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格局要大
重生07:從小學生開始加點 作者:漫言紅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工作開始得猝不及防。
大家還不認識,跟老板就見了個被降維打擊的麵,馬上就領了任務到工位開始幹活。
不用適應交接一下?不用召集起來開個會?
但似乎確實也沒有必要,大家都是精英,手裏捏著詳細的任務,按要求做了就是。
分組也已經分好了,工作又都是新的,開會無非也就是動員動員。
或者應該說,李顏通過直接落實分工,跳過了前期步驟。
白書雲就覺得,這個李老板又在他麵前說了一句“看看能不能跟上”。
啥都沒幹,壓力就上來了。
更可怕的是,白書雲剛走進自己這個小組所在的辦公區,發現已經有人卷起來了。
兩個哥們戴著耳機,手邊放著零食,半躺在人體工學椅上,手指已經在上下翻飛。
是的,耳機、零食、椅子以及一台頂配電腦,都是未來科技準備好的。
按李顏的說法,這筆投入也就是等於多給大家一個月的工資。
“能讓他們馬上投入工作更重要點。”
李顏的理念很簡單,該給的都會給,該要的也一分不能少。
他的處世哲學從來都是“你怎麽對我我怎麽對你”,從上輩子到現在沒變過。
這種做法雖然總是先吃虧的那一個,但是會基本告別人情內耗,活得幹脆利落。
而現在的李顏,有了足夠的能力做支撐,他就額外加上了主動版本:
“我怎麽對你,你也要怎麽對我。”
他並不樂意在人情與公司管理這些事情上浪費太多時間精力——他寧願把這所有的時間拿去研究係統。
說白了,當他足夠強大,強大到一人成軍的時候,不需要依賴任何人來達成某件事的時候,人情就是沒有意義的。
準確點說,是“不需要他來考慮”。
未來科技作為“初創公司”,給出了遠超初創公司標準水平的薪資,還願意給一些核心成員比較高的分紅,但沒有給大家最在乎的股份。
就像不能按常規方式來理解李顏一樣,未來科技也不是一個走尋常路的公司。
它並不需要靠股份激勵提升員工積極性。
所以李顏也並不會去說什麽把公司當自己家,把項目當自己追求之類的屁話。
股份激勵說到底也就是讓大家自己拚命把價值幹上去。
李顏走的是另一個路子,把任務全都拆解得幹幹淨淨,你出技術完成任務我給錢,就這麽簡單。
所以隻要能完成任務,摸不摸魚,積不積極李顏是無所謂的。
但能力足夠卻偷懶不做,李顏就不能接受了。
公司跟員工誰也沒有欠著誰,公司不是員工的家,員工也不是老板的爹。
老子給你錢叫你幹這個活,你不樂意幹就走,覺得錢不夠就提,留下來了就好好做。
留下來又不幹,李某人欠你的?
接受了薪資做好分內工作的,公司就不能跟他們講情懷講未來了。
所以他連人體工學椅買的都是兩千一張的,辦公環境盡量往舒適自由的方向走,隻要有誰做得好或者幹了額外的活,該獎勵的他一點不吝嗇。
不過想必對於願意來的人來說,辦公環境乃至薪資什麽的,恐怕都沒有成為“蛟龍手機研發團隊”的吸引力來得強。
這李顏就管不了,反正接受了薪資,接受了工作,就幹著。
幹得好就獎勵,幹不好就滾蛋。
覺得能接受就繼續做,覺得錢給少了活太難了就一拍兩散。
“本來這就應該是公司運行的基本邏輯,不是嗎?整那麽多亂七八糟的幹什麽?”李顏跟汪紫如是說道。
汪紫無言以對,她沒見過老板通過個人能力壓製員工,又自己手搓分工細節統管全局的……
屬於非典型案例。
“人少的時候可以這樣,人多了就會有信息傳遞效率與真實性的問題。而且人一多,就會有很多看不見的地方,領導很難顧及全部……”汪紫盡量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而且,人心複雜,人多了之後,一些辦公室鬥爭什麽的,總是免不了的。”
“敢鬥就滾。”李顏言簡意賅。
汪紫想了一下,在這公司還真不存在什麽裁員裁到大動脈的說法,老板自己就是大動脈。
她又想了兩下,發現所謂人多信息傳遞問題、看不見工作情況等等問題……都被李顏這招詳細分工解決了。
老板隻要給所有人做好分工,記住每個人做什麽並且以此為依據評價他們的工作成果,就可以規避很多問題了嘛!
希望老板們多學學哈。
“真他媽學不來一點。”黃展正在跟麥文聊天。
自從洛神內核的間接合作以後,這倆倒是不斷升溫,吃了幾頓夜宵,也成了可以聊天打屁的朋友。
“還學呢,這才叫文曲星,下凡來的。”麥文喝了點酒,微醺。
“我當年,管理三十人的團隊時,想著搞扁平化,覺得這麽點人沒必要整出幾個層級,結果每天除了處理他們反應的各種問題信息就忙死了。”
“大團隊管理,從來都是大難題。”麥文笑了笑,“尤其是,一堆技術型人才的時候。誰也不服你。”
“他一個麵試就給足下馬威了。”黃展舉起酒杯,“他跟這群新人才見的第一麵,就已經立了威,這操作也就李顏能搞得出來。”
“那當然,我們有個年輕人過去麵試了,說李顏一邊吃麵一邊出題目叫他寫代碼,然後看著電影吃著麵就把他的代碼優化了,雖然同意讓他加入,但他受不了,回我這來錘煉自己了。”麥文說完大笑。
“且看吧,看他還能整出什麽大動靜。”
李顏還真整了個大動靜,不過不是突發的,在計劃內——東方焦點的訪談節目。
作為華夏電視台一檔黃金時間播出的人物訪談節目,每期請到的嘉賓基本都有個如雷貫耳的名字,或者是名字不認識履曆嚇死人的低調大神。
李顏能上這個節目,足見他在社會上的實際影響力。
本就是許多人茶餘飯後的談資,現在洛神內核一出來,高度“噌”一下就上去了。
於是,在招攬了148個新員工之後——基本都是能力卓越的技術型人才,李顏啥也沒交代,隻是安排了包括曹海斌在內的二十幾人團隊跟周揚研究硬件,然後就華麗麗地坐上飛機飛往上京。
孫淼人都傻了,按李顏的分工,他可是要“統籌”收集成果的,看著眼前姿態各異但個個手速逆天的工程師,孫淼壓力山大。
人事部門還以為要繼續招聘,卻收到了汪紫“先暫停等李總回來”的消息。
“他一直這麽亂……任性嗎?”溫欣有些好奇。
“嗯,一直如此。”汪紫非常肯定。
李顏的時間安排得比較極限,上飛機之前還收到電話詢問是否確認今天錄製。
畢竟不是現場直播,所以李顏一路直奔演播廳進行錄製就行。
華夏電視台大樓造型比較怪異,不過對現在的李顏已經沒啥特別的吸引力了。
這棟樓裏的人都非常忙碌,並且經常有拎著各種設備的人匆匆忙忙走來走去,李顏還挺佩服這麽多轉角他們能不撞上的。
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李顏很快就走到了演播廳門口。
出乎意料的是,裏邊還挺安靜。
走進去的時候李顏還以為自己走錯了,觀眾席居然基本是空的,前排倒是站著一溜的工作人員。
“哦……要先彩排彩排,難怪之前說節目錄製可能需要五小時以上。”李顏這麽想著,被指引走上了舞台。
舞台燈光很亮,背景大屏幕寫著“東方焦點”,台麵上隻有幾張沙發跟一個茶幾。
“歡迎歡迎!”迎麵走來一位體態非常優雅的中年女性,氣質拉滿,姓胡名萍,“節目還在準備,請坐,李顏。”
李顏一臉懵逼地坐在了沙發上,沙發軟硬適中,舒服的。
但是這個最牛逼的訪談節目……怎麽還挺隨性呢?
是不是他錯過了什麽?
想象中搞個電視節目應該是邀請、給方案、對細節、給提問提綱一大堆前期工作,然後到現場還要化妝彩排,至少把流程走好,然後才是有觀眾的正式錄製嗎?
怎麽今天跟過來麵試似的。
“誒,沒化妝麽?”胡萍盯著李顏看了會兒,跟一個跑來跑去的工作人員問道。
“沒有嗎?”那人湊近看了看李顏,“喲還真沒有,這孩子真俊,乍一看還以為已經化妝了,狀態這麽好的?”
“那算了,純天然更好,未成年能不化妝就不化妝。”胡萍笑道,隨後示意李顏往她的方向坐過去,“李顏,咱們先隨便聊會兒。”
這麽一聊,李顏才知道這股違和感的根源。
說白了都是因為李顏本身的特殊性。
摘出來幾個不一樣的他,其實都是非常好的訪談對象。
作為學生,他取得了各種驚人獎項,代表華夏拿下過青信奧國際賽的第一名,是華大卓越少年班的一號學生,以“神童”的名義,聊聊家庭教育、學習方法以及一個未成年人對未來的想象,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作為年輕的老板,李顏帶隊完成洛神內核的研發,以及給國人種下了蛟龍手機的夢,聊聊研發的心路曆程、未來科技的未來,也都是不能更好的題材。
然而這倆一結合,事情就難辦了。
私底下怎麽給李顏特權給他開路都沒問題,當真擺到台麵,要考慮的事情就多了。
李顏最敏感的身份就是“未成年”,不管他現在表現出多少超乎尋常的成熟與能力,他十五歲就是十五歲,沒人會覺得這家夥是個重生者。
隻會想,少年心智終究是少年心智,除了那些被李顏正麵擊碎過的人,其他大佬眼裏,李顏始終是需要被保護的。
萬一這孩子因為某些事情被網暴被針對,然後心態爆炸天才隕落,誰都扛不起這個責任。
所以作為新聞工作者,出於對李顏的強烈好奇,以及樹立一個屬於華夏的超級天才形象,這個訪談是要做的。
出於對他的保護,現場甚至不設置觀眾,訪談過程是關起門來的,真有什麽不合適的地方,剪輯了就是。
如果表現實在不合適,這期節目也可以不播。
“明白的,也感謝各位如此為我考慮。”李顏笑道。
但是胡萍把自己說別扭了。
尤其是她一直用“孩子”來形容李顏,把她自個兒說出割裂感來了。
她實在是很難把眼前人高馬大肌肉線條分明的寬肩帥哥,跟“未成年”聯係起來。
眾所周知,帥哥的臉總是比較年輕的。
除了他那把明顯年輕過頭的聲音,李顏全身上下就沒有跟“十五歲”掛鉤的特征。
再加上這自如又收斂的行為舉止,身經百戰的胡萍也不知道該怎麽應對。
“不過我們還是有些自己的小想法,”胡萍說道,“鑒於你一直以來的神奇表現,我們希望這次的訪談,或者說交流,更自由一些,所以沒有給你提前準備問題,你覺得……”
“正合我意。”李顏大笑。
胡萍也欣賞地鼓鼓掌。
然後李顏就堂而皇之地在整個節目組麵前,瘋狂裝逼。
至少在他們看來是這樣的。
但李顏確實沒有故意裝逼,誰叫節目組問了一堆成長故事。
他的整個成長故事……說出來不就是逼王日記嗎?
例如胡萍問他,“目前為止的整個學生時代,你印象最深的一場考試是什麽?”
大家都以為他會回答青信奧國賽或者國際賽,畢竟那兩個故事一個逆襲自證一個力戰巔峰,結果李顏秒答:
“剛到新北一中的期中考。”
胡萍眼前一亮,心想終於不是聽一些一樣的故事了,“怎麽說?這倒是一場很少提及的考試。”
“因為就這場我沒拿到第一。”
又例如“你第一次來上京,應該是為了領取超新星國際推理文學獎的吧?我聽說那天你還有一個天星文學獎要領,時間衝突的情況下選擇了來上京,是為什麽呢?”
“這邊東西好吃點。”
還例如“華大少年卓越班的製度非常特別,你現在又得忙手機係統研發的工作,特別的上課製度會不會讓你更好安排時間?”
“這製度就是我要求的。”
……那天的訪談,大概就是全程這種節奏。
聽完這些回答,胡萍終於重新把李顏看作是一個孩子。
愛裝逼的孩子,鋒芒盡顯,全然是少年意氣風發的模樣。
在兩天後訪談節目播出了,李顏的各種高調裝逼夾帶著些許幽默感——好在幽默分數停滯不前了,否則怕不是得被他說成脫口秀——征服了許多年輕人的心。
華夏向來講究低調內斂,現在冒出來這麽一個沉穩卻愛裝逼的小天才,滿足了許多學子對於夢中自我的想象。
當然,隻有這些應該不足以讓東方焦點決定播出這期節目。
在節目的最後,胡萍順著她以為的李顏的意思,用了許多乍一聽有些誇張仔細想想又確實如此的形容誇讚李顏。
至少在這一刻,她還在猶豫節目該不該播出。
沒想到當她說出李顏已經被華夏計算機圈子裏奉為“神”之後,李顏擺了擺手,說道:
“華夏從來不缺少這些領域的人才,隻是因為種種原因始終沒人如此投入。成一件事,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沒有前輩們打下的基礎,沒有多方的支持,光憑所謂的‘天才’是遠遠不夠的。”
話沒說明白,但該感謝的都感謝了,前邊高調了二十分鍾豎的敵,這一句話全散了。
“至於‘神’,希望隻是大家的一個調侃。我隻不過利用好了天時地利人和,又結合自身比較全能的特性,取得了階段性的小成就,這本來就屬於當前時代的成果。突破現有科技水平的那條路道阻且長,我還隻是剛剛起步,遠不能與在這條路上舉著火炬前行已久的前輩相提並論。”
說完那會兒,李顏腦子還叮了一聲,【表達能力+1,三級技能,總數31】
突破了,不過他沒啥好興奮的。
這話在采訪現場把胡萍說愣住了。
也把看李顏裝了二十分鍾逼的觀眾看愣住了。
大家還不認識,跟老板就見了個被降維打擊的麵,馬上就領了任務到工位開始幹活。
不用適應交接一下?不用召集起來開個會?
但似乎確實也沒有必要,大家都是精英,手裏捏著詳細的任務,按要求做了就是。
分組也已經分好了,工作又都是新的,開會無非也就是動員動員。
或者應該說,李顏通過直接落實分工,跳過了前期步驟。
白書雲就覺得,這個李老板又在他麵前說了一句“看看能不能跟上”。
啥都沒幹,壓力就上來了。
更可怕的是,白書雲剛走進自己這個小組所在的辦公區,發現已經有人卷起來了。
兩個哥們戴著耳機,手邊放著零食,半躺在人體工學椅上,手指已經在上下翻飛。
是的,耳機、零食、椅子以及一台頂配電腦,都是未來科技準備好的。
按李顏的說法,這筆投入也就是等於多給大家一個月的工資。
“能讓他們馬上投入工作更重要點。”
李顏的理念很簡單,該給的都會給,該要的也一分不能少。
他的處世哲學從來都是“你怎麽對我我怎麽對你”,從上輩子到現在沒變過。
這種做法雖然總是先吃虧的那一個,但是會基本告別人情內耗,活得幹脆利落。
而現在的李顏,有了足夠的能力做支撐,他就額外加上了主動版本:
“我怎麽對你,你也要怎麽對我。”
他並不樂意在人情與公司管理這些事情上浪費太多時間精力——他寧願把這所有的時間拿去研究係統。
說白了,當他足夠強大,強大到一人成軍的時候,不需要依賴任何人來達成某件事的時候,人情就是沒有意義的。
準確點說,是“不需要他來考慮”。
未來科技作為“初創公司”,給出了遠超初創公司標準水平的薪資,還願意給一些核心成員比較高的分紅,但沒有給大家最在乎的股份。
就像不能按常規方式來理解李顏一樣,未來科技也不是一個走尋常路的公司。
它並不需要靠股份激勵提升員工積極性。
所以李顏也並不會去說什麽把公司當自己家,把項目當自己追求之類的屁話。
股份激勵說到底也就是讓大家自己拚命把價值幹上去。
李顏走的是另一個路子,把任務全都拆解得幹幹淨淨,你出技術完成任務我給錢,就這麽簡單。
所以隻要能完成任務,摸不摸魚,積不積極李顏是無所謂的。
但能力足夠卻偷懶不做,李顏就不能接受了。
公司跟員工誰也沒有欠著誰,公司不是員工的家,員工也不是老板的爹。
老子給你錢叫你幹這個活,你不樂意幹就走,覺得錢不夠就提,留下來了就好好做。
留下來又不幹,李某人欠你的?
接受了薪資做好分內工作的,公司就不能跟他們講情懷講未來了。
所以他連人體工學椅買的都是兩千一張的,辦公環境盡量往舒適自由的方向走,隻要有誰做得好或者幹了額外的活,該獎勵的他一點不吝嗇。
不過想必對於願意來的人來說,辦公環境乃至薪資什麽的,恐怕都沒有成為“蛟龍手機研發團隊”的吸引力來得強。
這李顏就管不了,反正接受了薪資,接受了工作,就幹著。
幹得好就獎勵,幹不好就滾蛋。
覺得能接受就繼續做,覺得錢給少了活太難了就一拍兩散。
“本來這就應該是公司運行的基本邏輯,不是嗎?整那麽多亂七八糟的幹什麽?”李顏跟汪紫如是說道。
汪紫無言以對,她沒見過老板通過個人能力壓製員工,又自己手搓分工細節統管全局的……
屬於非典型案例。
“人少的時候可以這樣,人多了就會有信息傳遞效率與真實性的問題。而且人一多,就會有很多看不見的地方,領導很難顧及全部……”汪紫盡量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而且,人心複雜,人多了之後,一些辦公室鬥爭什麽的,總是免不了的。”
“敢鬥就滾。”李顏言簡意賅。
汪紫想了一下,在這公司還真不存在什麽裁員裁到大動脈的說法,老板自己就是大動脈。
她又想了兩下,發現所謂人多信息傳遞問題、看不見工作情況等等問題……都被李顏這招詳細分工解決了。
老板隻要給所有人做好分工,記住每個人做什麽並且以此為依據評價他們的工作成果,就可以規避很多問題了嘛!
希望老板們多學學哈。
“真他媽學不來一點。”黃展正在跟麥文聊天。
自從洛神內核的間接合作以後,這倆倒是不斷升溫,吃了幾頓夜宵,也成了可以聊天打屁的朋友。
“還學呢,這才叫文曲星,下凡來的。”麥文喝了點酒,微醺。
“我當年,管理三十人的團隊時,想著搞扁平化,覺得這麽點人沒必要整出幾個層級,結果每天除了處理他們反應的各種問題信息就忙死了。”
“大團隊管理,從來都是大難題。”麥文笑了笑,“尤其是,一堆技術型人才的時候。誰也不服你。”
“他一個麵試就給足下馬威了。”黃展舉起酒杯,“他跟這群新人才見的第一麵,就已經立了威,這操作也就李顏能搞得出來。”
“那當然,我們有個年輕人過去麵試了,說李顏一邊吃麵一邊出題目叫他寫代碼,然後看著電影吃著麵就把他的代碼優化了,雖然同意讓他加入,但他受不了,回我這來錘煉自己了。”麥文說完大笑。
“且看吧,看他還能整出什麽大動靜。”
李顏還真整了個大動靜,不過不是突發的,在計劃內——東方焦點的訪談節目。
作為華夏電視台一檔黃金時間播出的人物訪談節目,每期請到的嘉賓基本都有個如雷貫耳的名字,或者是名字不認識履曆嚇死人的低調大神。
李顏能上這個節目,足見他在社會上的實際影響力。
本就是許多人茶餘飯後的談資,現在洛神內核一出來,高度“噌”一下就上去了。
於是,在招攬了148個新員工之後——基本都是能力卓越的技術型人才,李顏啥也沒交代,隻是安排了包括曹海斌在內的二十幾人團隊跟周揚研究硬件,然後就華麗麗地坐上飛機飛往上京。
孫淼人都傻了,按李顏的分工,他可是要“統籌”收集成果的,看著眼前姿態各異但個個手速逆天的工程師,孫淼壓力山大。
人事部門還以為要繼續招聘,卻收到了汪紫“先暫停等李總回來”的消息。
“他一直這麽亂……任性嗎?”溫欣有些好奇。
“嗯,一直如此。”汪紫非常肯定。
李顏的時間安排得比較極限,上飛機之前還收到電話詢問是否確認今天錄製。
畢竟不是現場直播,所以李顏一路直奔演播廳進行錄製就行。
華夏電視台大樓造型比較怪異,不過對現在的李顏已經沒啥特別的吸引力了。
這棟樓裏的人都非常忙碌,並且經常有拎著各種設備的人匆匆忙忙走來走去,李顏還挺佩服這麽多轉角他們能不撞上的。
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李顏很快就走到了演播廳門口。
出乎意料的是,裏邊還挺安靜。
走進去的時候李顏還以為自己走錯了,觀眾席居然基本是空的,前排倒是站著一溜的工作人員。
“哦……要先彩排彩排,難怪之前說節目錄製可能需要五小時以上。”李顏這麽想著,被指引走上了舞台。
舞台燈光很亮,背景大屏幕寫著“東方焦點”,台麵上隻有幾張沙發跟一個茶幾。
“歡迎歡迎!”迎麵走來一位體態非常優雅的中年女性,氣質拉滿,姓胡名萍,“節目還在準備,請坐,李顏。”
李顏一臉懵逼地坐在了沙發上,沙發軟硬適中,舒服的。
但是這個最牛逼的訪談節目……怎麽還挺隨性呢?
是不是他錯過了什麽?
想象中搞個電視節目應該是邀請、給方案、對細節、給提問提綱一大堆前期工作,然後到現場還要化妝彩排,至少把流程走好,然後才是有觀眾的正式錄製嗎?
怎麽今天跟過來麵試似的。
“誒,沒化妝麽?”胡萍盯著李顏看了會兒,跟一個跑來跑去的工作人員問道。
“沒有嗎?”那人湊近看了看李顏,“喲還真沒有,這孩子真俊,乍一看還以為已經化妝了,狀態這麽好的?”
“那算了,純天然更好,未成年能不化妝就不化妝。”胡萍笑道,隨後示意李顏往她的方向坐過去,“李顏,咱們先隨便聊會兒。”
這麽一聊,李顏才知道這股違和感的根源。
說白了都是因為李顏本身的特殊性。
摘出來幾個不一樣的他,其實都是非常好的訪談對象。
作為學生,他取得了各種驚人獎項,代表華夏拿下過青信奧國際賽的第一名,是華大卓越少年班的一號學生,以“神童”的名義,聊聊家庭教育、學習方法以及一個未成年人對未來的想象,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作為年輕的老板,李顏帶隊完成洛神內核的研發,以及給國人種下了蛟龍手機的夢,聊聊研發的心路曆程、未來科技的未來,也都是不能更好的題材。
然而這倆一結合,事情就難辦了。
私底下怎麽給李顏特權給他開路都沒問題,當真擺到台麵,要考慮的事情就多了。
李顏最敏感的身份就是“未成年”,不管他現在表現出多少超乎尋常的成熟與能力,他十五歲就是十五歲,沒人會覺得這家夥是個重生者。
隻會想,少年心智終究是少年心智,除了那些被李顏正麵擊碎過的人,其他大佬眼裏,李顏始終是需要被保護的。
萬一這孩子因為某些事情被網暴被針對,然後心態爆炸天才隕落,誰都扛不起這個責任。
所以作為新聞工作者,出於對李顏的強烈好奇,以及樹立一個屬於華夏的超級天才形象,這個訪談是要做的。
出於對他的保護,現場甚至不設置觀眾,訪談過程是關起門來的,真有什麽不合適的地方,剪輯了就是。
如果表現實在不合適,這期節目也可以不播。
“明白的,也感謝各位如此為我考慮。”李顏笑道。
但是胡萍把自己說別扭了。
尤其是她一直用“孩子”來形容李顏,把她自個兒說出割裂感來了。
她實在是很難把眼前人高馬大肌肉線條分明的寬肩帥哥,跟“未成年”聯係起來。
眾所周知,帥哥的臉總是比較年輕的。
除了他那把明顯年輕過頭的聲音,李顏全身上下就沒有跟“十五歲”掛鉤的特征。
再加上這自如又收斂的行為舉止,身經百戰的胡萍也不知道該怎麽應對。
“不過我們還是有些自己的小想法,”胡萍說道,“鑒於你一直以來的神奇表現,我們希望這次的訪談,或者說交流,更自由一些,所以沒有給你提前準備問題,你覺得……”
“正合我意。”李顏大笑。
胡萍也欣賞地鼓鼓掌。
然後李顏就堂而皇之地在整個節目組麵前,瘋狂裝逼。
至少在他們看來是這樣的。
但李顏確實沒有故意裝逼,誰叫節目組問了一堆成長故事。
他的整個成長故事……說出來不就是逼王日記嗎?
例如胡萍問他,“目前為止的整個學生時代,你印象最深的一場考試是什麽?”
大家都以為他會回答青信奧國賽或者國際賽,畢竟那兩個故事一個逆襲自證一個力戰巔峰,結果李顏秒答:
“剛到新北一中的期中考。”
胡萍眼前一亮,心想終於不是聽一些一樣的故事了,“怎麽說?這倒是一場很少提及的考試。”
“因為就這場我沒拿到第一。”
又例如“你第一次來上京,應該是為了領取超新星國際推理文學獎的吧?我聽說那天你還有一個天星文學獎要領,時間衝突的情況下選擇了來上京,是為什麽呢?”
“這邊東西好吃點。”
還例如“華大少年卓越班的製度非常特別,你現在又得忙手機係統研發的工作,特別的上課製度會不會讓你更好安排時間?”
“這製度就是我要求的。”
……那天的訪談,大概就是全程這種節奏。
聽完這些回答,胡萍終於重新把李顏看作是一個孩子。
愛裝逼的孩子,鋒芒盡顯,全然是少年意氣風發的模樣。
在兩天後訪談節目播出了,李顏的各種高調裝逼夾帶著些許幽默感——好在幽默分數停滯不前了,否則怕不是得被他說成脫口秀——征服了許多年輕人的心。
華夏向來講究低調內斂,現在冒出來這麽一個沉穩卻愛裝逼的小天才,滿足了許多學子對於夢中自我的想象。
當然,隻有這些應該不足以讓東方焦點決定播出這期節目。
在節目的最後,胡萍順著她以為的李顏的意思,用了許多乍一聽有些誇張仔細想想又確實如此的形容誇讚李顏。
至少在這一刻,她還在猶豫節目該不該播出。
沒想到當她說出李顏已經被華夏計算機圈子裏奉為“神”之後,李顏擺了擺手,說道:
“華夏從來不缺少這些領域的人才,隻是因為種種原因始終沒人如此投入。成一件事,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沒有前輩們打下的基礎,沒有多方的支持,光憑所謂的‘天才’是遠遠不夠的。”
話沒說明白,但該感謝的都感謝了,前邊高調了二十分鍾豎的敵,這一句話全散了。
“至於‘神’,希望隻是大家的一個調侃。我隻不過利用好了天時地利人和,又結合自身比較全能的特性,取得了階段性的小成就,這本來就屬於當前時代的成果。突破現有科技水平的那條路道阻且長,我還隻是剛剛起步,遠不能與在這條路上舉著火炬前行已久的前輩相提並論。”
說完那會兒,李顏腦子還叮了一聲,【表達能力+1,三級技能,總數31】
突破了,不過他沒啥好興奮的。
這話在采訪現場把胡萍說愣住了。
也把看李顏裝了二十分鍾逼的觀眾看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