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探清楚了麽,對方到底調動了多少兵馬?”


    麵對眾將敬佩的眼神,坐在營帳正中寶座上的薛萬徹愁眉苦臉不見半分喜色。


    昨天他帶著數百殘兵突圍後,被拔延兀所率數千騎兵追擊了許久,雖然最終成功甩開追兵來到了獨鬆峰與史大義等人匯合,但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拔延兀便率領大軍前來攻山了。


    麵對攻勢迅猛的突厥大軍,薛萬徹拖著疲憊之軀,親自率領三千弓弩手,以箭矢守住了通往半山腰的唯一隘口,在經曆了一整夜的廝殺後,成功逼退了敵軍。


    雖然按計劃突了圍,並順利守住了獨鬆峰,但薛萬徹很清楚,這對太原城的困局,並未起到多大幫助;


    因為他率軍突圍的真正目的,是為了讓敵軍分散兵力,以此間接減輕太原城的壓力,而就今日斥候所打探到的消息來看,拔延兀僅帶來了三萬兵馬攻山,而區區三萬人相較於突厥二次增兵後的三十五萬大軍來說,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從山下敵軍紮營的數目判斷,拔延兀確實隻調動了三萬左右的兵力,而且經曆了昨夜的強攻失利,對方似乎並沒有繼續攻山的打算。”


    麵對薛萬徹的質問,史大義如實匯報道。


    “副都督,末將以為,對方這是打算圍而不攻,將我們活活困死在山上!”有將領出言分析道。


    “圍而不攻是真,想活活困死我們是假。”薛萬徹直接做出了判斷。


    “為何?”出言分析的將領不解。


    “道理很簡單,因為拔延兀很清楚陛下派出的北征援軍,隻需數日便可抵達並州,隻要援軍一到,整個並州戰局必將發生根本性的扭轉,屆時突厥統帥阿史那思摩,肯定會收攏兵力全力對付北征援軍和太原城守軍,從而放棄對獨鬆峰的圍困;


    不得不說拔延兀很聰明,他料到了我們突圍出城駐守獨鬆峰,是想吸引分散他們的兵力,從而減輕太原城的壓力,所以他見昨夜攻不下獨鬆峰,便果斷采取了圍而不攻的策略;


    嗬嗬,僅用三萬兵力圍住獨鬆峰,便瓦解了我們冒死突圍的真正計劃,這在拔延兀看來,肯定非常值!”薛萬徹自嘲冷笑。


    “對方有大軍三十五萬,即便分出了三萬兵馬,也還剩三十二萬,三十二萬對太原城僅剩不到四萬的兵力,確實有很大希望能在北征大軍到來前拿下太原城。”史大義愁眉緊鎖。


    “那怎麽辦,早知道咱們分兵兩萬突圍,隻牽引住了敵人三萬兵馬,那還不如集中兵力在城內固守待援呢,這樣守住太原城的希望還能大上三分。”


    “就是,四萬人守城和六萬人守城,相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兒,依我看,咱們不如殺個回馬槍直接殺回城去算了,就是死也要與留守在城中的弟兄們共存亡!”


    “同意,就該這樣做!咱不能讓人覺得我們是逃兵!”


    “......”


    見薛萬徹和史大義都不看好駐守獨鬆峰的前景,在場的大部分將領紛紛出言表態。


    這些人全都是並州本地各折衝府的統兵武官,早在被調入太原駐防時,便將家眷老小一起遷入了城中,他們很清楚一旦太原城破,各自家中的親眷會麵臨怎樣的下場。


    “不行!”


    眼看麾下眾將竟產生折返回城的心思,薛萬徹想也不想的直接拒絕:“咱們冒死突圍,前後折損了兩千七八百人,還傷了一千多人,現在可戰之兵僅有一萬六千餘人,就這點兵力殺回去無異於以卵擊石!”


    “副都督,咱們昨日突圍雖傷亡了近四千人,但大部分兵力尚在,現在殺回城去雖然傷亡可能會更大,但多少肯定還是能保存下數千兵馬的!”


    “沒錯,與其被困在山上坐視太原城破,帶兵出其不意的殺回去,沒準還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雖然經過昨日突圍一戰對薛萬徹的看法已經大為改觀,但事關家中親眷安危,還是有不少將領堅持己見。


    “本將軍說不行就是不行!”


    冷眼掃視了一圈在場眾將,薛萬徹語氣冰冷道:“現在山下駐紮了三萬敵軍,太原城那邊算上突厥二次增兵所帶來的十五萬步卒,至少能調動三十萬兵馬,而眼下咱們可戰之兵僅有一萬六千餘人;


    就這點兵力你們還妄想殺回城去,真當突厥人是吃素的不成,昨天咱們之所以能突圍成功,那是因為我事先引開了城外的大部分騎兵,對方反應不及才讓我們得逞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首駙:我真不想權傾朝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黑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黑袍並收藏大唐首駙:我真不想權傾朝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