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永寧往北走數百裏,再順禾水而下,便入了永新境內,侯俊铖領著一千五百餘人的兵馬進入永新縣,早已收到消息的應寨主已經在永新與永寧交界的七溪嶺安營等待。
“俺們在永新的發展並不順暢,甚至不如在吉安的發展.....”應寨主領著侯俊铖逛著七溪嶺的營地:“首先還是百姓不信任俺們,許多人還以為俺們是以前的山賊,有些工作隊進村報了名號,百姓們便如臨大敵,甚至刀槍相向、驅趕俺們的工作隊,不過俺們一直幫著百姓幹活,這種情況改善了不少,但百姓們還是很冷漠,對俺們的政策愛理不理、愛聽不聽。”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情況,永新縣比較富裕,農戶大多有餘田,佃戶受到的壓迫也相對較輕,俺們分田分地的口號,當地的百姓並不怎麽感興趣,不少百姓覺得分田就要連他們辛苦積攢的田地一起都分了,那些懶漢閑漢什麽都不幹反倒有田拿,覺得不公平,甚至和地主官紳站在一起反對分田。”
“還有一些人,覺得拿了更多的田地就要繳更多的糧稅,而他們又不像地主官紳一樣有家產能夠去請人佃種,分了田一家子也耕種不過來,隻能放著拋荒,反倒要因此擔著更多的糧稅,所以他們寧願不要分田。”
侯俊铖點點頭,像永新和吉安這類相對富裕的地方,一家地主吃不下所有的利益,肥沃的土地和富裕的產業也能養起更多的有產家庭,它們不像永寧縣,舉一縣之力供起一個趙家,除了侯家這樣的大地主,還存在著不少劉秀才這樣的中小地主和許多富農、中農。
這些中小地主和富農中農構成了廣大的中間階級,他們需要依附於大地主才能保證財富的穩定,就像劉秀才若是沒有侯家的借貸和幫扶,恐怕早就家道中落了,故而他們多多少少與大地主大官神有緊密的聯係,甚至作為大地主大官神的代言人和馬前卒而存在。
但他們又沒有大地主大官紳那般雄厚的家資,無力抵抗朝廷的壓迫和剝削,許多人需要起早貪黑才能維持財富,心中是渴望於改變現狀的,但又不敢放棄現有的生活,害怕跌入更低的階層,除非他們現有的生活水平被打破,或者反抗朝廷、消滅大地主大官紳的勢力勢大,他們就會主動攀附,而且因為他們具有一定的學識和投機經營的本事,往往能在其中占據比較關鍵的位置。
明末的農民軍就是如此,崇禎皇帝廢除生員優免的政策,大地主大官紳並不在乎這一丁點的優免,中小官紳地主卻是被狠狠砍了一刀,他們立刻投入了農民軍的懷抱,並迅速占據了領導階層,農民軍的正規化,就和大量中小官紳地主和秀才生員的加入有密切的關係。
但這些中間階層是搖擺不定的,一旦朝廷勢大,他們大多都會反水投向朝廷,而因為他們占據了反朝廷勢力的領導階層和基層官吏位置,一旦反水,危害極大。
那位偉人就曾經評述過:“全國革命低潮時,割據地區最困難的問題,就在拿不住中間階級。中間階級之所以反叛,受到革命的過重打擊是主因。然若全國在革命高漲中,貧農階級有所恃而增加勇氣,中間階級亦有所懼而不敢亂為,全國是反革命高漲時期,被打擊的中間階級在白色區域內幾乎完全附屬於豪紳階級去了,貧農階級成了孤軍。此問題實在嚴重得很。”
早期的紅軍對此的解決辦法是簡單粗暴的,利用肅反,要“打倒一切中間派”,造成的結果就是反倒使自己越來越孤立,最終搞出來一個長征。
好在那位偉人在總結了井岡山的鬥爭經驗之後提出了解法,讓侯俊铖可以站在他的肩膀上直接照抄:“所以之前我就提醒過你們,在永新、吉安等地要搞統一戰線,要既鬥爭又團結,對於那些大地主大官紳和民怨沸騰、窮凶極惡的官紳,必須帶領百姓們堅決鬥爭,對於中小地主和有餘田的百姓,堅決站在大地主和清廷那一邊的要鬥爭,願意跟著咱們走的,則要保護和團結。”
“我讓你們派人去跟當地的地主官紳談判,讓他們減租減息,就是為了借此進行初步的甄別,連口頭答應都不肯的,必然是我們要鬥爭的對象,你們的工作隊隻要針對他們有的放矢就行,願意減租減息的官紳地主,不管是不是真的情願,都不要去管他們,以後再做甄別就是!”
“還有宣傳問題,既然分田分地不能得到老百姓們的支持,那就重點宣傳減租減息和清算稅貸嘛!老應你剛剛自己也說了,百姓們不想分田,是因為分了田就要繳更多的稅,可那些稅難道就是他們該繳的嗎?那些佃戶農戶,又有幾個願意繳租還貸的?”
“你幫他們算清了賬,當官府和官紳拿著舊賬錯賬來逼迫他們繳納之時,他們自然而然就會想到咱們,希望咱們能幫他們主持公道,這時候,紅營不就獲得了百姓們的信任了嗎?”
“可你們幹的這些事......”侯俊铖歎了口氣:“完全是照搬永寧縣的經驗,而且抄經都抄歪了,我之前就說了,永寧縣和永新、吉安等地的情況不同,不能直接照搬,全當了耳旁風,蒙著腦袋往前衝,撞牆才是正常的。”
應寨主看都不敢看侯俊铖,低著頭聲音都低了幾分:“侯先生,你把永新吉安這裏的事交給俺,俺卻犯了那麽大的錯,實在是辜負了紅營的弟兄們。”
“能夠挽救就算不得什麽大錯,誰不是從錯誤之中成長起來的呢?知錯能改就好,你在永新辦的公審,我看過報告也詢問過教導們了,辦的也不錯嘛,百姓們現在都喚你青天大老爺呢!”侯俊铖重重拍了拍應寨主的臂膀:“寫份總結,再寫份檢討,把這些錯誤記錄下來,自己慢慢思索到底哪裏出問題了,該如何改正,紅營的人要學會批評,更要學會自我批評!”
“俺們在永新的發展並不順暢,甚至不如在吉安的發展.....”應寨主領著侯俊铖逛著七溪嶺的營地:“首先還是百姓不信任俺們,許多人還以為俺們是以前的山賊,有些工作隊進村報了名號,百姓們便如臨大敵,甚至刀槍相向、驅趕俺們的工作隊,不過俺們一直幫著百姓幹活,這種情況改善了不少,但百姓們還是很冷漠,對俺們的政策愛理不理、愛聽不聽。”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情況,永新縣比較富裕,農戶大多有餘田,佃戶受到的壓迫也相對較輕,俺們分田分地的口號,當地的百姓並不怎麽感興趣,不少百姓覺得分田就要連他們辛苦積攢的田地一起都分了,那些懶漢閑漢什麽都不幹反倒有田拿,覺得不公平,甚至和地主官紳站在一起反對分田。”
“還有一些人,覺得拿了更多的田地就要繳更多的糧稅,而他們又不像地主官紳一樣有家產能夠去請人佃種,分了田一家子也耕種不過來,隻能放著拋荒,反倒要因此擔著更多的糧稅,所以他們寧願不要分田。”
侯俊铖點點頭,像永新和吉安這類相對富裕的地方,一家地主吃不下所有的利益,肥沃的土地和富裕的產業也能養起更多的有產家庭,它們不像永寧縣,舉一縣之力供起一個趙家,除了侯家這樣的大地主,還存在著不少劉秀才這樣的中小地主和許多富農、中農。
這些中小地主和富農中農構成了廣大的中間階級,他們需要依附於大地主才能保證財富的穩定,就像劉秀才若是沒有侯家的借貸和幫扶,恐怕早就家道中落了,故而他們多多少少與大地主大官神有緊密的聯係,甚至作為大地主大官神的代言人和馬前卒而存在。
但他們又沒有大地主大官紳那般雄厚的家資,無力抵抗朝廷的壓迫和剝削,許多人需要起早貪黑才能維持財富,心中是渴望於改變現狀的,但又不敢放棄現有的生活,害怕跌入更低的階層,除非他們現有的生活水平被打破,或者反抗朝廷、消滅大地主大官紳的勢力勢大,他們就會主動攀附,而且因為他們具有一定的學識和投機經營的本事,往往能在其中占據比較關鍵的位置。
明末的農民軍就是如此,崇禎皇帝廢除生員優免的政策,大地主大官紳並不在乎這一丁點的優免,中小官紳地主卻是被狠狠砍了一刀,他們立刻投入了農民軍的懷抱,並迅速占據了領導階層,農民軍的正規化,就和大量中小官紳地主和秀才生員的加入有密切的關係。
但這些中間階層是搖擺不定的,一旦朝廷勢大,他們大多都會反水投向朝廷,而因為他們占據了反朝廷勢力的領導階層和基層官吏位置,一旦反水,危害極大。
那位偉人就曾經評述過:“全國革命低潮時,割據地區最困難的問題,就在拿不住中間階級。中間階級之所以反叛,受到革命的過重打擊是主因。然若全國在革命高漲中,貧農階級有所恃而增加勇氣,中間階級亦有所懼而不敢亂為,全國是反革命高漲時期,被打擊的中間階級在白色區域內幾乎完全附屬於豪紳階級去了,貧農階級成了孤軍。此問題實在嚴重得很。”
早期的紅軍對此的解決辦法是簡單粗暴的,利用肅反,要“打倒一切中間派”,造成的結果就是反倒使自己越來越孤立,最終搞出來一個長征。
好在那位偉人在總結了井岡山的鬥爭經驗之後提出了解法,讓侯俊铖可以站在他的肩膀上直接照抄:“所以之前我就提醒過你們,在永新、吉安等地要搞統一戰線,要既鬥爭又團結,對於那些大地主大官紳和民怨沸騰、窮凶極惡的官紳,必須帶領百姓們堅決鬥爭,對於中小地主和有餘田的百姓,堅決站在大地主和清廷那一邊的要鬥爭,願意跟著咱們走的,則要保護和團結。”
“我讓你們派人去跟當地的地主官紳談判,讓他們減租減息,就是為了借此進行初步的甄別,連口頭答應都不肯的,必然是我們要鬥爭的對象,你們的工作隊隻要針對他們有的放矢就行,願意減租減息的官紳地主,不管是不是真的情願,都不要去管他們,以後再做甄別就是!”
“還有宣傳問題,既然分田分地不能得到老百姓們的支持,那就重點宣傳減租減息和清算稅貸嘛!老應你剛剛自己也說了,百姓們不想分田,是因為分了田就要繳更多的稅,可那些稅難道就是他們該繳的嗎?那些佃戶農戶,又有幾個願意繳租還貸的?”
“你幫他們算清了賬,當官府和官紳拿著舊賬錯賬來逼迫他們繳納之時,他們自然而然就會想到咱們,希望咱們能幫他們主持公道,這時候,紅營不就獲得了百姓們的信任了嗎?”
“可你們幹的這些事......”侯俊铖歎了口氣:“完全是照搬永寧縣的經驗,而且抄經都抄歪了,我之前就說了,永寧縣和永新、吉安等地的情況不同,不能直接照搬,全當了耳旁風,蒙著腦袋往前衝,撞牆才是正常的。”
應寨主看都不敢看侯俊铖,低著頭聲音都低了幾分:“侯先生,你把永新吉安這裏的事交給俺,俺卻犯了那麽大的錯,實在是辜負了紅營的弟兄們。”
“能夠挽救就算不得什麽大錯,誰不是從錯誤之中成長起來的呢?知錯能改就好,你在永新辦的公審,我看過報告也詢問過教導們了,辦的也不錯嘛,百姓們現在都喚你青天大老爺呢!”侯俊铖重重拍了拍應寨主的臂膀:“寫份總結,再寫份檢討,把這些錯誤記錄下來,自己慢慢思索到底哪裏出問題了,該如何改正,紅營的人要學會批評,更要學會自我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