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帝王心術
千年世家:從商鞅變法開始崛起 作者:一隻笨蛋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楊堅神情微微一動,好像也的確是這個道理。
李二郎的才華從這一次的戰爭中已經可窺一二,若是將他留在唐國公府內,這才是最大的威脅。
而如現在這樣,將他從“唐國公府”剝離出來,一來可以彰顯他的仁德與大度,哪怕是連唐國公這種級別按照道理來說已經封無可封的人都可以繼續封賞,起到一個“千金買馬骨”的作用,另外一方麵還可以防範李淵。
畢竟他自己就是以造反起家的,那個血色的夜晚他無法忘記,所以他就也同樣無法釋懷類似於與他當年一樣的人。
他會害怕,會恐懼。
這也是這些年他拚命打壓獨孤氏的原因。
獨孤信的如今與當年的他何其相似?
甚至獨孤信都不需要另外一個大世家的支持,他自身就是一個大世家!
他點了點頭:“以他們二人的功勞,封賞一個國公倒也是值的。”
畢竟是滅國之戰,別看這一次的滅國並不算太大,但那也是滅國之戰,自古以來戰功之中便以“滅國”為最,除了後麵唐朝時候國力鼎盛到一定程度的狀況下,滅國之戰所能封賞的功勞一直都是很大的。
“隻是.”
楊堅又有些許猶豫了,他在思考這個問題。
他原本是打算留著李二郎,然後讓李淵府邸內亂起來的,畢竟隻有一個國公的位置,那麽這個“公爵”的位置給誰?是給李二郎還是給李大郎?還是給其他的孩子?
按照道理來講,應該是給李大郎的,畢竟李大郎是嫡長子。
但那也隻是“按照道理來講”了。
到時候隻需要稍微挑撥一下,李淵的兩個、甚至是三個孩子便會內鬥起來,李淵也就不成威脅了。
如今若是給了李二郎一個“國公”的位置,那豈不是.
一旁的獨孤伽羅隻是稍加思索就明白了楊堅的顧慮,當即低聲道:“陛下,國公的位置是否不太合適?”
她看起來十分柔情愜意:“臣妾覺著,這二郎的父親才是國公的位置了,我九州社稷一向是以仁孝治國,若是兒子的爵位高過父親、甚至是與父親一樣高,這是不是有違孝道?”
楊堅的神色驟然之間緩和了下來,這些年他與獨孤氏的關係之所以還能夠維持,就是因為有一個聰慧的獨孤伽羅在,總是能讓他對獨孤氏心軟一些。
“那你說,應該如何?”
獨孤伽羅笑了笑:“陛下,臣妾隻是一個婦道人家,怎麽知道這些?”
“不過我聽聞,昔年不是有一個封號名為“君候”?昔年武將之巔、最高軍事上的成就首推衛霍陳三人,而三人之中,霍去病為“冠軍侯”,陳去虜為臨安侯,這已經是年輕武將當中的最高成就了。”
“陛下何不效仿當年漢武舊事,在這兩位尚且年輕的時候,封賞為君候?”
“這已經是榮耀的事情了。”
“畢竟以一滅國之功得封國公還是有些過了,哪怕是陛下仁慈也不能破了這樣的規矩。”
她一邊為楊堅按揉著肩膀,一邊說著自己的解決辦法:“七郎的封號可以直接用當年陳去虜將軍的,封為“臨安侯”又可以稱之為“臨安君”;而二郎的封號麽.臣妾覺著不太適合直接用冠軍侯的封號。”
“陛下覺著呢?”
她依靠在楊堅的身後,按揉的感覺讓楊堅十分受用,他閉著眼睛輕輕的思考了一下後,開口道:“不如便為他封號為“天策”吧。”
天策?
獨孤伽羅微微點頭:“鶉之賁賁,天策焞焞,天策既是傅說星之代稱,又是當年輔佐武丁大興商朝的賢臣,陛下為他取這個名字當真是恰當,二郎定然能夠輔佐陛下將大隋推崇到一個巔峰的狀況啊。”
楊堅也是有些得意的笑了笑。
方才思考封號的時候,這個名字便從他的腦海中跳了出來,而仔細想了想之後,這個名字也的確合適。
他大筆一揮。
便定下了“天策候”與“臨安侯”這兩個封號。
開皇十五年,冬。
大軍回拔,皇帝封賞諸多功臣,其中受到封賞之最的,是兩個弱冠少年郎。
陳臨安加封“臨安侯”,許其繼承當年漢武時期名將“陳去虜”的封號,再現當年陳氏先祖的榮光,準其另外開府,開“臨安侯府”,加拜“威武將軍”,為從三品。
李世民加封“天策候”,因為是侯爵封號,且因為李世民的父親又有國公稱號,所以特許其可以不受影響,若日後繼承了“唐國公”的封號,那麽便許其將“唐國公”更替為“天策公”,也可繼續保留唐國公的封號——若其沒有繼承公爵爵位,那麽便準許其“天策候”的爵位世襲罔替。
此外,也同樣是加拜“天策將軍”,為從三品。
這一係列的封賞令朝堂上的所有人都神色怪異,如果說陳臨安的封賞還在他們的“意料之中”的話,那麽這位的封賞可的確是出乎所有人的預料了。
人群中,尤其是李淵的神色更加難看。
皇帝這幾乎是挑明了要挑撥他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了,他下意識的看向了站在那裏受封賞的次子,當看到李世民依舊是一副快樂表情的時候,他整個人都疲憊而又無奈的歎了口氣。
二郎的確過於年幼,看不懂這些裏麵的彎彎繞繞很正常。
回去之後,好好的跟他講一講這其中的利弊關係,讓他上書放棄這個事情吧。
他心裏這般想著。
開皇十五年,冬。
這是開皇十五年的最後一場大雪,也是開皇十六年的第一場大雪。
潔白的雪花落在地上紛紛飛舞,而李世民狼狽的走在大雪之中,他怔怔的一步步走著,麵上落滿了雪花,臉色有些冰冷發青,他的眸子中充斥著迷茫的神色。
他什麽都不知道,什麽都看不見,隻知道一步步的向前走去。
一個人影出現在他的麵前,臉上帶著焦急:“二郎?果真是你。”
來人一邊將身上的大氅脫了下來放在李世民的身上,一邊歎了口氣,拉著他朝著府內走去:“方才下人說看到一個人在大街上不知天寒地凍的走著,看著像是你,我還不相信,這出來一看,沒有想到竟然真的是你。”
“你怎麽這麽冷了穿這麽單薄在外麵走?”
“你這孩子,整天想著些什麽呢?”
他拉著李世民走進了這府邸,府邸的牌匾在大雪中靜靜的被冰雪覆蓋住,一切都是那麽的尋常。
一陣風吹來,吹落冬雪無數。
牌匾上的三個大字在大雪中映襯著些許泛光。
“晉王府”
府內
楊廣招呼著周圍的人將地龍什麽的全都點燃,又著人去準備驅寒的薑湯,等到薑湯來了之後,將東西遞給了李世民,而後才坐在那裏,也不問什麽,隻是再次招呼著人準備飯菜和好酒。
李世民看著楊廣,沙啞著嗓子問道:“二伯,您不問問我為什麽在雪地裏走著呢?”
楊廣聽聞哈哈大笑,他搖頭歎了口氣:“你們這些孩子啊,總是有些煩心事兒的,在大雪裏麵走怎麽了?”
“當年我淋了一場大雨,最後還不吃不喝,整整三天三夜,最後發了一場高燒,在瀕死之際啊,我才明白,這世上的事情到了最後也都是要總結成四個字。”
四個字?
李世民來了興趣:“什麽字?”
楊廣嘿嘿一笑,端著麵前的酒杯抿了一口:“當然是將就活著。”
一口熱酒入喉驅散了剛才的寒氣,他咂了咂嘴,感受著水酒流淌在他身體中的感覺,整個人往後一靠:“好死不如賴活著,好好的活一天算一天。”
“這有啥的?”
他打了個哈欠,也不問李世民到底怎麽了,隻是指著遠處正在布菜的侍女說道:“這是我從母親那要來的廚子,宮中禦廚的手藝在外麵可是吃不著幾次。”
“嚐嚐?”
李世民也沒有猶豫,他本就是生性灑脫的人,當即坐在了那裏,與楊廣一同品嚐美食。
途中,終於說出了自己這般失魂落魄的其中緣故。
“今日早朝,我被封賞為“天策候”,且陛下說特許我日後若是繼承了“唐國公”之位,便可以將爵位更為“天策公”,早朝之後,陛下傳我,告訴我天策二字的含義,希望我能夠做像是當年武丁時期的“傅說”之流,輔佐他、甚至是下一任皇帝將大隋打造成盛世。”
“我聽了之後,也十分感動,回到家中,我興致衝衝的將此事告訴父親,可是父親根本沒有聽完我所說的話內容,隻是直接打斷我,告訴我說讓我上書請求陛下將“繼承唐國公”後可以變更爵位的特權取消,他說國公之位曆來都是嫡長子繼承,若是我要了這個權利,則是會讓大哥多想。”
李世民抬起頭,想要用盡全力扯開一個笑容,但最後還是失敗了。
他看著楊廣說道:“其實我根本沒有想著要繼承唐國公的位置,我也知道這個位置是大哥的。”
李世民將杯中酒一飲而盡,低聲說道:“二伯,你知道我為什麽去參軍麽?”
楊廣是一個合格的聽眾,他一邊為李世民倒酒,一邊說道:“為什麽?”
李世民苦笑一聲:“因為我聽到父親和大哥的談話,父親想要讓我入朝為官,而大哥則是質問父親是不是想要我繼承國公之位,是不是更喜歡我。”
“甚至大哥還說,不如將我送回太原老家,一輩子也吃喝無憂。”
他想要咧開嘴笑,但實在是笑不出來:“父親質問大哥,從小那般嬌慣我,是否便是為了將我養廢。”
“大哥承認了,不僅承認了,他還十分惡意的說,當年我墜馬的事情也是他做的,怎麽就沒有把我摔死,或者摔殘廢呢?這樣就省事了。”
李世民仰著頭,淚水橫流。
“前十幾年,我一直都沉浸在大哥對我的好當中,而如今突然之間得知一切,我無法接受,因此跑了出來。”
“我去參軍是為了自己立下功勞,告訴父親和大哥,我可以憑借自己的本事掙來爵位,根本不需要搶奪他的東西;甚至我懷著一種惡意的想法,若是能死在戰場上,父親和大哥是不是會放心許多?”
“此次立下功勞,我以為他們總算可以放心了。”
“可父親——”
他有些哽咽的說道:“父親怎能偏頗到這種程度呢?”
是的。
李世民不是在為了自己父親不讓自己繼承國公的位置而哭,他隻是在為父親怎麽能偏頗到這種程度而哭。
他知道父親也是左右為難,但為何父親總是選擇站在大哥旁邊?
當年的事情是這樣,如今也是這樣。
難道父親就不擔心他的心中難受麽?隻擔心大哥會多想?
楊廣沉默的喝著酒,他的眉宇中帶著幾分無法紓解的愁緒:“二郎啊,有些時候,人的心天生長得就是偏的。”
“我自幼學習騎射,胸中韜略無數。”
“可母親勸我當一個紈絝,父親看到我的課業成績隻會皺眉,他們都覺著是我掩蓋了我兄長的燦爛光輝。”
楊廣看著李世民:“可,若是兄長足夠燦爛,我又怎麽能掩飾他的光輝呢?”
“一切都不怪我們,不必苛責我們自己。”
他看著李世民笑著說道:“上書吧,上書告訴陛下你不需要這個特權,也用此舉告訴唐國公和唐國公世子,你無意爭奪這些。”
“之後,再上一道奏疏,說自己要開府。”
他笑著,像是燦爛的花朵。
“侯爵之位,足夠你開府了,你本就是要開府的。”
“開府之後,便是兩家人了。”
開皇十六年,春。
元月節假的假期剛剛結束,新晉的朝廷紅人天策候便上書,上書的文書寫的花裏胡哨、或者說文采斐然,一看便是找人代筆。
但這不是關鍵點。
關鍵點是其中所請奏的事情。
第一,請求陛下收回特權,他非嫡長,無權繼承唐國公之位,並且表示唐國公說了,這樣會讓世子多想。
第二,請求開府。
這其中更重點的是兩個稱呼。
是唐國公而非父親。
是世子而非兄長。
台上的楊堅坐在龍椅上,頭頂十二旒冠冕微微搖晃,遮擋了他的笑容。
他隻是和藹的解釋自己沒有這個意思,並且表示了歉意。
最後,楊堅輕輕的說道。
“準。”
李二郎的才華從這一次的戰爭中已經可窺一二,若是將他留在唐國公府內,這才是最大的威脅。
而如現在這樣,將他從“唐國公府”剝離出來,一來可以彰顯他的仁德與大度,哪怕是連唐國公這種級別按照道理來說已經封無可封的人都可以繼續封賞,起到一個“千金買馬骨”的作用,另外一方麵還可以防範李淵。
畢竟他自己就是以造反起家的,那個血色的夜晚他無法忘記,所以他就也同樣無法釋懷類似於與他當年一樣的人。
他會害怕,會恐懼。
這也是這些年他拚命打壓獨孤氏的原因。
獨孤信的如今與當年的他何其相似?
甚至獨孤信都不需要另外一個大世家的支持,他自身就是一個大世家!
他點了點頭:“以他們二人的功勞,封賞一個國公倒也是值的。”
畢竟是滅國之戰,別看這一次的滅國並不算太大,但那也是滅國之戰,自古以來戰功之中便以“滅國”為最,除了後麵唐朝時候國力鼎盛到一定程度的狀況下,滅國之戰所能封賞的功勞一直都是很大的。
“隻是.”
楊堅又有些許猶豫了,他在思考這個問題。
他原本是打算留著李二郎,然後讓李淵府邸內亂起來的,畢竟隻有一個國公的位置,那麽這個“公爵”的位置給誰?是給李二郎還是給李大郎?還是給其他的孩子?
按照道理來講,應該是給李大郎的,畢竟李大郎是嫡長子。
但那也隻是“按照道理來講”了。
到時候隻需要稍微挑撥一下,李淵的兩個、甚至是三個孩子便會內鬥起來,李淵也就不成威脅了。
如今若是給了李二郎一個“國公”的位置,那豈不是.
一旁的獨孤伽羅隻是稍加思索就明白了楊堅的顧慮,當即低聲道:“陛下,國公的位置是否不太合適?”
她看起來十分柔情愜意:“臣妾覺著,這二郎的父親才是國公的位置了,我九州社稷一向是以仁孝治國,若是兒子的爵位高過父親、甚至是與父親一樣高,這是不是有違孝道?”
楊堅的神色驟然之間緩和了下來,這些年他與獨孤氏的關係之所以還能夠維持,就是因為有一個聰慧的獨孤伽羅在,總是能讓他對獨孤氏心軟一些。
“那你說,應該如何?”
獨孤伽羅笑了笑:“陛下,臣妾隻是一個婦道人家,怎麽知道這些?”
“不過我聽聞,昔年不是有一個封號名為“君候”?昔年武將之巔、最高軍事上的成就首推衛霍陳三人,而三人之中,霍去病為“冠軍侯”,陳去虜為臨安侯,這已經是年輕武將當中的最高成就了。”
“陛下何不效仿當年漢武舊事,在這兩位尚且年輕的時候,封賞為君候?”
“這已經是榮耀的事情了。”
“畢竟以一滅國之功得封國公還是有些過了,哪怕是陛下仁慈也不能破了這樣的規矩。”
她一邊為楊堅按揉著肩膀,一邊說著自己的解決辦法:“七郎的封號可以直接用當年陳去虜將軍的,封為“臨安侯”又可以稱之為“臨安君”;而二郎的封號麽.臣妾覺著不太適合直接用冠軍侯的封號。”
“陛下覺著呢?”
她依靠在楊堅的身後,按揉的感覺讓楊堅十分受用,他閉著眼睛輕輕的思考了一下後,開口道:“不如便為他封號為“天策”吧。”
天策?
獨孤伽羅微微點頭:“鶉之賁賁,天策焞焞,天策既是傅說星之代稱,又是當年輔佐武丁大興商朝的賢臣,陛下為他取這個名字當真是恰當,二郎定然能夠輔佐陛下將大隋推崇到一個巔峰的狀況啊。”
楊堅也是有些得意的笑了笑。
方才思考封號的時候,這個名字便從他的腦海中跳了出來,而仔細想了想之後,這個名字也的確合適。
他大筆一揮。
便定下了“天策候”與“臨安侯”這兩個封號。
開皇十五年,冬。
大軍回拔,皇帝封賞諸多功臣,其中受到封賞之最的,是兩個弱冠少年郎。
陳臨安加封“臨安侯”,許其繼承當年漢武時期名將“陳去虜”的封號,再現當年陳氏先祖的榮光,準其另外開府,開“臨安侯府”,加拜“威武將軍”,為從三品。
李世民加封“天策候”,因為是侯爵封號,且因為李世民的父親又有國公稱號,所以特許其可以不受影響,若日後繼承了“唐國公”的封號,那麽便許其將“唐國公”更替為“天策公”,也可繼續保留唐國公的封號——若其沒有繼承公爵爵位,那麽便準許其“天策候”的爵位世襲罔替。
此外,也同樣是加拜“天策將軍”,為從三品。
這一係列的封賞令朝堂上的所有人都神色怪異,如果說陳臨安的封賞還在他們的“意料之中”的話,那麽這位的封賞可的確是出乎所有人的預料了。
人群中,尤其是李淵的神色更加難看。
皇帝這幾乎是挑明了要挑撥他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了,他下意識的看向了站在那裏受封賞的次子,當看到李世民依舊是一副快樂表情的時候,他整個人都疲憊而又無奈的歎了口氣。
二郎的確過於年幼,看不懂這些裏麵的彎彎繞繞很正常。
回去之後,好好的跟他講一講這其中的利弊關係,讓他上書放棄這個事情吧。
他心裏這般想著。
開皇十五年,冬。
這是開皇十五年的最後一場大雪,也是開皇十六年的第一場大雪。
潔白的雪花落在地上紛紛飛舞,而李世民狼狽的走在大雪之中,他怔怔的一步步走著,麵上落滿了雪花,臉色有些冰冷發青,他的眸子中充斥著迷茫的神色。
他什麽都不知道,什麽都看不見,隻知道一步步的向前走去。
一個人影出現在他的麵前,臉上帶著焦急:“二郎?果真是你。”
來人一邊將身上的大氅脫了下來放在李世民的身上,一邊歎了口氣,拉著他朝著府內走去:“方才下人說看到一個人在大街上不知天寒地凍的走著,看著像是你,我還不相信,這出來一看,沒有想到竟然真的是你。”
“你怎麽這麽冷了穿這麽單薄在外麵走?”
“你這孩子,整天想著些什麽呢?”
他拉著李世民走進了這府邸,府邸的牌匾在大雪中靜靜的被冰雪覆蓋住,一切都是那麽的尋常。
一陣風吹來,吹落冬雪無數。
牌匾上的三個大字在大雪中映襯著些許泛光。
“晉王府”
府內
楊廣招呼著周圍的人將地龍什麽的全都點燃,又著人去準備驅寒的薑湯,等到薑湯來了之後,將東西遞給了李世民,而後才坐在那裏,也不問什麽,隻是再次招呼著人準備飯菜和好酒。
李世民看著楊廣,沙啞著嗓子問道:“二伯,您不問問我為什麽在雪地裏走著呢?”
楊廣聽聞哈哈大笑,他搖頭歎了口氣:“你們這些孩子啊,總是有些煩心事兒的,在大雪裏麵走怎麽了?”
“當年我淋了一場大雨,最後還不吃不喝,整整三天三夜,最後發了一場高燒,在瀕死之際啊,我才明白,這世上的事情到了最後也都是要總結成四個字。”
四個字?
李世民來了興趣:“什麽字?”
楊廣嘿嘿一笑,端著麵前的酒杯抿了一口:“當然是將就活著。”
一口熱酒入喉驅散了剛才的寒氣,他咂了咂嘴,感受著水酒流淌在他身體中的感覺,整個人往後一靠:“好死不如賴活著,好好的活一天算一天。”
“這有啥的?”
他打了個哈欠,也不問李世民到底怎麽了,隻是指著遠處正在布菜的侍女說道:“這是我從母親那要來的廚子,宮中禦廚的手藝在外麵可是吃不著幾次。”
“嚐嚐?”
李世民也沒有猶豫,他本就是生性灑脫的人,當即坐在了那裏,與楊廣一同品嚐美食。
途中,終於說出了自己這般失魂落魄的其中緣故。
“今日早朝,我被封賞為“天策候”,且陛下說特許我日後若是繼承了“唐國公”之位,便可以將爵位更為“天策公”,早朝之後,陛下傳我,告訴我天策二字的含義,希望我能夠做像是當年武丁時期的“傅說”之流,輔佐他、甚至是下一任皇帝將大隋打造成盛世。”
“我聽了之後,也十分感動,回到家中,我興致衝衝的將此事告訴父親,可是父親根本沒有聽完我所說的話內容,隻是直接打斷我,告訴我說讓我上書請求陛下將“繼承唐國公”後可以變更爵位的特權取消,他說國公之位曆來都是嫡長子繼承,若是我要了這個權利,則是會讓大哥多想。”
李世民抬起頭,想要用盡全力扯開一個笑容,但最後還是失敗了。
他看著楊廣說道:“其實我根本沒有想著要繼承唐國公的位置,我也知道這個位置是大哥的。”
李世民將杯中酒一飲而盡,低聲說道:“二伯,你知道我為什麽去參軍麽?”
楊廣是一個合格的聽眾,他一邊為李世民倒酒,一邊說道:“為什麽?”
李世民苦笑一聲:“因為我聽到父親和大哥的談話,父親想要讓我入朝為官,而大哥則是質問父親是不是想要我繼承國公之位,是不是更喜歡我。”
“甚至大哥還說,不如將我送回太原老家,一輩子也吃喝無憂。”
他想要咧開嘴笑,但實在是笑不出來:“父親質問大哥,從小那般嬌慣我,是否便是為了將我養廢。”
“大哥承認了,不僅承認了,他還十分惡意的說,當年我墜馬的事情也是他做的,怎麽就沒有把我摔死,或者摔殘廢呢?這樣就省事了。”
李世民仰著頭,淚水橫流。
“前十幾年,我一直都沉浸在大哥對我的好當中,而如今突然之間得知一切,我無法接受,因此跑了出來。”
“我去參軍是為了自己立下功勞,告訴父親和大哥,我可以憑借自己的本事掙來爵位,根本不需要搶奪他的東西;甚至我懷著一種惡意的想法,若是能死在戰場上,父親和大哥是不是會放心許多?”
“此次立下功勞,我以為他們總算可以放心了。”
“可父親——”
他有些哽咽的說道:“父親怎能偏頗到這種程度呢?”
是的。
李世民不是在為了自己父親不讓自己繼承國公的位置而哭,他隻是在為父親怎麽能偏頗到這種程度而哭。
他知道父親也是左右為難,但為何父親總是選擇站在大哥旁邊?
當年的事情是這樣,如今也是這樣。
難道父親就不擔心他的心中難受麽?隻擔心大哥會多想?
楊廣沉默的喝著酒,他的眉宇中帶著幾分無法紓解的愁緒:“二郎啊,有些時候,人的心天生長得就是偏的。”
“我自幼學習騎射,胸中韜略無數。”
“可母親勸我當一個紈絝,父親看到我的課業成績隻會皺眉,他們都覺著是我掩蓋了我兄長的燦爛光輝。”
楊廣看著李世民:“可,若是兄長足夠燦爛,我又怎麽能掩飾他的光輝呢?”
“一切都不怪我們,不必苛責我們自己。”
他看著李世民笑著說道:“上書吧,上書告訴陛下你不需要這個特權,也用此舉告訴唐國公和唐國公世子,你無意爭奪這些。”
“之後,再上一道奏疏,說自己要開府。”
他笑著,像是燦爛的花朵。
“侯爵之位,足夠你開府了,你本就是要開府的。”
“開府之後,便是兩家人了。”
開皇十六年,春。
元月節假的假期剛剛結束,新晉的朝廷紅人天策候便上書,上書的文書寫的花裏胡哨、或者說文采斐然,一看便是找人代筆。
但這不是關鍵點。
關鍵點是其中所請奏的事情。
第一,請求陛下收回特權,他非嫡長,無權繼承唐國公之位,並且表示唐國公說了,這樣會讓世子多想。
第二,請求開府。
這其中更重點的是兩個稱呼。
是唐國公而非父親。
是世子而非兄長。
台上的楊堅坐在龍椅上,頭頂十二旒冠冕微微搖晃,遮擋了他的笑容。
他隻是和藹的解釋自己沒有這個意思,並且表示了歉意。
最後,楊堅輕輕的說道。
“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