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什麽叫反轉和出人意料啊!【4k一更,求訂閱】
千年世家:從商鞅變法開始崛起 作者:一隻笨蛋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德”是一把劍?
這位名揚天下的“陳子”說自己的“德”是一把劍?給一把佩劍起名字叫做“德”?
在場的儒家弟子麵麵相覷,你看我我看你,一臉困惑。
這是什麽操作?
但他們卻一句話都不敢說,畢竟這位已經說了自己的“德”是手中長劍,萬一自己噴他的時候,這位“以德服人”呢?
嬴駟看著一本正經介紹自己佩劍的陳野,也是差點沒忍住笑出聲來。
明明是這麽嚴肅的場合。
他輕咳一聲,而後看向站在那裏,一臉我很嚴肅認真的陳野說道:“老師,您給自己的佩劍取名為“德”?這.”
陳野則是一本正經:“啟稟王上,這有何不可?”
“昔年孔丘周遊列國的時候,帶著自己的三千個弟子。”
他看向一旁的儒家弟子問道:“據說,孔丘身長九尺六寸?(一尺23.1cm),並且力氣很大,可以徒手打開城門?”
那群儒家弟子心裏清楚的知道陳野想說什麽,但.陳野所說的的確是事實,所以他們也不能反駁,隻能略帶憋屈的點頭:“回稟安國君,是這樣的。”
陳野這才又說道:“老夫雖然不曾讀過幾本書,卻也曾經看過《論語》,論語中有言,有弟子詢問孔子是否要以怨報德。”
“諸位可知道孔子是怎麽回答的?”
以怨報德?
那群癱軟在地上的人臉上瞬間又升騰起來了一抹希望,難道陳野要顧忌自己的名聲,所以準備放過他們,來一手“以怨報德”宣揚自己“仁義”的名聲了?
可他們看到那群儒家弟子逐漸恍然大悟的神色時,心中隱隱有些許不安。
難道不是他們想的那樣?
隻見一名儒家弟子緩緩站起,走到大殿中央,輕聲道:“回稟安國君,昔日有弟子問:“以德報怨,何如?”。”
“孔子曰:以德報怨,何以報德?當以直報怨。”
以直報怨!
這就是孔子的回答。
而不是有些人誤傳的以德報怨。
孔子從來不是什麽和善的老頭子,而是一位身高兩米二,一身肌肉並且能夠徒手打開城門的壯漢。【注1】
這才是真正的孔子。
若孔子看到後世中那些所謂的“儒家”弟子整日喊著“以德報怨”,喊著要對敵人“仁義”的弟子,隻怕是氣的要從棺材裏麵爬出來,一個個的將其誅殺。
畢竟
孔子有“誅少正卯”的前例在先。
陳野轉過頭,手中提著長劍,一步步的走到那群人的麵前,手中長劍的寒光有些許刺眼。
“孔丘這個一向以“仁義”著稱的先賢都說要以直報怨,老夫這個俗人怎麽能夠做到以德報怨呢?”
他咧開嘴微微一笑,這個時候他的牙齒已經脫落了不少,因此笑起來顯得很是恐怖。
那群人看著陳野走過來,幾乎是要被嚇得昏迷了。
這位該不會是想學之前的司馬錯,在朝堂上直接殺人吧?
誰料想陳野走到這些人麵前後,卻轉過了頭,望向前方的嬴駟:“因此,臣請依照秦律處之。”
大殿中的臣子們都沉默了。
這個時候即便是陳野直接誅殺了這些人,血濺當場他們也不會覺著有什麽。
可陳野卻依舊能夠克製住自己內心的憤怒,而且依照秦律行事,再一次的維護了秦律的尊嚴。
這是多麽難得的事情啊!
有權而不放肆,有力而不縱容,恪守己身,乃以奉公。
這才是真大人耶!
此時,眾人又想起來了昔日商君對陳野的評價:“貧時不屈,達時不蕩,真乃大人耶!”
這個評價,再次讓眾多大臣認識到了“陳野”。
也同樣認識到了“陳氏”的家風。
公!奉公為守。
正!其身為正。
此乃公正。
一種“陳氏”可信的感覺從他們的心中升騰起來。
而站在那裏的陳野也沒有出乎自己預料的看到了係統麵板上,陳氏信譽度的再次提升。
這一次的提升是巨大的。
之前通過陳野和陳慎、陳瞻的一點點經營,陳氏的信譽度從八十跨越到了一百一十。
這三十點是他們父子三人用了將近十年的時間才提升的。
而現在,僅僅是這片刻的功夫,陳氏的政治信譽度便是從“一百一十點”直接飆升到了“兩百三十點”。
飆升了整整一百二十點!
當然,這並不是因為陳野的這個行為真的這麽的讓人信服,而是這個行為加上之前陳氏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才讓天下人聯想、而後信任。
是一種量的積累,量變達到一種程度就會產生質變,這是天然的哲理。
厚積薄發之下,陳氏的政治信譽度終於是來到了第三個階段。【注2】
兩百點以上的階段!
陳野微笑著站在那裏,他相信等到這群人下朝之後,陳氏的政治信譽度還會繼續增長,因為.
口口相傳的信譽度加上人們心中對於“正義”天然的推崇,會讓一切事物“美化”。
台上的嬴駟看著站在那裏的陳野,臉上也多了幾分柔和的笑容,其實就算是陳野當場殺人他也不會意外,更不會阻止的。
可如今陳野的行為卻讓嬴駟心裏更是滿意。
當朝殺人可能在一些人看來不算大事,但對於一個君王來說,這是對於王權的挑釁。
王還在,你殺人?
伱將王上置於何地?
他擺了擺手,笑著說道:“老師啊老師,你不將這些人當場誅殺出出氣?”
陳野挺直了腰板:“啟稟王上,一切乃以秦律為先。”
“臣雖為國相,但卻更是秦的國人。”
“無權當朝殺人,更無權當著王上的麵殺人。”
“在秦國,能夠理所當然殺人的唯有兩者。”
嬴駟輕輕哦了一聲,略帶好奇:“兩者?”
陳野望向嬴駟:“其一,為秦律。”
“秦律者,秦國之根,乃是維護秦國一切秩序的物,所以秦律殺人,乃是依照“法”,自然是可以理所當然殺人,隻要是違背秦律的,按照秦律當誅殺的。”
嬴駟環視著四周,看著那坐著的群臣:“那麽其二麽?”
陳野聲音依舊嚴肅:“其二為王。”
“王乃一國之君,犯王者,當殺。”
“因為王乃秦國之本。”
一根一本將一人一物解釋的清清楚楚,而在場的法家弟子全都是眼睛中冒著金光。
這便是對於法的解釋啊!這便是對於法家終極夢想,建立起來一個封建專製國家,而將之前的一切不合理製度的國家給覆滅的解釋啊!
何為封建專製?
如此便是封建專製!
而其他流派的弟子聽了反而是臉色有些漆黑,他們沒有想到一向不以法家弟子自居的陳野會在這個時候,說出來這樣子的話。
陳野站在原地。
其實並不是他想要建立封建專製國家,而是這個時代隻能夠建立封建專製國家!
這是最優解!
為何古代的希臘雖然可以說“文明”繁華,但卻比不過同一時期的中原華夏?
為何希臘覆滅、羅馬卻能夠堅持傳承,且最後那片土地上的國家一個個的繼續堅持“封建君主專製”?
還是那句話,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貿然實行那些先進的製度,隻會給這個時代以致命的打擊。
或許有些人覺著可以先帶來先進的技術,將經濟拉上來之後再實行上層建築。
但技術的進步就像吃飯一樣。
需要一口一口的吃。
就像人吃了第一百口飯就吃飽了,你卻不能隻吃第一百口飯,而忽略了之前的九十九口飯一樣。
建房子還需要一步步的打地基,怎麽換成了技術就能夠一躍而起飛?
人們的思想不改變,一切都是白搭。
陳野很有野心,他想要改變的不是一個帝國,不是一個時代,而是未來的那轟轟烈烈的時代的浪潮!
他要一步一步的,每一步都在曆史發展的軌跡下,但卻“偏移”一點點。
每一次的改變,或許在曆史的浩瀚大海中隻能夠算是一朵小小的水滴,可當陳氏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的積累加在一起呢?
一朵、兩朵、三朵、四朵。
當傳承了千年的陳氏積累的浪花積累在一起,那便是足以撼動曆史“車輪”的浩蕩長河。
一如他在秦國做的這些一樣。
就連嬴駟都不知道陳野到底做了什麽,整個秦國,整個天下,或許沒有人知道陳野都做了什麽。
唯有陳野自己知道。
陳野微微笑了笑,他站在那裏,一如既往的開口道:“所以,臣請王上下令,或依秦律行事,或者.王上可下令直接誅殺此等賊子。”
嬴駟聽到這裏突然噗嗤一笑,他太了解自己的這位老師了。
搖頭輕笑一聲:“老師啊老師,你連孤都算計。”
指著陳野有些無奈的說道:“好好好,孤下令,孤下令。”
說著這裏,嬴駟的神色嚴肅:“爾等國賊,誣陷安國君、更意圖謀害孤,罪同謀逆,當夷三族!”
“今日首惡再此,便直接誅殺了吧。”
“安國君乃是苦主。”
“便請安國君動手,誅殺此等賊子!以正國法!”
幾乎就在嬴駟聲音落地的那一刹那,陳野便直接一邊應聲道:“唯!”一邊走到那些人的身邊舉起手中長劍!
“呲——”
長劍與逆賊的脖子相交接,發出一道沉悶而又有些清脆的聲音,下一刻那些已經嚇蒙了的人腦袋與脖子便分離了。
腦袋滾落在地上,鮮血濺到了陳野的身上,將其青色的長袍染成了鮮紅色。
而陳野沒有絲毫的在意,一步步的走向其餘賊子。
手起劍落,沒有絲毫猶豫,沒有絲毫停頓。
大殿之上一片寂靜,今日的一切發生的太讓人不知道說什麽了。
反轉太多了.
本以為今日還是一個“討伐”安國君的朝會,結果變成了安國君與王上一同算計這些賊子;本以為安國君會“以德服人”,結果安國君說自己的“德”是一把長劍。
本以為安國君會當場誅殺這些賊子,與前幾日的司馬錯一樣,結果安國君說要依照秦律行事。
本以為都依照秦律行事了,今天不會那麽刺激,結果王上下令讓安國君當場動手誅殺
一切的本以為都變成了“竟然還能這樣”。
陳野一身血腥味,一劍一個殺完了之後,才走到了大殿中央,提著劍,劍身上還不斷的往下滑落鮮血。
“臣已經完成了王上之令,特來回複王上。”
嬴駟聽了都有些無奈,扶額歎氣:“老師啊,孤看著你殺的人,當然知道你已經完成了。”
他頗為無奈:“行了行了,今日的事情算是已經結束了。”
他看向站在那裏,戰戰兢兢和鵪鶉一樣的眾多臣子,心裏莞爾一笑。
緊接著便是有了些許的陰霾。
這些時日給這些人的驚嚇和“意料之外”已經夠多了吧?
即便日後再出現什麽“意料之中”的事情,這些人也會朝著這方麵去想吧?
嬴駟的心裏幽幽的歎了口氣。
這樣,等到日後他真的崩殂了之後,真的出現了什麽“出乎意料”的事情,什麽“不按常理”的事情,這些大臣也會覺著又是自己留下的後手準備和安國君一起算計人吧?
這樣
即便他死了,也能為自己的老師和兒子做些什麽了。
如此,死而無憾。
他強忍著自己想要咳嗽的身體狀態,忍著巨大的痛苦笑著說道:“既然如此,便散朝吧。”
說著,便往後殿走去。
諸多臣子起身行禮,繼而一個個的鬆了口氣,都是小聲討論著。
唯有陳野站在大殿上看著嬴駟離去的背影,心中更是悲戚和無奈。
為何一向謹慎的陳野會當朝如此?
還配合嬴駟做出這般不符合他性格的舉動?
因為陳野知道,自己唯一的這位弟子,真的時日不多了.
在送走了自己的老師之後,他終於也要送走自己的弟子了麽?
有些時候.
活的時間太長,似乎也成了一種痛苦.
後殿
方才走到後殿的嬴駟再也控製不住自己的身體,猛的彎腰一口血吐在了地上。
那血已經不是紅色的,而是有些發黑了。
他接過身旁內侍遞過來的蜜水微微漱了漱口,之後從袖子中拿出一枚丹丸。
這是猛藥。
讓他身體可以將最後一點“油”榨出來以供他這盞“油燈”燃燒的猛藥。
與之對應的代價是,本來可以在病榻上活一年半的他,隻能夠活半年甚至不到半年了。
這是惠文王更十五年。
也是惠文王嬴駟在位的第二十七年,他是一位合格的君王。
ps:哈哈哈哈沒想到吧,標題的反轉不僅僅是前麵劇情裏麵的幾個反轉,還有整體的【歡樂】和最後【刀子】的反轉!!哈哈哈哈哈!!!
求訂閱!!麽麽麽麽噠。
注1:這個事情出自《列子·說符篇》:“孔子之勁能拓國門之關,而不肯以力聞。”列子是公元前450出生,他成年的時候距離孔子去世隻有三四十年的時間,這個事情應該是真的。
注2:前文有說明,0~30~70屬於低等、普通、80~200屬於可信、200~500屬於無可懷疑的,500以上屬於完全可信的。
這位名揚天下的“陳子”說自己的“德”是一把劍?給一把佩劍起名字叫做“德”?
在場的儒家弟子麵麵相覷,你看我我看你,一臉困惑。
這是什麽操作?
但他們卻一句話都不敢說,畢竟這位已經說了自己的“德”是手中長劍,萬一自己噴他的時候,這位“以德服人”呢?
嬴駟看著一本正經介紹自己佩劍的陳野,也是差點沒忍住笑出聲來。
明明是這麽嚴肅的場合。
他輕咳一聲,而後看向站在那裏,一臉我很嚴肅認真的陳野說道:“老師,您給自己的佩劍取名為“德”?這.”
陳野則是一本正經:“啟稟王上,這有何不可?”
“昔年孔丘周遊列國的時候,帶著自己的三千個弟子。”
他看向一旁的儒家弟子問道:“據說,孔丘身長九尺六寸?(一尺23.1cm),並且力氣很大,可以徒手打開城門?”
那群儒家弟子心裏清楚的知道陳野想說什麽,但.陳野所說的的確是事實,所以他們也不能反駁,隻能略帶憋屈的點頭:“回稟安國君,是這樣的。”
陳野這才又說道:“老夫雖然不曾讀過幾本書,卻也曾經看過《論語》,論語中有言,有弟子詢問孔子是否要以怨報德。”
“諸位可知道孔子是怎麽回答的?”
以怨報德?
那群癱軟在地上的人臉上瞬間又升騰起來了一抹希望,難道陳野要顧忌自己的名聲,所以準備放過他們,來一手“以怨報德”宣揚自己“仁義”的名聲了?
可他們看到那群儒家弟子逐漸恍然大悟的神色時,心中隱隱有些許不安。
難道不是他們想的那樣?
隻見一名儒家弟子緩緩站起,走到大殿中央,輕聲道:“回稟安國君,昔日有弟子問:“以德報怨,何如?”。”
“孔子曰:以德報怨,何以報德?當以直報怨。”
以直報怨!
這就是孔子的回答。
而不是有些人誤傳的以德報怨。
孔子從來不是什麽和善的老頭子,而是一位身高兩米二,一身肌肉並且能夠徒手打開城門的壯漢。【注1】
這才是真正的孔子。
若孔子看到後世中那些所謂的“儒家”弟子整日喊著“以德報怨”,喊著要對敵人“仁義”的弟子,隻怕是氣的要從棺材裏麵爬出來,一個個的將其誅殺。
畢竟
孔子有“誅少正卯”的前例在先。
陳野轉過頭,手中提著長劍,一步步的走到那群人的麵前,手中長劍的寒光有些許刺眼。
“孔丘這個一向以“仁義”著稱的先賢都說要以直報怨,老夫這個俗人怎麽能夠做到以德報怨呢?”
他咧開嘴微微一笑,這個時候他的牙齒已經脫落了不少,因此笑起來顯得很是恐怖。
那群人看著陳野走過來,幾乎是要被嚇得昏迷了。
這位該不會是想學之前的司馬錯,在朝堂上直接殺人吧?
誰料想陳野走到這些人麵前後,卻轉過了頭,望向前方的嬴駟:“因此,臣請依照秦律處之。”
大殿中的臣子們都沉默了。
這個時候即便是陳野直接誅殺了這些人,血濺當場他們也不會覺著有什麽。
可陳野卻依舊能夠克製住自己內心的憤怒,而且依照秦律行事,再一次的維護了秦律的尊嚴。
這是多麽難得的事情啊!
有權而不放肆,有力而不縱容,恪守己身,乃以奉公。
這才是真大人耶!
此時,眾人又想起來了昔日商君對陳野的評價:“貧時不屈,達時不蕩,真乃大人耶!”
這個評價,再次讓眾多大臣認識到了“陳野”。
也同樣認識到了“陳氏”的家風。
公!奉公為守。
正!其身為正。
此乃公正。
一種“陳氏”可信的感覺從他們的心中升騰起來。
而站在那裏的陳野也沒有出乎自己預料的看到了係統麵板上,陳氏信譽度的再次提升。
這一次的提升是巨大的。
之前通過陳野和陳慎、陳瞻的一點點經營,陳氏的信譽度從八十跨越到了一百一十。
這三十點是他們父子三人用了將近十年的時間才提升的。
而現在,僅僅是這片刻的功夫,陳氏的政治信譽度便是從“一百一十點”直接飆升到了“兩百三十點”。
飆升了整整一百二十點!
當然,這並不是因為陳野的這個行為真的這麽的讓人信服,而是這個行為加上之前陳氏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才讓天下人聯想、而後信任。
是一種量的積累,量變達到一種程度就會產生質變,這是天然的哲理。
厚積薄發之下,陳氏的政治信譽度終於是來到了第三個階段。【注2】
兩百點以上的階段!
陳野微笑著站在那裏,他相信等到這群人下朝之後,陳氏的政治信譽度還會繼續增長,因為.
口口相傳的信譽度加上人們心中對於“正義”天然的推崇,會讓一切事物“美化”。
台上的嬴駟看著站在那裏的陳野,臉上也多了幾分柔和的笑容,其實就算是陳野當場殺人他也不會意外,更不會阻止的。
可如今陳野的行為卻讓嬴駟心裏更是滿意。
當朝殺人可能在一些人看來不算大事,但對於一個君王來說,這是對於王權的挑釁。
王還在,你殺人?
伱將王上置於何地?
他擺了擺手,笑著說道:“老師啊老師,你不將這些人當場誅殺出出氣?”
陳野挺直了腰板:“啟稟王上,一切乃以秦律為先。”
“臣雖為國相,但卻更是秦的國人。”
“無權當朝殺人,更無權當著王上的麵殺人。”
“在秦國,能夠理所當然殺人的唯有兩者。”
嬴駟輕輕哦了一聲,略帶好奇:“兩者?”
陳野望向嬴駟:“其一,為秦律。”
“秦律者,秦國之根,乃是維護秦國一切秩序的物,所以秦律殺人,乃是依照“法”,自然是可以理所當然殺人,隻要是違背秦律的,按照秦律當誅殺的。”
嬴駟環視著四周,看著那坐著的群臣:“那麽其二麽?”
陳野聲音依舊嚴肅:“其二為王。”
“王乃一國之君,犯王者,當殺。”
“因為王乃秦國之本。”
一根一本將一人一物解釋的清清楚楚,而在場的法家弟子全都是眼睛中冒著金光。
這便是對於法的解釋啊!這便是對於法家終極夢想,建立起來一個封建專製國家,而將之前的一切不合理製度的國家給覆滅的解釋啊!
何為封建專製?
如此便是封建專製!
而其他流派的弟子聽了反而是臉色有些漆黑,他們沒有想到一向不以法家弟子自居的陳野會在這個時候,說出來這樣子的話。
陳野站在原地。
其實並不是他想要建立封建專製國家,而是這個時代隻能夠建立封建專製國家!
這是最優解!
為何古代的希臘雖然可以說“文明”繁華,但卻比不過同一時期的中原華夏?
為何希臘覆滅、羅馬卻能夠堅持傳承,且最後那片土地上的國家一個個的繼續堅持“封建君主專製”?
還是那句話,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貿然實行那些先進的製度,隻會給這個時代以致命的打擊。
或許有些人覺著可以先帶來先進的技術,將經濟拉上來之後再實行上層建築。
但技術的進步就像吃飯一樣。
需要一口一口的吃。
就像人吃了第一百口飯就吃飽了,你卻不能隻吃第一百口飯,而忽略了之前的九十九口飯一樣。
建房子還需要一步步的打地基,怎麽換成了技術就能夠一躍而起飛?
人們的思想不改變,一切都是白搭。
陳野很有野心,他想要改變的不是一個帝國,不是一個時代,而是未來的那轟轟烈烈的時代的浪潮!
他要一步一步的,每一步都在曆史發展的軌跡下,但卻“偏移”一點點。
每一次的改變,或許在曆史的浩瀚大海中隻能夠算是一朵小小的水滴,可當陳氏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的積累加在一起呢?
一朵、兩朵、三朵、四朵。
當傳承了千年的陳氏積累的浪花積累在一起,那便是足以撼動曆史“車輪”的浩蕩長河。
一如他在秦國做的這些一樣。
就連嬴駟都不知道陳野到底做了什麽,整個秦國,整個天下,或許沒有人知道陳野都做了什麽。
唯有陳野自己知道。
陳野微微笑了笑,他站在那裏,一如既往的開口道:“所以,臣請王上下令,或依秦律行事,或者.王上可下令直接誅殺此等賊子。”
嬴駟聽到這裏突然噗嗤一笑,他太了解自己的這位老師了。
搖頭輕笑一聲:“老師啊老師,你連孤都算計。”
指著陳野有些無奈的說道:“好好好,孤下令,孤下令。”
說著這裏,嬴駟的神色嚴肅:“爾等國賊,誣陷安國君、更意圖謀害孤,罪同謀逆,當夷三族!”
“今日首惡再此,便直接誅殺了吧。”
“安國君乃是苦主。”
“便請安國君動手,誅殺此等賊子!以正國法!”
幾乎就在嬴駟聲音落地的那一刹那,陳野便直接一邊應聲道:“唯!”一邊走到那些人的身邊舉起手中長劍!
“呲——”
長劍與逆賊的脖子相交接,發出一道沉悶而又有些清脆的聲音,下一刻那些已經嚇蒙了的人腦袋與脖子便分離了。
腦袋滾落在地上,鮮血濺到了陳野的身上,將其青色的長袍染成了鮮紅色。
而陳野沒有絲毫的在意,一步步的走向其餘賊子。
手起劍落,沒有絲毫猶豫,沒有絲毫停頓。
大殿之上一片寂靜,今日的一切發生的太讓人不知道說什麽了。
反轉太多了.
本以為今日還是一個“討伐”安國君的朝會,結果變成了安國君與王上一同算計這些賊子;本以為安國君會“以德服人”,結果安國君說自己的“德”是一把長劍。
本以為安國君會當場誅殺這些賊子,與前幾日的司馬錯一樣,結果安國君說要依照秦律行事。
本以為都依照秦律行事了,今天不會那麽刺激,結果王上下令讓安國君當場動手誅殺
一切的本以為都變成了“竟然還能這樣”。
陳野一身血腥味,一劍一個殺完了之後,才走到了大殿中央,提著劍,劍身上還不斷的往下滑落鮮血。
“臣已經完成了王上之令,特來回複王上。”
嬴駟聽了都有些無奈,扶額歎氣:“老師啊,孤看著你殺的人,當然知道你已經完成了。”
他頗為無奈:“行了行了,今日的事情算是已經結束了。”
他看向站在那裏,戰戰兢兢和鵪鶉一樣的眾多臣子,心裏莞爾一笑。
緊接著便是有了些許的陰霾。
這些時日給這些人的驚嚇和“意料之外”已經夠多了吧?
即便日後再出現什麽“意料之中”的事情,這些人也會朝著這方麵去想吧?
嬴駟的心裏幽幽的歎了口氣。
這樣,等到日後他真的崩殂了之後,真的出現了什麽“出乎意料”的事情,什麽“不按常理”的事情,這些大臣也會覺著又是自己留下的後手準備和安國君一起算計人吧?
這樣
即便他死了,也能為自己的老師和兒子做些什麽了。
如此,死而無憾。
他強忍著自己想要咳嗽的身體狀態,忍著巨大的痛苦笑著說道:“既然如此,便散朝吧。”
說著,便往後殿走去。
諸多臣子起身行禮,繼而一個個的鬆了口氣,都是小聲討論著。
唯有陳野站在大殿上看著嬴駟離去的背影,心中更是悲戚和無奈。
為何一向謹慎的陳野會當朝如此?
還配合嬴駟做出這般不符合他性格的舉動?
因為陳野知道,自己唯一的這位弟子,真的時日不多了.
在送走了自己的老師之後,他終於也要送走自己的弟子了麽?
有些時候.
活的時間太長,似乎也成了一種痛苦.
後殿
方才走到後殿的嬴駟再也控製不住自己的身體,猛的彎腰一口血吐在了地上。
那血已經不是紅色的,而是有些發黑了。
他接過身旁內侍遞過來的蜜水微微漱了漱口,之後從袖子中拿出一枚丹丸。
這是猛藥。
讓他身體可以將最後一點“油”榨出來以供他這盞“油燈”燃燒的猛藥。
與之對應的代價是,本來可以在病榻上活一年半的他,隻能夠活半年甚至不到半年了。
這是惠文王更十五年。
也是惠文王嬴駟在位的第二十七年,他是一位合格的君王。
ps:哈哈哈哈沒想到吧,標題的反轉不僅僅是前麵劇情裏麵的幾個反轉,還有整體的【歡樂】和最後【刀子】的反轉!!哈哈哈哈哈!!!
求訂閱!!麽麽麽麽噠。
注1:這個事情出自《列子·說符篇》:“孔子之勁能拓國門之關,而不肯以力聞。”列子是公元前450出生,他成年的時候距離孔子去世隻有三四十年的時間,這個事情應該是真的。
注2:前文有說明,0~30~70屬於低等、普通、80~200屬於可信、200~500屬於無可懷疑的,500以上屬於完全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