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船正月出洋,從望海出去一路南下,三月回洋。
此時已經三月下旬,穀雨剛過,他們順著洋麵風從外海趕回來。
清晨,海霧天,五六艘大捕船停靠在西塘關海灘上,下旬是小潮汛,浪不大,漁民下來打好木樁把船繩綁上。
管船的老大吆喝著:“到家嘍——”
漁民也跟著一道喊號子,恨不得抱頭痛哭,在海上幾個月吃的全是苦,可算回家了。
這動靜不小,睡夢中的人家被驚醒,忙推開門去看,見到海灘上的船,一時也歡喜起來,忙披上衣裳去叫人。
“漁船回洋了,春船回洋了!”
於是也有人高喊,“真是保佑保佑,滿道風篷(順風順水)。”
等江盈知和小梅被王三娘拉到海灘上時,高牆上、灘塗邊全圍滿了人。家人圍著哭了一通,念著海神保佑後,才慢慢笑著鬧著,充斥著喜悅的氣氛。
人太多壓根擠不進去,她們隻能站在就近的礁石上張望。
江盈知好奇,“從哪回來的?”
“外海,哪片我們也不曉得,”王三娘爬到了最高的礁石上,瞅著那片地方,喃喃自語,“也不知道這回能不能把那八百文還我。”
西塘關漁民窮,湊齊六條大捕船都不容易,每次出海就得到各家各戶湊錢,湊來的錢買鹽,買米和麵,出洋交錢,回洋後漁獲超了四百斤,又得交一筆稅,每過一個漁港停泊得交關稅。
不湊不成,沒錢魚汛期就得去魚行借錢,那叫放山本,利稅高。
如此在外捕魚三月,王三娘除了高興他們能回來,又擔憂今年沒個好收成。
畢竟漁民嘴裏常說:“三冬靠一春”,三個冬汛期時捕獲的魚和海鮮,也不如春天一季的小黃魚收成。
不止她想錢的事,各家湊了錢的婦人也在問,“春魚抲得多不多?”
“全洋麵過鮮了?還是剖了抄鹹,抱鹽全做魚鯗了?”雙珠嫂子高興外又發愁,“今年鹹貨鋪子也不曉得收不收那麽多。”
小黃魚鮮的時候賣價最好,要是能在捕了魚後,碰上外海冰鮮船,把魚賣出去,那時收的錢最多,大夥全盼著能洋麵過鮮。
但是漁獲多,冰鮮船少,漁港的冰貴。漁民隻能網了魚,立馬抄鯗刀,剖了魚取出魚鰾,塞鹽,再曬船板上。這叫抄鹹,也叫一把鯗刀一把鹽。
管船老大陳通海樂嗬嗬的,“這回運道好,頭一波趕上了粉籽的春魚,賣了個好價錢,後頭趕上的大多是水籽的,就剖了做魚鯗。”
江盈知聽了後也想吃粉籽的小黃魚,這算是行話了,粉籽代表小黃魚沒產卵,又臨近產卵期,那時的肉質最緊實最鮮美。
水籽的就表明已經產卵,肉質會變得較為鬆散,可也比其他魚吃著要鮮。
她饞著那滋味,忽聽人群裏笑鬧,自打陳通海說了今年收成不錯時,大家便都高興起來。畢竟拉緊褲腰帶子,天天在灰缸裏熬番薯絲粥喝,可算能把舊年裏的債收回來了。
一頓關切問完後,大捕船上的漁民開始卸貨,小梅拉著江盈知湊進去看,小聲說:“以前還有不少外海的魚,通海叔會分點給我們嚐嚐鮮,阿姐你等會兒看看識不識得。”
江盈知看著那一桶桶小黃魚鯗,這才知道,捕魚船要回西塘關前,還會去就近洋地(漁場)進行對網捕撈,撈來的活魚不賣,拿回來給大夥吃一頓。
“最後在過青嶼島時撈了網小黃魚,”陳通海拎著一桶冰魚,“沒舍得賣,碰上冰鮮船,狠狠心過了冰,每家分幾條走啊。”
“還有這些魚在過山礁那撈的,我也不大識得,隻曉得沒毒,要的話拿去吃,”陳通海說得大氣。
其他人沉浸在吃小黃魚的喜悅裏,聞言看了眼那桶活魚,壓根不識得,海裏魚千千萬萬,哪怕老漁民也有大半不認識。
大夥不吃不認識的魚,立馬甩頭說不要,有的要拿去當肥使。
“正碰上這魚汛,你們不吃,拿去喂雞鴨吧。”
可江盈知認得啊,她連忙扒開前麵的人,硬生生擠出個腦袋來,“別喂雞鴨。”
大夥的目光齊刷刷瞧她,她隻露個腦袋,頓時都笑了起來,王三娘也笑,上手拍拍叫邊上人讓開。
江盈知隻顧著魚,也不管大夥是不是笑她,站直了身子道:“這是閩省的魚,那邊人叫它巴浪,味道差,蒸熟曬了能當魚幹吃。”
“刺多不多?”有人問。
她點點頭,刺多,而且要是碰上魚正在長時,那便是肉少刺多。
但巴浪真的好吃,曬魚幹曬到硬邦邦,吃起來跟筍幹一樣耐嚼,越嚼越香。
她喜歡拿了做魚鬆吃,剃了骨頭慢慢烘,小火煨,澆些醬油調料,炒得鬆散散,吃起來比肉鬆還好吃。
以前她吃過閩江口的巴浪,那邊還用煙熏,用的是焦糖和麥芽糖熏的,熏到上色,沿著周身一圈黃,顏色漂亮,味道也上佳。
她愛吃這口,但漁民卻不行。
“那我們不吃,還得費鹽,”漁民可不舍得在這上頭花費鹽。
陳通海撈起小黃魚,聞言笑問,“這小囡我不認識,哪家的親戚?”
“三娘家的,”裏長拄著拐走了一步,當著眾人的麵說:“落籍到我們西塘關了。”
“小滿,黃表冊到了,你等會兒拿回去好好收著。”
他特意當著大家夥麵說起來,小梅立即歡呼雀躍,趕緊拉拉江盈知的手。
她還看那些魚呢,聽到後露出個笑來,清脆地哎了聲,眼神很亮。大夥瞧她像是大黃魚的鱗片,那樣光閃閃的,多麽好看。
沒人對她有敵意,一時好些婦人也跟著笑,瞎起哄,“這可是自己宗族人了。”
“以後嫁我兒子得了,我跟小滿當婆媳。”
“滾邊去,”王三娘笑罵,“正經好事你們要來湊熱鬧,你們多教教點,少說些混不吝的話來。”
一時又笑鬧開,陳通海也笑,多拿了兩條小黃魚,“正好碰上這事,叔給你的,小滿你拿去吃吧。”
於是江盈知得到了五條小黃魚,那上頭還留有碎冰,她歡喜地想立馬抄刀煮了。
那盆外來的海魚,除了拿去吃吃看的,陳通海也送給她了,和善地說讓她好好留在這裏。
江盈知攬過小梅,小梅已經笑了好久,到現在都還十分歡喜。
她又喊:“阿姑,你們中午來吃麵。”
王三娘瞥她,伸手推推,“趕緊的去拿表冊,藏藏好莫要丟了。”
“你們幾個上我家來吃飯。”
陳大發搓搓手,猶豫著說:“到小滿那去吧。”
他嘀咕,“你也就會蒸點鹹魚幹飯。”
“陳大發你真是皮癢了,吃點好的你忘本了,”王三娘罵他,要不是手裏還拽著小黃魚,非得抽他。
順子喊,“我跟小滿姐和小梅姐吃去。”
一時把王三娘給氣的,拿過江盈知手上的小黃魚,“你趕緊著去拿,這幫子嘴饞的,全等著你下廚呢。”
江盈知便笑著鬆開手,跑在沙灘上,路過的人看著她輕快的背影笑笑。
她從裏長那拿了黃冊表冊,翻來覆去看了又看,就是張紙,上頭寫了落戶處:西塘關,她緩緩呼了口氣,小心放好。
而後回了家,沒走到就有一群人眼巴巴看著她回來。
有人等著她真好。
她當即擼起袖子,“中午吃黃魚麵。”
這幾條小黃魚算不上新鮮,可憑它是野生的,便抵了過去。
江盈知以前燒小黃魚麵,要用半鍋的油,等沸了再炸小黃魚,炸到酥,下鍋煮。
到了這沒有好油給她用,菜籽油炸出來不好吃,她幹脆用豬油,片了小黃魚,下鍋煎到魚片卷邊焦脆。
剩下的小黃魚剁了魚頭,剃下的魚骨來熬湯,熬到湯越滾越白,撈出碎渣,再放小黃魚片,燉到魚酥湯鮮。
她隻嚐了一口,忍不住說:“鮮得來。”
“透骨新鮮,”這算是嚐到小黃魚麵的大家唯一的想法,湯都要舔得精光。
也就沾沾今天大捕船回洋的光了,往常哪能在這時候吃得上。
順子舉著碗說:“等黃魚橫街了,天天吃,頓頓吃。”
挨了王三娘一腳,“打水洗魚去,別想白吃。”
大夥去湊熱鬧時,強子弄好了魚丸,此時問:“晚點上漁港去?”
江盈知嗦著魚骨,她張不開嘴,立即點點頭,今天早上她把裙帶菜全給泡了,又去買了些嫩豆腐,叫大夥嚐點新鮮的。
魚鬆晚點回來再做。
今兒的漁港更熱鬧,擠也擠不進去,隻能停靠在海麵上,全部漁船擠擠挨挨,陳大發被迫收起槳,正想抱怨幾句。
旁邊斜插進來一條綱梭船,很窄,船上掛著竹桅布帆,前頭有人搖槳,後麵站著兩個穿軍服帶刀的軍戶。
原本還吵嚷的,抱怨的,立馬熄了聲。
這船有點眼力見的都認得,是衛所的哨探船。而衛所可比水師要叫人害怕得多,那裏是屯駐軍隊,且有戰船和戰場。
那軍戶手搭在刀上,橫眉冷目,聲如洪鍾,“漁船從今日起不得往招寶山一帶去,演武場練兵水操,鬥艦無眼,火蠟傷人。”
這話說了三遍,水師的船又行了上來,說話要和氣很多,“前頭海寇流竄,河泊所和衛所派了人去圍剿,流寇已經全都逮捕。”
“招寶山水操為了震懾海盜,刀劍無眼,所以漁船不得往清水岸口,大路島、潛灣一道。”
說完後,水師下了船艙,有小吏上來喊:“所有外幫商船、航船,後日卯正(早六點)放行——”
他吹了開航的螺號,有人打起鼓來,漁港乍然沸騰,全是歡呼聲。
“我們能走了?真能走了?”
“終於放行了,這都多少天了”
“買些幹貨,路上帶著吃去”
一路上順風行過,江盈知能看見那些人的臉上喜洋洋的。
回家,回程,都叫人歡喜。
此時已經三月下旬,穀雨剛過,他們順著洋麵風從外海趕回來。
清晨,海霧天,五六艘大捕船停靠在西塘關海灘上,下旬是小潮汛,浪不大,漁民下來打好木樁把船繩綁上。
管船的老大吆喝著:“到家嘍——”
漁民也跟著一道喊號子,恨不得抱頭痛哭,在海上幾個月吃的全是苦,可算回家了。
這動靜不小,睡夢中的人家被驚醒,忙推開門去看,見到海灘上的船,一時也歡喜起來,忙披上衣裳去叫人。
“漁船回洋了,春船回洋了!”
於是也有人高喊,“真是保佑保佑,滿道風篷(順風順水)。”
等江盈知和小梅被王三娘拉到海灘上時,高牆上、灘塗邊全圍滿了人。家人圍著哭了一通,念著海神保佑後,才慢慢笑著鬧著,充斥著喜悅的氣氛。
人太多壓根擠不進去,她們隻能站在就近的礁石上張望。
江盈知好奇,“從哪回來的?”
“外海,哪片我們也不曉得,”王三娘爬到了最高的礁石上,瞅著那片地方,喃喃自語,“也不知道這回能不能把那八百文還我。”
西塘關漁民窮,湊齊六條大捕船都不容易,每次出海就得到各家各戶湊錢,湊來的錢買鹽,買米和麵,出洋交錢,回洋後漁獲超了四百斤,又得交一筆稅,每過一個漁港停泊得交關稅。
不湊不成,沒錢魚汛期就得去魚行借錢,那叫放山本,利稅高。
如此在外捕魚三月,王三娘除了高興他們能回來,又擔憂今年沒個好收成。
畢竟漁民嘴裏常說:“三冬靠一春”,三個冬汛期時捕獲的魚和海鮮,也不如春天一季的小黃魚收成。
不止她想錢的事,各家湊了錢的婦人也在問,“春魚抲得多不多?”
“全洋麵過鮮了?還是剖了抄鹹,抱鹽全做魚鯗了?”雙珠嫂子高興外又發愁,“今年鹹貨鋪子也不曉得收不收那麽多。”
小黃魚鮮的時候賣價最好,要是能在捕了魚後,碰上外海冰鮮船,把魚賣出去,那時收的錢最多,大夥全盼著能洋麵過鮮。
但是漁獲多,冰鮮船少,漁港的冰貴。漁民隻能網了魚,立馬抄鯗刀,剖了魚取出魚鰾,塞鹽,再曬船板上。這叫抄鹹,也叫一把鯗刀一把鹽。
管船老大陳通海樂嗬嗬的,“這回運道好,頭一波趕上了粉籽的春魚,賣了個好價錢,後頭趕上的大多是水籽的,就剖了做魚鯗。”
江盈知聽了後也想吃粉籽的小黃魚,這算是行話了,粉籽代表小黃魚沒產卵,又臨近產卵期,那時的肉質最緊實最鮮美。
水籽的就表明已經產卵,肉質會變得較為鬆散,可也比其他魚吃著要鮮。
她饞著那滋味,忽聽人群裏笑鬧,自打陳通海說了今年收成不錯時,大家便都高興起來。畢竟拉緊褲腰帶子,天天在灰缸裏熬番薯絲粥喝,可算能把舊年裏的債收回來了。
一頓關切問完後,大捕船上的漁民開始卸貨,小梅拉著江盈知湊進去看,小聲說:“以前還有不少外海的魚,通海叔會分點給我們嚐嚐鮮,阿姐你等會兒看看識不識得。”
江盈知看著那一桶桶小黃魚鯗,這才知道,捕魚船要回西塘關前,還會去就近洋地(漁場)進行對網捕撈,撈來的活魚不賣,拿回來給大夥吃一頓。
“最後在過青嶼島時撈了網小黃魚,”陳通海拎著一桶冰魚,“沒舍得賣,碰上冰鮮船,狠狠心過了冰,每家分幾條走啊。”
“還有這些魚在過山礁那撈的,我也不大識得,隻曉得沒毒,要的話拿去吃,”陳通海說得大氣。
其他人沉浸在吃小黃魚的喜悅裏,聞言看了眼那桶活魚,壓根不識得,海裏魚千千萬萬,哪怕老漁民也有大半不認識。
大夥不吃不認識的魚,立馬甩頭說不要,有的要拿去當肥使。
“正碰上這魚汛,你們不吃,拿去喂雞鴨吧。”
可江盈知認得啊,她連忙扒開前麵的人,硬生生擠出個腦袋來,“別喂雞鴨。”
大夥的目光齊刷刷瞧她,她隻露個腦袋,頓時都笑了起來,王三娘也笑,上手拍拍叫邊上人讓開。
江盈知隻顧著魚,也不管大夥是不是笑她,站直了身子道:“這是閩省的魚,那邊人叫它巴浪,味道差,蒸熟曬了能當魚幹吃。”
“刺多不多?”有人問。
她點點頭,刺多,而且要是碰上魚正在長時,那便是肉少刺多。
但巴浪真的好吃,曬魚幹曬到硬邦邦,吃起來跟筍幹一樣耐嚼,越嚼越香。
她喜歡拿了做魚鬆吃,剃了骨頭慢慢烘,小火煨,澆些醬油調料,炒得鬆散散,吃起來比肉鬆還好吃。
以前她吃過閩江口的巴浪,那邊還用煙熏,用的是焦糖和麥芽糖熏的,熏到上色,沿著周身一圈黃,顏色漂亮,味道也上佳。
她愛吃這口,但漁民卻不行。
“那我們不吃,還得費鹽,”漁民可不舍得在這上頭花費鹽。
陳通海撈起小黃魚,聞言笑問,“這小囡我不認識,哪家的親戚?”
“三娘家的,”裏長拄著拐走了一步,當著眾人的麵說:“落籍到我們西塘關了。”
“小滿,黃表冊到了,你等會兒拿回去好好收著。”
他特意當著大家夥麵說起來,小梅立即歡呼雀躍,趕緊拉拉江盈知的手。
她還看那些魚呢,聽到後露出個笑來,清脆地哎了聲,眼神很亮。大夥瞧她像是大黃魚的鱗片,那樣光閃閃的,多麽好看。
沒人對她有敵意,一時好些婦人也跟著笑,瞎起哄,“這可是自己宗族人了。”
“以後嫁我兒子得了,我跟小滿當婆媳。”
“滾邊去,”王三娘笑罵,“正經好事你們要來湊熱鬧,你們多教教點,少說些混不吝的話來。”
一時又笑鬧開,陳通海也笑,多拿了兩條小黃魚,“正好碰上這事,叔給你的,小滿你拿去吃吧。”
於是江盈知得到了五條小黃魚,那上頭還留有碎冰,她歡喜地想立馬抄刀煮了。
那盆外來的海魚,除了拿去吃吃看的,陳通海也送給她了,和善地說讓她好好留在這裏。
江盈知攬過小梅,小梅已經笑了好久,到現在都還十分歡喜。
她又喊:“阿姑,你們中午來吃麵。”
王三娘瞥她,伸手推推,“趕緊的去拿表冊,藏藏好莫要丟了。”
“你們幾個上我家來吃飯。”
陳大發搓搓手,猶豫著說:“到小滿那去吧。”
他嘀咕,“你也就會蒸點鹹魚幹飯。”
“陳大發你真是皮癢了,吃點好的你忘本了,”王三娘罵他,要不是手裏還拽著小黃魚,非得抽他。
順子喊,“我跟小滿姐和小梅姐吃去。”
一時把王三娘給氣的,拿過江盈知手上的小黃魚,“你趕緊著去拿,這幫子嘴饞的,全等著你下廚呢。”
江盈知便笑著鬆開手,跑在沙灘上,路過的人看著她輕快的背影笑笑。
她從裏長那拿了黃冊表冊,翻來覆去看了又看,就是張紙,上頭寫了落戶處:西塘關,她緩緩呼了口氣,小心放好。
而後回了家,沒走到就有一群人眼巴巴看著她回來。
有人等著她真好。
她當即擼起袖子,“中午吃黃魚麵。”
這幾條小黃魚算不上新鮮,可憑它是野生的,便抵了過去。
江盈知以前燒小黃魚麵,要用半鍋的油,等沸了再炸小黃魚,炸到酥,下鍋煮。
到了這沒有好油給她用,菜籽油炸出來不好吃,她幹脆用豬油,片了小黃魚,下鍋煎到魚片卷邊焦脆。
剩下的小黃魚剁了魚頭,剃下的魚骨來熬湯,熬到湯越滾越白,撈出碎渣,再放小黃魚片,燉到魚酥湯鮮。
她隻嚐了一口,忍不住說:“鮮得來。”
“透骨新鮮,”這算是嚐到小黃魚麵的大家唯一的想法,湯都要舔得精光。
也就沾沾今天大捕船回洋的光了,往常哪能在這時候吃得上。
順子舉著碗說:“等黃魚橫街了,天天吃,頓頓吃。”
挨了王三娘一腳,“打水洗魚去,別想白吃。”
大夥去湊熱鬧時,強子弄好了魚丸,此時問:“晚點上漁港去?”
江盈知嗦著魚骨,她張不開嘴,立即點點頭,今天早上她把裙帶菜全給泡了,又去買了些嫩豆腐,叫大夥嚐點新鮮的。
魚鬆晚點回來再做。
今兒的漁港更熱鬧,擠也擠不進去,隻能停靠在海麵上,全部漁船擠擠挨挨,陳大發被迫收起槳,正想抱怨幾句。
旁邊斜插進來一條綱梭船,很窄,船上掛著竹桅布帆,前頭有人搖槳,後麵站著兩個穿軍服帶刀的軍戶。
原本還吵嚷的,抱怨的,立馬熄了聲。
這船有點眼力見的都認得,是衛所的哨探船。而衛所可比水師要叫人害怕得多,那裏是屯駐軍隊,且有戰船和戰場。
那軍戶手搭在刀上,橫眉冷目,聲如洪鍾,“漁船從今日起不得往招寶山一帶去,演武場練兵水操,鬥艦無眼,火蠟傷人。”
這話說了三遍,水師的船又行了上來,說話要和氣很多,“前頭海寇流竄,河泊所和衛所派了人去圍剿,流寇已經全都逮捕。”
“招寶山水操為了震懾海盜,刀劍無眼,所以漁船不得往清水岸口,大路島、潛灣一道。”
說完後,水師下了船艙,有小吏上來喊:“所有外幫商船、航船,後日卯正(早六點)放行——”
他吹了開航的螺號,有人打起鼓來,漁港乍然沸騰,全是歡呼聲。
“我們能走了?真能走了?”
“終於放行了,這都多少天了”
“買些幹貨,路上帶著吃去”
一路上順風行過,江盈知能看見那些人的臉上喜洋洋的。
回家,回程,都叫人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