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假也是這樣。
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也說 作者:懶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唉,真服了,為什麽就放一天假呀?想想明天上學天塌了。
眾所周知,在古代縣令相當於現在的縣長,而縣令這個稱號起於戰國時期,當時縣令隸屬於國君管理。到了戰國末年,郡縣兩級製形成,縣令隸屬於郡守管理,而自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郡縣製的確立。縣令的官職雖然小,但是在曆史上有這樣一個家族,壟斷了當地縣令長達600多年,就連皇帝也無可奈何。
在中國有一個地方,不管朝代如何更替,縣令都是這個家族的,那麽這是一個什麽樣的家族呢?竟然在長達600多年的時間壟斷縣令一職。這個縣城估計很多人都知道,它位於山東曲阜,而提到曲阜想必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孔子和儒家思想。而曲阜的縣令就是被孔氏家族世代壟斷,而儒家思想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思想就成了正統思想。
那麽孔氏家族是怎麽一直壟斷曲阜縣令呢,而我們都知道在朝代的更替過程中,無數世家貴族的命運都掌握在統治者的手中,但是卻隻有孔家一直在曲阜屹立不倒。衍聖公是中國封建社會享有特權的大貴族,宋代時相當於八品官,元代提升為三品,明初是一品文官,清代還特許在紫禁城騎馬,在禦道上行走。衍聖公府(即孔府),是全國僅次於明清皇宮的最大府第。
衍聖公還擔任曲阜的縣令一職,後來由於負責的事情越來越多,沒辦法兼顧曲阜縣令的政事。後來,由衍聖公推選孔氏家族的後人來擔任曲阜縣令一職,而這項命令一直持續了600多年。到了明朝嘉靖年間,孔氏族人在任曲阜縣令上沒有幹好,而當時朝廷上有很多人要求皇帝取消孔氏族人擔任縣令。後來皇帝想了個辦法,對曲阜的縣令的孔氏族人進行考核,擇優錄取。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華夏兒女由56個民族共同組成,各民族文化不同,卻又相互包容。能生活在這樣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中,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幸運。而在少數民族中,蒙古族是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民族。
我們常常稱呼蒙古為內蒙古,之所以這樣稱呼,是因為還有外蒙古。從稱呼上就可以很明確的看出來,內蒙古是我們的,外蒙古則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二者又都叫蒙古,這就是曆史原因了。
曆史上,外蒙古也曾是我國的一部分,因為種種原因才不屬於我國範圍內。我們稱呼他們為外蒙,那他們又是如何稱呼我們的?答案讓人很驚訝。
蒙古起源
蒙古族是遊牧民族,是我國民族融合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家熟知的匈奴、女真都屬於遊牧民族。他們所生活的地方,與中原地區有著很大的區別。中原地區是農耕為主,有著穩定的居所,而他們則是不固定居所,甚至不會耕種。
所以,他們主要的飲食是肉食。也是因此,遊牧民族的社會發達程度,遠遠不如中原地區的百姓。但是,因為長期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他們的戰鬥力異常強悍。
遊牧民族從生下來就有著勇猛的本性,他們世代生活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自成一方天地。但是,這茫茫無盡的大草原上,生活的遊牧名族又分不同的部族。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領地,和我國古代兼並土地一樣。
遊牧民族也會不斷戰爭,以此來擴大實力,每攻下一處就會收走一切財產,包括敵人的女人。因為生存條件惡劣,他們會多生育兒女,各個部族之間沒有永遠的和平,也沒有永遠的戰爭,結盟都是相對而言的。
也是因為這樣不斷的內耗,遊牧民族始終無法真正的凝聚成一股勢力。不過就算如此,在秦漢時期還是給中原地區的統治者造成了很大的麻煩。尤其是給漢王朝的邊疆穩定,帶來了極大的威脅。
漢朝不得已用和親的方式,才換來短暫的安寧,一直到漢武帝的橫空出世,才解決了這個問題。這還是沒有統一的遊牧民族,就能給中原王朝帶來如此大的威脅,其戰鬥力可想而知有多麽強大。
漢朝雖然解決了邊患問題,但是,後來的朝代同樣又麵臨著這個問題。尤其到了宋朝的時候,因為重文輕武,宋朝的戰鬥力非常弱,常常被金國和遼國打的體無完膚。
而在這個時候,世代生活在草原的蒙古族也開始被人所熟知。但是,蒙古族依然是內鬥不斷,並沒有形成什麽很大的勢力,還要依附於金國。直到鐵木真崛起,一統了蒙古諸多部落,整個草原有了唯一的霸主成吉思汗,他們才算是真正的從幕後走到了台前。
統一後的蒙古族空前強大,所到之處再無對手。不但滅了金和宋,整片歐亞大陸都匍匐在了他們的鐵蹄之下。這個民族締造了屬於自己的王朝,元朝。
內外之分
元朝雖然強大,但是少數民族隻尚武,打天下對他們來講很容易,可是治理天下也是一門大學問。所以,元朝在忽必烈駕崩後,就開始為了爭奪皇位不斷的內鬥,忽視了治國理政。
各地百姓揭竿而起,麵臨著天下大亂的元朝,依然在不斷的內鬥中。最終,皇帝被趕出了元大都,元順帝帶著殘兵敗將重新回到了草原。後來,明朝皇帝對其進行了數次征討,雖然蒙古族遭到了重創,但是並沒有滅亡。
一直到了清朝,蒙古族與其還十分交好。待到封建王朝結束,沒多久就開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是主戰場之一,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才結束了戰爭。因為蒙古的地理位置特殊,所以蘇聯就打起了歪主意。
他們開始暗中支持蒙古獨立,而民國政府當時也默許了這件事情,所以就形成了如今的蒙古國。但他們並未完全獨立,南部區域仍然在我國的境內。從此,一脈相承的蒙古人成了兩個國家的人。
尚在我國區域內的,稱其為內蒙,在我國區域外的,則稱之為外蒙。因為是蘇聯支持的蒙古國獨立,所以他們自然就倒向了蘇聯一方。在中蘇交惡的時候,他們還利用蒙古給我國造成了非常大的幹擾。
畢竟,蒙古國地理位置特殊,一旦他們敞開大門就可以直接進攻我國東北地區。我國麵對著這種威脅予以了堅決的還擊,這才化解了一場危機。蒙古國在獨立之後,為了徹底脫離中國的影響,他們編篡了自己的曆史。
其中杜撰的成分居多,外蒙將唯一被人熟知的成吉思汗搬上了史書,將其描述成了征服華夏的人物。隨後,又對敵國不斷的抹黑,將我國描述成奴役他們的侵略者。
這種觀點至今都是一種主流的觀點,他們始終認為征服過華夏,常常以此為傲。之所以如此,國外勢力的推波助瀾也是一個主要原因,別有用心的人總會存在,他們真的相信,也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稱呼原因
近些年來,我國與蒙古國的關係緩和了很多,但是有些東西是很難變的,比如稱呼。我們稱呼他們為外蒙,而他們對我們的稱呼則不是那麽友好了。他們稱呼我們為“胡紮”,這可不是什麽好的詞匯,意思是不靠譜的人。
外蒙的人之所以如此稱呼,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在長時間的相互通商以來,他們常常受到我國一些奸商的欺騙。也是因此,想要徹底扭轉,需要長時間的信任才可以。
結語
因曆史原因促成的事實,雖然已經無法更改,但是我們自己要做到問心無愧,展示大國形象。
眾所周知,在古代縣令相當於現在的縣長,而縣令這個稱號起於戰國時期,當時縣令隸屬於國君管理。到了戰國末年,郡縣兩級製形成,縣令隸屬於郡守管理,而自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郡縣製的確立。縣令的官職雖然小,但是在曆史上有這樣一個家族,壟斷了當地縣令長達600多年,就連皇帝也無可奈何。
在中國有一個地方,不管朝代如何更替,縣令都是這個家族的,那麽這是一個什麽樣的家族呢?竟然在長達600多年的時間壟斷縣令一職。這個縣城估計很多人都知道,它位於山東曲阜,而提到曲阜想必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孔子和儒家思想。而曲阜的縣令就是被孔氏家族世代壟斷,而儒家思想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思想就成了正統思想。
那麽孔氏家族是怎麽一直壟斷曲阜縣令呢,而我們都知道在朝代的更替過程中,無數世家貴族的命運都掌握在統治者的手中,但是卻隻有孔家一直在曲阜屹立不倒。衍聖公是中國封建社會享有特權的大貴族,宋代時相當於八品官,元代提升為三品,明初是一品文官,清代還特許在紫禁城騎馬,在禦道上行走。衍聖公府(即孔府),是全國僅次於明清皇宮的最大府第。
衍聖公還擔任曲阜的縣令一職,後來由於負責的事情越來越多,沒辦法兼顧曲阜縣令的政事。後來,由衍聖公推選孔氏家族的後人來擔任曲阜縣令一職,而這項命令一直持續了600多年。到了明朝嘉靖年間,孔氏族人在任曲阜縣令上沒有幹好,而當時朝廷上有很多人要求皇帝取消孔氏族人擔任縣令。後來皇帝想了個辦法,對曲阜的縣令的孔氏族人進行考核,擇優錄取。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華夏兒女由56個民族共同組成,各民族文化不同,卻又相互包容。能生活在這樣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中,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幸運。而在少數民族中,蒙古族是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民族。
我們常常稱呼蒙古為內蒙古,之所以這樣稱呼,是因為還有外蒙古。從稱呼上就可以很明確的看出來,內蒙古是我們的,外蒙古則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二者又都叫蒙古,這就是曆史原因了。
曆史上,外蒙古也曾是我國的一部分,因為種種原因才不屬於我國範圍內。我們稱呼他們為外蒙,那他們又是如何稱呼我們的?答案讓人很驚訝。
蒙古起源
蒙古族是遊牧民族,是我國民族融合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家熟知的匈奴、女真都屬於遊牧民族。他們所生活的地方,與中原地區有著很大的區別。中原地區是農耕為主,有著穩定的居所,而他們則是不固定居所,甚至不會耕種。
所以,他們主要的飲食是肉食。也是因此,遊牧民族的社會發達程度,遠遠不如中原地區的百姓。但是,因為長期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他們的戰鬥力異常強悍。
遊牧民族從生下來就有著勇猛的本性,他們世代生活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自成一方天地。但是,這茫茫無盡的大草原上,生活的遊牧名族又分不同的部族。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領地,和我國古代兼並土地一樣。
遊牧民族也會不斷戰爭,以此來擴大實力,每攻下一處就會收走一切財產,包括敵人的女人。因為生存條件惡劣,他們會多生育兒女,各個部族之間沒有永遠的和平,也沒有永遠的戰爭,結盟都是相對而言的。
也是因為這樣不斷的內耗,遊牧民族始終無法真正的凝聚成一股勢力。不過就算如此,在秦漢時期還是給中原地區的統治者造成了很大的麻煩。尤其是給漢王朝的邊疆穩定,帶來了極大的威脅。
漢朝不得已用和親的方式,才換來短暫的安寧,一直到漢武帝的橫空出世,才解決了這個問題。這還是沒有統一的遊牧民族,就能給中原王朝帶來如此大的威脅,其戰鬥力可想而知有多麽強大。
漢朝雖然解決了邊患問題,但是,後來的朝代同樣又麵臨著這個問題。尤其到了宋朝的時候,因為重文輕武,宋朝的戰鬥力非常弱,常常被金國和遼國打的體無完膚。
而在這個時候,世代生活在草原的蒙古族也開始被人所熟知。但是,蒙古族依然是內鬥不斷,並沒有形成什麽很大的勢力,還要依附於金國。直到鐵木真崛起,一統了蒙古諸多部落,整個草原有了唯一的霸主成吉思汗,他們才算是真正的從幕後走到了台前。
統一後的蒙古族空前強大,所到之處再無對手。不但滅了金和宋,整片歐亞大陸都匍匐在了他們的鐵蹄之下。這個民族締造了屬於自己的王朝,元朝。
內外之分
元朝雖然強大,但是少數民族隻尚武,打天下對他們來講很容易,可是治理天下也是一門大學問。所以,元朝在忽必烈駕崩後,就開始為了爭奪皇位不斷的內鬥,忽視了治國理政。
各地百姓揭竿而起,麵臨著天下大亂的元朝,依然在不斷的內鬥中。最終,皇帝被趕出了元大都,元順帝帶著殘兵敗將重新回到了草原。後來,明朝皇帝對其進行了數次征討,雖然蒙古族遭到了重創,但是並沒有滅亡。
一直到了清朝,蒙古族與其還十分交好。待到封建王朝結束,沒多久就開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是主戰場之一,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才結束了戰爭。因為蒙古的地理位置特殊,所以蘇聯就打起了歪主意。
他們開始暗中支持蒙古獨立,而民國政府當時也默許了這件事情,所以就形成了如今的蒙古國。但他們並未完全獨立,南部區域仍然在我國的境內。從此,一脈相承的蒙古人成了兩個國家的人。
尚在我國區域內的,稱其為內蒙,在我國區域外的,則稱之為外蒙。因為是蘇聯支持的蒙古國獨立,所以他們自然就倒向了蘇聯一方。在中蘇交惡的時候,他們還利用蒙古給我國造成了非常大的幹擾。
畢竟,蒙古國地理位置特殊,一旦他們敞開大門就可以直接進攻我國東北地區。我國麵對著這種威脅予以了堅決的還擊,這才化解了一場危機。蒙古國在獨立之後,為了徹底脫離中國的影響,他們編篡了自己的曆史。
其中杜撰的成分居多,外蒙將唯一被人熟知的成吉思汗搬上了史書,將其描述成了征服華夏的人物。隨後,又對敵國不斷的抹黑,將我國描述成奴役他們的侵略者。
這種觀點至今都是一種主流的觀點,他們始終認為征服過華夏,常常以此為傲。之所以如此,國外勢力的推波助瀾也是一個主要原因,別有用心的人總會存在,他們真的相信,也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稱呼原因
近些年來,我國與蒙古國的關係緩和了很多,但是有些東西是很難變的,比如稱呼。我們稱呼他們為外蒙,而他們對我們的稱呼則不是那麽友好了。他們稱呼我們為“胡紮”,這可不是什麽好的詞匯,意思是不靠譜的人。
外蒙的人之所以如此稱呼,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在長時間的相互通商以來,他們常常受到我國一些奸商的欺騙。也是因此,想要徹底扭轉,需要長時間的信任才可以。
結語
因曆史原因促成的事實,雖然已經無法更改,但是我們自己要做到問心無愧,展示大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