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神財家明天又要漏粉條了,這次是第十次漏粉條。
顧福財和小川漏出的粉條,不等曬幹,就出售的一掃而空。
每家都過個年嘛,都想買點兒粉條。
有的人家賣了洋芋後一部分換成粉條,一部分算成現金;沒有賣洋芋的人家,隻能用錢買,像趙三鐵家、高明亮家、王海平家。
三鐵家本身就不種莊稼,明亮家隻種點糜麻五穀,再種少量吃的洋芋,而海平家種的洋芋也不多,隻靠婆姨女子務弄莊稼,產量相當的低。
其他附近村莊的人家吃粉條都是來顧福財家買或換。
其他村子也有幾家做粉條的,規模很小,做的粉條質量不高,擱在菜裏都化成糊糊,所以很少有人去買。
其他大量的粉條,被顧福財和小川拉到城裏賣掉了。
顧富財家每次漏粉條就像過年一樣,總要請來七八個有經驗很能幹的年輕人,他們都是顧福財一手培養起來的徒弟,和顧福財這個師傅配合得相當默契。
在顧師傅家漏粉條,每次都能吃到“小炒豬肉”煮白麵饃饃,晚上還擺著酒席,還能掙錢,每次都能掙到七八塊錢,何樂而不為?
還有個別年老有病的老人,來到顧福財家漏粉條的窯洞裏一坐就是一天,他們為的是用蒸汽療養身體,當然也能吃到豬肉粉條。
顧福財兩口子對待這些老人就像對待自己的老人一樣,因此,這些老人總是喜歡去他們家粉坊裏坐坐,還避免孤獨寂寞,在這兒能聽到許多聽不到的新聞,能讓他們在幾乎失去與外麵聯係的情況下了解國家大事喲。
今天下午,顧福財和小川、小川他媽,還有兩三個幫手,把備好的洋芋芡板成碎塊兒壘在幾隻偌大的梧柳編成的簸籮裏。
壘的時候中間壘成個小洞兒,底子上擱著一個小碗兒,裏麵放著硫磺,然後點燃硫磺,散放出刺激的氣味兒,然後用一塊厚棉被蒙住簸籮,不能讓刺激的氣味散出去。
這樣做的目的是用硫磺的漂白作用把洋芋芡熏得更白,做出來的粉條晶瑩剔透。
做完這道工序以後,就要擔水,必須提早把五六個水缸擔滿。
第二天還須一個人專門負責擔水,用水量是很大的。
除過擔水,還要去河灘的石涯下砍幾筐冰塊,漏粉條時用做冷卻的。
做完這些工作,今天的任務算完成了。
晚上,顧福財就要請明天幹活的人來他們家喝酒談話,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人物,那就是夏鶯。
她在明天的主要任務是把芡塊兒碾成碎麵兒,還要抽空兒從外麵把冰塊抱回來。
她幹這個活已經幾年了,今年也不例外。
整個喝酒的場麵十分熱鬧。
第二天四點鍾左右,顧小川就起床,去漏粉條的窯洞裏開始燒水。
很大的一口鍋裏倒滿了水,必須提前把這一大鍋水燒開。
往年都是小川他媽早點起來燒水的,但今年小川不讓他媽燒水,而是他來燒,讓他媽多睡一會兒。
他太心疼他媽了,盡可能讓他媽少幹些活,明白他媽為他做的事太多了。
七八點左右,昨夜喝酒敘話的人都來齊了,大家都在顧師傅的指揮下進入了程序。
首先,“顧師”在一個盆子大似的木馬勺裏和半馬勺芡麵糊糊,然後一個人將開水倒入馬勺裏,同時,顧福財用盡渾身解數,一手緊握木馬勺,另一手緊握一根木棒,在木馬勺裏捶打著,發出啪啪啪響亮的聲音。
芡糊糊瞬時就變成粘稠絮帶狀的“熟芡”在空中像一條粗大的白色的飄帶在飛舞,時上時下,動作迅疾,把周圍的人看得眼睛發呆。
這個程序叫“打熟芡”,粉條質量全憑這道工序,粉條有沒有韌性,就看這個時候了。
大部分師傅在這個環節把持不好,而顧師傅的訣竅就在這裏,這也是他作為師傅保留的最關鍵的一點兒,多少人去琢磨都沒有結果。
他想把這個訣竅傳給他的兒子小川。
打熟芡完成之後,大家便行動起來。
地上穩放著一個大方木凳子,其上穩坐著一個口徑約兩米的大腳盆。
顧福財把打好的熟芡倒入其中,隨後,四個人圍在大腳盆的四周,由鶯兒用小簸箕往腳盆裏倒芡麵兒,四個身強體壯的男人伸出手臂在大腳盆裏使勁兒地攪拌著。
他們必須把力往一處使,配合的要相當默契,直到攪拌勻稱,仿可往開水鍋裏漏粉條了。
此時,顧福財一馬上當先站在鍋台上,左手裏緊握粉瓢兒,瓢把上係一根帶子,纏繞在手腕上,右手猛地用力插進剛才和好的芡麵子裏,連帶小胳膊再用力一挖,挖起的一團“麵子”往粉瓢裏一扣,直起腰板,在大腳盆上端咚咚咚地漏了下來,直到勻稱了,右手猛地一打,進入開水鍋裏了。
飛流直瀉而下的粉條像幾道銀白閃亮的電光,又像飛舞的瀑布,更像入海的白龍。
顧福財還在上空不停地搖擺著,他在給大家表演他的技藝和功夫,觀看得人對他佩服的五體投地,讚不絕口。
他能一口氣揉完三大腳盆的粉條,對一般人來說,是難以做到的。
在大鐵鍋的一側,一個有經驗的人手裏握著一雙用高粱杆做成的筷子,在水麵上翻動著,動作敏捷,撥動著裏麵上下飄動著的粉條,間或將整齊的幾根粉條挑起來,順在另手中的一根高粱杆上,使鍋裏鍋外的粉條頭子繁而不亂。
這道工序稱為“挑頭子”,等顧福財漏完一瓢之後,挑頭子的人便將鍋裏的粉條往一個小筐子裏一摟,再撈出來,遞給準備好的提粉條的人。
提粉條的人用精湛的技藝將亂七八糟的粉條,碼成很有秩序的粉條,然後帶到外麵,掛在一個木頭搭成的高架子上。
至此,全部完成工序。
以後,顧福財就歇息下來,讓他的徒弟們去嘍,他隻做些輔助性的工作,也是他鍛煉徒弟的時候。
徒弟們一顯身手,刻苦用心地實踐著學習著,不時地得到顧師傅的指點。
顧小川也開始學習執瓢漏粉條了,開始時兩臂膀確實有些酸疼,但他頑強地支撐著。
父親說,要咬緊牙,哪怕胳膊掉下來也不要停止,這樣,功夫自然而然地煉紮實的。
他相信自己能把父親的手藝學到手。
直到臘月二十八,顧福財和小川才賣完最後的粉條。
這個冬天,他們家的收入相當可觀,等過完年後,將陸續開展粉坊,把還沒有賣洋芋人家的洋芋全收了。
父子兩人帶著喜悅與興奮,置買了所有過年用的東西,還買回一台箱子一樣大小的收錄音機,給顧福財和婆姨、小川各買了一塊上海牌子的手表,是廟溝村一次買手表最多的人家。花炮就賣了兩百塊錢的,是廟溝村放花炮最多的人家。
顧福財驚訝地對婆姨說,沒看出,小川這小子,還真的點兒謀成哩。
他婆姨譏笑他,兒子怎說都比他老子有出息。
她的話把顧師傅說得啞口無言,隻是偷偷地笑。
顧福財和小川漏出的粉條,不等曬幹,就出售的一掃而空。
每家都過個年嘛,都想買點兒粉條。
有的人家賣了洋芋後一部分換成粉條,一部分算成現金;沒有賣洋芋的人家,隻能用錢買,像趙三鐵家、高明亮家、王海平家。
三鐵家本身就不種莊稼,明亮家隻種點糜麻五穀,再種少量吃的洋芋,而海平家種的洋芋也不多,隻靠婆姨女子務弄莊稼,產量相當的低。
其他附近村莊的人家吃粉條都是來顧福財家買或換。
其他村子也有幾家做粉條的,規模很小,做的粉條質量不高,擱在菜裏都化成糊糊,所以很少有人去買。
其他大量的粉條,被顧福財和小川拉到城裏賣掉了。
顧富財家每次漏粉條就像過年一樣,總要請來七八個有經驗很能幹的年輕人,他們都是顧福財一手培養起來的徒弟,和顧福財這個師傅配合得相當默契。
在顧師傅家漏粉條,每次都能吃到“小炒豬肉”煮白麵饃饃,晚上還擺著酒席,還能掙錢,每次都能掙到七八塊錢,何樂而不為?
還有個別年老有病的老人,來到顧福財家漏粉條的窯洞裏一坐就是一天,他們為的是用蒸汽療養身體,當然也能吃到豬肉粉條。
顧福財兩口子對待這些老人就像對待自己的老人一樣,因此,這些老人總是喜歡去他們家粉坊裏坐坐,還避免孤獨寂寞,在這兒能聽到許多聽不到的新聞,能讓他們在幾乎失去與外麵聯係的情況下了解國家大事喲。
今天下午,顧福財和小川、小川他媽,還有兩三個幫手,把備好的洋芋芡板成碎塊兒壘在幾隻偌大的梧柳編成的簸籮裏。
壘的時候中間壘成個小洞兒,底子上擱著一個小碗兒,裏麵放著硫磺,然後點燃硫磺,散放出刺激的氣味兒,然後用一塊厚棉被蒙住簸籮,不能讓刺激的氣味散出去。
這樣做的目的是用硫磺的漂白作用把洋芋芡熏得更白,做出來的粉條晶瑩剔透。
做完這道工序以後,就要擔水,必須提早把五六個水缸擔滿。
第二天還須一個人專門負責擔水,用水量是很大的。
除過擔水,還要去河灘的石涯下砍幾筐冰塊,漏粉條時用做冷卻的。
做完這些工作,今天的任務算完成了。
晚上,顧福財就要請明天幹活的人來他們家喝酒談話,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人物,那就是夏鶯。
她在明天的主要任務是把芡塊兒碾成碎麵兒,還要抽空兒從外麵把冰塊抱回來。
她幹這個活已經幾年了,今年也不例外。
整個喝酒的場麵十分熱鬧。
第二天四點鍾左右,顧小川就起床,去漏粉條的窯洞裏開始燒水。
很大的一口鍋裏倒滿了水,必須提前把這一大鍋水燒開。
往年都是小川他媽早點起來燒水的,但今年小川不讓他媽燒水,而是他來燒,讓他媽多睡一會兒。
他太心疼他媽了,盡可能讓他媽少幹些活,明白他媽為他做的事太多了。
七八點左右,昨夜喝酒敘話的人都來齊了,大家都在顧師傅的指揮下進入了程序。
首先,“顧師”在一個盆子大似的木馬勺裏和半馬勺芡麵糊糊,然後一個人將開水倒入馬勺裏,同時,顧福財用盡渾身解數,一手緊握木馬勺,另一手緊握一根木棒,在木馬勺裏捶打著,發出啪啪啪響亮的聲音。
芡糊糊瞬時就變成粘稠絮帶狀的“熟芡”在空中像一條粗大的白色的飄帶在飛舞,時上時下,動作迅疾,把周圍的人看得眼睛發呆。
這個程序叫“打熟芡”,粉條質量全憑這道工序,粉條有沒有韌性,就看這個時候了。
大部分師傅在這個環節把持不好,而顧師傅的訣竅就在這裏,這也是他作為師傅保留的最關鍵的一點兒,多少人去琢磨都沒有結果。
他想把這個訣竅傳給他的兒子小川。
打熟芡完成之後,大家便行動起來。
地上穩放著一個大方木凳子,其上穩坐著一個口徑約兩米的大腳盆。
顧福財把打好的熟芡倒入其中,隨後,四個人圍在大腳盆的四周,由鶯兒用小簸箕往腳盆裏倒芡麵兒,四個身強體壯的男人伸出手臂在大腳盆裏使勁兒地攪拌著。
他們必須把力往一處使,配合的要相當默契,直到攪拌勻稱,仿可往開水鍋裏漏粉條了。
此時,顧福財一馬上當先站在鍋台上,左手裏緊握粉瓢兒,瓢把上係一根帶子,纏繞在手腕上,右手猛地用力插進剛才和好的芡麵子裏,連帶小胳膊再用力一挖,挖起的一團“麵子”往粉瓢裏一扣,直起腰板,在大腳盆上端咚咚咚地漏了下來,直到勻稱了,右手猛地一打,進入開水鍋裏了。
飛流直瀉而下的粉條像幾道銀白閃亮的電光,又像飛舞的瀑布,更像入海的白龍。
顧福財還在上空不停地搖擺著,他在給大家表演他的技藝和功夫,觀看得人對他佩服的五體投地,讚不絕口。
他能一口氣揉完三大腳盆的粉條,對一般人來說,是難以做到的。
在大鐵鍋的一側,一個有經驗的人手裏握著一雙用高粱杆做成的筷子,在水麵上翻動著,動作敏捷,撥動著裏麵上下飄動著的粉條,間或將整齊的幾根粉條挑起來,順在另手中的一根高粱杆上,使鍋裏鍋外的粉條頭子繁而不亂。
這道工序稱為“挑頭子”,等顧福財漏完一瓢之後,挑頭子的人便將鍋裏的粉條往一個小筐子裏一摟,再撈出來,遞給準備好的提粉條的人。
提粉條的人用精湛的技藝將亂七八糟的粉條,碼成很有秩序的粉條,然後帶到外麵,掛在一個木頭搭成的高架子上。
至此,全部完成工序。
以後,顧福財就歇息下來,讓他的徒弟們去嘍,他隻做些輔助性的工作,也是他鍛煉徒弟的時候。
徒弟們一顯身手,刻苦用心地實踐著學習著,不時地得到顧師傅的指點。
顧小川也開始學習執瓢漏粉條了,開始時兩臂膀確實有些酸疼,但他頑強地支撐著。
父親說,要咬緊牙,哪怕胳膊掉下來也不要停止,這樣,功夫自然而然地煉紮實的。
他相信自己能把父親的手藝學到手。
直到臘月二十八,顧福財和小川才賣完最後的粉條。
這個冬天,他們家的收入相當可觀,等過完年後,將陸續開展粉坊,把還沒有賣洋芋人家的洋芋全收了。
父子兩人帶著喜悅與興奮,置買了所有過年用的東西,還買回一台箱子一樣大小的收錄音機,給顧福財和婆姨、小川各買了一塊上海牌子的手表,是廟溝村一次買手表最多的人家。花炮就賣了兩百塊錢的,是廟溝村放花炮最多的人家。
顧福財驚訝地對婆姨說,沒看出,小川這小子,還真的點兒謀成哩。
他婆姨譏笑他,兒子怎說都比他老子有出息。
她的話把顧師傅說得啞口無言,隻是偷偷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