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宮中


    劉宏神色陰沉如水,像是要將所有的一切都撕碎一樣。


    周圍的侍衛、宮女都不敢做聲。


    前朝的事情早已經傳到了後宮當中,這消息向來傳播的很快。


    何皇後步履匆匆的走入了未央宮,見到天子的第一瞬間她即刻跪伏在地上,臉上帶著些許的痛苦與疲憊之色。


    “陛下,臣妾兄長所做之事,臣妾竟然毫不知情。”


    “請陛下恕罪。”


    是的。


    今日令劉宏最為憤怒的事情其實並不是陳成己的反擊,而是何進與陳成己聯合在了一起。


    一個大將軍,一個安國王、丞相。


    兩人聯手,他絕對會被架空的。


    但此時並不是生氣的時候,劉宏將自己的怒氣強行咽了下去,而後走到了何皇後的身前,歎了口氣,攙扶著她的手說道:“朕知道。”


    “大將軍此舉或許也是無奈,隻是不知道他心中到底是如何想的。”


    聞弦知雅意,何皇後當即開口道:“陛下,臣妾送去了書信與兄長,請他明日入宮敘舊,屆時”


    劉宏笑著點了點頭:“也好。”


    他帶著些許暗示意味的說道:“你們兄妹二人也有段時日沒有見麵了,當是要好好的敘舊。”


    “朕便不打擾你們了。”


    光和四年的秋天過去的很快,當大雪落在地上的時候,這一年已經要過去了。


    十常侍所做的事情幾乎都不用怎麽查就能夠查出來,畢竟當初權勢最盛的時候,這十個人誰都不放在眼裏,甚至敢承受天子所喚的“張父、趙母”之稱。


    光和四年,冬,十一月。


    執金吾、兼任尚書台令劉玄德查明十常侍罪孽,上書將此事呈交給了天子。


    天子聞之大怒,而後下令將十常侍極其黨羽全數斬殺,賊首十常侍更是夷三族,趕盡殺絕,不留後患。


    也正是這一年的臘月,丞相陳成己開始了變法。


    因為這一年正是辛酉年,所以這一場變法也被稱之為“辛酉變法”。


    辛酉變法的內容其實很簡單,就是恢複了一部分漢初時候的政策,並且開始整頓吏治,整頓土地兼並等諸多事情。


    這一場不算變法的變法在史書中的記載卻很多。


    其中,漢書,孝靈皇帝本紀中將這一場變法稱之為“逆天之舉”,稱這場變法的出現,強行為本來要坍塌了的大漢強行續了一口氣,以使其多存在了三十來年。


    “漢之延續,辛酉之功也,若無此變,則漢當亡於靈帝之手。”——《漢書·孝靈皇帝本紀》


    變法是光和四年末開始的,而從這場變法開始,朝廷中的局勢變得更加複雜了。


    袁氏以及楊氏為首的世家勢力不願意交出自己手中的權利以及利益,因為這是天子許諾給他們的。


    但為了百姓,他們必須是要交出來。


    所以他們開始各種與陳氏抗衡,天下所有的門閥世家加在一起,是一個巨大的龐然大物,哪怕是陳氏也需要小心謹慎的對待。


    於是,漫長的拉鋸戰開始了。


    光和五年的時候,天下初步休養生息,初步恢複了一些根基和底氣,百姓們的生活更好了。


    許許多多的士人則是來到了長安城,這些心懷大漢的人想要為大漢盡最後一口氣。


    他們想要大漢繼續存在。


    朝廷內部如此動蕩,邊疆自然也更加的動亂了。


    幽州牧劉虞與公孫瓚的衝突也越發的明顯,幾乎到了一種壓不住的地步,而朝廷為了安撫公孫瓚以及劉虞,則是選擇了各大八十大板的選擇。


    實在是如今的朝廷有些有心無力了,哪怕是陳成己擔任丞相,也是如此。


    或者說,正是因為有陳成己的存在,所以這座巨大的國家機器才能夠繼續運轉下去。


    但也隻是勉強運轉。


    一路上都未曾停歇的呂布終於在光和五年夏的時候,從並州趕到了漢中郡,但是等他抵達漢中郡的時候他才發現一個問題。


    漢中郡郡守陳澤熙已然辭官歸鄉。


    這位心懷大才的將軍站在漢中郡城樓之前,臉上充斥著茫然的神色。


    該當如何,又能夠如何?


    他牽著身後的老馬,像是一個被遺棄在沙漠中的樹葉子一樣飄忽落下。


    但幸運的事情是,陳澤熙是一個好人。


    他在辭官之前為這位舊友推薦來的小吏尋找到了下一個出路,並且是一個非常好的出路。


    陳澤熙寫了一封信件,留下了一封名帖。


    信件是寫給遠在長安城的叔父,也就是陳成己的,而拜帖則是安國王府的名帖。


    站在郡守府前,陳澤熙留下來的小廝臉上帶著寬厚的笑容,低聲為這個千裏迢迢而來的大老粗解釋著這其中的深意。


    “先生說了,他辭官乃是因為看到了這朝廷的昏庸無能,在張州牧將您推薦過來之前,他就已經辭官了,隻是那個時候朝廷沒有派遣過來人手接任。”


    “他也不能夠害您前程,於是留下這一封名帖,一封信件。”


    “先生說,若是您有自信,那麽便拿著這名帖以及信件前往長安,麵見他的叔父,若您的才能可以打動安國王,您自然可以獲得前程。”


    “而若是您沒有這個信心的話,那麽安國王的名帖也足夠您在這天下尋一個出路了。”


    “最差的,您也可以留在漢中郡,我可以為您引薦如今的漢中郡郡守,您可以在他麾下為官。”


    侍從說完之後,抬起頭看向呂布:“這位兄台,不知您想要如何?”


    呂布握緊手中的韁繩,心中思緒萬千。


    該如何選,這還用說麽??


    他笑了笑微微拱手:“多謝陳先生厚愛,奉先準備前往長安。”


    呂布的臉上帶著數不盡的自信之色。


    “奉先對自己的才能,還是十分有信心的,願去長安一試!”


    幽州,涿郡


    邊疆不斷的有衝突,所以不斷的有人立下軍功升遷,如今整個涿郡最有名氣的,當是兩個人。


    這兩人都已經被提拔為了校尉,但卻誰都不服氣誰。


    一位名為張飛,字翼德,另外一位則是名為關羽,字雲長。


    然則,其實上官們所不知道的是,這兩位在某次的交戰中看對了眼,已然結為異姓兄弟。


    張飛坐在屋子中,大碗的仰頭喝著酒。


    一張煤炭一樣的臉上帶著舒爽之色:“大哥,這日子過得的確是快活,可總感覺沒有什麽滋味。”


    他抹了一把嘴角的酒:“隻是聽聞,公孫將軍與劉州牧似乎要出大事了。”


    “你我該當如何?”


    關羽手中捧著一卷書,輕歎一口氣:“這二人一人是幽州的最高長官,一人則是桀驁不馴的將軍,你我與他們不過是浮萍而已。”


    他的眼睛中難得的露出了一抹迷茫的神色。


    “若幽州動蕩,隻怕天下.”


    張飛倒是笑了笑,繼續大口吃肉:“亂世來了也就來了,如今這日子過的跟亂世有什麽區別?”


    他冷笑一聲:“若不是前歲安國王入京為相,自此開始變革,如今你我的日子隻怕是都要過不下去了,這幽州的百姓們都快要去吃草皮了那個時候!”


    “如今倒是能吃上一口飯。”


    “可我卻聽聞,那皇帝老兒好像要死了!”


    “皇帝死不死的倒不要緊,可是有人卻傳言說安國王的身體也不太好了。”


    “若新帝即位、安國王會不會如同昔年一樣被新帝猜忌?”


    張飛歎了口氣。


    不少故事中都將張飛描述為一個沒有腦子的莽夫,但用腦子想一想也知道,這樣一位能夠成為五虎上將的將軍絕對不會是莽夫。


    真以為古代的將軍都是沒腦子隻會武力的?


    那不是將軍。


    將軍統帥一軍,絕非是勇猛就行了的,都要排兵布陣、論城府算計,這群武夫絕對不會差了那群文人多少。


    關羽同樣陷入了沉默。


    此時已然是光和七年,天下因為安國王變法的緣故逐漸的好了起來,百姓們也算是能夠喘一口氣了。


    但朝堂之上的事情卻越傳越遠了。


    所有人都在為之擔憂。


    最後,他隻是歎了口氣:“希望不要發生什麽事情吧。”


    長安城


    董卓悠哉悠哉的看著麵前的賈詡:“文和啊,這麽多年來幸虧有你,若非有你,我都不知道要踩多少坑了。”


    他滿臉慶幸。


    賈詡隻是笑著:“將軍與我何必說這樣的話?”


    他看向遠方:“這些年的事情,不過是小事,如今天子的身體越來越差勁,一場巨大的風暴馬上就要來了啊。”


    光和七年,年末。


    已然久病的天子因為身體的緣故所以不能前往泰山,隻能夠在長安城外搭建了祭台,勉強著身體前往祭台封禪,進行祭祀天下的大禮。


    也正是這一次的露麵讓人知曉,此時的天子身軀已然成了這個樣子。


    形同枯槁。


    劉備站在台下看著,看到天子的第一瞬間就想到了這個形容詞,他也隻能夠想到這樣的形容詞了。


    默默的歎了口氣之後,他的眼睛中充斥著淚水。


    沒有天子,便沒有如今的他。


    曆史的命運早已經改變,他不再是那個被小小的都郵難為而後棄官而走的劉玄德了,他如今是掌管羽林軍的執金吾劉備!


    這三年來,曹操身上的官職也一直不斷的累加。


    如今的他已然坐到了丞相署內吏的位置上。


    這個位置其實形同副相,但因為有一個十分強勢的上司的緣故,所以曹操手中的權利並不算很多。


    所幸除了丞相府內吏之外,他還兼任著另外一個職位,三十六卿之一的賦稅署署長。


    這個位置十分重要,在三十六卿中,可以排到前三。


    而陳朱樓則是站在台下,默默的看著這一切。


    四年前他十三歲,如今的他已然十七歲了,這四年的光陰他在長安城中看著曆史的腳步發展,看著自己的父親進行變法,看著這天下的百姓逐漸的可以喘口氣。


    他好像知道,自己要做什麽、能做什麽、需要做什麽事情了。


    陳朱樓像是一個沉默的觀察者一樣,默默的看著時間的流逝,看著這天下的變遷。


    他將曆史記錄在心中。


    光和八年初,天子下詔,改元為“初平”。


    是故,光和八年也叫做“初平元年”,天子的身體在這一年愈發的差勁了。


    甚至有幾次太醫令都束手無策,隻能夠眼睜睜的看著天子的身體一日日的衰落下去,有一次甚至已經委婉的說出了天子已然油盡燈枯的話語。


    這話是實話。


    但天子卻依舊靠著自己堅強的、不知道從何而來的毅力強行挺過去了。


    初平二年,初,元月。


    未央宮外


    劉備站在那裏,將雙手攏在袖子中,如今的他已經不是前些年歲的他了,他變的更加沉穩、更加鋒芒內斂,也更加受到天子的信任了。


    他站在原地等待著天子的傳召,而心中則是飄忽到了這幾年的光景中。


    從光和四年開始,雖時光流逝十分迅速,但他的生活卻沒有過多的改變,每日與曹操、陳朱樓兩人一起飲酒、處理公務,三人早已經是引為知己。


    在閑暇之餘,這個版本的劉皇叔在這個年紀更像是一個符合這個年紀的少年,而少了許多的滄桑。


    他與曹操、陳朱樓二人在長安城中也算是有了一個名號,喚作“長安三雄”。


    三人都身居高位,且都不懼權勢——因為他們本身就是權勢。


    閑暇的劉備甚至兼任了長安都尉的職位,管轄著長安的治安以及諸多士卒。


    天子身旁的常侍急匆匆的走到了劉備的身旁,低著頭十分的謙卑。


    自當年十常侍事發之後,這些常侍們便不敢再像當年一樣猖狂了,尤其是在麵對風頭正盛的這幾位的時候。


    “殿下,陛下傳召您進去。”


    劉備微微頷首,踏入而入。


    光和六年的時候,天子曾經召見過他一次,那次常侍喚他“劉金吾”被天子聽到了。


    天子勃然大怒,平靜的詢問那位常侍:“吾弟不配稱一聲殿下麽?”


    之後沒有等到那常侍的回答,便直接讓人將其拖了下去。


    夷三族。


    之後,常侍、朝廷內外對劉備的稱呼都變成了“殿下”。


    走入略微有些昏暗的未央宮中,劉備看向那坐在燭台中央的男子,男子身上衣袍四散而開,頭發披散著。


    他上前去喚聲道。


    “臣弟備,參見皇兄。”


    “皇兄長樂無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千年世家:從商鞅變法開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隻笨蛋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隻笨蛋魚並收藏千年世家:從商鞅變法開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