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今日之誓言【4k一更,求訂閱】
千年世家:從商鞅變法開始崛起 作者:一隻笨蛋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慎沒有絲毫猶豫,在這一刻爆發出來應該屬於他弟弟陳瞻的“武力值”,直接一拳將這“使者”給打倒,臉色冷冽無比。
“來人,將這冒充天子使者的人給我綁起來!”
“即刻備車入宮!”
車輦上,陳慎的手緊緊握著,望著遠處的方向,眼睛中帶著些許的猶豫和無奈。
他沒有想到,周天子竟然會這麽狠毒,也沒有想到其餘幾國的國君會這麽的配合,這簡直是有些讓人猝不及防。
人心一旦有了懷疑,那麽便是永遠無法回到原本狀態了。
這是常態。
但此時此刻,無論這所謂的使者怎麽說,他都要拒絕這個事情。
原因很簡單。
因為六國的承諾就是放屁,天子的冊封同樣是放屁。
不管什麽時候,即便是在和平的時候,也一定是實力大過所謂名分的。
當年的宋桓公想要跟楚王比名分,不是差點被搞死?
車輦緩緩入宮而行,載著著滿腹的愁緒。
魏國,大梁
魏王眼睛微微眯著笑意,他放下手中的酒爵,其實他早就想對陳氏出手了,挑撥陳氏和秦王之間的關係對他來說百利而無一害。
無論是否成功,他都能夠得到好處。
因為他是一個王,所以他最了解王的心理,當懷疑的種子生根發芽,陳氏與秦王離心離德隻是早晚的事情。
之前沒有動手是因為有“陳野”在。
陳野此人的根基實在是太深了,即便是他挑撥,秦王也不會在他活著的時候表露出來任何的情緒,而陳野在的時候,也同樣可以將這一切緩慢的化解。
但現在不一樣。
陳野死了。
王太後死了。
惠文王嬴駟同樣死了。
這三個人的離去對於秦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人們在懷念王太後和陳野的同時,一定會有一些“區別”的。
魏王以及其餘幾個國家的國君賭的就是這些“區別”。
王太後再怎麽說也是嬴稷的親生母親,生與死是完全不一樣的,生前的時候有多麽的憎惡,死後就有多麽的在意。
畢竟“憎惡”也是一種情緒,也同樣是需要力氣的。
當憎惡到了一個極點,你對他的情緒“消耗”就達到了一個極限。
記憶會美化一切的汙點。
當自己的母親在國人心中的地位還沒有陳野高,當懷念王太後的人還沒有懷念陳野的人多,當王太後的喪葬、甚至禮還未曾有陳野的多
這一切都會成為嬴稷心中那個可以破開的“裂縫”。
裂縫與種子都已經拋下。
魏王隻想等待最後的結果。
鞏
在得知六國國君紛紛響應自己冊封陳氏為“公”的時候,周天子的神色是得意的,他以為自己的“權勢”還有那麽多,讓諸國的國君都要配合自己。
甚至願意拿出來十座城池給陳氏。
但轉瞬間,周天子就又顯得十分憤怒了,因為他突然之間意識到了一個問題。
六國的國君寧願拿出來十座城池給陳氏,都不願意將城池還給邦周.
他坐在那裏,咬著牙。
但所幸的一點是,雖然周天子愚蠢而又青澀,但他畢竟還沒有蠢到那麽的極點。
他知道,自己的實力比起來六國還是差那麽一點的,若是貿然想要擴張邦周的領土,拿回屬於他的東西,他很有可能被幾國圍攻。
“呼——”
周天子冷笑一聲,他看著那堪輿圖,而後默默的在心裏想著。
等到陳氏拿到了這十座城池,他再下詔向陳氏索要。
不要多,讓他給邦周四座應該是可以的吧?
周天子似乎已經想到了陳氏因為不敢違抗自己的詔書,所以隻能被迫將四座城池給了邦周,而自己則是不用寄居在“東周國”這裏,可以擁有自己的王畿之地的樣子了.
周圍的侍從看著周天子開心的樣子,內心都有些無奈和迷惑。
這位天子又在笑什麽呢?
他們不由得在心裏麵緩緩的歎氣,這簡直是要了老命了。
上一任的周天子雖然陰晴不定,但至少腦子沒有問題,為何這一任天子的腦子甚至都出現了問題?
幫助六國對付秦國
這對邦周有什麽好處麽?
他們開始為自己擔憂起來了.
因為新的這位周天子平日裏的生活奢侈,即位方才一年多,就已經將上一任天子存儲下來的錢糧用了大半。
而現如今的這種情況下,秦國會不會繼續向邦周納貢還是另外的一回事。
秦國一旦不向邦周納貢的話,其餘的六國還會繼續麽?
答案是一定的,他們不會。
因為現如今他們納貢隻是因為被迫,因為秦國在納貢.
章台宮
嬴稷坐在章台宮內,手中拿著刻刀正在竹簡上刻著什麽,神色平和,眼眸中也是沒有絲毫的猶豫。
他刻完了東西後笑著問身旁的人道:“你瞧孤刻的如何?”
身旁的內侍低著眼眸,隻是低聲道:“王上所刻,自然是舉世無雙之物。”
他悄悄的觀察著這位君王。
事實上,就在周天子的使者去安國君府邸宣旨的同時,也有周天子的使者進宮麵見秦王。
因為之前兩任秦王的仁義之名,所以周天子的使者其實可以不用稟告就進入秦國,隻是要見親王的話還需要等候宣召。
兩個使者幾乎是在同一時間表明了周天子的態度。
他要冊封陳氏為“公”,同時也表明了其餘六國的態度,在這一點上還是有區別的。
進宮的那位使者隻說了六國願意拿出一共十座城池給陳氏,天子詔令希望秦王能夠遵守,不要阻攔陳氏。
那內侍悄然看了一眼嬴稷。
這位王上在聽到所謂的天子詔書的時候,竟然沒有動怒,甚至還低聲笑了幾聲。
有些古怪.
正在此時,外麵響起一陣匆忙的腳步聲。
而後一個內侍走了進來,神色急切:“啟稟王上,上卿陳慎求見。”
嬴稷當即站起身來:“快請。”
片刻後,陳慎走了進來,一臉的風塵仆仆和急切,他見了嬴稷之後,當即告罪:“啟稟王上,臣請罪!”
還沒等他接著說,嬴稷便笑著走到了他的身前,將彎腰的陳慎扶了起來,之後說道:“卿何必如此?孤知道是什麽事情。”
他走到書案後,又招了招手讓陳慎坐下。
“不必那麽緊張,都是些許小事罷了。”
小事?
陳慎一臉迷茫,根本不理解嬴稷到底想要做什麽。
而此時,看著陳慎迷茫的眼睛,嬴稷不由得噗嗤一聲笑了出來,他扭過頭笑著說道:“老師,您還不出來為您兄長解釋一二?”
老師?兄長?
陳慎微微眯了眯眼睛,看向那後殿的方向。
“踏踏踏——”
隨著一陣腳步聲的響起,一個身上穿著素袍,眉宇之間帶著幾分溫和的中年人走了出來。
一身風骨長存,半點眉目溫和。
正是陳守!
陳守微微一笑,見了陳慎說到:“兄長不必著急,這乃是王上的計謀罷了。”
緊接著,陳守坐在了陳慎的麵前,輕歎一聲,說起來了這件事情的原委。
“其實事情很簡單,王上與我在在趙國的時候,因為無聊便經常推演天下間的局勢。”
“而我們發現一個問題,所謂的“禮”與“邦周”的約束,在“孝公”的時候還有一些,在先王的時候其實已然沒有了。”
“甚至就連邦周都是因為秦的緣故才能繼續存活下去。”
“隨著先王稱王,天下諸國瓜分了那些小國後,天下間的“禮樂”更是崩壞到了某種程度,在這樣子的情況下,天下諸國已經是轉守為攻。”
“被動的防守以及用“仁義”之名而限製諸國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我們繼續對周天子恭敬不僅不能夠繼續得到好處,反而已經成為了我們的某種限製,因為我們無法預料天子是會一直站在我們這邊,還是站在六國那邊。”
“一旦天子反轉,與六國一同對付我們,那秦國一定會陷入一種非常被動的局麵。”
“所以我與王上便開始思考,該如何做又能不損傷秦國的額“仁義”之名,但是又能和“邦周”割裂。”
“最後,我們想到了一個辦法。”
陳慎此時已然是全部明白了,他的聲音中略帶了然的說道:“讓周天子先動手?”
陳守嘿嘿一笑,看著麵前這位從小就聰慧的大哥,繼續說道:“不錯,我們想到的辦法就是讓周天子先動手。”
“無論是天子的身邊還是其餘幾位國君的身邊,都有被我們收買了的人。”
“這種情況下,想要不動聲色的蠱惑他們做一些事情太簡單了。”
“當我與王上得知,他們都想要離間我們陳氏與王上、與秦國之間關係的時候,王上與我就知道,機會來了。”
“一個可以光明正大的、站在正義角度上與周天子撕破臉的機會來了。”
“從此之後,我們不必再對周天子恭敬,甚至可以站在“道德”的製高點,開始反駁周天子。”
陳守歎了口氣說道:“這將是秦國最大的一個變化,從此之後,秦國便完全自由了。”
陳慎已然想明白了陳守和嬴稷的計劃。
周天子冊封陳氏為“公”,並且聯合其餘六國讓陳氏立國這個事情,本身便是不符合“禮”的,即便他是周天子。
因為其一陳氏不願意,其二,陳氏不是邦周的臣子,而是秦國的臣子。
“分封製”中,最重要的一條便是諸侯國對自己國內有著全部的掌控力,哪怕是邦周的天子也不能夠越過諸侯而處理諸侯的臣子。
這無疑是對“分封製”以及“禮樂製度”的一種破壞。
在這種情況下,秦國就成了“受害者”。
邦周的掌控者周天子,無論在事實上還是名義上,都成了“昏庸”之人。
秦國不再納貢、不再尊周天子,甚至開始攻伐邦周都是一件沒有任何人可以指責的事情.
當年的武王伐紂為何是一件宏偉的、光明正大的事情?
因為武王伐“紂王”時候,給出的理由是“紂王”無道昏庸。
陳慎幽幽的歎了口氣,看著嬴稷與陳守,無奈的說道:“原來如此。”
“隻是此舉太過於冒險了。”
這個冒險有兩層意思,其實嬴稷和陳守都能夠聽出來,但陳守隻是摸了摸自己的鼻子,沒有說什麽。
嬴稷站起身來,微微一招手,一旁的內侍端著早已經準備好的盤子走了過來。
盤子上放著兩個青銅酒爵,以及一把青銅匕首。
嬴稷拿起匕首,在掌心狠狠的割了下去,鮮血順著手心而緩緩的流了下來,他握緊拳頭,將血液滴落在兩個酒爵之中。
“滴答——滴答——”
略微渾濁的酒液很快就被鮮血浸染成了漂亮的紅色,嬴稷將手中的匕首遞給了麵前的陳慎,輕聲道:“我知曉卿心中的憂慮,但今日趙氏贏姓稷,願在此與爾立下萬古不變的誓言。”
他的神色威嚴肅穆,聲音低沉有力。
“陳氏不負贏姓,贏姓不負陳氏。”
“若贏姓負陳,則國運斷裂,秦之不續!”
陳慎看著站在那裏的嬴稷,忽然笑了,像是花朵一樣豔麗,他同樣拿起手中匕首,在掌心割下一刀。
鮮血滴落在酒液中,與之前嬴稷的鮮血混合在一起。
“贏姓不負陳氏,陳氏定不負贏姓!”
“若陳氏負贏,則天誅地滅!”
二人端起麵前的酒爵,舉杯聲音沉頓:“此誓言,萬古不變!”
而後,一飲而盡。
嬴稷臉頰上帶著笑容,他看著陳慎說道:“陳卿可放心了?”
他指著一旁的陳守說道:“我老師可是一直懸著一顆心,差點是因擔憂而無法安眠啊。”
陳慎瞪了一眼陳守,翻了個白眼說道:“若不是他瞞著我與王上做出這種事情,他又怎會做賊心虛?”
陳守嘿嘿一笑,有些不好意思了。
而嬴稷與陳慎對視一眼,繼而大笑出聲,笑聲回蕩在這大殿中,久久不絕。
——————————————————
“昭襄王五年,天子封陳氏於官渡,許其立國,陳氏謝之。時,秦王大怒,斥天子曰:“王無道!秦怎能侍之?”,此後,秦不再於邦周稱臣。——《戰國書·周本紀第三》”
“來人,將這冒充天子使者的人給我綁起來!”
“即刻備車入宮!”
車輦上,陳慎的手緊緊握著,望著遠處的方向,眼睛中帶著些許的猶豫和無奈。
他沒有想到,周天子竟然會這麽狠毒,也沒有想到其餘幾國的國君會這麽的配合,這簡直是有些讓人猝不及防。
人心一旦有了懷疑,那麽便是永遠無法回到原本狀態了。
這是常態。
但此時此刻,無論這所謂的使者怎麽說,他都要拒絕這個事情。
原因很簡單。
因為六國的承諾就是放屁,天子的冊封同樣是放屁。
不管什麽時候,即便是在和平的時候,也一定是實力大過所謂名分的。
當年的宋桓公想要跟楚王比名分,不是差點被搞死?
車輦緩緩入宮而行,載著著滿腹的愁緒。
魏國,大梁
魏王眼睛微微眯著笑意,他放下手中的酒爵,其實他早就想對陳氏出手了,挑撥陳氏和秦王之間的關係對他來說百利而無一害。
無論是否成功,他都能夠得到好處。
因為他是一個王,所以他最了解王的心理,當懷疑的種子生根發芽,陳氏與秦王離心離德隻是早晚的事情。
之前沒有動手是因為有“陳野”在。
陳野此人的根基實在是太深了,即便是他挑撥,秦王也不會在他活著的時候表露出來任何的情緒,而陳野在的時候,也同樣可以將這一切緩慢的化解。
但現在不一樣。
陳野死了。
王太後死了。
惠文王嬴駟同樣死了。
這三個人的離去對於秦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人們在懷念王太後和陳野的同時,一定會有一些“區別”的。
魏王以及其餘幾個國家的國君賭的就是這些“區別”。
王太後再怎麽說也是嬴稷的親生母親,生與死是完全不一樣的,生前的時候有多麽的憎惡,死後就有多麽的在意。
畢竟“憎惡”也是一種情緒,也同樣是需要力氣的。
當憎惡到了一個極點,你對他的情緒“消耗”就達到了一個極限。
記憶會美化一切的汙點。
當自己的母親在國人心中的地位還沒有陳野高,當懷念王太後的人還沒有懷念陳野的人多,當王太後的喪葬、甚至禮還未曾有陳野的多
這一切都會成為嬴稷心中那個可以破開的“裂縫”。
裂縫與種子都已經拋下。
魏王隻想等待最後的結果。
鞏
在得知六國國君紛紛響應自己冊封陳氏為“公”的時候,周天子的神色是得意的,他以為自己的“權勢”還有那麽多,讓諸國的國君都要配合自己。
甚至願意拿出來十座城池給陳氏。
但轉瞬間,周天子就又顯得十分憤怒了,因為他突然之間意識到了一個問題。
六國的國君寧願拿出來十座城池給陳氏,都不願意將城池還給邦周.
他坐在那裏,咬著牙。
但所幸的一點是,雖然周天子愚蠢而又青澀,但他畢竟還沒有蠢到那麽的極點。
他知道,自己的實力比起來六國還是差那麽一點的,若是貿然想要擴張邦周的領土,拿回屬於他的東西,他很有可能被幾國圍攻。
“呼——”
周天子冷笑一聲,他看著那堪輿圖,而後默默的在心裏想著。
等到陳氏拿到了這十座城池,他再下詔向陳氏索要。
不要多,讓他給邦周四座應該是可以的吧?
周天子似乎已經想到了陳氏因為不敢違抗自己的詔書,所以隻能被迫將四座城池給了邦周,而自己則是不用寄居在“東周國”這裏,可以擁有自己的王畿之地的樣子了.
周圍的侍從看著周天子開心的樣子,內心都有些無奈和迷惑。
這位天子又在笑什麽呢?
他們不由得在心裏麵緩緩的歎氣,這簡直是要了老命了。
上一任的周天子雖然陰晴不定,但至少腦子沒有問題,為何這一任天子的腦子甚至都出現了問題?
幫助六國對付秦國
這對邦周有什麽好處麽?
他們開始為自己擔憂起來了.
因為新的這位周天子平日裏的生活奢侈,即位方才一年多,就已經將上一任天子存儲下來的錢糧用了大半。
而現如今的這種情況下,秦國會不會繼續向邦周納貢還是另外的一回事。
秦國一旦不向邦周納貢的話,其餘的六國還會繼續麽?
答案是一定的,他們不會。
因為現如今他們納貢隻是因為被迫,因為秦國在納貢.
章台宮
嬴稷坐在章台宮內,手中拿著刻刀正在竹簡上刻著什麽,神色平和,眼眸中也是沒有絲毫的猶豫。
他刻完了東西後笑著問身旁的人道:“你瞧孤刻的如何?”
身旁的內侍低著眼眸,隻是低聲道:“王上所刻,自然是舉世無雙之物。”
他悄悄的觀察著這位君王。
事實上,就在周天子的使者去安國君府邸宣旨的同時,也有周天子的使者進宮麵見秦王。
因為之前兩任秦王的仁義之名,所以周天子的使者其實可以不用稟告就進入秦國,隻是要見親王的話還需要等候宣召。
兩個使者幾乎是在同一時間表明了周天子的態度。
他要冊封陳氏為“公”,同時也表明了其餘六國的態度,在這一點上還是有區別的。
進宮的那位使者隻說了六國願意拿出一共十座城池給陳氏,天子詔令希望秦王能夠遵守,不要阻攔陳氏。
那內侍悄然看了一眼嬴稷。
這位王上在聽到所謂的天子詔書的時候,竟然沒有動怒,甚至還低聲笑了幾聲。
有些古怪.
正在此時,外麵響起一陣匆忙的腳步聲。
而後一個內侍走了進來,神色急切:“啟稟王上,上卿陳慎求見。”
嬴稷當即站起身來:“快請。”
片刻後,陳慎走了進來,一臉的風塵仆仆和急切,他見了嬴稷之後,當即告罪:“啟稟王上,臣請罪!”
還沒等他接著說,嬴稷便笑著走到了他的身前,將彎腰的陳慎扶了起來,之後說道:“卿何必如此?孤知道是什麽事情。”
他走到書案後,又招了招手讓陳慎坐下。
“不必那麽緊張,都是些許小事罷了。”
小事?
陳慎一臉迷茫,根本不理解嬴稷到底想要做什麽。
而此時,看著陳慎迷茫的眼睛,嬴稷不由得噗嗤一聲笑了出來,他扭過頭笑著說道:“老師,您還不出來為您兄長解釋一二?”
老師?兄長?
陳慎微微眯了眯眼睛,看向那後殿的方向。
“踏踏踏——”
隨著一陣腳步聲的響起,一個身上穿著素袍,眉宇之間帶著幾分溫和的中年人走了出來。
一身風骨長存,半點眉目溫和。
正是陳守!
陳守微微一笑,見了陳慎說到:“兄長不必著急,這乃是王上的計謀罷了。”
緊接著,陳守坐在了陳慎的麵前,輕歎一聲,說起來了這件事情的原委。
“其實事情很簡單,王上與我在在趙國的時候,因為無聊便經常推演天下間的局勢。”
“而我們發現一個問題,所謂的“禮”與“邦周”的約束,在“孝公”的時候還有一些,在先王的時候其實已然沒有了。”
“甚至就連邦周都是因為秦的緣故才能繼續存活下去。”
“隨著先王稱王,天下諸國瓜分了那些小國後,天下間的“禮樂”更是崩壞到了某種程度,在這樣子的情況下,天下諸國已經是轉守為攻。”
“被動的防守以及用“仁義”之名而限製諸國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我們繼續對周天子恭敬不僅不能夠繼續得到好處,反而已經成為了我們的某種限製,因為我們無法預料天子是會一直站在我們這邊,還是站在六國那邊。”
“一旦天子反轉,與六國一同對付我們,那秦國一定會陷入一種非常被動的局麵。”
“所以我與王上便開始思考,該如何做又能不損傷秦國的額“仁義”之名,但是又能和“邦周”割裂。”
“最後,我們想到了一個辦法。”
陳慎此時已然是全部明白了,他的聲音中略帶了然的說道:“讓周天子先動手?”
陳守嘿嘿一笑,看著麵前這位從小就聰慧的大哥,繼續說道:“不錯,我們想到的辦法就是讓周天子先動手。”
“無論是天子的身邊還是其餘幾位國君的身邊,都有被我們收買了的人。”
“這種情況下,想要不動聲色的蠱惑他們做一些事情太簡單了。”
“當我與王上得知,他們都想要離間我們陳氏與王上、與秦國之間關係的時候,王上與我就知道,機會來了。”
“一個可以光明正大的、站在正義角度上與周天子撕破臉的機會來了。”
“從此之後,我們不必再對周天子恭敬,甚至可以站在“道德”的製高點,開始反駁周天子。”
陳守歎了口氣說道:“這將是秦國最大的一個變化,從此之後,秦國便完全自由了。”
陳慎已然想明白了陳守和嬴稷的計劃。
周天子冊封陳氏為“公”,並且聯合其餘六國讓陳氏立國這個事情,本身便是不符合“禮”的,即便他是周天子。
因為其一陳氏不願意,其二,陳氏不是邦周的臣子,而是秦國的臣子。
“分封製”中,最重要的一條便是諸侯國對自己國內有著全部的掌控力,哪怕是邦周的天子也不能夠越過諸侯而處理諸侯的臣子。
這無疑是對“分封製”以及“禮樂製度”的一種破壞。
在這種情況下,秦國就成了“受害者”。
邦周的掌控者周天子,無論在事實上還是名義上,都成了“昏庸”之人。
秦國不再納貢、不再尊周天子,甚至開始攻伐邦周都是一件沒有任何人可以指責的事情.
當年的武王伐紂為何是一件宏偉的、光明正大的事情?
因為武王伐“紂王”時候,給出的理由是“紂王”無道昏庸。
陳慎幽幽的歎了口氣,看著嬴稷與陳守,無奈的說道:“原來如此。”
“隻是此舉太過於冒險了。”
這個冒險有兩層意思,其實嬴稷和陳守都能夠聽出來,但陳守隻是摸了摸自己的鼻子,沒有說什麽。
嬴稷站起身來,微微一招手,一旁的內侍端著早已經準備好的盤子走了過來。
盤子上放著兩個青銅酒爵,以及一把青銅匕首。
嬴稷拿起匕首,在掌心狠狠的割了下去,鮮血順著手心而緩緩的流了下來,他握緊拳頭,將血液滴落在兩個酒爵之中。
“滴答——滴答——”
略微渾濁的酒液很快就被鮮血浸染成了漂亮的紅色,嬴稷將手中的匕首遞給了麵前的陳慎,輕聲道:“我知曉卿心中的憂慮,但今日趙氏贏姓稷,願在此與爾立下萬古不變的誓言。”
他的神色威嚴肅穆,聲音低沉有力。
“陳氏不負贏姓,贏姓不負陳氏。”
“若贏姓負陳,則國運斷裂,秦之不續!”
陳慎看著站在那裏的嬴稷,忽然笑了,像是花朵一樣豔麗,他同樣拿起手中匕首,在掌心割下一刀。
鮮血滴落在酒液中,與之前嬴稷的鮮血混合在一起。
“贏姓不負陳氏,陳氏定不負贏姓!”
“若陳氏負贏,則天誅地滅!”
二人端起麵前的酒爵,舉杯聲音沉頓:“此誓言,萬古不變!”
而後,一飲而盡。
嬴稷臉頰上帶著笑容,他看著陳慎說道:“陳卿可放心了?”
他指著一旁的陳守說道:“我老師可是一直懸著一顆心,差點是因擔憂而無法安眠啊。”
陳慎瞪了一眼陳守,翻了個白眼說道:“若不是他瞞著我與王上做出這種事情,他又怎會做賊心虛?”
陳守嘿嘿一笑,有些不好意思了。
而嬴稷與陳慎對視一眼,繼而大笑出聲,笑聲回蕩在這大殿中,久久不絕。
——————————————————
“昭襄王五年,天子封陳氏於官渡,許其立國,陳氏謝之。時,秦王大怒,斥天子曰:“王無道!秦怎能侍之?”,此後,秦不再於邦周稱臣。——《戰國書·周本紀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