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梁新月他們來說,她們相處得很不錯,合得來的人一起工作都是很舒服的。
而閔紅蓮還發現,梁新月處處顯示出來的東西,比自己更專業。
因為有些專業的詞語,她自己都不常掛在嘴邊,但梁新月能張口就說出來。
梁新月家裏有幾本書是關於農業方麵的。這是她讓葉處長幫她找來的,有了這些書,再展現出她的原本的專業,就很有理由了。
中秋前一個月,梁新月一起急著要的薄膜終於到了。
還是穀三丁寫信回去問了家裏的人。正好,他們小院裏就有一個人正好就在塑料廠上班。他們有做過這樣的厚度和寬度的薄膜,但都是按上級要求隻生產了一部分。
當時用來是給一批要出口的東西的包麵打一個簡單的防水包裝的。
所以隻生產了那一批後再也沒有生產了。他們領導還說過,那一套設備都浪費了。
現在聽到這個消息,知道兄弟省想要這個東西,對他們來說,數量還不少,比上次他們要生產的更多。
於是兩邊一聯係上,再加上正好他們那邊計劃經濟局要在中秋前發一批東西到這邊來,也就是多加一個車皮的事,或是說隻在一個車皮裏擠一擠就能送來了。
穀爸本來現在也沒事,幹脆就幫他們跑上跑下,把這件事給聯係處理好了。
這邊負責接收的就是葉處長了,那邊就是穀爸和他那個鄰居負責看著貨上了送貨的火車。
當梁新月他們收到的時候,已經是過了十天了,還有幾天都要進入農曆八月了。
對南方來說,農曆八月正是要豐收的時候,因為稻穀熟了。
對梁新月他們來說,雖說沒種稻穀他們也是在忙啊,因為玉米豐收了。
可能是因為梁新月的育種的辦法好,他們的玉米長得可好,每一株上最少兩個果。
而且每一隻玉米棒子都長得特別的好。最長的都有一尺長,顆粒飽滿。
豐收前,葉強又帶著幾個人來看了,在這邊他們就沒種出過這麽高產的玉米。
自然,梁新月又熬了兩個夜,把自己的育種辦法給詳細的寫了一份記錄出來。
而這次收獲的玉米,挑了一些個大飽滿的來做種外,其他的都要拿來賣了。
一部分部隊買了,用來磨成麵,可以做饃,也可以用來養豬,大部份的,卻是被縣糧站來買走了。
他們要用來做儲備糧。
這一次的玉米的收獲,讓梁新月又發了一小筆財。自然,她有了,絕不虧了幾個一起做事的姐妹。
於是,在豐收後的那次部隊的車要進城,就成了她們整個家屬院的人都進城的日子。
梁新月也進城了,她是去做一下檢查,因為離她生孩子的日子也不遠了。
這些日子,她每天晚上等小佳佳睡了,就縫小衣服。不管是夏天的,還是冬天的棉衣,她都學著做了不少,又因為知道是兩個孩子,所以什麽都得準備兩份。
有了錢,她也不會虧待了自己和孩子,給孩子們準備的,都是在縣城能買到的最好的。
還有穀媽從南邊城裏寄來的一些好的布料。還專門給她開了兩份藥方來,是有助於產後恢複和出奶的藥劑。
把玉米收了後,梁新月因為麵臨著生產和坐月,就把之後的安排做了詳細的計劃,每一塊地接下來要怎麽做,都是安排得很是詳細的。
她把肖順和閔紅蓮叫過來仔細的講了一下怎麽做,要做到什麽樣的程度。兩人也都做了記錄。
而梁新月也準備接受廖大姐的安排,住到縣城裏去生產。
沒有人有空來照顧她,楊大姐倒是說來,但梁新月把小佳佳交給她,讓她幫著看著。
付姐那邊自己還有兩個孩子呢。
丫丫聽說梁新月今天進城後要很久才回來,追著哭了好久,還是梁新月要她幫著楊嬸嬸照顧好小妹妹,她覺得自己被委任了大任務了,這才停下了腳步,就認真的保證自己會做好的。
而梁新月進城後也是找了人來照顧自己的,她還是通過廖大姐,廖大姐的國營飯館裏有一個小姑娘是和母親相依為命的。
她在國營飯店裏做事,她媽媽就在家裏悄悄的做縫補的事。
城裏相熟的人都知道她的針線做得好,自己的衣服要是破了或是要放大或是收小,都來找她。
也不一定給錢,有時給點米,給把麵或是給點糖都行。
也沒有人會白讓她做事的,都是會給些東西。
這樣,母女倆倒是還能過得去。
廖大姐也了解這女子,知道是個苦命又勤勞的人。於是就做了個中間人,讓她跟著到自己家來,照顧一下梁新月。
梁新月自然也不會讓她白照顧。
周國良不放心,但他的工作不可能讓他長期離職。
於是,他陪著來了縣城,把東西先放在廖大姐這裏,然後陪著去了醫院,也見到了那位廖大姐介紹來的李姐。
李姐笑咪咪的一個人,矮胖的身材,有些膽怯的樣子,穿在身上的衣服雖說不新,但幹幹淨淨的,一看就知道是一個講衛生的人。
廖大姐互相做了介紹後,她就自動的進入了角色。每次梁新月起身,她都馬上過來扶著。
做事是個勤快的人,話不多,一直臉上都是笑咪咪的。
梁新月第一感覺就挺喜歡她。
有些人就是很奇怪,你對他的第一感覺就知道你和她能不能相處得好。
就讓她跟著一起去了醫院,見到了婦產科的主任,主任認真的檢查和詢問了她現在的情況:
“現在誰也說不定你什麽時候發作,但看樣子孩子長得不錯,而且開始入盆了。應該就是這幾天吧。你得小心一些,建議你不回部隊了,要是不住在醫院,就住到縣城裏來。”
梁新月笑道:
“我住在你們醫院背後,原來你們醫院的廖醫生的家裏。這樣離醫院很近了。”
主任也認得廖大姐的母親,廖大姐是跟著母親姓的廖,所以,他們都知道廖醫生是誰。
“那好,這還很近。”
又做了一些叮囑後,梁新月跟著回到了廖大姐家的院子。
而閔紅蓮還發現,梁新月處處顯示出來的東西,比自己更專業。
因為有些專業的詞語,她自己都不常掛在嘴邊,但梁新月能張口就說出來。
梁新月家裏有幾本書是關於農業方麵的。這是她讓葉處長幫她找來的,有了這些書,再展現出她的原本的專業,就很有理由了。
中秋前一個月,梁新月一起急著要的薄膜終於到了。
還是穀三丁寫信回去問了家裏的人。正好,他們小院裏就有一個人正好就在塑料廠上班。他們有做過這樣的厚度和寬度的薄膜,但都是按上級要求隻生產了一部分。
當時用來是給一批要出口的東西的包麵打一個簡單的防水包裝的。
所以隻生產了那一批後再也沒有生產了。他們領導還說過,那一套設備都浪費了。
現在聽到這個消息,知道兄弟省想要這個東西,對他們來說,數量還不少,比上次他們要生產的更多。
於是兩邊一聯係上,再加上正好他們那邊計劃經濟局要在中秋前發一批東西到這邊來,也就是多加一個車皮的事,或是說隻在一個車皮裏擠一擠就能送來了。
穀爸本來現在也沒事,幹脆就幫他們跑上跑下,把這件事給聯係處理好了。
這邊負責接收的就是葉處長了,那邊就是穀爸和他那個鄰居負責看著貨上了送貨的火車。
當梁新月他們收到的時候,已經是過了十天了,還有幾天都要進入農曆八月了。
對南方來說,農曆八月正是要豐收的時候,因為稻穀熟了。
對梁新月他們來說,雖說沒種稻穀他們也是在忙啊,因為玉米豐收了。
可能是因為梁新月的育種的辦法好,他們的玉米長得可好,每一株上最少兩個果。
而且每一隻玉米棒子都長得特別的好。最長的都有一尺長,顆粒飽滿。
豐收前,葉強又帶著幾個人來看了,在這邊他們就沒種出過這麽高產的玉米。
自然,梁新月又熬了兩個夜,把自己的育種辦法給詳細的寫了一份記錄出來。
而這次收獲的玉米,挑了一些個大飽滿的來做種外,其他的都要拿來賣了。
一部分部隊買了,用來磨成麵,可以做饃,也可以用來養豬,大部份的,卻是被縣糧站來買走了。
他們要用來做儲備糧。
這一次的玉米的收獲,讓梁新月又發了一小筆財。自然,她有了,絕不虧了幾個一起做事的姐妹。
於是,在豐收後的那次部隊的車要進城,就成了她們整個家屬院的人都進城的日子。
梁新月也進城了,她是去做一下檢查,因為離她生孩子的日子也不遠了。
這些日子,她每天晚上等小佳佳睡了,就縫小衣服。不管是夏天的,還是冬天的棉衣,她都學著做了不少,又因為知道是兩個孩子,所以什麽都得準備兩份。
有了錢,她也不會虧待了自己和孩子,給孩子們準備的,都是在縣城能買到的最好的。
還有穀媽從南邊城裏寄來的一些好的布料。還專門給她開了兩份藥方來,是有助於產後恢複和出奶的藥劑。
把玉米收了後,梁新月因為麵臨著生產和坐月,就把之後的安排做了詳細的計劃,每一塊地接下來要怎麽做,都是安排得很是詳細的。
她把肖順和閔紅蓮叫過來仔細的講了一下怎麽做,要做到什麽樣的程度。兩人也都做了記錄。
而梁新月也準備接受廖大姐的安排,住到縣城裏去生產。
沒有人有空來照顧她,楊大姐倒是說來,但梁新月把小佳佳交給她,讓她幫著看著。
付姐那邊自己還有兩個孩子呢。
丫丫聽說梁新月今天進城後要很久才回來,追著哭了好久,還是梁新月要她幫著楊嬸嬸照顧好小妹妹,她覺得自己被委任了大任務了,這才停下了腳步,就認真的保證自己會做好的。
而梁新月進城後也是找了人來照顧自己的,她還是通過廖大姐,廖大姐的國營飯館裏有一個小姑娘是和母親相依為命的。
她在國營飯店裏做事,她媽媽就在家裏悄悄的做縫補的事。
城裏相熟的人都知道她的針線做得好,自己的衣服要是破了或是要放大或是收小,都來找她。
也不一定給錢,有時給點米,給把麵或是給點糖都行。
也沒有人會白讓她做事的,都是會給些東西。
這樣,母女倆倒是還能過得去。
廖大姐也了解這女子,知道是個苦命又勤勞的人。於是就做了個中間人,讓她跟著到自己家來,照顧一下梁新月。
梁新月自然也不會讓她白照顧。
周國良不放心,但他的工作不可能讓他長期離職。
於是,他陪著來了縣城,把東西先放在廖大姐這裏,然後陪著去了醫院,也見到了那位廖大姐介紹來的李姐。
李姐笑咪咪的一個人,矮胖的身材,有些膽怯的樣子,穿在身上的衣服雖說不新,但幹幹淨淨的,一看就知道是一個講衛生的人。
廖大姐互相做了介紹後,她就自動的進入了角色。每次梁新月起身,她都馬上過來扶著。
做事是個勤快的人,話不多,一直臉上都是笑咪咪的。
梁新月第一感覺就挺喜歡她。
有些人就是很奇怪,你對他的第一感覺就知道你和她能不能相處得好。
就讓她跟著一起去了醫院,見到了婦產科的主任,主任認真的檢查和詢問了她現在的情況:
“現在誰也說不定你什麽時候發作,但看樣子孩子長得不錯,而且開始入盆了。應該就是這幾天吧。你得小心一些,建議你不回部隊了,要是不住在醫院,就住到縣城裏來。”
梁新月笑道:
“我住在你們醫院背後,原來你們醫院的廖醫生的家裏。這樣離醫院很近了。”
主任也認得廖大姐的母親,廖大姐是跟著母親姓的廖,所以,他們都知道廖醫生是誰。
“那好,這還很近。”
又做了一些叮囑後,梁新月跟著回到了廖大姐家的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