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婚宴還是要辦的


    李國慶和王思茹即將步入婚姻的殿堂,這一喜訊讓雙方家庭都沉浸在喜悅之中。


    原本,李國慶的家人希望能舉辦一場盛大的婚宴來慶祝這個特殊的時刻。然而,王思茹卻持有不同的觀點。她深知李國慶作為村長,肩負著帶領村民勤儉節約過日子的責任。她認為,鋪張浪費並非明智之舉,新事應當新辦。於是,她提議隻領取結婚證,然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一餐簡單而溫馨的飯就好。第二天他們夫妻倆出去旅遊一趟,到人家發達地區去走走看看,就算是旅遊結婚了。


    對於王思茹和李國慶這對小夫妻的決定,李國慶的叔叔李大峰和嬸嬸範婉琳表示理解和支持。他們認為,這是一種理性而務實的選擇,符合當下的社會潮流和價值觀。


    然而,李大祥和秦芬卻對此強烈反對,態度異常堅決。他們認為結婚是人生大事,應該辦得隆重而體麵。在他們看來,簡單地領個證、吃頓飯,甚至連傳統的婚禮儀式都省去,實在是太過於草率和寒酸。他們擔心這樣的做法會讓別人笑話,也會讓李國慶和王思茹被村上人瞧不起。


    李大祥和秦芬試圖說服李國慶和王思茹改變主意,但小倆口始終堅持自己的想法。他們認為,婚姻的幸福不在於形式的奢華,而在於彼此的真心和關愛。他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向村民們傳遞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倡導節約、環保的理念。


    趁李國慶小倆口領了結婚證回家時,秦芬和楊小婷神神秘秘地把王思茹帶到了楊小婷的房間裏。楊小婷拉著王思茹的手,語重心長地說:“思茹啊,我知道你是為國慶著想,想省點錢。但是你看啊,結婚可是人生中的大事,不能這麽省啊。太省了,人家會說閑話的。你想想,結婚的時候不請親戚朋友來見證一下,那多遺憾啊!”


    秦芬在一旁也趕緊幫腔道:“是啊是啊,思茹,你別擔心。雖然國慶是過寄給他叔的,但是我們也為他準備有結婚的錢的。結婚這麽大的事,不辦酒席的話,可是要讓別人瞧不起的。”說到這裏,秦芬的眼神有些閃躲,她心裏清楚,原來那筆準備給李國慶結婚用的錢已經被李國慶拿去農場建那排平房,花光了。但為了讓王思茹安心,她還是硬著頭皮回娘家去借了錢回來。當然,她可不敢對王思茹和李國慶說這筆錢是借來的,她怕給他們增添壓力。


    王思茹說:“嘴長在別人身上,隨便他們愛說什麽說什麽,我不在乎。不擺酒席一是嫌麻煩,二是浪費錢。聽說你們這裏擺酒席很浪費的,沒必要浪費那些錢。”她心裏暗自思忖著:有那麽多錢不如多買幾頭母豬呢,還能增加些收入。


    秦芬趕忙說道:“不浪費的,我們有錢,不需要去借,你別擔心因為擺酒席會欠債。孩子,我們是為你好,這個酒席,怎麽說都是要擺的。”


    王思茹聽後,一臉茫然,實在不明白為什麽一定要擺酒席。幫他們省點錢難道不好嗎?


    楊小婷見狀,連忙解釋道:“如果你們不擺酒席,就這樣在一起了,別人就會說你是自來狗,太賤,嫁個男人,連個婚禮都沒有。所以,多少都要擺幾桌,才顯得自己金貴的。”


    王思茹聽到這裏,不禁愣住了。她想起那個“自來狗”的說法,心裏有些不是滋味。在她的理解中,自來狗就像流浪狗一樣,無家可歸,確實顯得很卑微。她不禁感歎,原來這裏還有這麽多講究,真是有些窮講究啊。


    王思茹陷入了沉思,她開始思考這場酒席的意義。雖然她覺得擺酒席麻煩又浪費錢,但為了不讓別人說閑話,為了自己的尊嚴,也許擺幾桌酒席也是有必要的。畢竟,這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她也希望能夠有一個美好的回憶。


    秦芬接著說:“思茹,你就聽我們的,該辦的酒席還是要辦,該請的客人還是要請。我們不能讓國慶和你在這個人生的重要時刻留下遺憾,你說是吧?”


    楊小婷也在一旁附和著:“就是就是,思茹,你就別再固執了。”


    王思茹聽著她們的話,心裏有些動搖。她知道秦芬和楊小婷是為了她和李國慶好,但是她又擔心會給家裏帶來經濟負擔。於是,王思茹皺著眉頭說道:“好吧,你們愛做酒席就隨便你們吧。但是還是不要大辦的好,擺幾桌意思意思得了。”


    秦芬一聽王思茹鬆口了,連忙說道:“那就隻請我和國慶他嬸的娘家,還有李家這五代以內的至親們,這些至親是必須要請的,這樣已經是最少了,也就十桌這樣。”


    王思茹不解地問:“十桌是最少的?那最多的得有多少桌啊?”她不禁想起之前聽說國慶他嬸是孤兒,怎麽還會有娘家人呢?楊小婷似乎看出了王思茹的疑惑,解釋道:“有的,嬸嬸雖然是孤兒,但也還有兩個房上的叔伯。原計劃有八十桌呢,還不算你廠裏那些同事。”


    八十桌!王思茹被這個數字嚇了一跳。她不禁感歎道,李村都窮成這樣了,擺起酒席來居然一點都不含糊。聽何玉鳳說,她結婚時也是擺了八十多桌的。這可真是越窮越要麵子,死要麵子活受罪啊。


    王思茹想象著那八十桌酒席的場景,每桌都擺滿了豐盛的菜肴,人們歡聲笑語,好不熱鬧。然而,在這熱鬧的背後,卻是村民們省吃儉用花上幾年、十幾年甚至一輩子去還那些辦酒席欠下的錢。她不禁為這些村民感到一絲無奈和悲哀。


    過了一會兒,王思茹抬起頭,看著秦芬和楊小婷,說:“媽,嫂子,我知道你們是為了我們好。但是我還是覺得不能太浪費了,我廠裏那些同事就不請了,等我們旅遊回來,到廠裏發些喜糖喜餅就好。那就按最少的來吧。要我說,必須要請的話,有個三五桌就行了。我們可以簡單地辦一下婚禮,隻要大家開心就好。”


    秦芬和楊小婷對視了一眼,為她們終於說服了王思茹而高興。


    看到王思茹終於同意擺酒席,秦芬已經覺得很欣慰,她繼續說道:“好吧,思茹,那我們就先簡單地辦一下婚禮。但是該有的儀式還是要有,不能再少了,再少就得罪人了。有些人,你擺酒席不請人家,人家要說你看不起他的。按理說小婷的娘家都得請,但是一是因為她娘家遠,二是因為你們前麵說不擺酒席,他們那裏也比較開化,小婷就做通了他們的思想工作,不需要他們大老遠的跑來了。”


    秦芬的心裏充滿了感慨,她看著王思茹,眼中滿是讚賞和喜愛。還沒過門,就知道幫夫家節省,這樣的好姑娘真是打著燈籠都難找。她不禁想起了自己當年嫁入秦家的情景,那時候條件艱苦,一切都要靠自己去打拚。如今看到兒子能娶到如此賢惠的媳婦,她覺得這是他們家天大的造化,一定是祖上積了德了。


    至於借來的那些錢,秦芬心裏也有了盤算。照這樣算下來,還有剩餘。她想著暫時把錢放在身邊,等以後攢夠了,再一並拿回娘家還上。這樣既不會讓娘家覺得他們不重視,也能讓自己心裏踏實些。她知道,這筆錢對於娘家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不能一直拖著不還。


    秦芬輕輕地拍了拍王思茹的手,說:“孩子,以後咱們就是一家人了。有什麽事情都可以跟媽說,媽會支持你們的。”王思茹微笑著點了點頭,她感受到了秦芬的真誠和關愛,心裏也覺得很溫暖。她知道,自己嫁入了一個善良、和睦的家庭,未來的日子一定會很幸福。。


    秦芬嫁出來已有數十年之久,在這段漫長的歲月裏,向來隻有他們家慷慨地將錢借給娘家的兄弟姐妹。她從未計較過他們何時歸還,更未曾主動向他們開口借過錢。近些年來,她的兄弟姐妹們的生活逐漸好轉。當秦芬此次回去借錢時,她坦誠地告訴她那些兄弟姐妹,這筆錢是借來為李國慶娶媳婦所用。聽她這樣說,兄弟姐妹們毫不猶豫,迅速籌齊款項交給了她。


    眼看著兒女們的婚事都有了妥善的安排,尤其是兩個媳婦如此賢惠,秦芬和丈夫李大祥總算如釋重負。李大祥想起王思茹不要彩禮,也不想擺酒席的舉動,不禁感慨這正是兒子推行改革所帶來的益處。如今自己嚐到了甜頭,他開始反思,決定日後不再處處與兒子作對。


    回想過去,娶個媳婦往往會導致一個家庭傾家蕩產,甚至債台高築。有些經濟狀況不佳的家庭,娶個媳婦回來,可能需要花費十年八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還清債務。而從小兒子結婚這件事看來,如果媳婦都這麽好娶的話,一個家即使有幾個兒子,也會生活得相對輕鬆,不會因為娶幾個媳婦而去背負一輩子債務了。這讓李大祥深刻認識到,時代在變化,觀念也需要與時俱進才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村春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小強加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小強加油並收藏小村春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