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雖然身上有很多壞毛病,但他同時具備三個突出的優點:善於傾聽、知人善任和慷慨賞賜。


    正是憑借這三點,他最終戰勝了當時那個時代最傑出的英雄人物——項羽,並成功奪取了天下。


    首先,劉邦非常善於傾聽他人的意見和建議。


    無論是他的將領還是普通士兵,隻要提出合理的看法或策略,他都會認真考慮並采納。


    這種開放的態度使得他能夠匯集各方智慧,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其次,劉邦具有卓越的用人之道。


    他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因此善於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力。


    例如,蕭何負責管理後方,張良提供戰略策劃,韓信則統領軍隊,各司其職,共同成就了劉邦的霸業。


    最後,劉邦對待功臣十分慷慨大方。一旦取得勝利,他會毫不吝嗇地給予豐厚的賞賜和獎勵。


    這種激勵機製讓他的部下們願意為他效力,死心塌地追隨他。


    綜上所述,劉邦之所以能打敗強大的項羽,關鍵在於他的三個優點。


    這些品質使得他能夠聚集眾多人才,形成強大的團隊力量,從而實現了統一天下的大業。


    漢王要拜大將軍的消息傳出來後,劉邦手下那些自認為戰功赫赫的將軍們個個喜上眉梢,人人都覺得劉邦要拜的人非己莫屬。


    可到了正式拜將這天,劉邦卻沒有如眾人所料那樣親自登壇拜將,而是派出使者登上拜將台,然後由使者高呼:“漢王有令,拜韓信為大將軍!”


    聽到這個名字,將軍們先是一愣,隨後臉上露出茫然的神情,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就在這時,隻見一個身材高大、相貌堂堂的青年從人群中走出,他步伐穩健,神態自若,仿佛早有準備一般。此人正是韓信。


    將軍們看著韓信一步步地走向拜將壇,心中滿是疑惑和不滿。


    他們不明白為什麽劉邦會選擇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擔任如此重要的職位。


    許多人開始低聲議論起來,質疑劉邦的決定是否明智。


    而韓信則昂首挺胸,麵帶微笑地走上了拜將壇。


    拜將儀式結束後,劉邦立刻邀請韓信入座,並當眾詢問他關於如何奪取天下的策略。


    劉邦心急如焚,迫不及待地問道:“蕭丞相多次向我推薦你,說你有非凡的才能。我也一直有爭奪天下的雄心壯誌,現在任命你為大將軍,希望你能給我出謀劃策,幫助我實現願望。”


    韓信剛剛被拜將,自然要當眾立威,聽劉邦問起,韓信先是微微一笑,然後恭敬地回答道:“大王,您欲逐鹿天下,對手自然非霸王莫屬。”


    劉邦微微點頭,表示認可。


    韓信接著問道:“那麽,大王覺得如果單論悍勇、仁義、強大這三方麵,您與霸王相比,孰強孰弱?”


    劉邦思考片刻後,坦率地回答:“寡人自知不如霸王。”


    劉邦話音剛落,韓信立即起身拜賀:“恭喜大王!”


    劉邦一臉疑惑地看著韓信,不知道自己何喜之有。


    韓信微笑著解釋道:“大王您能如此清醒地認識到自身和對手的長短之處,這絕非普通人所能做到。


    正如大王所言,臣同樣認為在這些方麵您不如霸王。然而,霸王雖有其優勢,但亦存在諸多缺點。


    臣曾研究霸王,對他頗為了解,請允許臣鬥膽談談霸王的為人。”


    項羽此人,雖然性情剛烈,勇猛無敵,但他一個人的本事再大,又能如何呢?


    他不能放手任用賢能,所以他的悍勇不過是匹夫之勇罷了,不足為懼!


    他待人也恭敬仁愛,言談溫和,甚至會因為屬下生病而心疼得掉眼淚,並把自己的飯菜分給他們吃。


    但是,對於那些立了功應該得到封賞的部下,他卻吝嗇得讓人難以理解。


    他把刻好的官印棱角都磨平了,也舍不得給人家。


    這種行為顯示出他的小氣和短視,無法成就大事。


    因此,項羽的仁義隻是一種表麵現象,實際上是婦人之仁,不足以畏懼。


    項羽自恃勇力,以霸道橫行天下,各路諸侯對其臣服,其勢力確實很強盛,但這並不代表他就真的能長久稱霸天下。


    他不在關中建都,反而跑到彭城去,這種行為簡直就是背信棄義。


    他將自己的親信和寵愛的人封為王侯,而對於那些不受他待見的人,則是想盡辦法打壓,甚至直接排擠掉他們的地位。


    這樣一來,很多諸侯心中自然不滿,怨氣橫生。


    更可惡的是,霸王還將義帝驅逐到了江南(當時義帝還沒有遇害),其他諸侯見狀紛紛效仿,紛紛趕回封地驅逐各自的國君,然後自己稱王。


    就這樣,楚國軍隊所過之處,一片狼藉,百姓苦不堪言。


    霸王雖然表麵上威風凜凜,但實際上已經引起了天下人的憤恨,大家隻不過是懾於他的權勢,暫時選擇了忍氣吞聲罷了。


    現在的霸王雖名為天下的霸主,實則早已失去了民心,因此他的強盛也不過是曇花一現,衰敗之勢已然顯露無遺。


    “大王,您看,霸王有這三個不足之處,實在不足為懼!


    如果大王能夠反其道而行之,廣納天下賢才,善用他們的才能和智慧,又何必擔憂敵人不能被消滅呢?


    再將肥沃的土地分封給那些立下赫赫戰功的臣子們,讓他們擁有自己的領地,享受榮華富貴,這樣一來,又何須擔心諸侯們不會心悅誠服地歸附於您呢?”


    “而且,關中地區的三位秦王原本都是秦朝的將領,他們在戰場上曆經數年的廝殺,麾下的秦國士兵死傷不計其數。


    然而,當他們帶著剩餘的將士投降霸王時,卻遭到了項羽的欺騙,被他殘忍地坑殺了二十多萬無辜的生命,隻有章邯、董翳、司馬欣這三個人幸存下來。


    秦人對這三人充滿了深仇大恨。如今,項羽僅僅憑借強大的武力,強行將這三個人封為諸侯王,但實際上,秦國的老百姓根本就不擁護他們。”


    “大王您第一個進入關中時,軍紀嚴明,對當地百姓秋毫無犯,還廢除了秦朝那些殘酷的刑法,並和大家約法三章。


    因此,秦地的百姓們都非常擁護您,他們都希望您能在關中稱王。


    然而,後來由於一些原因,大王您卻被迫離開了關中,來到了漢中。這讓秦地的百姓們感到非常失望和怨恨。


    “綜合以上情況來看,如果大王現在起兵,要想收複三秦地區並不是一件難事,可以說是傳檄而定。”


    韓信這番話,條理清晰、邏輯嚴密,將敵我雙方的優勢和劣勢分析得十分透徹,讓人一目了然。


    從劉邦往下,所有人都對他欽佩不已。劉邦更是欣喜若狂,甚至埋怨說為什麽這麽晚才遇到韓信。


    經過這次會議,劉邦決定親自居中指揮;蕭何則負責後勤工作,主要任務是到巴蜀一帶征收糧食,確保軍隊的物資供應。


    而韓信則擔任先鋒,負責衝鋒陷陣。整個漢軍都充滿了鬥誌,迫不及待地想要進軍關中。


    漢王元年(公元前 206 年)五月,田都自以為有項羽作為後盾,拿著雞毛當令箭,大搖大擺地來到齊國上任。


    然而,這一舉動徹底激怒了田榮。他對項羽擅自作主將齊王遷往即墨的決定表示堅決反對,並毫不猶豫地率軍對田都發動了攻擊。


    與此同時,他還秘密與其他受到不公正對待的諸侯取得聯係,共同策劃反抗項羽的行動。


    田都深知自己在齊國毫無根基,麵對憤怒的田榮,他不得不做出一個明智的選擇——迅速逃回楚國。


    田榮的行為引發了一係列連鎖反應,成為了反對項羽的導火索。


    他清楚地意識到,項羽必然不會放過他,而僅僅依靠個人力量無法與強大的楚霸王抗衡。


    因此,他開始積極地尋求盟友,廣泛結交各方勢力。


    單絲不成線,孤木不成林,田榮明白這個道理。


    他四處奔走,與各路英雄豪傑建立聯係,試圖組建一支強大的反項聯盟。


    他的努力逐漸得到回報,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他的陣營,共同對抗項羽的霸權統治。


    在攻打濟北王田安的時候,田榮偶然遇到了彭越。


    自與劉邦分手後,彭越帶著手下那一萬多人,在巨野(今山東巨野縣)的深山老林中四處遊蕩,既不投靠其他諸侯,也未參與各路諸侯對鹹陽的進攻。


    就這樣,彭越被諸侯們遺忘在了角落裏,成了一個無人問津、無家可歸的孤魂野鬼。


    然而,正是這個被眾人拋棄的彭越,引起了田榮的注意。


    田榮清楚的知道,彭越是個有能力且無政治傾向的人,這樣的人才正是他所需要的。


    於是,田榮立刻派遣使者前去賜予彭越印綬,並任命他為將軍,邀請他成為自己的盟友,共同攻克濟陰(在今山西榮河縣境),協助自己攻打田安。


    彭越如今麵臨著極為尷尬的處境。曾經強大無比的秦國已然覆滅,天下成為了各路諸侯的舞台。


    盡管彭越暫時躲過一劫,但他手下的一萬多將士遲早會暴露在眾人眼前。


    任何一個諸侯都無法容忍在自己的封地裏有一支不隸屬於他們的軍隊存在,而彭越的部下們也不可能一直忍受這種漂泊不定、無處容身的日子。


    所以,為了生存下去,彭越迫切需要一個合法的身份和地位。然而,他並沒有太多的選擇餘地。


    就在這時,田榮出現了。他有意將彭越當作手中的利器,想讓他去對付那些可能威脅到自己利益的人。


    對於彭越來說,這或許是他唯一的機會。於是,他毅然決然地接受了田榮的任命,並協助田榮成功消滅了田安。


    與此同時,田榮成為了第一個敢於向項羽發起挑戰的人。這個舉動驚動了另一位英雄人物——陳餘。


    巨鹿之戰結束以後,陳餘因為張耳懷疑他殺了好友而一怒之下棄印歸隱,跑到南皮這個地方和一群好朋友一起打漁狩獵。


    日子過得逍遙自在;而張耳則選擇跟隨項羽一路打到了鹹陽。


    後來到了大分封的時候,項羽一開始並不打算封賞陳餘。


    不過還好,在項羽手下工作的陳餘昔日門客還算夠意思。


    幫陳餘向項羽討要封賞:“張耳跟了您這麽久,其實也沒有做出什麽特別突出的貢獻,相比之下,陳餘的功績與他相差無幾。但是如今您封張耳為王,卻不封賞名氣不遜於張耳的陳餘,這似乎不太公平啊。”


    項羽聽了這話,仔細琢磨了一下,覺得手下說得確實有些道理,於是便將南皮等三個縣冊封給了陳餘。


    按理說,天下有那麽多英雄豪傑沒有得到封賞,而陳餘隻需要安坐於南皮城,就能坐擁三個縣城,也算是相當不錯的待遇了。


    然而,彭越同樣一無所有,但陳餘仍然感到不滿。


    原因無他,當他放眼望去,發現昔日的好兄弟張耳竟然因為追隨了項羽,如今搖身一變成為了趙國的諸侯王,甚至連趙王歇都被張耳擠到一邊去了。


    細細想來,上天似乎對他不夠眷顧,不夠厚愛。


    如果換做其他人封為諸侯王,陳餘或許還不會如此惱怒,但偏偏這個人是張耳——那個奪走了陳餘兵權、令他恨之入骨的仇人。


    正因為張耳奪取了陳餘的兵權,導致陳餘隻能依靠門客的說情才能獲得區區三個小縣,而張耳卻成了掌控數個郡縣的主人。


    這樣巨大的差距怎能不讓陳餘心生憤恨?(既怕兄弟過得苦,又怕兄弟開路虎!)


    此時的局勢是,張耳勢力強大,而陳餘則處於弱勢地位,幾乎無法與張耳抗衡,隻能憋屈地忍受著。


    然而,就在這時,一個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了——田榮造反了!


    對於陳餘來說,這簡直就是天賜良機,他怎麽可能錯過這樣的機會?


    於是,他迅速采取行動,派遣了兩個能言善辯的使者張同和夏說,悄悄地前往齊國,試圖說服田榮支持他們。


    張同和夏碩見到田榮後,立刻展開了他們的口才攻勢。


    他們用巧妙的言辭說道:“大王啊,項羽作為天下之主,實在是做得太不公平了!他竟然將自己的部下分封到了富饒的地區,而對那些原本就有諸侯身份的人,則被貶謫到了貧瘠的地方。


    趙國的國王本來應該是我們的趙王,但項羽卻強行將他遷徙到了代國。


    更過分的是,趙王的大臣張耳因為受到項羽的青睞,竟然篡奪了趙王的王位。這簡直就是明目張膽的欺淩啊!


    我的主公陳餘對此感到無比憤怒,因此特意派遣我們前來向大王您求救。


    如果大王您能夠伸出援手,給予我們援助,那麽我們願意將南皮地區獻給齊國,作為齊國的屏障,確保任何敵人都無法通過我們的防線來侵犯齊國。


    不知道大王您是否願意答應我們這個微不足道的請求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血脈撒滿世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篤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篤誌並收藏血脈撒滿世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