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又是一年春【二更,求收藏追讀】
千年世家:從商鞅變法開始崛起 作者:一隻笨蛋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野微微扶住了攸寧的手:“君上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了。”
攸寧也是歎氣:“君父的身體本就不怎麽康健,這幾年來日思夜想、夙興夜寐,怎麽能夠好呢?”
她轉過頭,看著陳野,心思卻很靈敏:“夫君是在擔憂老師麽?”
雖然這近十年來,商鞅與陳野之間的交流很少,但攸寧卻是最能夠理解陳野心中對商鞅的感情的。
無論是師徒、還是知己,無論是父子、還是故交。
這諸多的情感匯聚在了一起,怎麽會平淡呢?
即便他們沒有私下的會麵,但畢竟同在秦國為官,公事上還是有所接觸的,私下也有信件的往來。
陳野微微點頭,他的目光似乎穿透了那一切的晦澀,湛藍色的天空中不斷的飛過鳥兒,鳥兒自由的在天空之上翱翔著。
“老師的變法觸動了不少人的利益,等到君上....之後,隻怕這些人不會善罷甘休的。”
他的眸光中閃爍著些許的思索:“不過倒也沒有那麽的擔憂,畢竟太子的態度不曾有所轉變。”
說到這裏,陳野的臉頰上難得露出了笑容。
他對於嬴駟的教導一直沒有停歇過,如今的嬴駟可以說比曆史中的那位秦惠文王更加的優秀、更加的智慧了。
甚至在陳野看來,嬴駟已經能夠與原本曆史中那位威名赫赫的昭襄王相提並論了。
攸寧啞然失笑:“那夫君還在擔憂什麽?”
“新法對於秦國的作用,太子也知道的,他若是登基,必然不會廢黜新法。”
她看著陳野:“不過麽,隻怕老師不能夠再擔任大良造的位置了吧?”
如今的秦國經過變法後,除卻國君外,臣子中官職最大的便是大良造了,這個位置早在去年的時候,商鞅就表示不想繼續坐下去了。
因為他的變法已經推廣到了秦國的每一個地方,他覺著自己在這裏也沒有什麽作用,於是多次上書請辭,讓陳野擔任大良造的位置。
不過被秦孝公以及陳野多次拒絕了。
秦孝公是出自對商鞅的喜愛以及情誼,不忍心看商鞅退隱;而陳野則是純粹的懶,不想那麽早的站上那個高台。
大良造的位置對於他來說,並不是一個值得惦念的位置。
“或許吧。”
他惆悵的看著遠處:“其實我所擔憂的,不僅僅是那些人,更是老師的身體。”
陳野略微有些沉默,片刻後自嘲的說道:“老師的身體並沒有比君上好多少,我想無論他們二人哪一個先離去了,對於另外一個人來說,都是一種折磨吧。”
攸寧此時不知道自己該說什麽了,隻是緊緊的握著陳野的雙手。
她溫和而又堅定的表示著自己依舊在、自己一直在。
“希望一切都能夠安然吧。”
陳野幽幽的歎了口氣。
........
秦孝公二十二年的春天。
今年的春天來的似乎比往年更遲一些,而開了春之後,因為過長的冬日,商鞅生了一場大病。
這一場大病後,商鞅幾乎成了一個甩手掌櫃,不再掌控著秦國的朝堂。
或許這對於他來說早已經成了一種累贅吧?
如今的曆史相比於原本的曆史已然是發生了改變,畢竟在原本的曆史中沒有一個陳野勸誡太子、也沒有一個陳野可以讓商鞅將他的秦律修改的稍微溫和一些。
如今的秦國中,反對新法的人越來越少。
而隨著一條條律法的出現,秦國的國民們驟然之間發現自己的生活正在逐漸變得更加方便,這就讓秦律的推行更為簡單了。
同年的秋天,趙、齊、魏、燕四國盟軍聯合在一起,對秦國發動了進攻。
他們打著伐不義的名號,但天下間的其他國家卻紛紛以他們喊著的口號為恥,因為在秦孝公為國君的這近十年內,秦孝公幾乎沒有主動發動過任何一場戰爭。
秦國成了仁義的國家,而非十年前那個殘暴的蠻夷國度了。
而天下間另外的一些賢才則是看到了更深刻的東西,比如此時已然從鬼穀門下出師、整日研究【合縱連橫】之道的蘇秦。
蘇秦看著地上自己所畫的東西,臉上帶著對於秦國那兩位的驚歎。
“陳君、商君果然乃天下大才啊!”
雖然秦國沒有主動發起過戰爭,但秦國的疆域卻在不斷的變大,每一次不同盟軍的進攻,幾乎都以失敗告終。
在這十年內,盟軍一共發動了三次戰爭,兩次秦國勝利、一次因為秦國國內的天災,幾國談和。
秦國沒有吃虧,吃虧的一直是盟軍。
韓、魏、趙三國最少的割讓了一座城池,最多的已經割讓了三座城池了。
秦國的疆域正在不斷的擴大。
他幾乎已經具備了東出的所有準備,可他在天下人的口中依舊是一個仁義的國家,從不發動不義的戰爭。
蘇秦恍然感慨:“聽聞秦君身體已然不大好了,若能趁著新舊國君交替的時候進入秦國,豈不是可以獲得新君的支持,從而展露自己的才華,完成心中的抱負?”
這個時代的士們,總是願意為了心中的誌向付出一切的想法。
悠哉君子!
..........
秦孝公二十三年,持續了近乎一年的戰爭終於結束了。
因為有齊國在其中,所以這一次的戰爭比以往更加困難一些,秦人雖然善戰,但卻並沒有十分優秀的將領。
這也讓秦孝公從之前的飄飄乎中清醒了過來,尤其是齊國孫臏的能力,更是讓秦孝公頗為忌憚。
也正巧在此時,楚國拋出了橄欖枝,願意送出公主與秦國聯姻,並且與秦國一同抵抗諸國聯盟,這對於秦國來說是一個好消息,於是秦孝公慷慨的接受了。
至於公主?
則是被嬴駟這個太子收入了房中。
此時的嬴駟也已經十八歲的年紀了,雖然有通房侍妾,但卻未曾有正兒八經的夫人,這對於楚國來說也是一個好消息。
畢竟一個身體不大好的國君,怎麽比得上一個年輕的太子呢?
於是,在秦孝公二十三年的冬天,秦楚聯軍獲得了最後的勝利,也趁著這個機會秦國再次從魏國身上撕咬下來了一塊肉。
........
司寇府
外麵小廝匆匆跑了進來,看著屋內的陳野說道:“啟稟先生,宮中急召!”
攸寧也是歎氣:“君父的身體本就不怎麽康健,這幾年來日思夜想、夙興夜寐,怎麽能夠好呢?”
她轉過頭,看著陳野,心思卻很靈敏:“夫君是在擔憂老師麽?”
雖然這近十年來,商鞅與陳野之間的交流很少,但攸寧卻是最能夠理解陳野心中對商鞅的感情的。
無論是師徒、還是知己,無論是父子、還是故交。
這諸多的情感匯聚在了一起,怎麽會平淡呢?
即便他們沒有私下的會麵,但畢竟同在秦國為官,公事上還是有所接觸的,私下也有信件的往來。
陳野微微點頭,他的目光似乎穿透了那一切的晦澀,湛藍色的天空中不斷的飛過鳥兒,鳥兒自由的在天空之上翱翔著。
“老師的變法觸動了不少人的利益,等到君上....之後,隻怕這些人不會善罷甘休的。”
他的眸光中閃爍著些許的思索:“不過倒也沒有那麽的擔憂,畢竟太子的態度不曾有所轉變。”
說到這裏,陳野的臉頰上難得露出了笑容。
他對於嬴駟的教導一直沒有停歇過,如今的嬴駟可以說比曆史中的那位秦惠文王更加的優秀、更加的智慧了。
甚至在陳野看來,嬴駟已經能夠與原本曆史中那位威名赫赫的昭襄王相提並論了。
攸寧啞然失笑:“那夫君還在擔憂什麽?”
“新法對於秦國的作用,太子也知道的,他若是登基,必然不會廢黜新法。”
她看著陳野:“不過麽,隻怕老師不能夠再擔任大良造的位置了吧?”
如今的秦國經過變法後,除卻國君外,臣子中官職最大的便是大良造了,這個位置早在去年的時候,商鞅就表示不想繼續坐下去了。
因為他的變法已經推廣到了秦國的每一個地方,他覺著自己在這裏也沒有什麽作用,於是多次上書請辭,讓陳野擔任大良造的位置。
不過被秦孝公以及陳野多次拒絕了。
秦孝公是出自對商鞅的喜愛以及情誼,不忍心看商鞅退隱;而陳野則是純粹的懶,不想那麽早的站上那個高台。
大良造的位置對於他來說,並不是一個值得惦念的位置。
“或許吧。”
他惆悵的看著遠處:“其實我所擔憂的,不僅僅是那些人,更是老師的身體。”
陳野略微有些沉默,片刻後自嘲的說道:“老師的身體並沒有比君上好多少,我想無論他們二人哪一個先離去了,對於另外一個人來說,都是一種折磨吧。”
攸寧此時不知道自己該說什麽了,隻是緊緊的握著陳野的雙手。
她溫和而又堅定的表示著自己依舊在、自己一直在。
“希望一切都能夠安然吧。”
陳野幽幽的歎了口氣。
........
秦孝公二十二年的春天。
今年的春天來的似乎比往年更遲一些,而開了春之後,因為過長的冬日,商鞅生了一場大病。
這一場大病後,商鞅幾乎成了一個甩手掌櫃,不再掌控著秦國的朝堂。
或許這對於他來說早已經成了一種累贅吧?
如今的曆史相比於原本的曆史已然是發生了改變,畢竟在原本的曆史中沒有一個陳野勸誡太子、也沒有一個陳野可以讓商鞅將他的秦律修改的稍微溫和一些。
如今的秦國中,反對新法的人越來越少。
而隨著一條條律法的出現,秦國的國民們驟然之間發現自己的生活正在逐漸變得更加方便,這就讓秦律的推行更為簡單了。
同年的秋天,趙、齊、魏、燕四國盟軍聯合在一起,對秦國發動了進攻。
他們打著伐不義的名號,但天下間的其他國家卻紛紛以他們喊著的口號為恥,因為在秦孝公為國君的這近十年內,秦孝公幾乎沒有主動發動過任何一場戰爭。
秦國成了仁義的國家,而非十年前那個殘暴的蠻夷國度了。
而天下間另外的一些賢才則是看到了更深刻的東西,比如此時已然從鬼穀門下出師、整日研究【合縱連橫】之道的蘇秦。
蘇秦看著地上自己所畫的東西,臉上帶著對於秦國那兩位的驚歎。
“陳君、商君果然乃天下大才啊!”
雖然秦國沒有主動發起過戰爭,但秦國的疆域卻在不斷的變大,每一次不同盟軍的進攻,幾乎都以失敗告終。
在這十年內,盟軍一共發動了三次戰爭,兩次秦國勝利、一次因為秦國國內的天災,幾國談和。
秦國沒有吃虧,吃虧的一直是盟軍。
韓、魏、趙三國最少的割讓了一座城池,最多的已經割讓了三座城池了。
秦國的疆域正在不斷的擴大。
他幾乎已經具備了東出的所有準備,可他在天下人的口中依舊是一個仁義的國家,從不發動不義的戰爭。
蘇秦恍然感慨:“聽聞秦君身體已然不大好了,若能趁著新舊國君交替的時候進入秦國,豈不是可以獲得新君的支持,從而展露自己的才華,完成心中的抱負?”
這個時代的士們,總是願意為了心中的誌向付出一切的想法。
悠哉君子!
..........
秦孝公二十三年,持續了近乎一年的戰爭終於結束了。
因為有齊國在其中,所以這一次的戰爭比以往更加困難一些,秦人雖然善戰,但卻並沒有十分優秀的將領。
這也讓秦孝公從之前的飄飄乎中清醒了過來,尤其是齊國孫臏的能力,更是讓秦孝公頗為忌憚。
也正巧在此時,楚國拋出了橄欖枝,願意送出公主與秦國聯姻,並且與秦國一同抵抗諸國聯盟,這對於秦國來說是一個好消息,於是秦孝公慷慨的接受了。
至於公主?
則是被嬴駟這個太子收入了房中。
此時的嬴駟也已經十八歲的年紀了,雖然有通房侍妾,但卻未曾有正兒八經的夫人,這對於楚國來說也是一個好消息。
畢竟一個身體不大好的國君,怎麽比得上一個年輕的太子呢?
於是,在秦孝公二十三年的冬天,秦楚聯軍獲得了最後的勝利,也趁著這個機會秦國再次從魏國身上撕咬下來了一塊肉。
........
司寇府
外麵小廝匆匆跑了進來,看著屋內的陳野說道:“啟稟先生,宮中急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