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的喬遷之喜除了餘氏這個意外,順利結束。


    丫鬟在收拾殘局,沈家人到祠堂裏上香。


    “霄哥,如今,就是去了,在你跟前,素娥也是能挺直腰杆和你說話的。”


    “敬淳這孩子去得早,你在那邊好好看著這孩子,這孩子苦,沒你這老頭子享的福多。”


    王氏看著靈牌念叨著,沈遇安靜靜站在一旁。


    往日咋咋呼呼的劉氏這會兒也安靜不已,隻是看著丈夫的靈牌紅了眼眶。


    出了祠堂,劉氏就一臉開心。


    因為搬了家,她有了自己的院子。


    “盼姐兒,你今天跟娘住吧,娘的院子好大,床更大,咱們娘倆一起睡都不擠。”


    “我看娘你是想和我睡。”沈青盼說著,母女倆手牽手走了。


    沈遇安眼神柔和地看著家人。


    他也回了自己的院子,他的院子很大,房間很多,如今他也有了書房。


    沈遇安在書房忙了好一會兒,這才回了房間睡覺。


    次日一早,沈遇安天還沒亮就去上早朝了。


    要說升官最大的缺點就是上早朝了,以前他到點去翰林院當值就行,現在天還黑就要去上早朝。


    沈遇安身穿紅色官服,騎上疾風消失在巷子裏。


    天上的月亮還沒下去,天還黑著,就要上朝。


    白天不能上朝嗎?白天不是更方便些嗎?古代又沒有明亮的燈。


    到了宮門外,沈遇安下了馬,把馬交給看管的士兵,就站在宮門口最尾處。


    他官位低,就是上朝都是站在最後麵的位置。


    連排隊進宮也是如此。


    “沈大人來了。”潘風華見到沈遇安,雙眼發亮。


    沈遇安走了過去,就見潘風華上下打量著他。


    “怎麽了?”


    “沈大人,你說我們官服一樣,怎麽你穿著就這麽好看呢?”潘風華百思不得其解。


    石侍講輕笑出聲:“潘大人,可能不是官服的原因。”


    周圍的大人笑了下,潘風華訕訕摸了摸鼻子。


    很快,宮門開了,為首的柏太傅和魏丞相幾位一品高官先行進去,後麵的官員跟上。


    沈遇安幾人在後麵,倒是一直在嘮嗑。


    一直到朝堂上,潘風華突然渾身僵住。


    沈遇安發現了,“怎麽了潘大人?”


    潘風華喪著臉,“忘記帶笏板了,這可怎麽辦啊。”


    石侍講看了過來,見潘風華一臉著急,連忙安慰道:“我們站在最後麵,說不定陛下注意不到。”


    雖是如此,但不帶笏板,也很明顯,陛下沒注意,不代表那些禦史和禮部的官員看不見啊。


    雖然這不是什麽大事,但也會被參一本,當官的誰想被參啊。


    沈遇安見他確實著急,一個用力,把手中的笏板掰成兩半。


    周圍的官員都驚呆了。


    “呐,給你。”


    潘風華訥訥地接過了。


    等回神,連忙著急地看著沈遇安,“沈大人,這如何使得?”


    潘風華看著麵前的笏板,之前的著急不見了,心中有感動的同時,又有些無奈。


    本是他粗心,若是連累了沈大人可就不好了。


    “沒事,官袍衣袖寬大,一會兒上朝的時候我們遮掩一下就行了。”


    因著沈遇安的做法,周圍的官員神色莫名。


    有官員覺得沈遇安倒是很有義氣,但有官員覺得沈遇安傻。


    聖上要是計較,這兩人可都得吃掛落。


    潘風華也是這麽想的,扯著沈遇安小聲嘀咕:“沈大人,本官粗心,被斥責也是該的,這要是連累你,多不好啊。”


    “聖上寬厚,無事的。”


    就在這時,太監尖細的聲音響起。


    “皇上駕到。”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各位官員抓著笏板深深鞠躬,文德帝坐在龍椅上。


    “眾位愛卿平身。”


    各位大臣起身。


    “啟稟陛下,已進入冬日,邊關士兵的糧草和禦寒衣物還未備齊。”


    一位武將最先上奏。


    “朕記得冬日前已送了大批禦寒之物和糧草?”


    不是文德帝摳門,實在是一個國家,哪哪都要錢。


    夏防撈冬防雪的,都是要銀子的。


    得虧今年的細鹽掙了不少,不然這會兒就是他這個一國之君都捉襟見肘。


    原來,今年邊關比往年還寒冷,容老將軍勻了一小部分糧食和禦寒之物給了邊關的百姓。


    “陛下,邊關百姓皆感恩陛下您的恩典,隻是邊關將士乃大楚的第一道關守,糧草和衣物不能少。”


    那位武將暗戳戳說著,容老將軍是以文德帝的名義做的好事,邊關百姓感恩的也是帝王。


    文德帝麵上看不出來什麽:“李尚書,再籌備一些糧草衣物送往邊關。”


    “陛下,這,”李尚書有些為難。


    如今國庫是好了些,但李尚書摳習慣了,每次支出,感覺跟要了他的命一樣。


    文德帝眼底閃過一絲笑意,李愛卿可真是,讓他管戶部算是管對了。


    就是有時候吧,他這個當皇帝的,開口要銀錢,李尚書這老匹夫也敢跟他剛,這一點不是很好。


    “今年戶部進賬不少,李愛卿,邊關將士的糧草不能缺。”


    李尚書長吸一口氣,認命道:“微臣領命。”


    緊接著就是一些國家大事,沈遇安和潘風華站在最後麵,兩人的眼神突然對視上。


    而後拚命壓住上揚的嘴角。


    “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聽到太監喊出這句話,在金鑾殿內的官員渾身一震,就連潘風華臉上都出現解脫二字。


    “臣有事啟奏。”


    “苟愛卿何事要奏?”


    不知是不是錯覺,沈遇安感覺文德帝聲音有些低沉。


    想了一下,沈遇安也理解,官員想下朝,帝王當然也想。


    且文德帝還是一位勤勉的帝王,下朝之後還要處理諸多事宜。


    “沈遇安沈大人的祖母不孝不悌,其祖母王氏在京城多日,卻從未去給已仙逝的父母上香,聊表孝心,不敬兄嫂,其長嫂上門卻被其拒之門外。”


    “上梁不正下梁歪,由此可見,沈大人有這樣的祖母,如何能當我大楚的官員。”


    這位苟禦史一臉正直地彈劾沈遇安,要不是他是當事人,沈遇安都要為對方的正直而點讚了。


    文德帝看著苟大人不言,金鑾殿內安靜了片刻。


    沈遇安剛要站出來,劉禦史突然站了出來。


    “苟大人,本官聽聞沈大人其祖母王氏,已和娘家斷親,又何來的不孝不悌?”


    “劉大人,誰不知你女兒和沈家小姐關係好,我們作為禦史,還是要公正才對得起身上這身官服。”苟大人陰陽怪氣道。


    劉禦史確實是因為女兒的關係,所以為沈遇安說話的。


    不過卻不是女兒和沈姑娘關係好的緣故,而是修複麵膏讓小女兒重見天日,這乃大恩,要報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代不能科舉?我剛好第四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層肚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層肚腩並收藏三代不能科舉?我剛好第四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