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天下事、天下人
千年世家:從商鞅變法開始崛起 作者:一隻笨蛋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氏子弟不愛上朝。
這一點是所有朝臣都知道的,而這些不愛上朝的陳氏子弟中,最不愛上朝的應該是每一代的墨家矩子了。
墨家自先秦年間之後,矩子之位一直都是相互之間輪傳的,誰更能夠服眾、誰的技藝、學問更加高超,便將矩子的位置傳遞給誰。
哪怕是陳氏子弟,也不是每一代都能成為矩子的。
但成為矩子的陳氏子弟卻都會在朝中擔任官職——即便他們從來不會出現在朝堂上。
朝堂上的臣子中,有些的長輩則是經曆過當年太祖皇帝時期的朝堂,他們下意識的就想到了一個事情,當年那位陳氏的墨家矩子出現在朝堂上的時候,仿佛是出現了某件大事。
那件大事最後奠定了大虞一統天下的基礎。
而如今陳氏的墨家矩子再現
所有人都在沉默,沉默的等待著即將到來的宣判。
出乎意料的是,最先在朝堂上匯報事務的並不是這位突然出現的矩子,而是謝安、王羲之兩人。
謝安、王羲之神色恭敬的站在最中央,臉上帶著興奮和快意之色。
“啟稟陛下,《建武大典》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一,僅僅是兩年的時間,這已然是十分迅速的了。”
“臣觀建武大典,實乃天下第一奇書,因之懇請陛下將這一部分散之於民。”
散之於民?
幾個大世家的家主眉頭挑了挑,仿佛是明白了皇帝的想法,想要在民間培養出來寒門子弟,從而與他們這些世家子弟爭權奪利麽?
簡直是可笑。
他們幾個對視一眼,而後搖頭在心裏嗤笑一聲。
這建武大典耗費了天下群賢兩年時間,方才編撰完成三分之一,其體量一定是巨大的,而這巨大的體量即便是散於民間,那些人買得起麽?
於是,世家們沒有一個出言反對。
當然了,一部分原因當然是因為他們覺著即便是散之於民也沒事,畢竟那些貧賤之人買不起——買得起的就算是小世家了,大家都是一家人。
另外一部分原因則是因為,這種利民的事情,他們不敢反對。
他們前腳敢反對,後腳那位像是已經睡著了的鎮國王與安國王就會睜開眼睛,下一刻他們的小命恐怕都難保。
於是,在無人反對的情況下《建武大典》的這三分之一,便被同意了散布民間。
當這場朝會即將結束的時候,一直被人觀察著的“陳雲安”則是緩緩的出列,而後看著皇帝,輕聲開口了。
“啟稟陛下,墨家眾人研製出來了一種全新的技術,可以“印製”書籍,以紙張承載,不需人工再抄寫了。”
“此技術共有兩種,其一為“雕版印製”,其二為“活字印製”。”
陳雲安抬起頭,看著張皖,沒有管身後眾人的反應。
“臣懇請陛下,以國庫出資,建立“印製署”,於天下各州郡興建一印製作坊,以全民間。”
張皖看著很驚訝的樣子,臉上帶著好奇的神色:“哦?印製術?”
“這兩種印製術若是如同雲安所說的一樣,是利國利民之大事,朕自然是同意的,隻是這印製術成本如何?”
“若是印製書籍,書籍的售價控製在多少的時候,既可以讓商販們有得賺、又可以讓百姓們能夠購買的起?”
陳雲安稍加思索,便按照自己之前的調查開口了。
“啟稟陛下,此二術中,雕版印製成本較之活字印製較高,若雕版中有字跡模糊、壞掉,便需要重新雕刻。臣曾看過《建武大典》的某一部分,若是以建武大典這一部分為例的話,以雕版印製,一本書籍的價格可以控製在半貫錢;而以活字印製的話,一本書籍的價格則是可以兩百錢。”
“這是一個可以讓商販獲利的價格,畢竟商販之中大多數都是不成體係的,這兩者是規模越大越能夠節省。”
“若是朝廷興建印製署的話,則是可以將書籍的價格控製在一百錢左右。”
一百錢?
朝堂上的眾人聽著這個數字,都神色變幻莫名。
這些高高在上的老爺們許久沒有聽到這個名詞了,一百錢是多少來著?
不少人在抓破了腦袋之後才想起來,一貫錢是一兩銀子,而一貫錢則是一千錢,所以一百錢是一錢銀子?
盧念當即便有些不滿,他上前一步:“啟稟陛下,臣以為此事不妥。”
“書籍、知識乃是無價之物,若是定價如此廉價,豈不是踐踏書籍?踐踏知識?”
“但臣同樣以為,墨家矩子所造此技術,本就是要造福於民,價格過高的話,也不能體現出陛下的仁德。”
他想了想之後,才按照自己一頓餐食所花費的半成來為一本書籍定價。
“臣以為一本書籍,定價為五十貫錢為合適的數字。”
盧念的話語剛才說完,朝堂之中便有不少人沒忍住嗤笑出聲,其中一個笑的最大聲的便是尚書令“匡光恒”,看著匡光恒的神色,幾乎是笑的直不起腰來了。
“哈哈哈哈——”
“好一個五十貫啊”
盧念皺眉,看著匡光恒神色凝肅:“此處乃朝堂之上,匡令首如此咆哮,將此處當成何地了?”
張皖則是似笑非笑的看了一眼盧念後,看著匡光恒笑著說道:“匡愛卿為何發笑?”
匡光恒抹了一把眼淚,站了出來,神色莫名:“啟稟陛下,臣隻是覺著盧仆射的話語過於可笑了,所以才如此發笑,還請陛下見諒。”
他轉過身,看著盧念,麵無表情。
“本官有幾個問題想詢問一下盧仆射,不知仆射可否回答?”
盧念挺直腰板,他心裏有一種不詳的預感,但卻始終堅定。
“匡令首請問。”
匡光恒看著盧念問道:“敢問盧仆射,可知我大虞一個尋常的六口之家一年的花銷是多少?敢問盧仆射,可知我大虞如今的米價是多少?”
“敢問盧仆射——”
匡光恒的聲音拉長:“可知除卻京城之外,在尋常年間,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賣身可以得到多少銀子?”
盧念皺眉:“這些本官何必知道?”
“與本官何幹?”
匡光恒冷笑一聲,剛準備說話,一道淡漠至極的聲音便響了起來。
“若是老夫沒有記錯,京都之中,一個六口之家一年的花銷,當是兩貫錢到五貫錢不等。”
“如今米價,一石米五百錢。”
“京都之外,尋常百姓賣身之費用,大抵上是三錢銀子到五錢銀子。”
隨著這個聲音的響起,所有人的目光都緩緩的看向了那坐在椅子上,已經睜開了眼睛,眸子中帶著冰冷、臉上神色同樣看起來十分冷酷的老人。
這是一頭從來不會睜開眼睛的睡虎。
但如今他被吵醒了。
陳安緩緩站起身子來,陳瀟則是攙扶著自己的父親。
“你說,你何必知道這些?”
“盧仆射?”
陳安的聲音並不算大,但此刻這大殿之中卻寂靜的沒有人敢壓過這個聲音,而麵對陳安的盧念則是整個人都在顫抖。
“我我.我.”
陳安淡漠的眼睛隻是看了他一眼,而後緩緩開口說道:“盧子幹若是知道,會有你這樣的後人,當年在大漢的時候便會懸梁自盡!”
“將你祖宗的臉全部丟盡了!”
盧念臉色漲紅,卻是一句話都不敢說。
他能說什麽呢?
別說是他了,就算是他的先祖,當年的大漢尚書台令盧植在這位麵前也不敢說什麽,畢竟當年的當年,盧植還是陳氏的門生來著
陳安看著盧念說道:“此後十五年,盧氏回範陽,不得出。”
“你有什麽意見?”
盧念結結巴巴的想說什麽,他想鼓起勇氣反抗,想說憑什麽,但當他終於鼓起勇氣,抬頭看著陳安眼睛的時候,所有的勇氣全都瞬間消失了。
他隻能點頭答應。
隻是還有些猶豫:“那這.大中正官的位置?”
陳安轉身:“你留著便是。”
盧念這才終於鬆了口氣,而後朝著陳安躬身。
接下來,他卻是再也不敢開口了。
建武九年,冬。
一個消息自京都為中心,開始朝著天下宣揚,所有人都知道了這件大事。
“印製術”問世,書籍的價格被打下來了!
無數的寒門、甚至是平民都在歡喜、激動,這激動不是因為讀書識字就可以當官,而是因為在這個年頭,識字那是可以去城裏當工、甚至是進入大世家、大官家、有錢人家當仆役的。
如此所賺的錢,可能是以往他們賣力氣一輩子都賺不到的。
能夠活的比現在要好一些,這就是最大的好事。
建武十年,大虞各郡縣全都建立起來了一個名為“印製署”的地方,這些地方出版的書籍紙張、文墨都是最好的,但價格卻會稍微高一些。
而在這一年之後,大虞許多縣、鄉、鎮都開始開起一個個的“書店”,這書店並不是官方的,而是一些天下大豪商的,有些則是皇商。
他們出版的書籍價格較之官方的“印製署”較低,比如官方印製署的書籍賣兩百錢,他們的書籍便賣一百錢。
為何價格低廉?
因為書籍所用的紙張、文墨不同。
一些有錢的、不缺這個錢的,自然就去買官方印製的,而一些沒錢的、較為貧困的家庭,則是購買這些商人印製的。
所有的書籍中最暢銷的則便是“建武大典”。
聽聞這是一套還未曾完成的千古第一奇書,而如今所印製的僅僅是這奇書的某一部分,日後或許會印製另外的一部分,但絕對不會將所有的建武大典全部印製出來。
這一部分共有九部,每一部有上中下三冊,每一冊又有三本。
如此一來,一部建武大典若是在印製署購買的話,則是需要將近十七兩銀子。
這看起來很多,但比起來從前卻已經是十分“廉價”的了,畢竟一共有八十一本書籍,以往一本書籍或許就得七八兩銀子。
所有人都在感恩那位發明出來了“印製術”的墨家矩子,也同樣不少人在感恩願意將這技術廣告天下,以此來惠民的皇帝陛下。
世人是如何稱讚這位陛下的呢?
都說他有漢文之仁。
這對於一個皇帝來說,幾乎是最高的評價了。
而在這些興奮當中,還有一些人並不開心,那就是“盧氏”的子弟,以及那些世家大族們。
因為他們發現了一個問題。
即便“大中正官”的位置還在盧氏的手中又能如何?
盧氏被陳氏直接趕回範陽閉門不出,他們無法左右皇帝的決斷,也無法使用大中正官的權力了。
如此一來,大中正官中,明麵上皇帝手中已經有了四位,而世家如今能夠發揮作用的也是四位。
而因為盧念在朝堂上的那一番話,所以皇帝裁撤了他“尚書台左仆射”的位置,將這個位置換成了一位自己人,世家子弟們無話可說。
也正是到了這個時候,他們才開始惶恐的思考一個問題。
他們與皇帝之間的爭鬥,真的能勝利嗎?
這是一個.開始讓他們害怕了的問題。
酒肆之中
陳瀟、謝玄、王獻之三人對坐飲酒,王謝二人的臉上帶著些許唏噓:“誰能夠想到呢?隻是短短的幾年時間,這朝廷之上的爭鬥好像就已經要落幕了一樣。”
“從一開始,陛下的手中隻掌控著一位大中正官,到了如今明麵上已經有四位了。”
“世家從肅宗皇帝到前幾年的時間內,這幾十年的快活時間,似乎要結束咯。”
謝玄的聲音中帶著些許幸災樂禍,讓人聽著便感覺好笑。
陳瀟也是無奈的搖頭:“說的你好像不是世家子弟一樣。”
謝玄隻是眨了眨眼:“我算什麽世家子弟?我們謝氏不是已經被踢出大世家的陣營了麽?”
“我聽聞楊氏、崔氏、李氏的三位家主,甚至公開指責我們謝氏是叛徒來著。”
王獻之也是嘿嘿一笑:“說的可不隻是你們,還有我們王氏。”
他撇了撇嘴:“我們王氏祖上為三公的時候,這個狗屁崔氏和李氏的先祖還不知道在幹什麽呢。”
這話說的倒也是沒錯。
陳瀟隻是搖頭歎氣,他看著外麵的春風,輕聲道:“事情還沒結束呢。”
“陛下的心,從來都是狠辣的。”
這一點是所有朝臣都知道的,而這些不愛上朝的陳氏子弟中,最不愛上朝的應該是每一代的墨家矩子了。
墨家自先秦年間之後,矩子之位一直都是相互之間輪傳的,誰更能夠服眾、誰的技藝、學問更加高超,便將矩子的位置傳遞給誰。
哪怕是陳氏子弟,也不是每一代都能成為矩子的。
但成為矩子的陳氏子弟卻都會在朝中擔任官職——即便他們從來不會出現在朝堂上。
朝堂上的臣子中,有些的長輩則是經曆過當年太祖皇帝時期的朝堂,他們下意識的就想到了一個事情,當年那位陳氏的墨家矩子出現在朝堂上的時候,仿佛是出現了某件大事。
那件大事最後奠定了大虞一統天下的基礎。
而如今陳氏的墨家矩子再現
所有人都在沉默,沉默的等待著即將到來的宣判。
出乎意料的是,最先在朝堂上匯報事務的並不是這位突然出現的矩子,而是謝安、王羲之兩人。
謝安、王羲之神色恭敬的站在最中央,臉上帶著興奮和快意之色。
“啟稟陛下,《建武大典》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一,僅僅是兩年的時間,這已然是十分迅速的了。”
“臣觀建武大典,實乃天下第一奇書,因之懇請陛下將這一部分散之於民。”
散之於民?
幾個大世家的家主眉頭挑了挑,仿佛是明白了皇帝的想法,想要在民間培養出來寒門子弟,從而與他們這些世家子弟爭權奪利麽?
簡直是可笑。
他們幾個對視一眼,而後搖頭在心裏嗤笑一聲。
這建武大典耗費了天下群賢兩年時間,方才編撰完成三分之一,其體量一定是巨大的,而這巨大的體量即便是散於民間,那些人買得起麽?
於是,世家們沒有一個出言反對。
當然了,一部分原因當然是因為他們覺著即便是散之於民也沒事,畢竟那些貧賤之人買不起——買得起的就算是小世家了,大家都是一家人。
另外一部分原因則是因為,這種利民的事情,他們不敢反對。
他們前腳敢反對,後腳那位像是已經睡著了的鎮國王與安國王就會睜開眼睛,下一刻他們的小命恐怕都難保。
於是,在無人反對的情況下《建武大典》的這三分之一,便被同意了散布民間。
當這場朝會即將結束的時候,一直被人觀察著的“陳雲安”則是緩緩的出列,而後看著皇帝,輕聲開口了。
“啟稟陛下,墨家眾人研製出來了一種全新的技術,可以“印製”書籍,以紙張承載,不需人工再抄寫了。”
“此技術共有兩種,其一為“雕版印製”,其二為“活字印製”。”
陳雲安抬起頭,看著張皖,沒有管身後眾人的反應。
“臣懇請陛下,以國庫出資,建立“印製署”,於天下各州郡興建一印製作坊,以全民間。”
張皖看著很驚訝的樣子,臉上帶著好奇的神色:“哦?印製術?”
“這兩種印製術若是如同雲安所說的一樣,是利國利民之大事,朕自然是同意的,隻是這印製術成本如何?”
“若是印製書籍,書籍的售價控製在多少的時候,既可以讓商販們有得賺、又可以讓百姓們能夠購買的起?”
陳雲安稍加思索,便按照自己之前的調查開口了。
“啟稟陛下,此二術中,雕版印製成本較之活字印製較高,若雕版中有字跡模糊、壞掉,便需要重新雕刻。臣曾看過《建武大典》的某一部分,若是以建武大典這一部分為例的話,以雕版印製,一本書籍的價格可以控製在半貫錢;而以活字印製的話,一本書籍的價格則是可以兩百錢。”
“這是一個可以讓商販獲利的價格,畢竟商販之中大多數都是不成體係的,這兩者是規模越大越能夠節省。”
“若是朝廷興建印製署的話,則是可以將書籍的價格控製在一百錢左右。”
一百錢?
朝堂上的眾人聽著這個數字,都神色變幻莫名。
這些高高在上的老爺們許久沒有聽到這個名詞了,一百錢是多少來著?
不少人在抓破了腦袋之後才想起來,一貫錢是一兩銀子,而一貫錢則是一千錢,所以一百錢是一錢銀子?
盧念當即便有些不滿,他上前一步:“啟稟陛下,臣以為此事不妥。”
“書籍、知識乃是無價之物,若是定價如此廉價,豈不是踐踏書籍?踐踏知識?”
“但臣同樣以為,墨家矩子所造此技術,本就是要造福於民,價格過高的話,也不能體現出陛下的仁德。”
他想了想之後,才按照自己一頓餐食所花費的半成來為一本書籍定價。
“臣以為一本書籍,定價為五十貫錢為合適的數字。”
盧念的話語剛才說完,朝堂之中便有不少人沒忍住嗤笑出聲,其中一個笑的最大聲的便是尚書令“匡光恒”,看著匡光恒的神色,幾乎是笑的直不起腰來了。
“哈哈哈哈——”
“好一個五十貫啊”
盧念皺眉,看著匡光恒神色凝肅:“此處乃朝堂之上,匡令首如此咆哮,將此處當成何地了?”
張皖則是似笑非笑的看了一眼盧念後,看著匡光恒笑著說道:“匡愛卿為何發笑?”
匡光恒抹了一把眼淚,站了出來,神色莫名:“啟稟陛下,臣隻是覺著盧仆射的話語過於可笑了,所以才如此發笑,還請陛下見諒。”
他轉過身,看著盧念,麵無表情。
“本官有幾個問題想詢問一下盧仆射,不知仆射可否回答?”
盧念挺直腰板,他心裏有一種不詳的預感,但卻始終堅定。
“匡令首請問。”
匡光恒看著盧念問道:“敢問盧仆射,可知我大虞一個尋常的六口之家一年的花銷是多少?敢問盧仆射,可知我大虞如今的米價是多少?”
“敢問盧仆射——”
匡光恒的聲音拉長:“可知除卻京城之外,在尋常年間,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賣身可以得到多少銀子?”
盧念皺眉:“這些本官何必知道?”
“與本官何幹?”
匡光恒冷笑一聲,剛準備說話,一道淡漠至極的聲音便響了起來。
“若是老夫沒有記錯,京都之中,一個六口之家一年的花銷,當是兩貫錢到五貫錢不等。”
“如今米價,一石米五百錢。”
“京都之外,尋常百姓賣身之費用,大抵上是三錢銀子到五錢銀子。”
隨著這個聲音的響起,所有人的目光都緩緩的看向了那坐在椅子上,已經睜開了眼睛,眸子中帶著冰冷、臉上神色同樣看起來十分冷酷的老人。
這是一頭從來不會睜開眼睛的睡虎。
但如今他被吵醒了。
陳安緩緩站起身子來,陳瀟則是攙扶著自己的父親。
“你說,你何必知道這些?”
“盧仆射?”
陳安的聲音並不算大,但此刻這大殿之中卻寂靜的沒有人敢壓過這個聲音,而麵對陳安的盧念則是整個人都在顫抖。
“我我.我.”
陳安淡漠的眼睛隻是看了他一眼,而後緩緩開口說道:“盧子幹若是知道,會有你這樣的後人,當年在大漢的時候便會懸梁自盡!”
“將你祖宗的臉全部丟盡了!”
盧念臉色漲紅,卻是一句話都不敢說。
他能說什麽呢?
別說是他了,就算是他的先祖,當年的大漢尚書台令盧植在這位麵前也不敢說什麽,畢竟當年的當年,盧植還是陳氏的門生來著
陳安看著盧念說道:“此後十五年,盧氏回範陽,不得出。”
“你有什麽意見?”
盧念結結巴巴的想說什麽,他想鼓起勇氣反抗,想說憑什麽,但當他終於鼓起勇氣,抬頭看著陳安眼睛的時候,所有的勇氣全都瞬間消失了。
他隻能點頭答應。
隻是還有些猶豫:“那這.大中正官的位置?”
陳安轉身:“你留著便是。”
盧念這才終於鬆了口氣,而後朝著陳安躬身。
接下來,他卻是再也不敢開口了。
建武九年,冬。
一個消息自京都為中心,開始朝著天下宣揚,所有人都知道了這件大事。
“印製術”問世,書籍的價格被打下來了!
無數的寒門、甚至是平民都在歡喜、激動,這激動不是因為讀書識字就可以當官,而是因為在這個年頭,識字那是可以去城裏當工、甚至是進入大世家、大官家、有錢人家當仆役的。
如此所賺的錢,可能是以往他們賣力氣一輩子都賺不到的。
能夠活的比現在要好一些,這就是最大的好事。
建武十年,大虞各郡縣全都建立起來了一個名為“印製署”的地方,這些地方出版的書籍紙張、文墨都是最好的,但價格卻會稍微高一些。
而在這一年之後,大虞許多縣、鄉、鎮都開始開起一個個的“書店”,這書店並不是官方的,而是一些天下大豪商的,有些則是皇商。
他們出版的書籍價格較之官方的“印製署”較低,比如官方印製署的書籍賣兩百錢,他們的書籍便賣一百錢。
為何價格低廉?
因為書籍所用的紙張、文墨不同。
一些有錢的、不缺這個錢的,自然就去買官方印製的,而一些沒錢的、較為貧困的家庭,則是購買這些商人印製的。
所有的書籍中最暢銷的則便是“建武大典”。
聽聞這是一套還未曾完成的千古第一奇書,而如今所印製的僅僅是這奇書的某一部分,日後或許會印製另外的一部分,但絕對不會將所有的建武大典全部印製出來。
這一部分共有九部,每一部有上中下三冊,每一冊又有三本。
如此一來,一部建武大典若是在印製署購買的話,則是需要將近十七兩銀子。
這看起來很多,但比起來從前卻已經是十分“廉價”的了,畢竟一共有八十一本書籍,以往一本書籍或許就得七八兩銀子。
所有人都在感恩那位發明出來了“印製術”的墨家矩子,也同樣不少人在感恩願意將這技術廣告天下,以此來惠民的皇帝陛下。
世人是如何稱讚這位陛下的呢?
都說他有漢文之仁。
這對於一個皇帝來說,幾乎是最高的評價了。
而在這些興奮當中,還有一些人並不開心,那就是“盧氏”的子弟,以及那些世家大族們。
因為他們發現了一個問題。
即便“大中正官”的位置還在盧氏的手中又能如何?
盧氏被陳氏直接趕回範陽閉門不出,他們無法左右皇帝的決斷,也無法使用大中正官的權力了。
如此一來,大中正官中,明麵上皇帝手中已經有了四位,而世家如今能夠發揮作用的也是四位。
而因為盧念在朝堂上的那一番話,所以皇帝裁撤了他“尚書台左仆射”的位置,將這個位置換成了一位自己人,世家子弟們無話可說。
也正是到了這個時候,他們才開始惶恐的思考一個問題。
他們與皇帝之間的爭鬥,真的能勝利嗎?
這是一個.開始讓他們害怕了的問題。
酒肆之中
陳瀟、謝玄、王獻之三人對坐飲酒,王謝二人的臉上帶著些許唏噓:“誰能夠想到呢?隻是短短的幾年時間,這朝廷之上的爭鬥好像就已經要落幕了一樣。”
“從一開始,陛下的手中隻掌控著一位大中正官,到了如今明麵上已經有四位了。”
“世家從肅宗皇帝到前幾年的時間內,這幾十年的快活時間,似乎要結束咯。”
謝玄的聲音中帶著些許幸災樂禍,讓人聽著便感覺好笑。
陳瀟也是無奈的搖頭:“說的你好像不是世家子弟一樣。”
謝玄隻是眨了眨眼:“我算什麽世家子弟?我們謝氏不是已經被踢出大世家的陣營了麽?”
“我聽聞楊氏、崔氏、李氏的三位家主,甚至公開指責我們謝氏是叛徒來著。”
王獻之也是嘿嘿一笑:“說的可不隻是你們,還有我們王氏。”
他撇了撇嘴:“我們王氏祖上為三公的時候,這個狗屁崔氏和李氏的先祖還不知道在幹什麽呢。”
這話說的倒也是沒錯。
陳瀟隻是搖頭歎氣,他看著外麵的春風,輕聲道:“事情還沒結束呢。”
“陛下的心,從來都是狠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