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你知道的太多了
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也說 作者:懶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ok,我現在要開啟新的第6章了,要看的話直接跳到那一張就好了。那一章的名字就叫真正的第6章,我又要開始講了。
我之前是打算水的,但是我閨蜜說這是一本好書。因為就是真情實感,然後最近又有風可發了,隻要讓我心煩,我的靈感就來了,ok可以繼續了,還有第5章就講了那麽一點點,第5章你也可以直接跳,直接看那個章節名字叫真正的第6章,我又要開始講了的那一個就可以了。
我先問一句,有沒有要互相關注的
可以在這本書就是直接打個五星評分,然後評論,直接跟我說要互相關注,嗯,但是我不知道,如果吞評的話我就看不到。估計沒有多少人,但是還是很謝謝?
啊啊啊你都能看到,或者聽到第5章,要是在意過內容,那你知道的太多了,
好好好,那我要開始提問了。
好嘛,其實是這幾天,我沒有之前那麽想發癲,但是心裏還是扭曲的不得了,不過這個不想更了,因為你知道的太多了,懂嗎?也可能我會後悔完結這個。因為我可能之後也好想說話的。
還有就是我想體驗一下完結的滋味,我要開新書嘍,喜羊羊與灰太狼那本是舊書,然後我開新書就是講我和我前任的那些事情,看這書別帶三觀啊!當然我會改,真正的情節我肯定是會改的。
因為我感覺如果把真情節寫出來,那三觀太炸裂了,不過嘛,我還想體驗一把,嗯,作品首秀。
所以我決定。拿我上學的筆記把它湊到8萬字。
無所謂啊,我上學的筆記都是知識,筆記嘛,相同的很正常。
要學習的和不學習的可以都不看,因為筆記我筆記寫的很亂的。
哦等等我突然發現了我原來曆史課上的罰抄。
跟你們說。原來我們曆史老師上課不得了的喜歡讓我們罰抄,但是呢,他上課那個氣氛很好,而且就是說他讓我們罰抄的話,嗯就是倒還是願意去抄。
他讓我們抄什麽呢?不僅要抄他給我們的筆記,然後初二的時候就是曆史嘛,沒有考好,然後挺多人。
抄曆史書哇,我還抄了兩遍,我把知識寫到這裏應該都不算抄襲吧,這知識這麽廣啊,ok,我要開始了。
我想想還是打亂順序吧,反正都是罰抄,這就相當於再抄一遍了。
不過有一些不一定是課上講的,有一些可能是我自己原來抄過的一些自己的筆記。隨便了。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象征、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誌、借物抒情、聯想、想象、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複、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正麵描寫、側麵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麵(又叫直接)、反麵(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十五、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十八、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一、議論文的文章的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並列式、遞進式。
二十二、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二十三、破折號用法:提示、注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嗬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複: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征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麽?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隻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製,表時間,表範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麽?
不能。因為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裏、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係
(3)這些詞是遞進關係,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麽時間、什麽地點)什麽人做什麽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麽,它的特點是什麽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麽,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麽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基本文體知識匯總
1.文章體裁?此文是一篇 。
詩歌、小說、散文(抒情散文、敘事散文)、劇本、說明文、議論文
2.記敘文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
3.找主題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議論抒情句。
4.文章內容?
方法:看題目、人物(事物)、事件,進行綜合、概括。
答:此文記敘了(描寫了、說明了)……,表現了(讚美了、揭示了)……。
5.材料組織特點?
緊緊圍繞中心選取典型事件,剪裁得體,詳略得當。
6.劃分層次?
(1)按時間劃分(找表示時間的短語)
(2)按地點劃分(找表示地點的短語)
(3)按事情發展過程(找各個事件)
(4)總分總(掐頭去尾)
7.記敘線索及作用?
線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時間(5)地點(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8.為文章擬標題。
找文章的線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填寫讀書卡片。
按各項要求上原文尋找,再填寫。注意原文的標題、作者、出版社等項(有時在括號內)。
10.記敘順序及作用?
(1)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
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倒敘(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麵發生的事。)
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3)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
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敘(略)
11.語言特色?
結合語境和修辭方法從下列詞語中選擇:
形象生動、清新優美、簡潔凝練、準確嚴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節奏感強。(注:必須結合具體語句分析。)
12.寫作手法及作用?
(1)擬人手法
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3)誇張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義寄托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5)對比手法
通過比較,突出事物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
(6)襯托(側麵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
(7)諷刺手法
運用比喻、誇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8)欲揚先抑
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後照應(首尾呼應)
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13.修辭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2)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3)誇張:突出特征,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排比: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長於抒情。
(5)對偶:形式整齊,音韻和諧,互相映襯,互為補充。
(6)反複:強調某種意思,強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8)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
注:必須結合相關語句分析。
14.具體詞語的含義與作用?
方法:聯係詞語本義,解釋在文中的含義,找出其指代的具體內容。
答:“xx”一詞原指……,這裏指……,起到了……的作用。
15.句子含義?
抓住關鍵詞,分析它的特點及含義,聯係上下文再解釋。
16.句子在結構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
(2)開啟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啟下(過渡)
(4)為後文作鋪墊
17.表達方式?
記敘、議論、抒情、描寫、說明
18.記敘文中議論的作用?
引發讀者思考,點明人物或事件的意義,突出中心,升華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19.記敘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發作者真摯深沉的情感,引發讀者的感情共鳴,使文章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20.描寫的種類及作用?
種類:
(1)肖像描寫(2)外貌描寫(3)神態描寫(4)動作描寫
(5)語言(對話)描寫(7)心理描寫(8)景物描寫
(9)場景描寫(10)環境描寫(11)細節描寫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揭示文章主題。
21.散文特點?
形散而神不散。
22.散文種類?
(1)敘事散文(2)抒情散文
23.小說種類?
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小小說
24.小說三要素?
人物、環境、情節
25.環境的種類及作用?
(1)自然環境
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及人物活動的空間,襯托人物的心情。
(2)社會環境
交代事件發生的社會背景、時代特征,襯托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
揭示文章主題。
26.情節由哪幾部分構成?
(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
27.續寫小說結尾。
按照小說故事情節發展的規律續寫,要簡潔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議論文閱讀技巧一論點(證明什麽)
論點應該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個完整的句子。論點一般是用判斷句的形式表達的。
1.中心論點1個(統帥分論點)
1明確:
分論點n個(補充和證明中心論點)]
2方法
1從位置上找:1標題;2開篇;3中間;4結尾。
2分析文章的論據。(可用於檢驗預想的論點是否恰當)
3摘錄法(隻有分論點,而無中心論點)
2.分析論點是怎樣提出的
1擺事實講道理後歸結論點;
2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
3針對生活中存在的現象,提出論題,通過分析論述,歸結出中心論點;
4敘述作者的一段經曆湖,歸結出中心論點;
5作者從故事中提出問題,然後一步步分析推論,最後得出結論,提出中心論點。
二論據(用什麽證明)
1論據的類型:1事實論據(舉例後要總結,概述論據要緊扣論點);2道理論據(引用名言要分析)。
2論據要真實、可靠,典型(學科、國別、古今等)。
3次序安排(照應論點);
4判斷論據能否證明論點;
5補充論據(要能證明論點)。
三論證(怎樣證明)
1論證方法
1舉例論證(例證法)事實論據記敘
2道理論證(引證法和說理)道理論據議論
3對比論證(其本身也可以是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
4喻證法(比喻)
2分析論證過程
1論點是怎樣提出的;
2論點是怎樣被證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實,是否有正反兩麵的分析說理);3聯係全文的結構,是否有總結。
3論證的完整性(答:使論證更加全麵完整,避免產生誤解)
4分析論證的作用:證明該段的論點。
議論文的結構
1一般形式:1引論(提出問題);2本論(分析問題);3結論(解決問題)。
2類型
1並列式:1總分總;2總分;3分總。
2遞進式。
五議論文的語言
1嚴密(修飾性、限製性的語言的運用);
2生動(成語、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3詞序(從生活邏輯和上下文的照應上判斷);
4句序(關聯詞語的使用,特別要注意遞進關係)。
六駁論文的閱讀
1作者要批駁的錯誤觀點是什麽?
2作者是怎樣進行批駁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論據;
3由此,作者樹立的正確的觀點是什麽?中考說明文閱讀指導一、掌握說明文的文體知識:
(一)、把握說明對象,分清說明對象是事物還是事理。
明確被說明事物的特征: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標誌。
(二)、為了說明事物特征或說明事理,需要采用恰當的掌握幾種常見的說明方法,會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分類別:使說明的內容眉目清楚,避免重複交叉的現象。
2.下定義:使讀者對概念有確切的了解。
3.作比較:用人們熟知的與所要說明的事物作比較,從而突出被說明事物的特征。
4.舉例子:可使讀者對說明對象的特征獲得具體認識。
5.打比方:可達到形象地說明事物的作用。
6.列數字:可以準確地說明事物。
7.配圖表:使讀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觀地理解被說明的事物。
8.引資料:能使說明的內容更具體、更充實。
(三)、說明要有順序: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程序順序是時間順序的一種)、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說明文的順序,根據說明的目的和對象,可以以一種順序為主,兼用其他順序。
(四)、說明文的閱讀還要注意結構。
說明文的結構常見的形式有:“總(概說)——分(具體)”式、“總——分——總”式、“分——總”式、並列式、遞進式等。
(五)、說明語言的準確性,是說明文語言的先決條件。
準確性和多樣性、靈活性並不矛盾,有的以平實見長,有的以生動活潑見長。由於說明對象和作者語言風格的不同,說明的語言也是多種多樣的。或概括、或具體、或簡潔、或豐腴、或精練、或詳盡;或平易樸實,或幽默風趣。總之不拘一格。
一一這一部分。完結下一部分開始。
解題模式:指出所使用的修辭+生動形象的說明了**事物的**特征。
例:“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萬狀,惟妙惟肖”這句話有何表達作用?
答:運用比喻、擬人、排比修辭,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盧溝橋形式優美的特征。
4、說明順序
時間順序 從古到今,按時間的發展變化說明事物各個階段的特征。
空間順序 確定立足點,以地理位置的轉移說明事物在不同空間方位的特征。
邏輯順序 揭示事物內在原理、從概括到具體、從個別到一般、從現象到本質、從特點到用途、從原因到結果、從整體到局部等不同角度說明事物特征。
議論文體知識識記及閱讀方法
一、識記、理解議論文體常識。
1、 概念 作者針對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某些現象、問題,所表達觀點、看法、評價、見解或所提出的意見、號召等,並運用議論為主的表達方式,進行事實分析或道理分析,加以證明的一種文體。
2、 論點 作者的觀點,回答“證明什麽”的問題。
中心論點 統領全文論述內容的觀點。
分論點 中心論點的延伸、深化,證明中心論點某一方麵問題的觀點。
3、論據 證明論點的依據或材料,回答“用什麽證明”的問題。
事實論據 一般事實、史實、數據等。
道理論據 名言警句、科學公理、民間熟語等。
4、論證 運用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或方法,回答“怎樣證明”的問題。
擺事實 運用事實論據證明論點。
講道理 運用道理論據證明論點或直接分析事理。
5、論證角度
正麵論證 運用具有積極意義的正麵事實或理論證明論點。
反麵論證 運用具有消極意義的反麵事實或理論證明論點
6、 論證結構
提出問題(引論) 針對社會生活中所出現的某一問題或現象,旗幟鮮明的提出所要論述的觀點。
分析問題(本論) 緊扣中心論點,挖掘現象本質,深入問題核心,擺事實、講道理,進行嚴謹充分的論證。
解決問題(結論) 歸結全文內容,深化中心論點,提出呼籲、號召。
7、 論證方式
立論 作者針對社會生活中所出現的問題、現象,直接提出自己的觀點、看法。
駁論 通過駁斥錯誤、荒謬、消極的觀點、依據或論證過程,樹立自己正確、積極的觀點。
哎呀,我也不說哪哪哪來的,反正就是亂的可能看得
意象是詩歌藝術的精靈。簡單地說,意象就是寄托了詩人的情感或思想的物象(事物或獨特的藝術形象)。
以下是初一到初三語文古詩詞中常見的一些意象,以及相關詩句的例舉,同學們可要認真看看哈~
01初中語文古詩詞常見意象歸納
酒、飲酒
多表達豪情、悲愁、苦悶和鬱鬱不得誌的情感。
1.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李白)
2.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醉花陰》李清照)
3.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行路難》李白)
4.濁酒一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漁家傲》範仲淹)
5.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6.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浣溪沙》晏殊)
羌笛
多傳達離別之苦、相思之情和內心的孤寂。唐代邊塞詩中經常提到。
1.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2.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漁家傲》範仲淹)
3.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詞》王之渙)
柳
折柳 “柳”與“留”諧音,因此“柳”帶有傷離別的意味。而“折柳”就有相留之意。
1.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2.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月(殘月、明月、新月、玉盤)
在許多詩人筆下都是思鄉、念親的標誌,多傳達離愁別恨、寂寞思歸之情。
1.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2.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
3.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楓橋夜泊》張繼)
4.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渡荊門送別》李白)
5.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無題》李商隱)
流水
多傳達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感傷與哀愁。
1.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李白)
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觀滄海》曹操)
斜陽(夕陽、落日)
多傳達淒涼失落、蒼茫沉鬱、懷古幽情。
1.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王維)
2.四麵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漁家傲》範仲淹)
3.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望江南》溫庭筠)
4.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天淨沙·秋思》馬致遠)
浮雲
比喻在外漂泊的遊子。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李白)
風、霜、煙
多傳達哀怨、惆悵、淒苦、蒼涼等情思。
1.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黃鶴樓》崔顥)
2.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雁門太守行》李賀)
3.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武陵春》李清照)
4.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落花(落紅、殘紅)
多傳達青春易逝、人生無常的深沉喟歎和哀愁。
1.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武陵春》李清照)
2.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浣溪沙》晏殊)
3.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己亥雜詩》龔自珍)
鬆
堅貞高潔
豈不罹凝寒,鬆柏有本性。(《贈從弟》劉楨)
梅
傲霜鬥雪,不怕打擊挫折,純淨潔白。
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卜算子·詠梅》陸遊)
菊
堅貞高潔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其五)》陶淵明)
萍
多傳達惆悵和哀愁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過零丁洋》文天祥)
梧桐
淒涼悲傷的象征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相見歡》李煜)
草木
多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
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杜甫)
2.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觀滄海》曹操)
杜鵑(子規)
淒涼哀傷的象征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鴻雁、青鳥
多傳達相思相愛、離愁、孤寂的情思。
1.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無題》李商隱)
2.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次北固山下》王灣)
舟
表達離情別緒、思鄉、愁苦之情。
1.隻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李清照)
2.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渡荊門送別》李白)
3.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次北固山下》王灣)
02初中語文古詩詞典故歸納
1.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典故:
聞笛賦——指西晉向秀所作的《思舊賦》。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滿司馬氏集團而被殺,向秀經過嵇康故居時,聽見有人吹笛,不禁悲從中來,於是作《思舊賦》。
爛柯人——指晉人王質。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把已經朽爛。回到村裏,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了。
在詩中的意思和作用:
詩人是借這兩個典故說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來,許多老朋友都已去世,隻能徒然地吟誦“聞笛賦”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來恍如隔世,覺得人事全非,不再是舊日的光景了。後一句用王質爛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貶謫時間的長久,又表現了世態的變遷,以及回歸之後生疏而悵惘的心情,涵義十分豐富。
2.濁酒一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範仲淹《漁家傲·秋思》
典故:
勒石燕然——用的是《後漢書·竇融列傳》中的典故,東漢時竇憲率兵打敗匈奴,一直追擊到燕然山,刻石紀功而還。
在詞中的意思和作用:
詞人在這裏正麵揭示了自己和征人們的一種心理矛盾:他們思念相距萬裏的家鄉,但卻沒有辦法回去,因為還沒有達到建立軍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詞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鄉與憂國、報國之情交織在一起。
3.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典故:
親射虎,看孫郎——孫郎即孫權,《三國誌》記載孫權在一次出行中,坐騎為虎所傷,他鎮定地在馬前擊斃了老虎。
在詞中的意思和作用:
詞人的意思是他要像當年的孫權那樣挽弓馬前射虎,這突出地展現了作者雖年紀已經不小,但是仍有著少年狂氣。
4.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典故:
遣馮唐——據《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記載:漢文帝時,魏尚為雲中太守,抵禦匈奴有功,隻因報功時多報了六個首級而獲罪削職。後來,文帝采納了馮唐的勸諫,派馮唐持符節到雲中去赦免魏尚。
在詞中的意思和作用:
這裏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達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馮唐赦魏尚那樣重用自己。
5.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典故:
射天狼——天狼星,據《晉書·天文誌》說是“主侵掠”的。
在詞中的意思和作用:
這裏用以代指從西北來進擾的西夏軍隊。詞人在這句中表達了自己要報效國家,抵禦入侵者,建功立業的決心。
6.八百裏分麾下炙……馬作的盧飛快。——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典故:
八百裏——指牛。據《世說新語·汰侈》載:晉王愷有良牛,名“八百裏駮”後世詩詞多以“八百裏”指牛。
的盧——良馬名。據《三國誌·蜀誌·先主傳》載,劉備在荊州遇險,他所騎的的盧馬“一踴三丈”馱他脫險。
在詞中的意思和作用:
形象的描寫了軍旅的生活和表現了抗金將士的英雄氣概
03初中語文課內外古詩詞主題分類
1.送別詩,表達依依不舍之情,或勸勉友人樂觀開朗的感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唐
2.離別之詩,抒發對家鄉的思念。
《渡荊門送別》 李白 唐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唐
3.別後對家人,對朋友的思念。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唐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唐
《水調歌頭》 蘇軾 宋
《武陵春》 李清照 宋
《望江南》 溫庭筠 宋
《蒹葭》 《詩經》 春秋
《無題》 李商隱 唐
4.表達思歸之心,羈旅之愁。
《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 元
5.表達對古人的緬懷之情,抒發曆史興亡之感。
《赤壁》 杜牧 唐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元
6.表達對戰爭的厭惡,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石壕吏》 杜甫 唐
《春望》 杜甫 唐
7.對統治者的批判,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觀刈麥》 白居易 唐
《泊秦淮》 杜牧 唐
8.對田園生活的向往,表達閑適恬淡的心情。
《歸園田居(其三)》 陶淵明 東晉
《飲酒(其五)》 陶淵明 東晉
《遊山西村》 陸遊 宋
《西江月》 辛棄疾 宋
9.表達憂國之思、報國之誌、憂民之心。
《過零丁洋》 文天祥 宋
《已亥雜詩》 龔自珍 清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唐
《漁家傲》 範仲淹 宋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宋
《雁門太守行》 李賀 唐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宋
10.即景抒情\/ 言誌
《登飛來峰》 王安石 宋
《望嶽》 杜甫 唐
《使至塞上》 王維 唐
《觀滄海》 曹操 三國
11.抒發對自身遭遇的感慨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唐
《行路難》 李白 唐
《相見歡》 李煜 唐
12.抒發對春天等美好景物的喜愛之情。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韓愈唐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
13.表現對年華已逝,好景不長的感傷。
《浣溪沙》 晏殊 宋
14.對國事的關心,代父從軍的敘事詩
《木蘭詩》《樂府民歌》 南北朝
15.表達對愛情、理想的追求。
《關雎》 《詩經》 春秋
04初中語文課內外古詩詞主題分類
1.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新事物孕育於舊事物解體之時。
2.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嶽》
說明站得高望得遠的道理。說明要有藐視和壓倒一切困難的雄心和氣概,才能有所作為的人生哲理。
3.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遊《遊山西村》
常用來形容進入一個別有天地的境界,或比喻絕處逢生的情景。
4.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表達了任何腐朽勢力都不可逆轉曆史潮流,新生力量必將茁壯成長的思想。
5.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蘭詩》
比喻事情錯綜複雜,不易辨清真相。
6.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赤壁》
抒發曆史興亡之感,蘊含機遇造人的哲理。
7.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水調歌頭》
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8.不畏浮雲遮望眼,隻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站得高看得遠
我之前是打算水的,但是我閨蜜說這是一本好書。因為就是真情實感,然後最近又有風可發了,隻要讓我心煩,我的靈感就來了,ok可以繼續了,還有第5章就講了那麽一點點,第5章你也可以直接跳,直接看那個章節名字叫真正的第6章,我又要開始講了的那一個就可以了。
我先問一句,有沒有要互相關注的
可以在這本書就是直接打個五星評分,然後評論,直接跟我說要互相關注,嗯,但是我不知道,如果吞評的話我就看不到。估計沒有多少人,但是還是很謝謝?
啊啊啊你都能看到,或者聽到第5章,要是在意過內容,那你知道的太多了,
好好好,那我要開始提問了。
好嘛,其實是這幾天,我沒有之前那麽想發癲,但是心裏還是扭曲的不得了,不過這個不想更了,因為你知道的太多了,懂嗎?也可能我會後悔完結這個。因為我可能之後也好想說話的。
還有就是我想體驗一下完結的滋味,我要開新書嘍,喜羊羊與灰太狼那本是舊書,然後我開新書就是講我和我前任的那些事情,看這書別帶三觀啊!當然我會改,真正的情節我肯定是會改的。
因為我感覺如果把真情節寫出來,那三觀太炸裂了,不過嘛,我還想體驗一把,嗯,作品首秀。
所以我決定。拿我上學的筆記把它湊到8萬字。
無所謂啊,我上學的筆記都是知識,筆記嘛,相同的很正常。
要學習的和不學習的可以都不看,因為筆記我筆記寫的很亂的。
哦等等我突然發現了我原來曆史課上的罰抄。
跟你們說。原來我們曆史老師上課不得了的喜歡讓我們罰抄,但是呢,他上課那個氣氛很好,而且就是說他讓我們罰抄的話,嗯就是倒還是願意去抄。
他讓我們抄什麽呢?不僅要抄他給我們的筆記,然後初二的時候就是曆史嘛,沒有考好,然後挺多人。
抄曆史書哇,我還抄了兩遍,我把知識寫到這裏應該都不算抄襲吧,這知識這麽廣啊,ok,我要開始了。
我想想還是打亂順序吧,反正都是罰抄,這就相當於再抄一遍了。
不過有一些不一定是課上講的,有一些可能是我自己原來抄過的一些自己的筆記。隨便了。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象征、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誌、借物抒情、聯想、想象、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複、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正麵描寫、側麵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麵(又叫直接)、反麵(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十五、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十八、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一、議論文的文章的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並列式、遞進式。
二十二、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二十三、破折號用法:提示、注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嗬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複: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征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麽?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隻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製,表時間,表範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麽?
不能。因為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裏、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係
(3)這些詞是遞進關係,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麽時間、什麽地點)什麽人做什麽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麽,它的特點是什麽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麽,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麽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基本文體知識匯總
1.文章體裁?此文是一篇 。
詩歌、小說、散文(抒情散文、敘事散文)、劇本、說明文、議論文
2.記敘文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
3.找主題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議論抒情句。
4.文章內容?
方法:看題目、人物(事物)、事件,進行綜合、概括。
答:此文記敘了(描寫了、說明了)……,表現了(讚美了、揭示了)……。
5.材料組織特點?
緊緊圍繞中心選取典型事件,剪裁得體,詳略得當。
6.劃分層次?
(1)按時間劃分(找表示時間的短語)
(2)按地點劃分(找表示地點的短語)
(3)按事情發展過程(找各個事件)
(4)總分總(掐頭去尾)
7.記敘線索及作用?
線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時間(5)地點(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8.為文章擬標題。
找文章的線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填寫讀書卡片。
按各項要求上原文尋找,再填寫。注意原文的標題、作者、出版社等項(有時在括號內)。
10.記敘順序及作用?
(1)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
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倒敘(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麵發生的事。)
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3)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
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敘(略)
11.語言特色?
結合語境和修辭方法從下列詞語中選擇:
形象生動、清新優美、簡潔凝練、準確嚴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節奏感強。(注:必須結合具體語句分析。)
12.寫作手法及作用?
(1)擬人手法
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3)誇張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義寄托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5)對比手法
通過比較,突出事物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
(6)襯托(側麵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
(7)諷刺手法
運用比喻、誇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8)欲揚先抑
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後照應(首尾呼應)
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13.修辭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2)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3)誇張:突出特征,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排比: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長於抒情。
(5)對偶:形式整齊,音韻和諧,互相映襯,互為補充。
(6)反複:強調某種意思,強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8)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
注:必須結合相關語句分析。
14.具體詞語的含義與作用?
方法:聯係詞語本義,解釋在文中的含義,找出其指代的具體內容。
答:“xx”一詞原指……,這裏指……,起到了……的作用。
15.句子含義?
抓住關鍵詞,分析它的特點及含義,聯係上下文再解釋。
16.句子在結構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
(2)開啟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啟下(過渡)
(4)為後文作鋪墊
17.表達方式?
記敘、議論、抒情、描寫、說明
18.記敘文中議論的作用?
引發讀者思考,點明人物或事件的意義,突出中心,升華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19.記敘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發作者真摯深沉的情感,引發讀者的感情共鳴,使文章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20.描寫的種類及作用?
種類:
(1)肖像描寫(2)外貌描寫(3)神態描寫(4)動作描寫
(5)語言(對話)描寫(7)心理描寫(8)景物描寫
(9)場景描寫(10)環境描寫(11)細節描寫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揭示文章主題。
21.散文特點?
形散而神不散。
22.散文種類?
(1)敘事散文(2)抒情散文
23.小說種類?
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小小說
24.小說三要素?
人物、環境、情節
25.環境的種類及作用?
(1)自然環境
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及人物活動的空間,襯托人物的心情。
(2)社會環境
交代事件發生的社會背景、時代特征,襯托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
揭示文章主題。
26.情節由哪幾部分構成?
(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
27.續寫小說結尾。
按照小說故事情節發展的規律續寫,要簡潔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議論文閱讀技巧一論點(證明什麽)
論點應該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個完整的句子。論點一般是用判斷句的形式表達的。
1.中心論點1個(統帥分論點)
1明確:
分論點n個(補充和證明中心論點)]
2方法
1從位置上找:1標題;2開篇;3中間;4結尾。
2分析文章的論據。(可用於檢驗預想的論點是否恰當)
3摘錄法(隻有分論點,而無中心論點)
2.分析論點是怎樣提出的
1擺事實講道理後歸結論點;
2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
3針對生活中存在的現象,提出論題,通過分析論述,歸結出中心論點;
4敘述作者的一段經曆湖,歸結出中心論點;
5作者從故事中提出問題,然後一步步分析推論,最後得出結論,提出中心論點。
二論據(用什麽證明)
1論據的類型:1事實論據(舉例後要總結,概述論據要緊扣論點);2道理論據(引用名言要分析)。
2論據要真實、可靠,典型(學科、國別、古今等)。
3次序安排(照應論點);
4判斷論據能否證明論點;
5補充論據(要能證明論點)。
三論證(怎樣證明)
1論證方法
1舉例論證(例證法)事實論據記敘
2道理論證(引證法和說理)道理論據議論
3對比論證(其本身也可以是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
4喻證法(比喻)
2分析論證過程
1論點是怎樣提出的;
2論點是怎樣被證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實,是否有正反兩麵的分析說理);3聯係全文的結構,是否有總結。
3論證的完整性(答:使論證更加全麵完整,避免產生誤解)
4分析論證的作用:證明該段的論點。
議論文的結構
1一般形式:1引論(提出問題);2本論(分析問題);3結論(解決問題)。
2類型
1並列式:1總分總;2總分;3分總。
2遞進式。
五議論文的語言
1嚴密(修飾性、限製性的語言的運用);
2生動(成語、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3詞序(從生活邏輯和上下文的照應上判斷);
4句序(關聯詞語的使用,特別要注意遞進關係)。
六駁論文的閱讀
1作者要批駁的錯誤觀點是什麽?
2作者是怎樣進行批駁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論據;
3由此,作者樹立的正確的觀點是什麽?中考說明文閱讀指導一、掌握說明文的文體知識:
(一)、把握說明對象,分清說明對象是事物還是事理。
明確被說明事物的特征: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標誌。
(二)、為了說明事物特征或說明事理,需要采用恰當的掌握幾種常見的說明方法,會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分類別:使說明的內容眉目清楚,避免重複交叉的現象。
2.下定義:使讀者對概念有確切的了解。
3.作比較:用人們熟知的與所要說明的事物作比較,從而突出被說明事物的特征。
4.舉例子:可使讀者對說明對象的特征獲得具體認識。
5.打比方:可達到形象地說明事物的作用。
6.列數字:可以準確地說明事物。
7.配圖表:使讀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觀地理解被說明的事物。
8.引資料:能使說明的內容更具體、更充實。
(三)、說明要有順序: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程序順序是時間順序的一種)、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說明文的順序,根據說明的目的和對象,可以以一種順序為主,兼用其他順序。
(四)、說明文的閱讀還要注意結構。
說明文的結構常見的形式有:“總(概說)——分(具體)”式、“總——分——總”式、“分——總”式、並列式、遞進式等。
(五)、說明語言的準確性,是說明文語言的先決條件。
準確性和多樣性、靈活性並不矛盾,有的以平實見長,有的以生動活潑見長。由於說明對象和作者語言風格的不同,說明的語言也是多種多樣的。或概括、或具體、或簡潔、或豐腴、或精練、或詳盡;或平易樸實,或幽默風趣。總之不拘一格。
一一這一部分。完結下一部分開始。
解題模式:指出所使用的修辭+生動形象的說明了**事物的**特征。
例:“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萬狀,惟妙惟肖”這句話有何表達作用?
答:運用比喻、擬人、排比修辭,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盧溝橋形式優美的特征。
4、說明順序
時間順序 從古到今,按時間的發展變化說明事物各個階段的特征。
空間順序 確定立足點,以地理位置的轉移說明事物在不同空間方位的特征。
邏輯順序 揭示事物內在原理、從概括到具體、從個別到一般、從現象到本質、從特點到用途、從原因到結果、從整體到局部等不同角度說明事物特征。
議論文體知識識記及閱讀方法
一、識記、理解議論文體常識。
1、 概念 作者針對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某些現象、問題,所表達觀點、看法、評價、見解或所提出的意見、號召等,並運用議論為主的表達方式,進行事實分析或道理分析,加以證明的一種文體。
2、 論點 作者的觀點,回答“證明什麽”的問題。
中心論點 統領全文論述內容的觀點。
分論點 中心論點的延伸、深化,證明中心論點某一方麵問題的觀點。
3、論據 證明論點的依據或材料,回答“用什麽證明”的問題。
事實論據 一般事實、史實、數據等。
道理論據 名言警句、科學公理、民間熟語等。
4、論證 運用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或方法,回答“怎樣證明”的問題。
擺事實 運用事實論據證明論點。
講道理 運用道理論據證明論點或直接分析事理。
5、論證角度
正麵論證 運用具有積極意義的正麵事實或理論證明論點。
反麵論證 運用具有消極意義的反麵事實或理論證明論點
6、 論證結構
提出問題(引論) 針對社會生活中所出現的某一問題或現象,旗幟鮮明的提出所要論述的觀點。
分析問題(本論) 緊扣中心論點,挖掘現象本質,深入問題核心,擺事實、講道理,進行嚴謹充分的論證。
解決問題(結論) 歸結全文內容,深化中心論點,提出呼籲、號召。
7、 論證方式
立論 作者針對社會生活中所出現的問題、現象,直接提出自己的觀點、看法。
駁論 通過駁斥錯誤、荒謬、消極的觀點、依據或論證過程,樹立自己正確、積極的觀點。
哎呀,我也不說哪哪哪來的,反正就是亂的可能看得
意象是詩歌藝術的精靈。簡單地說,意象就是寄托了詩人的情感或思想的物象(事物或獨特的藝術形象)。
以下是初一到初三語文古詩詞中常見的一些意象,以及相關詩句的例舉,同學們可要認真看看哈~
01初中語文古詩詞常見意象歸納
酒、飲酒
多表達豪情、悲愁、苦悶和鬱鬱不得誌的情感。
1.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李白)
2.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醉花陰》李清照)
3.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行路難》李白)
4.濁酒一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漁家傲》範仲淹)
5.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6.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浣溪沙》晏殊)
羌笛
多傳達離別之苦、相思之情和內心的孤寂。唐代邊塞詩中經常提到。
1.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2.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漁家傲》範仲淹)
3.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詞》王之渙)
柳
折柳 “柳”與“留”諧音,因此“柳”帶有傷離別的意味。而“折柳”就有相留之意。
1.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2.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月(殘月、明月、新月、玉盤)
在許多詩人筆下都是思鄉、念親的標誌,多傳達離愁別恨、寂寞思歸之情。
1.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2.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
3.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楓橋夜泊》張繼)
4.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渡荊門送別》李白)
5.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無題》李商隱)
流水
多傳達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感傷與哀愁。
1.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李白)
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觀滄海》曹操)
斜陽(夕陽、落日)
多傳達淒涼失落、蒼茫沉鬱、懷古幽情。
1.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王維)
2.四麵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漁家傲》範仲淹)
3.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望江南》溫庭筠)
4.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天淨沙·秋思》馬致遠)
浮雲
比喻在外漂泊的遊子。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李白)
風、霜、煙
多傳達哀怨、惆悵、淒苦、蒼涼等情思。
1.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黃鶴樓》崔顥)
2.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雁門太守行》李賀)
3.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武陵春》李清照)
4.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落花(落紅、殘紅)
多傳達青春易逝、人生無常的深沉喟歎和哀愁。
1.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武陵春》李清照)
2.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浣溪沙》晏殊)
3.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己亥雜詩》龔自珍)
鬆
堅貞高潔
豈不罹凝寒,鬆柏有本性。(《贈從弟》劉楨)
梅
傲霜鬥雪,不怕打擊挫折,純淨潔白。
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卜算子·詠梅》陸遊)
菊
堅貞高潔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其五)》陶淵明)
萍
多傳達惆悵和哀愁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過零丁洋》文天祥)
梧桐
淒涼悲傷的象征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相見歡》李煜)
草木
多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
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杜甫)
2.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觀滄海》曹操)
杜鵑(子規)
淒涼哀傷的象征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鴻雁、青鳥
多傳達相思相愛、離愁、孤寂的情思。
1.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無題》李商隱)
2.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次北固山下》王灣)
舟
表達離情別緒、思鄉、愁苦之情。
1.隻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李清照)
2.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渡荊門送別》李白)
3.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次北固山下》王灣)
02初中語文古詩詞典故歸納
1.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典故:
聞笛賦——指西晉向秀所作的《思舊賦》。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滿司馬氏集團而被殺,向秀經過嵇康故居時,聽見有人吹笛,不禁悲從中來,於是作《思舊賦》。
爛柯人——指晉人王質。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把已經朽爛。回到村裏,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了。
在詩中的意思和作用:
詩人是借這兩個典故說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來,許多老朋友都已去世,隻能徒然地吟誦“聞笛賦”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來恍如隔世,覺得人事全非,不再是舊日的光景了。後一句用王質爛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貶謫時間的長久,又表現了世態的變遷,以及回歸之後生疏而悵惘的心情,涵義十分豐富。
2.濁酒一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範仲淹《漁家傲·秋思》
典故:
勒石燕然——用的是《後漢書·竇融列傳》中的典故,東漢時竇憲率兵打敗匈奴,一直追擊到燕然山,刻石紀功而還。
在詞中的意思和作用:
詞人在這裏正麵揭示了自己和征人們的一種心理矛盾:他們思念相距萬裏的家鄉,但卻沒有辦法回去,因為還沒有達到建立軍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詞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鄉與憂國、報國之情交織在一起。
3.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典故:
親射虎,看孫郎——孫郎即孫權,《三國誌》記載孫權在一次出行中,坐騎為虎所傷,他鎮定地在馬前擊斃了老虎。
在詞中的意思和作用:
詞人的意思是他要像當年的孫權那樣挽弓馬前射虎,這突出地展現了作者雖年紀已經不小,但是仍有著少年狂氣。
4.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典故:
遣馮唐——據《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記載:漢文帝時,魏尚為雲中太守,抵禦匈奴有功,隻因報功時多報了六個首級而獲罪削職。後來,文帝采納了馮唐的勸諫,派馮唐持符節到雲中去赦免魏尚。
在詞中的意思和作用:
這裏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達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馮唐赦魏尚那樣重用自己。
5.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典故:
射天狼——天狼星,據《晉書·天文誌》說是“主侵掠”的。
在詞中的意思和作用:
這裏用以代指從西北來進擾的西夏軍隊。詞人在這句中表達了自己要報效國家,抵禦入侵者,建功立業的決心。
6.八百裏分麾下炙……馬作的盧飛快。——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典故:
八百裏——指牛。據《世說新語·汰侈》載:晉王愷有良牛,名“八百裏駮”後世詩詞多以“八百裏”指牛。
的盧——良馬名。據《三國誌·蜀誌·先主傳》載,劉備在荊州遇險,他所騎的的盧馬“一踴三丈”馱他脫險。
在詞中的意思和作用:
形象的描寫了軍旅的生活和表現了抗金將士的英雄氣概
03初中語文課內外古詩詞主題分類
1.送別詩,表達依依不舍之情,或勸勉友人樂觀開朗的感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唐
2.離別之詩,抒發對家鄉的思念。
《渡荊門送別》 李白 唐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唐
3.別後對家人,對朋友的思念。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唐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唐
《水調歌頭》 蘇軾 宋
《武陵春》 李清照 宋
《望江南》 溫庭筠 宋
《蒹葭》 《詩經》 春秋
《無題》 李商隱 唐
4.表達思歸之心,羈旅之愁。
《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 元
5.表達對古人的緬懷之情,抒發曆史興亡之感。
《赤壁》 杜牧 唐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元
6.表達對戰爭的厭惡,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石壕吏》 杜甫 唐
《春望》 杜甫 唐
7.對統治者的批判,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觀刈麥》 白居易 唐
《泊秦淮》 杜牧 唐
8.對田園生活的向往,表達閑適恬淡的心情。
《歸園田居(其三)》 陶淵明 東晉
《飲酒(其五)》 陶淵明 東晉
《遊山西村》 陸遊 宋
《西江月》 辛棄疾 宋
9.表達憂國之思、報國之誌、憂民之心。
《過零丁洋》 文天祥 宋
《已亥雜詩》 龔自珍 清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唐
《漁家傲》 範仲淹 宋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宋
《雁門太守行》 李賀 唐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宋
10.即景抒情\/ 言誌
《登飛來峰》 王安石 宋
《望嶽》 杜甫 唐
《使至塞上》 王維 唐
《觀滄海》 曹操 三國
11.抒發對自身遭遇的感慨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唐
《行路難》 李白 唐
《相見歡》 李煜 唐
12.抒發對春天等美好景物的喜愛之情。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韓愈唐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
13.表現對年華已逝,好景不長的感傷。
《浣溪沙》 晏殊 宋
14.對國事的關心,代父從軍的敘事詩
《木蘭詩》《樂府民歌》 南北朝
15.表達對愛情、理想的追求。
《關雎》 《詩經》 春秋
04初中語文課內外古詩詞主題分類
1.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新事物孕育於舊事物解體之時。
2.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嶽》
說明站得高望得遠的道理。說明要有藐視和壓倒一切困難的雄心和氣概,才能有所作為的人生哲理。
3.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遊《遊山西村》
常用來形容進入一個別有天地的境界,或比喻絕處逢生的情景。
4.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表達了任何腐朽勢力都不可逆轉曆史潮流,新生力量必將茁壯成長的思想。
5.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蘭詩》
比喻事情錯綜複雜,不易辨清真相。
6.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赤壁》
抒發曆史興亡之感,蘊含機遇造人的哲理。
7.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水調歌頭》
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8.不畏浮雲遮望眼,隻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站得高看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