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數年間(其二)【二更,求訂閱】
千年世家:從商鞅變法開始崛起 作者:一隻笨蛋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了陳正的話,台下的眾人你看我,我看你,臉上都帶著迷茫和猶豫。
人群中有幾個人已然是無法自控的顫抖了,他們的眼睛裏充斥著恐懼和害怕。
隨著“撲通——”的聲音響起,幾個人跌坐在地上。
陳正隻是揮了揮手,而後輕聲道:“其餘人呢?”
“難道你們真的問心無愧麽?”
這四個字是陳正或者說陳氏一直奉行的規則,他的眼神掃過站在那裏的眾人,目光額外的在某個人的身上停留了片刻。
陳平。
陳守的孫子,和陳君、陳仲等是一個輩分的。
也是目前為止官渡陳氏中所留下的子弟中輩分最高的一位長輩了,他站在那裏,神色淡漠好像所有的事情跟自己沒有關係一樣。
陳正看著陳平,臉上帶著些遺憾和失望。
“平叔公,難道您不準備解釋一下麽?解釋一下您與陳共之間的勾結,解釋一下這幾年來您家中幾位子弟突然多出來的田產,以及突然多出來的“放銀”麽?”
田產!放銀!
任何一個拿出來都不是小事,而陳平隻是站在那裏,神色看起來十分平和。
他甚至上前一步,看著陳正道:“不錯。”
“我是做了這些事情。”
陳平抬起頭,笑著說道:“陳氏的地位在這裏,官渡更是陳氏的封地,我的父親乃是秦王老師,難道我做不得這些事情麽?”
他嗤笑一聲:“這偌大的陳氏,整日裏高喊著所謂的“問心無愧”,強行要求族中的子弟去做所謂符合你們要求的事情。”
“為何別的氏族可以過著奢侈享樂的生活,而陳氏不能呢?”
“難道陳氏比其他的貴族差麽?”
陳平的臉上帶著濃厚的不甘心:“陳氏所求我不懂,但我知道,人生在世,絕對不可以過得貧窮與困苦。”
“今朝有權今朝弄,待到他日君王不在寵幸的時候再想要弄權,那便是晚了!”
他盯著陳正:“我不想做你們這些道貌岸然的君子,我隻想要做一個可以享受自己生活的人!”
“這難道有錯麽?”
陳平說的話很有感染力,讓站在這祠堂之前的一部分陳氏子弟都有些心動。
誰人不想享樂呢?
誰人不想過上奢靡的生活呢?
誰人想要一直約束自己的行徑,做一個光明磊落的人呢?
沒有人。
人都是自私的,而荀子所說“人性本惡”也確實是有道理的,因為人都是以“欲望”構成的。
想要活下去是欲望,活下去之後想要活的更好也同樣是欲望。
欲望無窮無盡,但欲望卻能夠讓人活的更加開心。
陳正站在那裏任由台下的眾人喧鬧,他看著一臉得意和肆意的陳平,臉上神色不變。
台下的喧囂也是逐漸的緩和了下來。
他們抬起頭,看著那站在高台上始終不發一言的陳正,希望能夠從陳正的口中得到一個答案,至少是一個可以服眾的答案。
而陳正隻是緩緩上前一步,走了出來,他的目光中帶著些許淩冽的寒光:“平叔公,這是我最後一次這麽叫你。”
“你方才所說的話,著實是可笑至極。”
他搖著頭輕笑一聲:“想要過上享受的生活並不是錯誤,這本就是人最根本的欲望之一。”
“我陳氏子弟難道過的不是享樂的生活麽?難道過的不是奢靡的生活麽?”
“陳氏如今所過的生活,是在陳氏能夠承擔的前提下,所能夠過的最好的生活了。”
“諸位想一想,若是諸位不在陳氏中,不說如今天下一統了,隻是單單說前些年天下亂世,諸國征戰的時候,有些人能夠活下來麽?”
“你們說其餘的貴族利用君王的寵幸過得奢靡,可陳氏若是沒有君王的寵幸,能夠有官渡這一片封地,並且讓諸位在這裏過上此等生活麽?”
陳正的聲音中正平和,他反問道:“難道君王的寵幸是無緣無故而來的麽?”
“伱們以為陳氏傳承五代秦王,至今為止還能夠得到君王的寵幸和信任依靠的是什麽?”
他走到陳平的麵前,直視著陳平的眼睛,他沒有忽略陳平眼睛中那一抹一閃而逝的畏懼:“陳氏能夠走到今日,依靠的便是你們所厭棄的“問心無愧”與“君子之行”。”
“若你們拋下這些而覺著那些貴族的奢靡是想要的生活,那麽你們很快就會丟失“立身之本”,而失去了君王寵幸的陳氏,還能夠讓諸位過上如今的生活麽?”
陳正的聲音並不大,他隻是用最平常的聲音訴說著自己的疑惑。
“我並不阻止你想要過上好的生活,但你的生活是你自己負擔起來的麽?”
“你讓家中的子弟打著陳氏的旗號侵占黔首的田地,將其據為己有;你讓你的孩子打著陳氏的旗號,外出放銀,放的時候好好的,但你卻故意給他們製造麻煩,讓他們還不上,而後占據他們的田地甚至兒女,將其買賣。”
陳正幽幽的說道:“你的所作所為,觸犯的並不是陳氏的家法,而是秦律啊。”
“支撐你之前所謂奢靡生活的,並不是你自己,而是整個陳氏的信譽。”
陳正看不到“係統麵板”,也不知道有係統的存在、政治信譽度的存在,但是他回到官渡的時候,能夠明顯感覺到這裏的變化。
陳氏的“信譽度”似乎在慢慢的下降。
如今下降的還不明顯,是因為大部分的人依舊相信陳氏是好的,隻是陳氏中有幾個蛀蟲而已。
他扭過頭,看向站在那裏茫然的眾人:“諸位難道沒有感覺到不對麽?”
“前些年出門時候,黔首的敬重如今去哪裏了呢?”
“若繼續這般下去的話,久而久之,陳氏又與那些如墜星一閃的家族有什麽區別呢?”
“百年轉瞬如枯骨啊。”
陳正的聲音中帶著些許意味深長,他隻是淡淡的看著站在那裏的陳平:“我說這些,並不是為了找一個借口處置你。”
他的聲音不變,但顯得有幾分嘲諷和冷笑:“我隻是想要讓眾多陳氏子弟知道,你奉養你一家的,是整個陳氏的信譽!是整個陳氏經營數百年的骨血!”
陳正自然可以直接將陳平押到祠堂後殺掉,甚至可以將他扭送到衙門中。
但那樣會讓陳氏內部的子弟們覺著他過於冷酷無情,畢竟陳平算是他的長輩,是陳氏第三代。
他需要讓陳氏的子弟對“陳平”也憎惡起來,而最好的辦法便是讓他們知道。
陳平的“快樂”是建立在他們的痛苦基礎上的。
這是最能夠喚醒人心中惡的辦法,便是告訴他們,他們本身的利益遭到了“損害”。
陳正看著周圍陷入沉默的眾人,微微一揮手:“將陳平送往衙門。”
他低聲道:“此外,十日之內,任何人不得出入官渡,不得擅自離開,不得.”
一連串的不得從陳正的口中說出。
他既然回來了,就沒有打算高高抬起,輕輕放下,他要將“陳氏”徹底的清洗一遍,該用家法的用家法,該送到衙門中依照秦律處置的按照秦律處置。
沒有人能夠是“例外”。
這便是陳正回來的目的。
章台宮
頓若低聲的匯報著陳正在官渡的所作所為,一點都沒有遺漏,包括這幾日陳正查看官渡所有陳氏弟子,一個一個的像是篩沙子一樣的篩選。
哪怕是一些頓若自己看起來都有些“細微”的錯漏,陳正也沒有遺忘。
這些日子,陳氏的祠堂外跪滿了人。
陳氏的府外,慘叫聲也是一個接著一個。
陳氏的府內,金錢也是如同流水一般流了出去,流到了他們原本的方向。
陳平一家子的罪行陳氏也沒有絲毫抵觸的承認,而後盡可能的幫助這些人重新生活。
一塊塊腐爛的肉從陳氏的身上切割出去,而後被棄置荒野,剩下的“軀殼”再次重煥生機,野蠻的生長在這一片中原大地之上。
這便是“陳氏”的自救。
相關陳氏的歌謠在天下流傳。
始皇帝二年,陳正處理完了家中的事務後,坐在車輦上朝著鹹陽城而來。
他其實沒有想到,僅僅是百年的時間陳氏便已經腐化至此。
幾乎是四成多的陳氏子弟身上都有問題,當然,大問題不多,有的隻是一個個的小問題,但這也足夠表明陳氏的問題了。
陳正幽幽的歎了口氣,或許一個巨大的家族發展起來都是有這樣的問題吧。
大樹在默默的長大,提供陰涼的同時,它的內部也必定有些“蛀蟲”。
而也正是這一年,始皇帝嬴政再次不顧所有人的阻攔,確定了天下並行的製度,郡縣製。
這一次,朝堂之上幾乎沒有人阻攔他了。
因為阻攔嬴政的人,要麽被嬴政放逐,不能夠再加入到秦國的核心朝廷之上,要麽便是被嬴政說服,從而開始支持嬴政起來。
嬴政對這些並不在意。
因為他知道,青史昭昭會記住所有人的“貢獻”和行為,他相信即便如今無人能夠理解他的選擇,日後的曆史上也會有諸多的人認可他、稱頌他。
這是嬴政的自信。
他堅信如此。
始皇帝三年,天下一統後逐漸的平靜下來。
待到黔首們適應了秦國的生活後,嬴政要開始實行他的計劃了。
人群中有幾個人已然是無法自控的顫抖了,他們的眼睛裏充斥著恐懼和害怕。
隨著“撲通——”的聲音響起,幾個人跌坐在地上。
陳正隻是揮了揮手,而後輕聲道:“其餘人呢?”
“難道你們真的問心無愧麽?”
這四個字是陳正或者說陳氏一直奉行的規則,他的眼神掃過站在那裏的眾人,目光額外的在某個人的身上停留了片刻。
陳平。
陳守的孫子,和陳君、陳仲等是一個輩分的。
也是目前為止官渡陳氏中所留下的子弟中輩分最高的一位長輩了,他站在那裏,神色淡漠好像所有的事情跟自己沒有關係一樣。
陳正看著陳平,臉上帶著些遺憾和失望。
“平叔公,難道您不準備解釋一下麽?解釋一下您與陳共之間的勾結,解釋一下這幾年來您家中幾位子弟突然多出來的田產,以及突然多出來的“放銀”麽?”
田產!放銀!
任何一個拿出來都不是小事,而陳平隻是站在那裏,神色看起來十分平和。
他甚至上前一步,看著陳正道:“不錯。”
“我是做了這些事情。”
陳平抬起頭,笑著說道:“陳氏的地位在這裏,官渡更是陳氏的封地,我的父親乃是秦王老師,難道我做不得這些事情麽?”
他嗤笑一聲:“這偌大的陳氏,整日裏高喊著所謂的“問心無愧”,強行要求族中的子弟去做所謂符合你們要求的事情。”
“為何別的氏族可以過著奢侈享樂的生活,而陳氏不能呢?”
“難道陳氏比其他的貴族差麽?”
陳平的臉上帶著濃厚的不甘心:“陳氏所求我不懂,但我知道,人生在世,絕對不可以過得貧窮與困苦。”
“今朝有權今朝弄,待到他日君王不在寵幸的時候再想要弄權,那便是晚了!”
他盯著陳正:“我不想做你們這些道貌岸然的君子,我隻想要做一個可以享受自己生活的人!”
“這難道有錯麽?”
陳平說的話很有感染力,讓站在這祠堂之前的一部分陳氏子弟都有些心動。
誰人不想享樂呢?
誰人不想過上奢靡的生活呢?
誰人想要一直約束自己的行徑,做一個光明磊落的人呢?
沒有人。
人都是自私的,而荀子所說“人性本惡”也確實是有道理的,因為人都是以“欲望”構成的。
想要活下去是欲望,活下去之後想要活的更好也同樣是欲望。
欲望無窮無盡,但欲望卻能夠讓人活的更加開心。
陳正站在那裏任由台下的眾人喧鬧,他看著一臉得意和肆意的陳平,臉上神色不變。
台下的喧囂也是逐漸的緩和了下來。
他們抬起頭,看著那站在高台上始終不發一言的陳正,希望能夠從陳正的口中得到一個答案,至少是一個可以服眾的答案。
而陳正隻是緩緩上前一步,走了出來,他的目光中帶著些許淩冽的寒光:“平叔公,這是我最後一次這麽叫你。”
“你方才所說的話,著實是可笑至極。”
他搖著頭輕笑一聲:“想要過上享受的生活並不是錯誤,這本就是人最根本的欲望之一。”
“我陳氏子弟難道過的不是享樂的生活麽?難道過的不是奢靡的生活麽?”
“陳氏如今所過的生活,是在陳氏能夠承擔的前提下,所能夠過的最好的生活了。”
“諸位想一想,若是諸位不在陳氏中,不說如今天下一統了,隻是單單說前些年天下亂世,諸國征戰的時候,有些人能夠活下來麽?”
“你們說其餘的貴族利用君王的寵幸過得奢靡,可陳氏若是沒有君王的寵幸,能夠有官渡這一片封地,並且讓諸位在這裏過上此等生活麽?”
陳正的聲音中正平和,他反問道:“難道君王的寵幸是無緣無故而來的麽?”
“伱們以為陳氏傳承五代秦王,至今為止還能夠得到君王的寵幸和信任依靠的是什麽?”
他走到陳平的麵前,直視著陳平的眼睛,他沒有忽略陳平眼睛中那一抹一閃而逝的畏懼:“陳氏能夠走到今日,依靠的便是你們所厭棄的“問心無愧”與“君子之行”。”
“若你們拋下這些而覺著那些貴族的奢靡是想要的生活,那麽你們很快就會丟失“立身之本”,而失去了君王寵幸的陳氏,還能夠讓諸位過上如今的生活麽?”
陳正的聲音並不大,他隻是用最平常的聲音訴說著自己的疑惑。
“我並不阻止你想要過上好的生活,但你的生活是你自己負擔起來的麽?”
“你讓家中的子弟打著陳氏的旗號侵占黔首的田地,將其據為己有;你讓你的孩子打著陳氏的旗號,外出放銀,放的時候好好的,但你卻故意給他們製造麻煩,讓他們還不上,而後占據他們的田地甚至兒女,將其買賣。”
陳正幽幽的說道:“你的所作所為,觸犯的並不是陳氏的家法,而是秦律啊。”
“支撐你之前所謂奢靡生活的,並不是你自己,而是整個陳氏的信譽。”
陳正看不到“係統麵板”,也不知道有係統的存在、政治信譽度的存在,但是他回到官渡的時候,能夠明顯感覺到這裏的變化。
陳氏的“信譽度”似乎在慢慢的下降。
如今下降的還不明顯,是因為大部分的人依舊相信陳氏是好的,隻是陳氏中有幾個蛀蟲而已。
他扭過頭,看向站在那裏茫然的眾人:“諸位難道沒有感覺到不對麽?”
“前些年出門時候,黔首的敬重如今去哪裏了呢?”
“若繼續這般下去的話,久而久之,陳氏又與那些如墜星一閃的家族有什麽區別呢?”
“百年轉瞬如枯骨啊。”
陳正的聲音中帶著些許意味深長,他隻是淡淡的看著站在那裏的陳平:“我說這些,並不是為了找一個借口處置你。”
他的聲音不變,但顯得有幾分嘲諷和冷笑:“我隻是想要讓眾多陳氏子弟知道,你奉養你一家的,是整個陳氏的信譽!是整個陳氏經營數百年的骨血!”
陳正自然可以直接將陳平押到祠堂後殺掉,甚至可以將他扭送到衙門中。
但那樣會讓陳氏內部的子弟們覺著他過於冷酷無情,畢竟陳平算是他的長輩,是陳氏第三代。
他需要讓陳氏的子弟對“陳平”也憎惡起來,而最好的辦法便是讓他們知道。
陳平的“快樂”是建立在他們的痛苦基礎上的。
這是最能夠喚醒人心中惡的辦法,便是告訴他們,他們本身的利益遭到了“損害”。
陳正看著周圍陷入沉默的眾人,微微一揮手:“將陳平送往衙門。”
他低聲道:“此外,十日之內,任何人不得出入官渡,不得擅自離開,不得.”
一連串的不得從陳正的口中說出。
他既然回來了,就沒有打算高高抬起,輕輕放下,他要將“陳氏”徹底的清洗一遍,該用家法的用家法,該送到衙門中依照秦律處置的按照秦律處置。
沒有人能夠是“例外”。
這便是陳正回來的目的。
章台宮
頓若低聲的匯報著陳正在官渡的所作所為,一點都沒有遺漏,包括這幾日陳正查看官渡所有陳氏弟子,一個一個的像是篩沙子一樣的篩選。
哪怕是一些頓若自己看起來都有些“細微”的錯漏,陳正也沒有遺忘。
這些日子,陳氏的祠堂外跪滿了人。
陳氏的府外,慘叫聲也是一個接著一個。
陳氏的府內,金錢也是如同流水一般流了出去,流到了他們原本的方向。
陳平一家子的罪行陳氏也沒有絲毫抵觸的承認,而後盡可能的幫助這些人重新生活。
一塊塊腐爛的肉從陳氏的身上切割出去,而後被棄置荒野,剩下的“軀殼”再次重煥生機,野蠻的生長在這一片中原大地之上。
這便是“陳氏”的自救。
相關陳氏的歌謠在天下流傳。
始皇帝二年,陳正處理完了家中的事務後,坐在車輦上朝著鹹陽城而來。
他其實沒有想到,僅僅是百年的時間陳氏便已經腐化至此。
幾乎是四成多的陳氏子弟身上都有問題,當然,大問題不多,有的隻是一個個的小問題,但這也足夠表明陳氏的問題了。
陳正幽幽的歎了口氣,或許一個巨大的家族發展起來都是有這樣的問題吧。
大樹在默默的長大,提供陰涼的同時,它的內部也必定有些“蛀蟲”。
而也正是這一年,始皇帝嬴政再次不顧所有人的阻攔,確定了天下並行的製度,郡縣製。
這一次,朝堂之上幾乎沒有人阻攔他了。
因為阻攔嬴政的人,要麽被嬴政放逐,不能夠再加入到秦國的核心朝廷之上,要麽便是被嬴政說服,從而開始支持嬴政起來。
嬴政對這些並不在意。
因為他知道,青史昭昭會記住所有人的“貢獻”和行為,他相信即便如今無人能夠理解他的選擇,日後的曆史上也會有諸多的人認可他、稱頌他。
這是嬴政的自信。
他堅信如此。
始皇帝三年,天下一統後逐漸的平靜下來。
待到黔首們適應了秦國的生活後,嬴政要開始實行他的計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