人。
至於徒子徒孫,加起來也不過二十餘人。
在飛升之前,天算道人做了三項決定。
一,他將性格成熟穩重的九徒弟清風,立為雲華觀的下一代掌門人。
二,他把自己的法器,也就是那柄據說是他師傅留給他的、在往後千餘年間斬殺過無數妖魔的桃木劍,交給了三徒弟清秋——在清秋的記憶中,那柄桃木劍還在師傅手中時,就是斷掉的。
三,他把小徒弟清雲叫到身邊,與他說了一番“密話”——內容是什麽,無人知曉。
完成這一切後,天算道人便了無牽掛地飛升了,觀內的道人們甚至不知道他離開的具體時間,直到第二天清晨才發覺,師祖的廂房已經空無一人了。
不過這也說明一個問題。
坊間傳說中,仙人飛升後會留下自己的遺骸,也就是所謂“仙蛻”,經事實證明,是騙人的。
那些自稱飛升,卻留下皮囊的高人們……大概應該也許有可能還是因為,麵子上抹不開。
應該說,最了解徒弟的,還得是師傅。
果不其然,在天算道人飛升後不久,清秋和清雲便向師弟/師兄、當時的掌門人清風請辭,說是要離開雲華觀,四處遊曆一段時間。
麵對著師兄弟的道別,清風心中其實早有預感——這幾年間,清秋在外遊曆的時間本就遠勝過待在道觀裏清修的日子,畢竟以她現如今的道行與心境,無論是否有意,想在別處另開宗派,完全是綽綽有餘。
更別提師傅如今已經飛升,這雲華觀,自然是留不住她。
而小師弟清雲,正是二十來歲年輕氣盛的年紀,就連師傅都誇讚過他,在法術修行上的天賦是“百年來第一人”,如今隻是欠缺一些下山曆練的經驗,假以時日,必成大器——留他在這兒,反倒是浪費師弟的天份。
所以縱然心中有千百般不舍,清風也還是沒有過份挽留,並在兩人相約離去的那一日,親自送他們下山。
在山腳下,已是半百老人的清風掌門,淚流滿麵地目送昔日的師兄弟們一個向東,一個向西的背影,漸漸遠去。
再說回清秋這邊,在離開雲華觀後,她背著師傅留下的桃木劍遊曆四方,盡管她偶爾也履行道門弟子斬妖除魔的“本分”,但要說那柄桃木劍上衝天的煞氣與她相關,那也是冤枉——雖然信奉“以殺止殺”的原則,但清秋卻並非弑殺之人,若非遇到惡貫滿盈者,她一般不會出手。
在四處遊曆的日子裏,她一直和兩位師弟保持著書信聯絡,雖然從一開始的一年、五年,變成了最後的十年一次,但三人的情誼卻沒有變過。
期間清秋也抽空回過幾次師門,直到清風道長以九十歲高齡逝世以後,她才徹底和師門斷了聯係,成了那些個徒子徒孫們傳言中,“雲遊在外、不老不死的神秘師祖”。
而後的事情,周懸已經知道了——十年之期已滿,清秋卻沒有收到師弟清雲的來信,於是便來到安平市探查情況,這才得知師弟已經身死三年,甚至即將開啟新一段人生的消息。
聽完自己“秘密線人”的匯報後,白璟誇讚了一聲“good”,隨後便躺在周懸家的沙發上,把電視切換到“動物世界”,仰頭打起了呼嚕。
想來這兩日,他並不像表麵上的那樣放鬆,否則也不至於一到晚上就急匆匆的來到周懸家,打探情況;而清秋那邊估計也是差不多的想法,她選擇在和周懸單獨出門的時候,將自己和師門的情況告知他,很顯然是對九尾狐有所防範。
至於周懸,他完全能理解雙方的心思。
一方是這座城市的“妖怪領袖”,對突然到訪的天師有所提防,那是再正常不過的“本能反應”。
換句話來說,如果連這點警惕心都沒有,那麽白璟也不可能在這座城市裏“作威作福”這麽多年。
另一方,是正統傳承的天師……老實說,以周懸對這一行業人士的了解,換成其他天師來到了這麽一座“妖物叢生”的城市,其反應,隻可能比清秋更加誇張。
而一天的接觸下來,盡管清秋對師傅的上心程度,雖然讓周懸有些自慚形穢,但終歸還是人之常情的範疇以內……
沒錯,“人”之常情。
要知道,哪怕是白璟這種長年累月混跡在人群中的妖怪,其本身的思維、做事方式,也依然是從妖怪的角度出發,最多隻能稱得上是“很了解人類的妖怪”而已——說句不好聽的話,這叫本性難移,哪怕是再怎麽投入的演員,也不會演到最後忘記自己是誰。
而清秋不同,盡管因為雙方的身份特殊,在聊天的時候,不免會牽扯到一些“神神鬼鬼”的話題,但無論如何,她的表現都不像是在刻意扮演一個人類。
如果說,白璟是“很了解人類的妖怪”,那麽清秋就是“很像人類的妖怪”。
這與她是不是道士、天師無關。
所以哪怕無關乎彼此身份,這兩妖之間的不對付也是天生的。
白璟認為以清秋是在裝模作樣,清秋則對白璟的“道德指標”和“作風”,予以充分鄙視。
偏偏,這兩妖又對周懸抱有充分信任,都把他當成是“自己人”。
隻能說,被夾在兩人中間,難做人。
被夾在兩妖之間,更難做人。
好在,周懸的“周旋”很快就要結束了——伴隨著師傅的降生,清秋將不再有理由在這座城市繼續逗留,而白璟估計也會象征性給出一些保證,以確保她別提著劍,隔三差五地來看看師弟最近過得開不開心。
“兩天後見,師傅。”
他在心裏悄悄說。
天算道人在得道飛升前,活了一千年,共收過十個弟子。
其中,清秋排行第三。
到了七十年前,天算道人飛升在即,觀中剩下的親傳弟子,隻剩下了清秋,九師弟清風,以及小師弟,也就是周懸的師傅,清雲三人。
至於徒子徒孫,加起來也不過二十餘人。
在飛升之前,天算道人做了三項決定。
一,他將性格成熟穩重的九徒弟清風,立為雲華觀的下一代掌門人。
二,他把自己的法器,也就是那柄據說是他師傅留給他的、在往後千餘年間斬殺過無數妖魔的桃木劍,交給了三徒弟清秋——在清秋的記憶中,那柄桃木劍還在師傅手中時,就是斷掉的。
三,他把小徒弟清雲叫到身邊,與他說了一番“密話”——內容是什麽,無人知曉。
完成這一切後,天算道人便了無牽掛地飛升了,觀內的道人們甚至不知道他離開的具體時間,直到第二天清晨才發覺,師祖的廂房已經空無一人了。
不過這也說明一個問題。
坊間傳說中,仙人飛升後會留下自己的遺骸,也就是所謂“仙蛻”,經事實證明,是騙人的。
那些自稱飛升,卻留下皮囊的高人們……大概應該也許有可能還是因為,麵子上抹不開。
應該說,最了解徒弟的,還得是師傅。
果不其然,在天算道人飛升後不久,清秋和清雲便向師弟/師兄、當時的掌門人清風請辭,說是要離開雲華觀,四處遊曆一段時間。
麵對著師兄弟的道別,清風心中其實早有預感——這幾年間,清秋在外遊曆的時間本就遠勝過待在道觀裏清修的日子,畢竟以她現如今的道行與心境,無論是否有意,想在別處另開宗派,完全是綽綽有餘。
更別提師傅如今已經飛升,這雲華觀,自然是留不住她。
而小師弟清雲,正是二十來歲年輕氣盛的年紀,就連師傅都誇讚過他,在法術修行上的天賦是“百年來第一人”,如今隻是欠缺一些下山曆練的經驗,假以時日,必成大器——留他在這兒,反倒是浪費師弟的天份。
所以縱然心中有千百般不舍,清風也還是沒有過份挽留,並在兩人相約離去的那一日,親自送他們下山。
在山腳下,已是半百老人的清風掌門,淚流滿麵地目送昔日的師兄弟們一個向東,一個向西的背影,漸漸遠去。
再說回清秋這邊,在離開雲華觀後,她背著師傅留下的桃木劍遊曆四方,盡管她偶爾也履行道門弟子斬妖除魔的“本分”,但要說那柄桃木劍上衝天的煞氣與她相關,那也是冤枉——雖然信奉“以殺止殺”的原則,但清秋卻並非弑殺之人,若非遇到惡貫滿盈者,她一般不會出手。
在四處遊曆的日子裏,她一直和兩位師弟保持著書信聯絡,雖然從一開始的一年、五年,變成了最後的十年一次,但三人的情誼卻沒有變過。
期間清秋也抽空回過幾次師門,直到清風道長以九十歲高齡逝世以後,她才徹底和師門斷了聯係,成了那些個徒子徒孫們傳言中,“雲遊在外、不老不死的神秘師祖”。
而後的事情,周懸已經知道了——十年之期已滿,清秋卻沒有收到師弟清雲的來信,於是便來到安平市探查情況,這才得知師弟已經身死三年,甚至即將開啟新一段人生的消息。
聽完自己“秘密線人”的匯報後,白璟誇讚了一聲“good”,隨後便躺在周懸家的沙發上,把電視切換到“動物世界”,仰頭打起了呼嚕。
想來這兩日,他並不像表麵上的那樣放鬆,否則也不至於一到晚上就急匆匆的來到周懸家,打探情況;而清秋那邊估計也是差不多的想法,她選擇在和周懸單獨出門的時候,將自己和師門的情況告知他,很顯然是對九尾狐有所防範。
至於周懸,他完全能理解雙方的心思。
一方是這座城市的“妖怪領袖”,對突然到訪的天師有所提防,那是再正常不過的“本能反應”。
換句話來說,如果連這點警惕心都沒有,那麽白璟也不可能在這座城市裏“作威作福”這麽多年。
另一方,是正統傳承的天師……老實說,以周懸對這一行業人士的了解,換成其他天師來到了這麽一座“妖物叢生”的城市,其反應,隻可能比清秋更加誇張。
而一天的接觸下來,盡管清秋對師傅的上心程度,雖然讓周懸有些自慚形穢,但終歸還是人之常情的範疇以內……
沒錯,“人”之常情。
要知道,哪怕是白璟這種長年累月混跡在人群中的妖怪,其本身的思維、做事方式,也依然是從妖怪的角度出發,最多隻能稱得上是“很了解人類的妖怪”而已——說句不好聽的話,這叫本性難移,哪怕是再怎麽投入的演員,也不會演到最後忘記自己是誰。
而清秋不同,盡管因為雙方的身份特殊,在聊天的時候,不免會牽扯到一些“神神鬼鬼”的話題,但無論如何,她的表現都不像是在刻意扮演一個人類。
如果說,白璟是“很了解人類的妖怪”,那麽清秋就是“很像人類的妖怪”。
這與她是不是道士、天師無關。
所以哪怕無關乎彼此身份,這兩妖之間的不對付也是天生的。
白璟認為以清秋是在裝模作樣,清秋則對白璟的“道德指標”和“作風”,予以充分鄙視。
偏偏,這兩妖又對周懸抱有充分信任,都把他當成是“自己人”。
隻能說,被夾在兩人中間,難做人。
被夾在兩妖之間,更難做人。
好在,周懸的“周旋”很快就要結束了——伴隨著師傅的降生,清秋將不再有理由在這座城市繼續逗留,而白璟估計也會象征性給出一些保證,以確保她別提著劍,隔三差五地來看看師弟最近過得開不開心。
“兩天後見,師傅。”
他在心裏悄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