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承在驪山宮住了下來。


    當然這是他自己提出的要求。


    驪山老母秦伶想都沒想就同意了,於是就在易承拜訪驪山宮的第二天,驪山宮的桃花林中就有了一座屬於他的木屋。


    驪山老母秦伶還貼心的給他安排了兩名女婢,用於服侍他的日常起居。


    對此易承也沒有拒絕,這一世,隻剩下五年時間,漢文帝無為而治,當今天下也沒有什麽大事發生,也改變不了什麽曆史節點,易承覺得在驪山宮住下,深入了解一番驪山宮的日常也挺好。


    秦伶給他安排的兩名女婢,一名叫桃夭,一名叫灼華,乃取自《詩經·周南》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桃花怒放千萬朵,色彩鮮豔紅似火,不得不說,驪山宮的人似乎對桃花非常喜愛,不僅愛種桃樹、也愛賞桃花、更愛吃桃子,甚至連起名字都要跟桃相關。


    清早一起床,兩名女婢就給易承打好了洗漱用水,洗臉、刷牙、更衣,便到了驪山宮吃朝食的時間。


    驪山宮人們吃飯是集中到一起吃,這一點易承很早就知道,因為當年他重生為李長安時,也與沈青婉來驪山宮門住上過幾日。


    因為人多,所以眾人並不是同一時間去食肆吃飯,而是分批前往,錯開人流高峰。


    易承跟著桃夭灼華二人抵達食肆時,還不到卯時四刻,廚肆裏用餐的人很少,忙碌的大多數都是做飯的廚子。


    易承一眼就看到甘羅正坐在角落裏用餐,便帶著婢女走到甘羅旁邊。


    今日的朝食是一個桃子、一碗青菜粥,再配上一碗雞蛋湯。


    易承來到甘羅身邊的時候,甘羅正在品嚐他碗中的雞蛋湯。


    這驪山宮的雞蛋湯與後世差別較大,這個時代的雞蛋湯是一整顆蛋直接打入沸水中,與後世的白水蛋類似,然後再在湯裏添加一點豬油,撒上一些鹽,便稱作雞蛋湯。


    “畢之,早啊。”易承向甘羅打了聲招呼。


    甘羅雖然正在吃飯,看易承向他打招呼,也放下湯碗,朝易承拱拱手道:“見過約翰世子。”


    “打飯還是去西櫥門那邊打吧?”易承問道。


    甘羅略微愣了一下道:“正是。”


    “好嘞,我也去打一份。”易承說完,便拿著桃夭灼華給他準備的餐盤與筷子,直接朝西櫥門的方向前進。


    百餘年過去了,易承沒想到,這驪山宮的食肆居然沒什麽變化,不僅食肆還是當年一樣的食肆,就連打飯的方式和地點都沒有更換。


    西櫥門是一扇如同當鋪一樣的櫃門,隻不過沒有當鋪的門櫃那麽高,隻是站在櫃門前,說自己要一份早膳,門櫃中的小廝便會端出來一份朝食,供用餐者享用。


    這種用餐方式頗有種後世食堂打飯的感覺,可見即便過了兩千多年,人類的吃飯方式也沒有什麽太大變化。


    易承的早餐與甘羅的一模一樣,也是一個桃子、一碗青菜粥,再配上一碗雞蛋湯。


    桃夭灼華的早飯也打好了,相比易承,她們沒有資格吃雞蛋,早膳隻有一個桃子和一碗青菜粥。


    驪山宮的管理製度,頗有種早期共產主義的萌芽,雖然吃食有所分檔,但整體上大家吃的東西還都差不多。


    即便是驪山老母秦伶來了,喝的也是與大家一樣的青菜粥,隻不過管理們能多加一碗雞蛋湯。


    三兩口,易承就吃完了這些東西,粥雖然是稀粥,桃子也有點小,但因為喝的水多,所以吃完也有比較強的飽腹感。


    有專門的小廝把眾人吃完的食碗收回去,這個時代沒有浪費一說,每個人的青菜粥碗底都會被舔的一粒米都不剩,喝完碗比臉都幹淨。


    食不言,寢不語。驪山宮也遵循著周朝禮儀,因此整座食肆雖然陸陸續續有人來吃飯,但都比較安靜。


    易承吃得快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想跟甘羅一起出去,他很好奇甘羅目前每天在做什麽。


    甘羅吃飯慢條斯理,所以盡管易承比他來的晚,但吃完早飯的速度卻比他還要快。


    易承等到甘羅吃完,收拾好自己的餐盤,便湊到甘羅旁邊小聲道:“畢之,今日做何去?”


    甘羅搖搖頭道:“今日倒也無事。”


    “你現在不研究雜交水稻了麽?”易承繼續問道。


    甘羅抿了抿嘴道:“早稻已於七月中旬收了,現在沒法做研究。”


    “我記得之前不是有人跟你說雙季稻的事麽,那些高產種子沒找到麽?”


    甘羅的眼中似乎有精光閃過,最後還是說道:“關中氣候,並非宜種雙季稻,世子是如何得知吾等種植雙季稻的?”


    “這你就甭問了,成蟜公子知道的事,我都知道。”易承給甘羅一個你懂的眼神說道。


    甘羅也知道從易承那裏問不出個所以然來,因此也不再繼續發問,而是轉頭道:“那世子可想去我驪山宮的試驗田去轉轉,此時雖無稻種,但也在做耕地翻肥。”


    “甚好!”


    易承帶著倆女婢,跟著甘羅離開了食肆,就朝驪山宮的後山走。


    後山山路也寬有一丈五,道路兩旁的山地上到處都種滿了桃樹,雖然這季節桃花敗了,可易承能想象到,每年春天三四月份桃花開的時候,這裏恐怕就會跟世外仙境一般,成為一片粉色桃花構成的桃花山海。


    走了有小半個時辰,桃樹才漸漸稀少,等轉過一處山坳,麵前一下子豁然開朗,隻見桃樹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水稻梯田。


    此時的梯田裏已經看不到水稻,不過還是有人在牽著牛在梯田中犁地,並播撒一些粉末。


    “世子請看,從這片山坳,一直到遠處山間的那一片地方,便都是驪山宮種植雜交水稻的地方。”甘羅頗為自豪地指著遠處山間的那些梯田道。


    “一共有多少畝水田?”易承也很喜歡這片廣闊的山間梯田,種地是一切工作的基礎,糧食對於這個時代,永遠不會嫌多。


    “一共有三千一百七十畝,雖然不及宏莊李家,可這些山中水田,也足夠養活所有驪山宮人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兩千四百年日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吾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吾禦並收藏我的兩千四百年日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