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情並不算光彩,甚至可以說是曹魏的一大醜聞。


    但正是因為這是“曹魏”的一大醜聞,所以這件事情才流傳了下來,因為當時天下並非隻有曹漢這一個正統。


    當然了,在這件事情上,三本史書也各自有不同的記載。


    自當年劉備與曹操分別帶著漢少帝“劉民”與漢獻帝“劉協”建立了兩個不同的大漢之後,不同的三本史書中所記載的關於同一段曆史的“事實”總會有些許差別。


    這一點是後世耗費了無數的“血淚”才總結出來的。


    因為“觀漢紀”這本史書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流傳下來,流傳在人世間的史書隻有兩本,其一是“漢書”,這本史書幾乎是被當成正統的史書來看待。


    第二本便是“史記·漢書”這上下兩卷漢書出自陳氏,但最開始的時候陳氏並沒有將這本史書整理出來,而是放在陳氏的拙身樓中。


    這是可以理解的。


    因為拙身樓中的書籍也好、史書也好,實在是太多了。


    華夏大地上下五千年的光陰,而陳氏就存在了兩千多年,一部華夏史,半本陳氏書,陳氏後人哪裏有那麽閑的時間去一一整理這些東西?


    之所以能夠從故紙堆中翻出來這本書,還是因為“觀漢紀”的出土。


    觀漢紀是從司馬康的墳墓中出土的,這本書的出土證實了這一段荒謬而又扭曲的曆史,自觀漢紀出土之後,曆史學家們就對三國時期這段曆史開始以“質疑”的目光去看待了。


    因為有“史料”為佐證。


    觀漢紀中的一些曆史又與漢書中的一些曆史記載不同。


    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關於“荊州”歸屬這一段曆史記載。


    在當時,沛郡劉氏與琅琊曹氏兩個同樣傳承了幾百年的大世家瘋狂互噴,互相說都是對方先祖的錯。


    因為“漢書”的存在,所以琅琊曹氏已經被沛郡劉氏嘲諷了一百多年,曹氏這一次拿到了“觀漢紀”這種正兒八經的史料佐證自己的先祖,也是那位曹氏的開族之祖“曹操”曹孟德不是漢書中所記載的那種人,所以他們的腰板挺的很直。


    但劉氏的史料佐證也很真實。


    漢書是從漢朝末年時候一直傳承到現代的,這是無可置疑的史料。


    兩大世家鬧得天翻地覆,甚至說出了:“有你沒我,有我沒你”這樣的話。


    那件事情的記載是這樣的。


    在漢書中的記載如下。


    “承泰四年冬,臘月。”


    “琅琊偽相詭詐,騙荊州之主、是時宗親劉表之妻,而得荊州。”


    “孟德於少時嚐有好人妻之名,常於左右言:少婦之妙者,未嚐者不知也。”


    “吾有此好,乃為照拂。”


    “承泰四年冬,表邀賢王、偽相者共赴荊州,以商大事。時夜色將至,偽相竊劉荊州之妻蔡氏,與之謀。”


    “夜色漸深,燭火通明。”


    “是時,天大暗,左右侍從於屋外聞聲而閉目,偽相者身長六尺,卻頗有嫪毐之相,其以謀蔡氏者或與之嫪毐謀趙姬同,夜色漸深,屋內聲而日濃,近乎於無。”


    “左右聞細微之聲。”


    “偽相言:“夫人可願助我謀之荊州?,若事成,則夫人與我共享極樂。”,左右聞之此音,而覺心中驚恐。”


    “此人為蔡氏心腹,舊日卻承劉表恩情,是故仔細聞之,欲破二人之謀。”


    “隻聞蔡氏言:“君若不棄,妾自隨之。”,後屋內春聲依舊,似出水芙蓉。”


    “良久,屋內聲漸歇。”


    “侍從悄然至公子劉琮處,告之。”


    “劉琮大怒,拔尖曰:曹賊者,安敢如此欺我?”


    “其欲殺曹賊,卻被侍從所阻。”


    “侍從言:今日殺曹賊者易,可荊州何去何從?萬望公子三思。”


    “劉琮怒不可遏,卻聽之,細思之下感慨而言:“我之謀不如父親、兄長遠矣,既父、兄皆投劉皇叔者,皇叔必然為可靠之人。”,左右思慮,乃去信與賢王謀。”


    “臘月三十,夜。”


    “信未至,然則曹賊夜夜於蔡氏歡,琮無法忍如此大恥,拔劍謀之。”


    若是隻單單看這一段記載,甚至可以懷疑這不是正統的史書,而是某一本帶顏色的話本中的東西,但他卻是實實在在的記錄在了漢書之中。


    是的。


    漢書單獨為曹操開了一個傳記,名字也很簡單明了。


    《漢書·奸佞傳·曹氏孟德本紀》


    是的。


    在這一本漢書記載當中,那位司馬氏的族人單獨為曹孟德寫了一個“本紀”,這本應該是一個無上的榮光,畢竟古往今來唯有那位“楚霸王”才在不是皇帝的時候就擁有一個本紀。


    曹操在活著的時候並未曾稱帝,而這一篇本紀則是在他活著的時候就寫下來了的。


    由此可見那位司馬氏族人對曹操的恨意。


    後世中,曹氏族人會對此事十分羞恥的原因並非是先祖好人婦這一口,而是因為漢書中的記載,將曹操描繪成了一個依靠著蔡氏一介婦人才得到荊州的“奸夫”形象。


    這才是曹氏族人無法忍受的原因。


    而觀漢紀中的記載則是比較簡單,但卻與漢書中的記載明顯相反,在觀漢紀的記載中,曹操的形象顯得更為“光明正大”。


    他的記載如下。


    “承泰四年冬,劉荊州病重,邀丞相於荊州會。”


    “時長安偽相劉備者密謀荊州已久,不願大漢一統,因此暗中前行。”


    “承泰四年冬,劉荊州逝,其病逝之前,妻子荊州盡托於丞相,時丞相慨然曰:天下英雄者,劉荊州當為其一。其為漢室宗親,護佑荊州之地多年,臨終更托付於吾,吾怎能愧對?”


    “因此,盡心竭力。”


    “時偽相劉備密謀與劉表之子“劉琦”奪荊州。”


    “劉琦者,劉荊州長子也。”


    “然,其雖為長子,卻不得劉荊州之喜,其母早亡,故心情孤僻。”


    “劉荊州亡故,任次子劉琮為荊州州牧,將其托於丞相。劉琦心中妒火而生,謀與劉備者奪荊州故地。”


    前麵的描寫在盡力給曹操描繪一個“仁德”的形象,而後麵則是用了些許“春秋筆法”。


    “承泰四年冬,臘月三十,夜。”


    “劉琮為人所騙,欲殺丞相。”


    “丞相不忍愧對劉表,則掩麵而走。”


    這是在觀漢紀中關於這一段曆史的所有記載,僅僅是“為人所騙,欲殺丞相”這八個字,將一切道盡。


    當曹氏與劉氏爭論不休,到了白熱化,甚至要拚一個你死我活的時候,有人出來當和事佬了。


    關中秦氏、以及上黨趙氏、隴中李氏都出來打圓場,大家都是傳承多年的世家,何必如此?既然對曆史有不認可之處,那麽去找一個絕對公正的人不就行了?


    於是,祖上闊過的這一群人便前去找官渡陳氏了。


    他們寄托於陳氏中能夠找到佐證對方的“史料”才是假的證明,想要為此洗清自己身上的髒汙。


    事實證明,陳氏中的確有證據。


    但.這個證據讓曹氏和劉氏都不那麽的滿意,當然了,更加不滿意的是劉氏的人。


    因為“史記·漢書”的記載證明了曹操的確算是一個梟雄。


    當時,陳氏家主聽到眾多世家家主找自己的原因的時候其實是哭笑不得的,陳氏已經不理世事許多年了,這群人當真是太閑了。


    但因為他也十分好奇此事的緣故,於是便答應了前往“拙身樓”中尋找一下,看看是否有相關的證據。


    拙身樓中的書籍實在是太多了,而且有一些是傳承了幾千年的孤本,所以許多並沒有電子化。


    他們尋找了很長時間,終於尋找到了一本名為“漢書”的史書。


    在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劉氏的人十分興奮,因為他們以為這本“漢書”與他們的“漢書”是一樣的。


    曹氏的人則是梗著脖子說萬一是後世流傳的版本有所修改呢?


    於是翻開了這本“漢書”。


    也正是因為這個舉動,華夏的曆史界關於“三國”這一時期的曆史才徹底的修正了過來。


    因為這是一本“大虞”朝代的第一位史官所留下的史書,也因為這本漢書與之前那本“漢書”的記載不同,他大概更加“公正”,沒有神話哪一方。


    曹操也好、劉備也罷,那段曆史中的所有人物好像都更加鮮活了。


    這本“漢書”中的記載如下。


    “承泰四年冬,安國王與劉表謀,乃為擇明君之主。”


    “是時,劉表去信於長安,暗中縱蔡氏大族去信琅琊。”


    “承泰四年冬,臘月。二者皆至,於荊州宴。”


    “備推辭荊州不言,欲令劉表長子即位,劉表欣然而願。”


    “然則表之妻蔡氏怒,其有子名“琮”,欲令琮即位之,因此與操謀。”


    “承泰四年冬,臘月,劉表病逝。”


    “其中陰私,或為蔡氏所毒之。”


    “時,備見事不可謀,攜琦而走。”


    “其留於荊州城外,欲觀操後事之變,然則冬臘月三十,荊州城內外大火焚之,操奔走而逃。”


    “乃至大火而滅,琮於城見備,言,曹賊辱其母,其不可忍,故縱火殺之。”


    “今母亡,無顏以對先父,自刎之。”


    這本史書中的記載徹底為曹操洗清了“靠女人”這個流傳了幾百年的謠言,但也側麵證實了另外一個言論“曹操好人婦”這件事情。


    不過這個言論比之“吃軟飯”的謠言要強多了,至少這件事情對曹操的梟雄形象不會有太大的中傷。


    喜歡人婦怎麽了?


    而事實到底是怎麽樣的呢?


    在曆史的長河中,或許隻有當時的人們知道了。


    承泰四年冬,臘月三十夜。


    劉琮在開心與興奮之餘,以一種近乎於野獸的直覺發現了一件事情。


    他的一位小妾好像給他戴了一頂綠帽子。


    而給他戴帽子的另外一個對象則是近日前來荊州的曹操。


    妾通買賣,一個小妾怎麽樣並不會讓劉琮發怒,畢竟劉琮自己心裏也是有點數的,他知道自己的權勢也好,荊州也好,都是要依靠曹操才能夠把握的,因此不過是一個妾而已。


    曹操樂意睡就睡了吧,他甚至可以為了爵位以及荊州的位置將那個妾送到曹操的床上。


    小事。


    但令他憤怒的事情還在後麵。


    在他準備前往蔡氏院落,也就是他母親院子的時候,他聽到了母親院子裏傳來的他母親的聲音,與他母親聲音一同傳出的還有另外一個男人的聲音。


    這個聲音他很熟悉。


    是曹操。


    當時的劉琮怒火噴發。


    睡了我小妾還不夠,還在此處?


    怒火中燒之下,劉琮做了一件十分不理智的事情。


    他暗中聯係上了劉琦的舊部與劉表的舊部,三方合謀縱火,試圖殺死曹操。


    在這個操作當中,他稍微有一點失誤。


    曹操跑了。


    但是曹操沒有完全跑得了。


    他把自己的長子“曹昂”以及身邊的大將“典韋”留在了這一場大火當中。


    而蔡夫人在那場大火中看到了自己兒子那一雙陰沉的眸子,她明白了一切,於是選擇讓大火將自己燒一個幹淨。


    這就是“荊州之變”的全部真相。


    荊州城內


    劉備聽完麵前的劉琦、劉琮將所有的話全部說完後,臉上帶著茫然的神色。


    “啊?”


    他半天隻說出來了這樣一個字,因為這件事情對他的衝擊實在是太大了。


    他有點無法理解。


    但這就是事實。


    也是在這一日,劉琮在府內“自刎”了。


    荊州的繼承者隻剩下了一個人,那就是“劉琦”。


    官渡


    陳氏府宅


    陳朱樓坐在院落內,聽著手下“黑冰台”使者的匯報,眼睛中卻是帶著些許的無可奈何之色。


    事實上他為曹操設計的“考驗”並不是蔡氏。


    他雖然不是什麽好人,但卻不會將其餘人摻和進來。


    可曹操的這個舉動卻讓陳朱樓徹底失望。


    帝王可以好色,但那應該是有限度的把握。


    曹操難道不知道此事若是被劉琮知道,會發生什麽?他知道,可他不在乎,覺著自己能夠解決,所以他失去了長子和大將。


    三個應選者,兩個失去了資格。


    隻剩下了最後一個。


    陳朱樓再次歎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千年世家:從商鞅變法開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隻笨蛋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隻笨蛋魚並收藏千年世家:從商鞅變法開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