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妃停止磕頭,抬頭仰望光盛帝,雙目垂淚,滿臉淚痕。
她楚楚可憐道:“皇上,臣妾知罪。可是皇上對臣妾避而不見,臣妾隻好出此下策,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求皇上恕罪!”
淑妃一口一個知罪、恕罪,然而沒有一個字眼是對皇後低頭的。
甚至在看到皇後的瞬間,眼睛劃過怨毒。
“你擅闖的是皇後的宮殿,隻向朕告罪,是對皇後不尊不敬。你對朕冊封的皇後,心存不滿嗎?”
光盛帝半低垂眸子,眼神嚴厲地看著腳下的狼狽妃子。
過去首輔專權,他對淑妃有所放縱,不代表他能容忍淑妃不敬發妻。
淑妃低垂著頭,柔弱地道:“臣妾不敢,皇後娘娘寬宏大度,是臣妾的不對,求皇後娘娘責罰。”
說罷,她的雙膝轉了個方向,鄭重地給皇後磕頭。
沒有人看到她低垂的眼眸裏,泛著滔天的恨意。
她非常清楚,如果不是皇後所生的六皇子途經江南,揭發販賣私鹽一案,她的父親就依然是首輔,她和皇兒的地位依然無可撼動。
皇後淡淡地開口:“淑妃硬闖鳳霞宮,想來是有要緊事,不知皇上是否需要臣妾回避?”
光盛帝抿唇,冷言道:“不必。淑妃,朕知你來見朕的原因,朕不想見你,是給你留體麵。話一旦說出來,便收不回,你今日的尊榮怕也保不住。你可知朕的用意?”
他都這麽說出來了,如果淑妃不識時務,不理解他的良苦用心。那麽,他僅有的這點仁慈,都會收回去。
淑妃心中驚駭,難道皇上的意思是……隻要她不揪住這件事,不為父親等娘家人求情,皇上就不會發落她和皇兒?
隻要她不鬧幺蛾子,從此以後低調行事,是否就能安然無虞?
一瞬間,淑妃臉上的表情神色變幻,呼吸急促。
她的雙手死死地緊抓地麵,手指骨泛白,也察覺不到疼痛。
就在艱難抉擇的當口,外頭忽地一聲又一聲的高喊:“兒臣拓跋震求見父皇!”
“兒臣拓跋震求見父皇!”
“兒臣拓跋震求見父皇!”
聲音一浪高過一浪,光盛帝頭痛地捏捏眉心。
德林公公瞧著光盛帝的臉色不好,不知該不該把人放進來,小心翼翼地問:“皇上,要請大皇子進來嗎?”
在光盛帝未登基時,他就跟隨在光盛帝身邊,知道他對於這位長子,與別的皇子不一樣。
大皇子雖不是嫡長子,但卻是光盛帝的第一個孩子。
當時的光盛帝龍顏大悅,給他取名為震,搖山振嶽的字眼,足見對其重視程度。
皇後所出的六皇子,曾一度被以為死在外頭。
在那期間,大皇子深得皇上歡心,被很多人認為是未來儲君。
最近幾年,在外頭建府的大皇子,也因此漸漸有了自己的黨羽。
眼見首輔吳鴻罪大惡極,九族無一幸免於難。然,目前宮中的兩位,並未受到影響。
德林公公思量及此,一時拿不準皇上的做法。
光盛帝看著跪在地上糾結猶豫的淑妃,一陣失望,連同對外頭的大皇子都心生不悅。
他沉聲道:“他要找死,就讓他滾進來!”
“是,皇上。”
德林公公立即小跑出去,對外麵守衛的人揮揮手,大皇子便大踏步走進來,身後跟著拖油瓶八公主。
大皇子見到德林公公,用眼神詢問,德林公公幾不可察地搖頭。
大皇子把食盒放到一旁,這是他來鳳霞宮見父皇母後的借口。
他一撩衣袍,跪了下去,八公主緊隨其後。
“兒臣\/小八給父皇母後請安,父皇母後萬福金安。”
光盛帝看著跪在麵前的母子三人,神色沉沉,沒有開口說話。
大皇子心頭一緊,朗聲道:“兒臣見母妃神色不對,連給父皇母後燉的湯,都忘記帶過來。”
皇後一怔,神色訝異過後,眼內帶著淡淡的戲謔:“哀家也有?”
大皇子一頓,他也就是隨口一言,沒想皇後把這事當真。
畢竟大家心知肚明,雙方都互相不喜。
特別是他的外公是因為拓跋修牽出販賣私鹽,才導致吳氏家族今時今日血流成河的下場。
八公主想到食盒裏的東西,額間滲出冷汗。
她在裏麵下毒了!
她本意是要悄悄給九公主,讓九公主帶回去給她的母後和哥哥喝。
如此一來,她就能為外祖父一家報仇雪恨了!並且,她覺得借由九公主的手,誰都查不到她身上來。
到時候她就一口咬定,是九公主要毒害自己的親生母親和親哥哥。
她當時就想跟大哥解釋,但是大哥根本沒時間搭理她,看到她麵前的食盒,二話不說,拿起就走。
大皇子被問的啞口無言的瞬間,淑妃忙點頭,“有,有的,得知皇上來鳳霞宮,臣妾特地燉多了一盅。”
她燉了兩盅,是想著與皇上一起喝,好見縫插針地替父親求情。
然而,剛裝好食盒,就傳來她娘家明日問斬的壞消息。
宛如晴天霹靂!
她丟下食盒,不管不顧地來到鳳霞宮,想要冒死求情。
當時她的想法是,她的父親倒台了,她和皇兒絕對不能在後宮活下來!
皇上不會饒過他們母子三人,她與皇後針鋒相對多年,皇後也一定會落井下石。
更何況,她當年生怕天資聰穎的六皇子會奪了大皇子的光環,自己的皇兒再入不得皇上的眼,於是當初她設計毒害拓跋修。
當然,這事她做的極為隱秘,沒有留下一丁點把柄。
她自信不會被查出來,但是皇後一定會對她有所懷疑。
可是根據皇上剛才的話,父親的事似乎不會連累他們母子在後宮的地位。她那種破罐子破摔的求情決心,消散了大半。
當下,她迅速權衡利弊,改變初衷,決定明哲保身。
她暗暗對爹娘抱歉,對不住了,爹,你犯下的罪太大,皇上早就忌憚吳家。即使她求情,吳家也回不到昔日的輝煌。還不如保下她的位份和皇兒,靜待日後東山再起。
她楚楚可憐道:“皇上,臣妾知罪。可是皇上對臣妾避而不見,臣妾隻好出此下策,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求皇上恕罪!”
淑妃一口一個知罪、恕罪,然而沒有一個字眼是對皇後低頭的。
甚至在看到皇後的瞬間,眼睛劃過怨毒。
“你擅闖的是皇後的宮殿,隻向朕告罪,是對皇後不尊不敬。你對朕冊封的皇後,心存不滿嗎?”
光盛帝半低垂眸子,眼神嚴厲地看著腳下的狼狽妃子。
過去首輔專權,他對淑妃有所放縱,不代表他能容忍淑妃不敬發妻。
淑妃低垂著頭,柔弱地道:“臣妾不敢,皇後娘娘寬宏大度,是臣妾的不對,求皇後娘娘責罰。”
說罷,她的雙膝轉了個方向,鄭重地給皇後磕頭。
沒有人看到她低垂的眼眸裏,泛著滔天的恨意。
她非常清楚,如果不是皇後所生的六皇子途經江南,揭發販賣私鹽一案,她的父親就依然是首輔,她和皇兒的地位依然無可撼動。
皇後淡淡地開口:“淑妃硬闖鳳霞宮,想來是有要緊事,不知皇上是否需要臣妾回避?”
光盛帝抿唇,冷言道:“不必。淑妃,朕知你來見朕的原因,朕不想見你,是給你留體麵。話一旦說出來,便收不回,你今日的尊榮怕也保不住。你可知朕的用意?”
他都這麽說出來了,如果淑妃不識時務,不理解他的良苦用心。那麽,他僅有的這點仁慈,都會收回去。
淑妃心中驚駭,難道皇上的意思是……隻要她不揪住這件事,不為父親等娘家人求情,皇上就不會發落她和皇兒?
隻要她不鬧幺蛾子,從此以後低調行事,是否就能安然無虞?
一瞬間,淑妃臉上的表情神色變幻,呼吸急促。
她的雙手死死地緊抓地麵,手指骨泛白,也察覺不到疼痛。
就在艱難抉擇的當口,外頭忽地一聲又一聲的高喊:“兒臣拓跋震求見父皇!”
“兒臣拓跋震求見父皇!”
“兒臣拓跋震求見父皇!”
聲音一浪高過一浪,光盛帝頭痛地捏捏眉心。
德林公公瞧著光盛帝的臉色不好,不知該不該把人放進來,小心翼翼地問:“皇上,要請大皇子進來嗎?”
在光盛帝未登基時,他就跟隨在光盛帝身邊,知道他對於這位長子,與別的皇子不一樣。
大皇子雖不是嫡長子,但卻是光盛帝的第一個孩子。
當時的光盛帝龍顏大悅,給他取名為震,搖山振嶽的字眼,足見對其重視程度。
皇後所出的六皇子,曾一度被以為死在外頭。
在那期間,大皇子深得皇上歡心,被很多人認為是未來儲君。
最近幾年,在外頭建府的大皇子,也因此漸漸有了自己的黨羽。
眼見首輔吳鴻罪大惡極,九族無一幸免於難。然,目前宮中的兩位,並未受到影響。
德林公公思量及此,一時拿不準皇上的做法。
光盛帝看著跪在地上糾結猶豫的淑妃,一陣失望,連同對外頭的大皇子都心生不悅。
他沉聲道:“他要找死,就讓他滾進來!”
“是,皇上。”
德林公公立即小跑出去,對外麵守衛的人揮揮手,大皇子便大踏步走進來,身後跟著拖油瓶八公主。
大皇子見到德林公公,用眼神詢問,德林公公幾不可察地搖頭。
大皇子把食盒放到一旁,這是他來鳳霞宮見父皇母後的借口。
他一撩衣袍,跪了下去,八公主緊隨其後。
“兒臣\/小八給父皇母後請安,父皇母後萬福金安。”
光盛帝看著跪在麵前的母子三人,神色沉沉,沒有開口說話。
大皇子心頭一緊,朗聲道:“兒臣見母妃神色不對,連給父皇母後燉的湯,都忘記帶過來。”
皇後一怔,神色訝異過後,眼內帶著淡淡的戲謔:“哀家也有?”
大皇子一頓,他也就是隨口一言,沒想皇後把這事當真。
畢竟大家心知肚明,雙方都互相不喜。
特別是他的外公是因為拓跋修牽出販賣私鹽,才導致吳氏家族今時今日血流成河的下場。
八公主想到食盒裏的東西,額間滲出冷汗。
她在裏麵下毒了!
她本意是要悄悄給九公主,讓九公主帶回去給她的母後和哥哥喝。
如此一來,她就能為外祖父一家報仇雪恨了!並且,她覺得借由九公主的手,誰都查不到她身上來。
到時候她就一口咬定,是九公主要毒害自己的親生母親和親哥哥。
她當時就想跟大哥解釋,但是大哥根本沒時間搭理她,看到她麵前的食盒,二話不說,拿起就走。
大皇子被問的啞口無言的瞬間,淑妃忙點頭,“有,有的,得知皇上來鳳霞宮,臣妾特地燉多了一盅。”
她燉了兩盅,是想著與皇上一起喝,好見縫插針地替父親求情。
然而,剛裝好食盒,就傳來她娘家明日問斬的壞消息。
宛如晴天霹靂!
她丟下食盒,不管不顧地來到鳳霞宮,想要冒死求情。
當時她的想法是,她的父親倒台了,她和皇兒絕對不能在後宮活下來!
皇上不會饒過他們母子三人,她與皇後針鋒相對多年,皇後也一定會落井下石。
更何況,她當年生怕天資聰穎的六皇子會奪了大皇子的光環,自己的皇兒再入不得皇上的眼,於是當初她設計毒害拓跋修。
當然,這事她做的極為隱秘,沒有留下一丁點把柄。
她自信不會被查出來,但是皇後一定會對她有所懷疑。
可是根據皇上剛才的話,父親的事似乎不會連累他們母子在後宮的地位。她那種破罐子破摔的求情決心,消散了大半。
當下,她迅速權衡利弊,改變初衷,決定明哲保身。
她暗暗對爹娘抱歉,對不住了,爹,你犯下的罪太大,皇上早就忌憚吳家。即使她求情,吳家也回不到昔日的輝煌。還不如保下她的位份和皇兒,靜待日後東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