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功高震主
惡女為妃反派挫骨揚灰 作者:皎月圓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五皇子說話間,看向方才那個小太監。
“方才小公公過來稟告,也說清楚了,不是圍觀的百姓都說這婚事該退嗎?所有人都覺得是承恩侯府的錯,可沒人說是父皇您這個賜婚人的問題。”
“這般統一口徑,肯定是謝侯爺在幕後把控,這不就是給父皇搭了台階,想請父皇順理成章走下去嗎?也算是貼心了。”
五皇子說的句句在理,雖並不在兩家吵架的現場,但像是親眼看見似的,把情形一一分析給大楚帝聽。
大楚帝的氣確實消了不少。
可是這場聯姻本就不是一時興起,是為了平衡各方勢力。
謝侯爺就算給他鋪了台階,就算他順著台階下來了,就算沒人會怪他這個指婚的人。
可他的目的沒有達到!
大楚帝這麽想著,幹脆就把這個難題,拋給了一心替謝家說話的五皇子身上。
反正老五不是想替謝家求情嗎?那總得給出一個萬全之策吧?
“行,你說的有道理,可你也知道這場聯姻沒那麽簡單,要是收回婚約,這朝廷中的勢力該如何平衡?”
“你不是不知道,宸王跟長平侯府曾經走的近,萬一我這才收回婚約,宸王跟長平侯府又親近?該如何是好?”
大楚帝沒想到宸王對謝靈汐的心意,隻是單純的覺得宸王有野心,想要拉攏長平侯府。
至於該怎麽拉攏,聯姻是最好的方式,所以大楚帝就隻能提前斷了宸王的心思,把承恩侯府和長平侯府湊到一起。
如此一來,長平侯府隻能和親家承恩侯府一起上老三的船了,宸王的那些小心思也該歇一歇了。
五皇子一直都知道父皇很是忌憚宸王,不然也不至於把人趕到邊疆去,直接遠離京城這個權力中心。
父皇的擔憂不無道理,隻是皇帝做到這份上,也著實有些沒意思了……
不過這話五皇子不會說出來,他隻是歎了一口氣,隨即抬起臉,臉上滿是坦誠。
“父皇,兒臣知道您的擔憂,但宸王如今看來,並無不臣之心,您將人發配到邊疆,宸王也聽命離開了,沒有任何抗拒。”
“這說明宸王之前的那些傳言,是有心之人故意散播出來的,當然,兒臣也不能完全替宸王打包票,可眼下來看,咱們的大楚還是安穩的。”
“既然是安穩的,那何必要徒生風波?宸王若沒有大逆不道的心思,於情於理,父皇都不能處置了他,否則無論是對朝臣,還是對百姓,都說不過去。”
眼看著大楚帝臉色變了,五皇子又趕緊話鋒一轉。
“當然了,宸王就算本人沒有那個心思,但抵不過他確實有大逆不道的能力,指不定哪天就從忠臣變成了逆賊。”
“若真成了那般,後悔也來不及,所以不得不防,隻是宸王的情況太過特殊,是咱們大楚百姓心目中的戰神,不僅得民心,而且還能震懾敵國。”
“所以對待宸王,輕不得重不得,輕了沒什麽效果,反倒會引起宸王的不滿,要是重了,有可能會讓敵國得意,看著我們大楚內鬥。”
大楚帝聽兒子說了半天,依舊沒說到解決之法,沒好氣的道。
“這些還用得著你說?朕就是不知該如何對待宸王,才會強行把長平侯府跟承恩侯府綁一塊,一開始或許隻是長平侯府,可要是宸王一個個拉攏,以後大楚還能是大楚嗎?”
“他這個戰神,做到如今這地步,已經賞無可賞了,他在百姓心目中的名望,甚至已經超過了朕,你讓朕怎麽看待他?再過些年,怕不是咱們大楚的百姓都隻知戰神宸王,卻不知道還有我這個皇上了!”
大楚帝顯然對宸王很是忌憚,火氣噌的一下就上來,一巴掌拍在桌案上。
禦書房裏的氣氛又凝滯了——
太監們更是大氣不敢出,五皇子這是碰到了皇上的逆鱗了。
五皇子麵上表情嚴肅了幾分,可言語依舊溫和冷靜。
“父皇,兒臣不如父皇考慮的周全,但兒臣對宸王,也有一些小小的想法,在宸王沒有做什麽之前,父皇不能僅僅因為擔心、懷疑就真的處置了他,這樣隻會適得其反。”
“兒臣覺得,父皇不如先冷處理,左右宸王已經被派往邊疆,遠離京城,時日久了,就算百姓還記得這個戰神,可也不至於整日掛在嘴上。”
五皇子的話聽起來大義凜然,卻不顯虛偽。
“父皇不如趁機多多培養幾位皇兄弟,提攜朝廷大臣,整個大楚,又不是隻有宸王一個臣子,說到底,整個大楚,都是父皇的江山,都是父皇的百姓。”
“朝廷皇宮,也都是父皇的臣子,父皇的兒子,宸王不在,正是兄弟們大放異彩的時候,皇兄弟們**協力,臣子們一心為國,肯定能幫父皇守住大楚的江山。”
說到此處,五皇子直接笑了起來。
“到了那個時候,諸位皇兄弟們,被百姓所熟知,都知道是人中龍鳳,滿朝文武也都各有千秋,如此一來,群星璀璨,宸王自然也就沒那麽突出了。”
“宸王還年輕,又沒有獨占鼇頭,時間久了,說不定會成為未來的重臣,他要是肯多為大楚謀算,多為大楚立功,說到底,這功勞和好處還不是父皇的?”
大楚帝聽著老五的描述,也不由得期盼起老五說的那個群星璀璨的場景。
隻是自己的那些兒子們,真有這麽厲害?能蓋得住宸王的風頭?還有那些朝臣們……
大楚帝有些懷疑,但想著想著,又覺得憑什麽不可以?
三個臭皮匠還能頂一個諸葛亮。
再說了,宸王再厲害,那也隻有一個人,自己這些好兒子們,從小可是深受大儒教導,享受的是最好的資源。
吃穿用度,所見所聞,哪一個比宸王差了?一個比不上,一堆捆起來總能比得上吧?
還有那滿朝文武,哪一個不是經過科舉重重嚴選,踏入朝堂的。
說到底,都是人才,怎麽就不能百花齊放,跟宸王爭一爭風頭?
想到這裏,
大楚帝不免開始反思起來。
“方才小公公過來稟告,也說清楚了,不是圍觀的百姓都說這婚事該退嗎?所有人都覺得是承恩侯府的錯,可沒人說是父皇您這個賜婚人的問題。”
“這般統一口徑,肯定是謝侯爺在幕後把控,這不就是給父皇搭了台階,想請父皇順理成章走下去嗎?也算是貼心了。”
五皇子說的句句在理,雖並不在兩家吵架的現場,但像是親眼看見似的,把情形一一分析給大楚帝聽。
大楚帝的氣確實消了不少。
可是這場聯姻本就不是一時興起,是為了平衡各方勢力。
謝侯爺就算給他鋪了台階,就算他順著台階下來了,就算沒人會怪他這個指婚的人。
可他的目的沒有達到!
大楚帝這麽想著,幹脆就把這個難題,拋給了一心替謝家說話的五皇子身上。
反正老五不是想替謝家求情嗎?那總得給出一個萬全之策吧?
“行,你說的有道理,可你也知道這場聯姻沒那麽簡單,要是收回婚約,這朝廷中的勢力該如何平衡?”
“你不是不知道,宸王跟長平侯府曾經走的近,萬一我這才收回婚約,宸王跟長平侯府又親近?該如何是好?”
大楚帝沒想到宸王對謝靈汐的心意,隻是單純的覺得宸王有野心,想要拉攏長平侯府。
至於該怎麽拉攏,聯姻是最好的方式,所以大楚帝就隻能提前斷了宸王的心思,把承恩侯府和長平侯府湊到一起。
如此一來,長平侯府隻能和親家承恩侯府一起上老三的船了,宸王的那些小心思也該歇一歇了。
五皇子一直都知道父皇很是忌憚宸王,不然也不至於把人趕到邊疆去,直接遠離京城這個權力中心。
父皇的擔憂不無道理,隻是皇帝做到這份上,也著實有些沒意思了……
不過這話五皇子不會說出來,他隻是歎了一口氣,隨即抬起臉,臉上滿是坦誠。
“父皇,兒臣知道您的擔憂,但宸王如今看來,並無不臣之心,您將人發配到邊疆,宸王也聽命離開了,沒有任何抗拒。”
“這說明宸王之前的那些傳言,是有心之人故意散播出來的,當然,兒臣也不能完全替宸王打包票,可眼下來看,咱們的大楚還是安穩的。”
“既然是安穩的,那何必要徒生風波?宸王若沒有大逆不道的心思,於情於理,父皇都不能處置了他,否則無論是對朝臣,還是對百姓,都說不過去。”
眼看著大楚帝臉色變了,五皇子又趕緊話鋒一轉。
“當然了,宸王就算本人沒有那個心思,但抵不過他確實有大逆不道的能力,指不定哪天就從忠臣變成了逆賊。”
“若真成了那般,後悔也來不及,所以不得不防,隻是宸王的情況太過特殊,是咱們大楚百姓心目中的戰神,不僅得民心,而且還能震懾敵國。”
“所以對待宸王,輕不得重不得,輕了沒什麽效果,反倒會引起宸王的不滿,要是重了,有可能會讓敵國得意,看著我們大楚內鬥。”
大楚帝聽兒子說了半天,依舊沒說到解決之法,沒好氣的道。
“這些還用得著你說?朕就是不知該如何對待宸王,才會強行把長平侯府跟承恩侯府綁一塊,一開始或許隻是長平侯府,可要是宸王一個個拉攏,以後大楚還能是大楚嗎?”
“他這個戰神,做到如今這地步,已經賞無可賞了,他在百姓心目中的名望,甚至已經超過了朕,你讓朕怎麽看待他?再過些年,怕不是咱們大楚的百姓都隻知戰神宸王,卻不知道還有我這個皇上了!”
大楚帝顯然對宸王很是忌憚,火氣噌的一下就上來,一巴掌拍在桌案上。
禦書房裏的氣氛又凝滯了——
太監們更是大氣不敢出,五皇子這是碰到了皇上的逆鱗了。
五皇子麵上表情嚴肅了幾分,可言語依舊溫和冷靜。
“父皇,兒臣不如父皇考慮的周全,但兒臣對宸王,也有一些小小的想法,在宸王沒有做什麽之前,父皇不能僅僅因為擔心、懷疑就真的處置了他,這樣隻會適得其反。”
“兒臣覺得,父皇不如先冷處理,左右宸王已經被派往邊疆,遠離京城,時日久了,就算百姓還記得這個戰神,可也不至於整日掛在嘴上。”
五皇子的話聽起來大義凜然,卻不顯虛偽。
“父皇不如趁機多多培養幾位皇兄弟,提攜朝廷大臣,整個大楚,又不是隻有宸王一個臣子,說到底,整個大楚,都是父皇的江山,都是父皇的百姓。”
“朝廷皇宮,也都是父皇的臣子,父皇的兒子,宸王不在,正是兄弟們大放異彩的時候,皇兄弟們**協力,臣子們一心為國,肯定能幫父皇守住大楚的江山。”
說到此處,五皇子直接笑了起來。
“到了那個時候,諸位皇兄弟們,被百姓所熟知,都知道是人中龍鳳,滿朝文武也都各有千秋,如此一來,群星璀璨,宸王自然也就沒那麽突出了。”
“宸王還年輕,又沒有獨占鼇頭,時間久了,說不定會成為未來的重臣,他要是肯多為大楚謀算,多為大楚立功,說到底,這功勞和好處還不是父皇的?”
大楚帝聽著老五的描述,也不由得期盼起老五說的那個群星璀璨的場景。
隻是自己的那些兒子們,真有這麽厲害?能蓋得住宸王的風頭?還有那些朝臣們……
大楚帝有些懷疑,但想著想著,又覺得憑什麽不可以?
三個臭皮匠還能頂一個諸葛亮。
再說了,宸王再厲害,那也隻有一個人,自己這些好兒子們,從小可是深受大儒教導,享受的是最好的資源。
吃穿用度,所見所聞,哪一個比宸王差了?一個比不上,一堆捆起來總能比得上吧?
還有那滿朝文武,哪一個不是經過科舉重重嚴選,踏入朝堂的。
說到底,都是人才,怎麽就不能百花齊放,跟宸王爭一爭風頭?
想到這裏,
大楚帝不免開始反思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