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選擇良種,還是選擇兩年後繳稅,大家心裏也就有數了。
田稅不過二十稅一,一百斤糧食也才交五斤,要是真能畝產六百斤,怎麽著都值得。
不過此消息一出,大家都在觀望,小滿不著急,這不是給了她們兩年時間,她隻需要在兩年內丈量完全國的土地。
大多數普通百姓都願意讓朝堂丈量土地,小滿有足夠多的田產用來育種,第一年,小滿可以降價,甚至是先借給百姓良種,不過來年肯定是要還的。
隨著高產良種消息的傳出,星月國的田地部分種上了高產水稻,還剩下大部分人在觀望。
倒也太平。
當然了,國庫空虛的問題還是要解決的。
小滿願意拿私庫裏的銀子養兵,那是因為兵是亂世立足之本,也就是她的立足之本。
她可不願意拿自己私庫裏的銀子養文武百官。
既然沒有田稅來源,那麽就從別的地方找回來。
鹽稅肯定不能亂動,要是現在不宜動鹽商,小滿都想取消鹽稅,畢竟鹽商也是一股狠勢力,為了銀子,她們是什麽都幹的出來,典型的要錢不要命。
小滿以後肯定會動,但是不是現在。
不能動鹽稅,那麽就從商業稅和海關稅做起。
隨後小滿下令實行商業稅。
如今信息不流暢,肯定不能跟後世一樣,小商小販賺的不多,讓他們繳稅,查出來的稅還不夠人力呢!
所以隻能從大頭開始。
商業稅和海關稅剛開始沒人理睬,老奸巨猾的商人覺得小滿異想天開,甚至有人嗤笑道:“賬本都不知道能不能看明白,還想收稅,真是狂妄。”
小滿也聽過這樣的言辭,不怎麽在意。
“傳令下去,命各州主事官員開始查各州商人的產業情況,給各家產業做個排名,先看看有多少願意交稅的,又都交了多少。”
“是,陛下。”
說話的人是王依,她就是當初小滿安排在朝堂的人,也是她當初替陳家說話,讓前女皇不至於一怒之下滅了陳家滿門。
雖然她也覺得陛下此舉對商人而言並不怎麽有用,畢竟朝廷也沒那麽多人去查,若是仔細去查賬,朝廷也沒有合適的理由,長久下去,必然會造成商人對朝廷的敵視仇視。
可是想到陛下攤丁入畝,還有高產水稻良種,王依心裏又覺得她都清楚的事陛下不會不清楚。
她覺得陛下肯定會做些什麽,就像突然高產水稻一樣。
所以她隻需要聽陛下的命令就行。
看著王依沒有質疑,小滿對此十分滿意。
這樣的官員未必是個好官,但是對上位者而言,就喜歡聽話的人,目前她還不需要兩種聲音。
治理國家,她確實是第一次,但是目前她做的,她有九成把握能夠做成,即便做不成,她也有十成的把握能夠善後。
所以她暫時不需要別的意見。
當然了,有些時候,她也會聽取一些意見,畢竟有些時候古人的智慧也不能小覷。
各地官員對於統計一事,倒也上心,肯定要上心的,畢竟也能借此大賺一筆,商戶都不願意跟朝廷對上,打算走陽奉陰違的路子。
統計產業,做排名,那就花銀子,把產業降低,降排名就是。
小滿也不怕,私下讓人給那些官員傳信,有願意花銀子買的,可以收,算正常收入,就當是獎勵了。
有了陛下的示意,原本就不算特別老實的官員們對行賄的商人那叫一個來者不拒。
誰給的銀子多,他們就給誰辦事。
當然了,收的銀子記錄在冊,要呈上去的。
這個他們也沒意見,這樣一來,銀子就變得光明正大起來了。
他們樂得如此。
因為這事,用了三個月,統計的結果就出來了。
小滿仔細看了看,願意交的不多,好些都是迫不得已,銀子沒別人給的多,產業數量下不去,隻能意思意思多交一點。
三瓜倆棗,小滿讓人收入國庫,不多,但是該給文武百官發點俸祿了。
然後小滿下令鼓勵海上貿易,開了海禁,並且組建了水師,用的是她私庫裏的銀子。
第一批,她允許交稅交的最多的那一批商人跟著朝廷官船後麵海上貿易,要是沒有商船,也不要緊,第一次,朝廷可以低價允許商戶租船。
有些人覺得不妥,不過有些倒是機靈,看出了其中的機遇,決心大幹一把。
半年過去了,朝廷的船隊在水師的護送下第一次海上貿易回來,帶來的滿船的金子還有舶來品,舶來品下了船,一轉手,又變成了金子。
小滿沒瞞著海上貿易的收益。
這讓不少商人看著眼熱。
可是晚了,現在即便他們想再交商業稅,朝廷也不收了。
幾經打聽,明年朝廷還會重新統計,依舊按照商業稅收的多少來決定船隊的隨行名額。
海上貿易雖然有風險,但是利潤極大。
這次但凡隨行的商戶,賺翻了好嘛!
王依聽聞不少商戶哭著求著要交商業稅,偏偏陛下不要,心下震動不已,陛下真是奇才,天生帝王。
小滿兩道政令下達,讓滿朝文武明白了一個事實,陛下跟前女皇不一樣,很不一樣,並且聽陛下的沒錯。
改革容易見血,發生暴動,主要是因為改革會觸動一部分的利益,小滿倒是厲害,她雖然觸動了別人的利益,但是又在別的地方填補上去了,甚至更多。
既然如此,利益相關者,又怎麽會再繼續反對呢!
另一邊,南陽和北漠休養了過來後再去看星月國,發現星月國換了女皇,發展的蒸蒸日上。
這讓南陽和北漠感覺頗為複雜,明明都快將星月變成囊中之物,偏偏最後關頭,功虧一簣。
此時,兩國帝王還不知道即將要麵臨什麽,隻覺得實在可惜,隱隱有些後悔不該互相內耗。
可是晚了。
這個時候,種植高產良種的水稻收割了,畝產六百,確實沒錯,甚至土壤肥沃之地,還會更高一些。
然後星月國各地的大地主都開始主動要求丈量土地,甚至還要派人看著衙門的人丈量,生怕丈量少了,良種不夠,畢竟良種是按照田產量來的。
田稅不過二十稅一,一百斤糧食也才交五斤,要是真能畝產六百斤,怎麽著都值得。
不過此消息一出,大家都在觀望,小滿不著急,這不是給了她們兩年時間,她隻需要在兩年內丈量完全國的土地。
大多數普通百姓都願意讓朝堂丈量土地,小滿有足夠多的田產用來育種,第一年,小滿可以降價,甚至是先借給百姓良種,不過來年肯定是要還的。
隨著高產良種消息的傳出,星月國的田地部分種上了高產水稻,還剩下大部分人在觀望。
倒也太平。
當然了,國庫空虛的問題還是要解決的。
小滿願意拿私庫裏的銀子養兵,那是因為兵是亂世立足之本,也就是她的立足之本。
她可不願意拿自己私庫裏的銀子養文武百官。
既然沒有田稅來源,那麽就從別的地方找回來。
鹽稅肯定不能亂動,要是現在不宜動鹽商,小滿都想取消鹽稅,畢竟鹽商也是一股狠勢力,為了銀子,她們是什麽都幹的出來,典型的要錢不要命。
小滿以後肯定會動,但是不是現在。
不能動鹽稅,那麽就從商業稅和海關稅做起。
隨後小滿下令實行商業稅。
如今信息不流暢,肯定不能跟後世一樣,小商小販賺的不多,讓他們繳稅,查出來的稅還不夠人力呢!
所以隻能從大頭開始。
商業稅和海關稅剛開始沒人理睬,老奸巨猾的商人覺得小滿異想天開,甚至有人嗤笑道:“賬本都不知道能不能看明白,還想收稅,真是狂妄。”
小滿也聽過這樣的言辭,不怎麽在意。
“傳令下去,命各州主事官員開始查各州商人的產業情況,給各家產業做個排名,先看看有多少願意交稅的,又都交了多少。”
“是,陛下。”
說話的人是王依,她就是當初小滿安排在朝堂的人,也是她當初替陳家說話,讓前女皇不至於一怒之下滅了陳家滿門。
雖然她也覺得陛下此舉對商人而言並不怎麽有用,畢竟朝廷也沒那麽多人去查,若是仔細去查賬,朝廷也沒有合適的理由,長久下去,必然會造成商人對朝廷的敵視仇視。
可是想到陛下攤丁入畝,還有高產水稻良種,王依心裏又覺得她都清楚的事陛下不會不清楚。
她覺得陛下肯定會做些什麽,就像突然高產水稻一樣。
所以她隻需要聽陛下的命令就行。
看著王依沒有質疑,小滿對此十分滿意。
這樣的官員未必是個好官,但是對上位者而言,就喜歡聽話的人,目前她還不需要兩種聲音。
治理國家,她確實是第一次,但是目前她做的,她有九成把握能夠做成,即便做不成,她也有十成的把握能夠善後。
所以她暫時不需要別的意見。
當然了,有些時候,她也會聽取一些意見,畢竟有些時候古人的智慧也不能小覷。
各地官員對於統計一事,倒也上心,肯定要上心的,畢竟也能借此大賺一筆,商戶都不願意跟朝廷對上,打算走陽奉陰違的路子。
統計產業,做排名,那就花銀子,把產業降低,降排名就是。
小滿也不怕,私下讓人給那些官員傳信,有願意花銀子買的,可以收,算正常收入,就當是獎勵了。
有了陛下的示意,原本就不算特別老實的官員們對行賄的商人那叫一個來者不拒。
誰給的銀子多,他們就給誰辦事。
當然了,收的銀子記錄在冊,要呈上去的。
這個他們也沒意見,這樣一來,銀子就變得光明正大起來了。
他們樂得如此。
因為這事,用了三個月,統計的結果就出來了。
小滿仔細看了看,願意交的不多,好些都是迫不得已,銀子沒別人給的多,產業數量下不去,隻能意思意思多交一點。
三瓜倆棗,小滿讓人收入國庫,不多,但是該給文武百官發點俸祿了。
然後小滿下令鼓勵海上貿易,開了海禁,並且組建了水師,用的是她私庫裏的銀子。
第一批,她允許交稅交的最多的那一批商人跟著朝廷官船後麵海上貿易,要是沒有商船,也不要緊,第一次,朝廷可以低價允許商戶租船。
有些人覺得不妥,不過有些倒是機靈,看出了其中的機遇,決心大幹一把。
半年過去了,朝廷的船隊在水師的護送下第一次海上貿易回來,帶來的滿船的金子還有舶來品,舶來品下了船,一轉手,又變成了金子。
小滿沒瞞著海上貿易的收益。
這讓不少商人看著眼熱。
可是晚了,現在即便他們想再交商業稅,朝廷也不收了。
幾經打聽,明年朝廷還會重新統計,依舊按照商業稅收的多少來決定船隊的隨行名額。
海上貿易雖然有風險,但是利潤極大。
這次但凡隨行的商戶,賺翻了好嘛!
王依聽聞不少商戶哭著求著要交商業稅,偏偏陛下不要,心下震動不已,陛下真是奇才,天生帝王。
小滿兩道政令下達,讓滿朝文武明白了一個事實,陛下跟前女皇不一樣,很不一樣,並且聽陛下的沒錯。
改革容易見血,發生暴動,主要是因為改革會觸動一部分的利益,小滿倒是厲害,她雖然觸動了別人的利益,但是又在別的地方填補上去了,甚至更多。
既然如此,利益相關者,又怎麽會再繼續反對呢!
另一邊,南陽和北漠休養了過來後再去看星月國,發現星月國換了女皇,發展的蒸蒸日上。
這讓南陽和北漠感覺頗為複雜,明明都快將星月變成囊中之物,偏偏最後關頭,功虧一簣。
此時,兩國帝王還不知道即將要麵臨什麽,隻覺得實在可惜,隱隱有些後悔不該互相內耗。
可是晚了。
這個時候,種植高產良種的水稻收割了,畝產六百,確實沒錯,甚至土壤肥沃之地,還會更高一些。
然後星月國各地的大地主都開始主動要求丈量土地,甚至還要派人看著衙門的人丈量,生怕丈量少了,良種不夠,畢竟良種是按照田產量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