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在石子路上緩緩而行,向著石含山的方向而去,黃宗炎掀起馬車窗簾,看西洋景一般打量著周圍,笑道:“江南富裕之地、商賈往來不絕,官紳官府經常要修繕道路橋梁,諸縣連通之大路,寬整不下各省相連之官馬大道,故常有人言,天下築路之精華,皆在江南一省。”
“沒想到在這永寧縣竟也有這般優良的大道,雖路不甚寬,但論質量恐怕不下江南上好的大路,道路兩旁竟還栽了垂柳,過段時間成長起來,便是一片鬱鬱蔥蔥的詩家盛景了。”
“按侯輔明的說法是‘要致富,先修路’!”顧炎武哈哈大笑幾聲:“這永寧縣的道路嘛,之前都是紅營的戰士們在修,紅營人少,還得分人手忙著夏收、水利什麽的,隻修了幾條主道,後來各村訓練田兵,田兵也幫著一起修路,但田兵平日裏要操持田地、農閑之時又要訓練,也沒多少時間,自然也騰不出什麽時間來修路。”
“夏收之後紅營收了夏糧,又滅了當地地主、控製了永寧縣城,得了許多錢糧,鄉民也有了閑暇,便出錢出糧募鄉民一起修路……”顧炎武頓了頓,嘴角不自覺的掛上一絲微笑:“百姓也是好百姓,四鄰八鄉吆喝一聲,都自己從家裏帶著口糧來幫忙,紅營給的銀子分文不取,備的口糧也少有吃用,還得紅營的教導們事後一家家敲門,把銀子強塞給他們。”
黃宗炎默然一陣,若有所思的說道:“在江南,若是要招募修路的勞工,至少需給銀兩錢一月,即便是官府以役銀定製的名義貪墨少給,最少也要給五百文一月,若是不給足銀錢,即便是強征的役力、世代的仆役,也會想盡辦法的偷懶耍滑、故意搗亂破壞,甚至於暴動造亂。”
“百姓勞役而不收錢糧,官府非但不趁機貪墨,反倒將錢糧強塞給百姓,實在是…….不可思議、聞所未聞!”
“紅營的戰爭需要百姓的覺醒,可紅營如何才能引領百姓們的覺醒呢?首先就要想辦法改善他們的生活!”顧炎武淡淡的笑著:“晦木你之前聽聞的也沒錯,咱們這確實是極窮困的,日日不是粗食雜蔬便是野菜稀粥,但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按輔明說的,紅營把錢糧花在了刀刃上,咱們這些刀把子,能省一點算一點了。”
黃宗炎點點頭,正要接話,忽聽得遠處傳來一陣鑼鼓之聲,放眼看去,卻見一片田地之中裏三層外三層的聚攏了許多村民,黃宗炎好奇的轉頭看向顧炎武,顧炎武朝那邊看了一眼,眼珠子轉了轉,笑道:“也是巧了,正好碰到村子裏推舉,停了車,與老夫一起去湊個熱鬧!”
不等黃宗炎回話,顧炎武便吩咐車夫停了馬車,拉著黃宗炎便往那裏趕去,擠過人群,卻見三個村民坐在一張長凳上,背後放著裝了水的土碗,一個個村民在田兵的引導下排隊,投下一粒豆子。
“清承明製,一百一十戶為裏,納糧最多的十戶為裏長,裏下設甲,每甲十一戶,納糧最多的一戶為甲長,此所謂裏甲製…….”顧炎武低聲解說著:“晦木你也是世家豪族出身,自然也清楚,尋常百姓能納多少錢糧?按著裏甲之製,能成為裏長甲長的自然都是當地豪族地主充任,若是宗族聚居成村,便是宗長長老擔當,尋常村民哪有資格充任裏甲?”
“這永寧縣以前也是如此,裏長甲長要麽就是當地地主家人,要麽就是當地地主養的狗,朝廷官府奈何不了那些地主豪紳、宗長長老,這村寨之中便成了他們的天下,所以才會有皇權不下縣的情況。”
“但紅營與曆朝曆代不同,紅營要依靠百姓,統治就要深入村寨之中,隻看納糧多寡的裏甲製便不適合紅營,就要重新製定一種製度統治鄉村……”顧炎武朝著那長凳一旁站著的一個胳膊上綁著紅巾的老漢一指:“紅營在村寨之中設兩名官員,一則兵訓官,負責挑選、訓練和管理田兵,由紅營直接任命,大多是遴選的明末之時參與過田兵運動的老人,或者受傷之後無法再上戰場的兵將。”
“紅營的戰士每歲給餉銀六兩,加上平日用於剃頭、采買等雜事的津貼也不到一個綠營兵半年的餉銀,兵訓官餉銀更少,一年隻有三兩左右,田兵則不領餉、隻分田,但紅營的餉銀都是實發實給,從不拖欠,若是打了地主發了財,還會專門發一筆獎金,給戰士們改善生活。”
“之所以能實發實給,就是因為這豆選推舉的製度!”顧炎武朝那些土碗指了指:“晦木應該聽說過,輔明也是靠著這豆選之製才當上紅營掌營的,這豆選之製也被推廣到了軍中,各部戰士定期推舉委員,那委員軍官不得參選,全由戰士充任,專門監督軍中的管理和紀律,紅營之中軍餉從不拖欠貪墨、將官不敢打罵戰士,風氣清朗、紀律嚴明,與這豆選之製密切相關。”
“待紅營消滅了永寧縣的地主後,便把這豆選之製推廣到村寨之中,紅營派下教導和工作隊,組織村民定期推舉裏長,推舉完成之後再上報紅營確認推舉過程沒問題,便會發文認證,紅營的村寨,便是由推舉的裏長和任命的兵訓共同執掌。”
黃宗炎聽得目瞪口呆,愣了一陣,才喃喃說道:“豆選之製…….聞所未聞,自古以來可曾有過村民自己推舉裏長管理村寨的故事?”
“有,明末就有,當年的田兵運動便是田兵自己推舉的代表組成的集賢會,拋開官紳和官府管理各村…….”顧炎武淡淡的笑著,看向遠處道路兩旁栽種的那些還未長成的柳樹:“或許正是有了前人的經驗,紅營才有了信心走一條改造這千年社會的險峻之路…….終有一日,當亭亭如蓋也!”
“沒想到在這永寧縣竟也有這般優良的大道,雖路不甚寬,但論質量恐怕不下江南上好的大路,道路兩旁竟還栽了垂柳,過段時間成長起來,便是一片鬱鬱蔥蔥的詩家盛景了。”
“按侯輔明的說法是‘要致富,先修路’!”顧炎武哈哈大笑幾聲:“這永寧縣的道路嘛,之前都是紅營的戰士們在修,紅營人少,還得分人手忙著夏收、水利什麽的,隻修了幾條主道,後來各村訓練田兵,田兵也幫著一起修路,但田兵平日裏要操持田地、農閑之時又要訓練,也沒多少時間,自然也騰不出什麽時間來修路。”
“夏收之後紅營收了夏糧,又滅了當地地主、控製了永寧縣城,得了許多錢糧,鄉民也有了閑暇,便出錢出糧募鄉民一起修路……”顧炎武頓了頓,嘴角不自覺的掛上一絲微笑:“百姓也是好百姓,四鄰八鄉吆喝一聲,都自己從家裏帶著口糧來幫忙,紅營給的銀子分文不取,備的口糧也少有吃用,還得紅營的教導們事後一家家敲門,把銀子強塞給他們。”
黃宗炎默然一陣,若有所思的說道:“在江南,若是要招募修路的勞工,至少需給銀兩錢一月,即便是官府以役銀定製的名義貪墨少給,最少也要給五百文一月,若是不給足銀錢,即便是強征的役力、世代的仆役,也會想盡辦法的偷懶耍滑、故意搗亂破壞,甚至於暴動造亂。”
“百姓勞役而不收錢糧,官府非但不趁機貪墨,反倒將錢糧強塞給百姓,實在是…….不可思議、聞所未聞!”
“紅營的戰爭需要百姓的覺醒,可紅營如何才能引領百姓們的覺醒呢?首先就要想辦法改善他們的生活!”顧炎武淡淡的笑著:“晦木你之前聽聞的也沒錯,咱們這確實是極窮困的,日日不是粗食雜蔬便是野菜稀粥,但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按輔明說的,紅營把錢糧花在了刀刃上,咱們這些刀把子,能省一點算一點了。”
黃宗炎點點頭,正要接話,忽聽得遠處傳來一陣鑼鼓之聲,放眼看去,卻見一片田地之中裏三層外三層的聚攏了許多村民,黃宗炎好奇的轉頭看向顧炎武,顧炎武朝那邊看了一眼,眼珠子轉了轉,笑道:“也是巧了,正好碰到村子裏推舉,停了車,與老夫一起去湊個熱鬧!”
不等黃宗炎回話,顧炎武便吩咐車夫停了馬車,拉著黃宗炎便往那裏趕去,擠過人群,卻見三個村民坐在一張長凳上,背後放著裝了水的土碗,一個個村民在田兵的引導下排隊,投下一粒豆子。
“清承明製,一百一十戶為裏,納糧最多的十戶為裏長,裏下設甲,每甲十一戶,納糧最多的一戶為甲長,此所謂裏甲製…….”顧炎武低聲解說著:“晦木你也是世家豪族出身,自然也清楚,尋常百姓能納多少錢糧?按著裏甲之製,能成為裏長甲長的自然都是當地豪族地主充任,若是宗族聚居成村,便是宗長長老擔當,尋常村民哪有資格充任裏甲?”
“這永寧縣以前也是如此,裏長甲長要麽就是當地地主家人,要麽就是當地地主養的狗,朝廷官府奈何不了那些地主豪紳、宗長長老,這村寨之中便成了他們的天下,所以才會有皇權不下縣的情況。”
“但紅營與曆朝曆代不同,紅營要依靠百姓,統治就要深入村寨之中,隻看納糧多寡的裏甲製便不適合紅營,就要重新製定一種製度統治鄉村……”顧炎武朝著那長凳一旁站著的一個胳膊上綁著紅巾的老漢一指:“紅營在村寨之中設兩名官員,一則兵訓官,負責挑選、訓練和管理田兵,由紅營直接任命,大多是遴選的明末之時參與過田兵運動的老人,或者受傷之後無法再上戰場的兵將。”
“紅營的戰士每歲給餉銀六兩,加上平日用於剃頭、采買等雜事的津貼也不到一個綠營兵半年的餉銀,兵訓官餉銀更少,一年隻有三兩左右,田兵則不領餉、隻分田,但紅營的餉銀都是實發實給,從不拖欠,若是打了地主發了財,還會專門發一筆獎金,給戰士們改善生活。”
“之所以能實發實給,就是因為這豆選推舉的製度!”顧炎武朝那些土碗指了指:“晦木應該聽說過,輔明也是靠著這豆選之製才當上紅營掌營的,這豆選之製也被推廣到了軍中,各部戰士定期推舉委員,那委員軍官不得參選,全由戰士充任,專門監督軍中的管理和紀律,紅營之中軍餉從不拖欠貪墨、將官不敢打罵戰士,風氣清朗、紀律嚴明,與這豆選之製密切相關。”
“待紅營消滅了永寧縣的地主後,便把這豆選之製推廣到村寨之中,紅營派下教導和工作隊,組織村民定期推舉裏長,推舉完成之後再上報紅營確認推舉過程沒問題,便會發文認證,紅營的村寨,便是由推舉的裏長和任命的兵訓共同執掌。”
黃宗炎聽得目瞪口呆,愣了一陣,才喃喃說道:“豆選之製…….聞所未聞,自古以來可曾有過村民自己推舉裏長管理村寨的故事?”
“有,明末就有,當年的田兵運動便是田兵自己推舉的代表組成的集賢會,拋開官紳和官府管理各村…….”顧炎武淡淡的笑著,看向遠處道路兩旁栽種的那些還未長成的柳樹:“或許正是有了前人的經驗,紅營才有了信心走一條改造這千年社會的險峻之路…….終有一日,當亭亭如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