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峨眉山感悟
趙朗沒有隱藏身形,這小鎮就一條一裏左右的街道,大白天的,也無從隱藏。他大搖大擺地走進客棧,胡吃海喝一頓,又回房歇息了。
次日一早,趙朗整理好物品,把一個銀色盒子、兩個手雷放在背囊側袋,方便快速取出。小飛劍就放在袖袋,腰掛飛行所用的長劍,手持一根權杖。這一套行裝,直接把自己裝備成一個超級戰士。
趙朗相信自己無論是麵對千軍萬馬還是幾十個武林絕頂高手,也能全身而退。
把剩下的盒子、八片金屬分別包好,都裝進背囊,用手一提,約有八十斤重,這對趙朗這個超能者來說,提起來就如八兩重般輕鬆。
把背囊一背,推門而出。
趙朗心裏是真正的高興啊。這一次,雅女湖之行,收獲了六個盒子和五十多斤的飛碟外殼金屬,自己的實力大增,新獲的兩個透明盒子讓中微子通信晶球也多了八個,足夠自己在這大宋之用了。
一時間,趙朗遊興大起,租了輛馬車,向南麵的峨眉山駛去。至於那兩個跟蹤之人,他真是完全不放在心裏。那賊子若想送死,他又怎麽阻止呢?
慢悠悠地走了三天,第三天下午才走到峨眉山山腳。打發走馬夫後,就在山下鎮子閑逛起來。峨眉山脈周邊人口以漢族為主,還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侗族、瑤族、土家族、傈僳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少數民族,山腳下的小鎮很是興旺,穿著各民族服飾的百姓在這裏融合成一體,讓趙朗很是舒心。邊走邊觀賞這些真正的中華文化,眼花繚亂,心情舒暢。
忽然,他看到一個侗族的漢子腰間纏著一個羊皮的腰袋,肩上扛著一頭野豬,顯然是剛剛從山上打獵歸來。趙朗大感興趣,上前問道:“這位兄弟,你有腰袋很精致,從何購得?”是的,他是對這腰袋有興趣。
那侗族漢子是敦厚之人,也懂得漢話,用手向前一指道:“就在前麵的毛皮店買的。”
趙朗向侗族漢子拱手道謝,走上那店一看,果然有很多羊皮、牛皮製品,買了一件羊皮腰袋,把一個銀色盒子、兩個手雷、兩把小飛劍放進去,纏在腰裏,正好合適,一點也產影響行動的速度。
這三天來,他每天晚上都在野外試驗三個銀色盒子的功能,經過摸索,他也掌握了三個銀色盒子的能量無縫對接的方法。這是一種力道使感悟,他的五識六感本已是超強,這三天的夜裏,他禦劍飛行,感悟著超磁能量消耗衰減的輕微變化,收獲頗大,不但可以使一個盒子能量耗盡之時用另一個超磁盒子無縫對接,繼續踏劍飛行,還令他對力的輕微衰減與身體重力的上升、下降、轉彎等變化之間的關係也摸索出門道。用武俠小說的常用語就是領悟了力的渾圓之意,勘透了花開花落、風起雲湧、乾坤變幻的意境,使得他對禦劍飛行更熟悉了。
這天晚上,趙朗又一次趁著夜色,來到了峨眉山的山腳。聽著鬆濤陣陣,迎著山風習習,趙朗一躍而起。踏著飛劍,淩空翱翔,感受著自由自在的美妙,抬頭看天,隻見繁星點點,彎月如鉤,天地的奧秘,盡顯在自己麵前。
今晚的飛行速度比原來快很多,趙朗用參照物對比一下起碼有每小時80公裏以上,他控製著銀色盒子的能量,上下騰挪,左右飄移,對磁力的輕微衰減與身體重力的上升、下降、轉彎等變化之間的關係又有了新的感悟,就好象提升了一個大境界,他對超磁力能量的運用更加充分,一個盒子提供的飛行時間增長了3分鍾。不要少看這多出的三分鍾,全力飛行,可多飛出4公裏,即8裏左右,這要是在危機之中,這三分鍾就可逃出了險境。
趙朗經過這幾天的積累,今晚在峨眉山中有了頓悟,就如當初在景德鎮外的小山丘上的頓悟一樣,對力的運用又有了長進。他覺得自己就像那些修仙的修士一般,得到了突破,對力的控製提升了一大境界。這個收獲使他欣喜之餘又多了期待,往後還會不會再次感悟,再次突破呢?
把三個銀盒子的超磁能量用盡,趙朗回到了客棧休息。他洗漱後鑽進被窩,心裏在想自己確實是有點懶惰,自睦州之行回來後,就很少練習飛刀、禦劍飛行,控製小飛劍,隻有在對敵之時才使用,看來回去要練習。可是一想,這大宋的天地之內,自己已是無敵的存在了,還練那麽強有啥用呢?自己又不是想做那個底褲外穿的家夥。
臨睡之前,他還在想,話說按小說中的分類,自己現在力的運用是處於哪個境界呀?初窺?入門?小成?大成?小乘?大乘?還是傳說中的金丹呀?嗯,暫且便定義為大成吧,哈哈。
哎呀,不想了,睡覺……
峨眉山是佛教名山,“峨眉”取大峨山與二峨山相對如眉而得名。據《峨眉郡誌》記載:“雲鬘凝翠,鬒黛遙妝,真如螓首蛾眉,細而長,美而豔也,故名峨眉山”。峨眉山最高處為萬佛頂,海拔3098米,山脈呈東北向西南走向,山巒環抱,諸山相連,綿亙起伏。
作為一個資深的探險家,趙朗在另一時空曾遊覽過一次峨眉山,知道這山上寺院頗多,古建築林立,乃佛教聖地。當時,他還每一個寺院都細細觀賞,也捐了香油錢,記得峨眉山最大的寺院有三座,分別為報國禪寺、聖壽萬年寺、伏虎寺。昨天在客棧一打聽,卻知此時峨眉山上隻有普賢寺這一座寺院,反而道觀有好幾座。細細一想,當即釋然,普賢寺不就是後來的聖壽萬年寺嗎,這聖壽萬年寺是明代萬曆年間神宗皇帝改名,明代之前就是叫普賢寺;而那護國寺則是清代乾隆老兒所興建,此時乾隆老兒的百幾十代的祖宗都還在長白山上砍樹呢。至於那伏虎寺,趙朗不甚了解,小鎮的居民也不知那伏虎寺之所在。
翌日,趙朗隨著一群遊人,從峨眉山南麓沿山道逐級登山。這宋徽宗時代,道教昌盛,每日裏道教信徒上山尋道,山道中行人絡繹不絕。趙朗就夾在這些上尋道的信徒和一些遊客之中,悠閑上山。峨眉山秀麗的自然風光展現在眼前,舉目望去,山脈綿亙曲折、千岩萬壑、瀑布溪流、奇秀清雅,讓趙朗大飽眼福。
看著那山風側吹瀑布,卷著水霧四處飄拂,趙朗心下又有感悟,這力道千變萬化,率性而為,又隨遇而安,自己在力的運用方麵可適當模仿,以勢為力,又以力為勢,勢轉力,又力轉勢,如此循環,則生生不息,渾圓如意。
這一路的觀賞,一路的感悟,趙朗自感收獲甚大,力道運用又升了一個小境界。
趙朗沒去參觀道觀,直接問了道路,走向了普賢寺。這普賢寺有一尊普賢騎白象銅像,這銅像在後世非常出名,趙朗曾去參觀過,印象中那鋼像有多處被焚燒的痕跡,據說是元代之後,普賢寺曾多次被燒,唯這尊普賢騎象銅像能完整保存下來。
據曆史記載,這尊普賢騎象銅像乃北宋興軒四年(979年)鑄成,當時的住持茂真和尚奉詔入朝,受到了太宋趙光義的嘉譽,派大夫張仁瓚攜黃金三千兩隨茂真回成都,購三十萬斤銅,鑄成這普賢騎白象銅像。
此時離這尊普賢騎象銅像鑄成之時才四十年,趙朗當然要去看看。
憑著記憶,不一會,趙朗便到了普賢寺,進了寺門,抬頭便見到了那尊普賢騎象銅像。普賢端坐在象背蓮台之上,頭戴金冠,手執如意,體態豐潤,神情安詳。象為白色,目測約有八米高,雙目炯炯有神,栩栩如生。塑像比例勻稱,造型優美,是宋代鑄造藝術的典型代表。趙朗讚歎,這才是中華文化的精粹啊!
一路行,一路觀賞古建築,好不快活。
趙朗看得心生自豪,對於傳統的文化,他略有研究,格物門裏的人也投其所好,凡是遇見有古董或是精致典雅之物,不論書畫、瓷器、玉器雕刻都購置一些,讓其觀賞。趙朗堅持從自己的收益中支付,兩年下來,在江心島積累了不少,見得多了,鑒賞能力也提高了不少。
趙取出十張一百貫的交子,交給寺中知客僧,在知客僧驚愕的神情中出了寺門,向萬佛頂走去。
趙朗沒有隱藏身形,這小鎮就一條一裏左右的街道,大白天的,也無從隱藏。他大搖大擺地走進客棧,胡吃海喝一頓,又回房歇息了。
次日一早,趙朗整理好物品,把一個銀色盒子、兩個手雷放在背囊側袋,方便快速取出。小飛劍就放在袖袋,腰掛飛行所用的長劍,手持一根權杖。這一套行裝,直接把自己裝備成一個超級戰士。
趙朗相信自己無論是麵對千軍萬馬還是幾十個武林絕頂高手,也能全身而退。
把剩下的盒子、八片金屬分別包好,都裝進背囊,用手一提,約有八十斤重,這對趙朗這個超能者來說,提起來就如八兩重般輕鬆。
把背囊一背,推門而出。
趙朗心裏是真正的高興啊。這一次,雅女湖之行,收獲了六個盒子和五十多斤的飛碟外殼金屬,自己的實力大增,新獲的兩個透明盒子讓中微子通信晶球也多了八個,足夠自己在這大宋之用了。
一時間,趙朗遊興大起,租了輛馬車,向南麵的峨眉山駛去。至於那兩個跟蹤之人,他真是完全不放在心裏。那賊子若想送死,他又怎麽阻止呢?
慢悠悠地走了三天,第三天下午才走到峨眉山山腳。打發走馬夫後,就在山下鎮子閑逛起來。峨眉山脈周邊人口以漢族為主,還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侗族、瑤族、土家族、傈僳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少數民族,山腳下的小鎮很是興旺,穿著各民族服飾的百姓在這裏融合成一體,讓趙朗很是舒心。邊走邊觀賞這些真正的中華文化,眼花繚亂,心情舒暢。
忽然,他看到一個侗族的漢子腰間纏著一個羊皮的腰袋,肩上扛著一頭野豬,顯然是剛剛從山上打獵歸來。趙朗大感興趣,上前問道:“這位兄弟,你有腰袋很精致,從何購得?”是的,他是對這腰袋有興趣。
那侗族漢子是敦厚之人,也懂得漢話,用手向前一指道:“就在前麵的毛皮店買的。”
趙朗向侗族漢子拱手道謝,走上那店一看,果然有很多羊皮、牛皮製品,買了一件羊皮腰袋,把一個銀色盒子、兩個手雷、兩把小飛劍放進去,纏在腰裏,正好合適,一點也產影響行動的速度。
這三天來,他每天晚上都在野外試驗三個銀色盒子的功能,經過摸索,他也掌握了三個銀色盒子的能量無縫對接的方法。這是一種力道使感悟,他的五識六感本已是超強,這三天的夜裏,他禦劍飛行,感悟著超磁能量消耗衰減的輕微變化,收獲頗大,不但可以使一個盒子能量耗盡之時用另一個超磁盒子無縫對接,繼續踏劍飛行,還令他對力的輕微衰減與身體重力的上升、下降、轉彎等變化之間的關係也摸索出門道。用武俠小說的常用語就是領悟了力的渾圓之意,勘透了花開花落、風起雲湧、乾坤變幻的意境,使得他對禦劍飛行更熟悉了。
這天晚上,趙朗又一次趁著夜色,來到了峨眉山的山腳。聽著鬆濤陣陣,迎著山風習習,趙朗一躍而起。踏著飛劍,淩空翱翔,感受著自由自在的美妙,抬頭看天,隻見繁星點點,彎月如鉤,天地的奧秘,盡顯在自己麵前。
今晚的飛行速度比原來快很多,趙朗用參照物對比一下起碼有每小時80公裏以上,他控製著銀色盒子的能量,上下騰挪,左右飄移,對磁力的輕微衰減與身體重力的上升、下降、轉彎等變化之間的關係又有了新的感悟,就好象提升了一個大境界,他對超磁力能量的運用更加充分,一個盒子提供的飛行時間增長了3分鍾。不要少看這多出的三分鍾,全力飛行,可多飛出4公裏,即8裏左右,這要是在危機之中,這三分鍾就可逃出了險境。
趙朗經過這幾天的積累,今晚在峨眉山中有了頓悟,就如當初在景德鎮外的小山丘上的頓悟一樣,對力的運用又有了長進。他覺得自己就像那些修仙的修士一般,得到了突破,對力的控製提升了一大境界。這個收獲使他欣喜之餘又多了期待,往後還會不會再次感悟,再次突破呢?
把三個銀盒子的超磁能量用盡,趙朗回到了客棧休息。他洗漱後鑽進被窩,心裏在想自己確實是有點懶惰,自睦州之行回來後,就很少練習飛刀、禦劍飛行,控製小飛劍,隻有在對敵之時才使用,看來回去要練習。可是一想,這大宋的天地之內,自己已是無敵的存在了,還練那麽強有啥用呢?自己又不是想做那個底褲外穿的家夥。
臨睡之前,他還在想,話說按小說中的分類,自己現在力的運用是處於哪個境界呀?初窺?入門?小成?大成?小乘?大乘?還是傳說中的金丹呀?嗯,暫且便定義為大成吧,哈哈。
哎呀,不想了,睡覺……
峨眉山是佛教名山,“峨眉”取大峨山與二峨山相對如眉而得名。據《峨眉郡誌》記載:“雲鬘凝翠,鬒黛遙妝,真如螓首蛾眉,細而長,美而豔也,故名峨眉山”。峨眉山最高處為萬佛頂,海拔3098米,山脈呈東北向西南走向,山巒環抱,諸山相連,綿亙起伏。
作為一個資深的探險家,趙朗在另一時空曾遊覽過一次峨眉山,知道這山上寺院頗多,古建築林立,乃佛教聖地。當時,他還每一個寺院都細細觀賞,也捐了香油錢,記得峨眉山最大的寺院有三座,分別為報國禪寺、聖壽萬年寺、伏虎寺。昨天在客棧一打聽,卻知此時峨眉山上隻有普賢寺這一座寺院,反而道觀有好幾座。細細一想,當即釋然,普賢寺不就是後來的聖壽萬年寺嗎,這聖壽萬年寺是明代萬曆年間神宗皇帝改名,明代之前就是叫普賢寺;而那護國寺則是清代乾隆老兒所興建,此時乾隆老兒的百幾十代的祖宗都還在長白山上砍樹呢。至於那伏虎寺,趙朗不甚了解,小鎮的居民也不知那伏虎寺之所在。
翌日,趙朗隨著一群遊人,從峨眉山南麓沿山道逐級登山。這宋徽宗時代,道教昌盛,每日裏道教信徒上山尋道,山道中行人絡繹不絕。趙朗就夾在這些上尋道的信徒和一些遊客之中,悠閑上山。峨眉山秀麗的自然風光展現在眼前,舉目望去,山脈綿亙曲折、千岩萬壑、瀑布溪流、奇秀清雅,讓趙朗大飽眼福。
看著那山風側吹瀑布,卷著水霧四處飄拂,趙朗心下又有感悟,這力道千變萬化,率性而為,又隨遇而安,自己在力的運用方麵可適當模仿,以勢為力,又以力為勢,勢轉力,又力轉勢,如此循環,則生生不息,渾圓如意。
這一路的觀賞,一路的感悟,趙朗自感收獲甚大,力道運用又升了一個小境界。
趙朗沒去參觀道觀,直接問了道路,走向了普賢寺。這普賢寺有一尊普賢騎白象銅像,這銅像在後世非常出名,趙朗曾去參觀過,印象中那鋼像有多處被焚燒的痕跡,據說是元代之後,普賢寺曾多次被燒,唯這尊普賢騎象銅像能完整保存下來。
據曆史記載,這尊普賢騎象銅像乃北宋興軒四年(979年)鑄成,當時的住持茂真和尚奉詔入朝,受到了太宋趙光義的嘉譽,派大夫張仁瓚攜黃金三千兩隨茂真回成都,購三十萬斤銅,鑄成這普賢騎白象銅像。
此時離這尊普賢騎象銅像鑄成之時才四十年,趙朗當然要去看看。
憑著記憶,不一會,趙朗便到了普賢寺,進了寺門,抬頭便見到了那尊普賢騎象銅像。普賢端坐在象背蓮台之上,頭戴金冠,手執如意,體態豐潤,神情安詳。象為白色,目測約有八米高,雙目炯炯有神,栩栩如生。塑像比例勻稱,造型優美,是宋代鑄造藝術的典型代表。趙朗讚歎,這才是中華文化的精粹啊!
一路行,一路觀賞古建築,好不快活。
趙朗看得心生自豪,對於傳統的文化,他略有研究,格物門裏的人也投其所好,凡是遇見有古董或是精致典雅之物,不論書畫、瓷器、玉器雕刻都購置一些,讓其觀賞。趙朗堅持從自己的收益中支付,兩年下來,在江心島積累了不少,見得多了,鑒賞能力也提高了不少。
趙取出十張一百貫的交子,交給寺中知客僧,在知客僧驚愕的神情中出了寺門,向萬佛頂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