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太後算計
知否:心狠手辣如蘭傳! 作者:兩隻考鴨往北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到還有這樣的趣事,三人都是笑了起來。
“這確實是像是五妹妹能做出的事兒。”
張璟安勾了勾唇角。
“後來硬是到我那學堂看了看,才相信我不是人販子,要說我這學堂能開起來,還有一份是你家五妹妹的呢,她也出力了。”
陸淮遠這話說的有些試探性的意味?
盛長柏和齊衡神色都沒有什麽變化,隻有張璟安,目光深沉的看了陸淮遠一眼。
陸淮遠與張璟安對視,兩人心裏都有了猜測。
“嗯,我家大娘子和我說過此事,還叫我這次過來,一定要看看你學堂的進度,好回去向她說說。”
“哦,那我可要邀請你去學堂看看,免得有負你家大娘子所托。”
“哈哈哈。”
眾人又是一番調笑。
趁著來了又搖,如蘭倒也說了想要讓盛家大伯父直接趁此機會啟航,這不,慶雲都也給自己帶來了。
出海的事兒幾家都有參與,倒也不用避諱著。
在忙了點兒救災的事兒之後,幾人就去了盛家談起了此事。
盛家大伯父雖沒有見過長柏幾麵,但卻時常聽說。
這可是家裏最有出息的孩子了。
等知道張璟安和齊衡都就是上次那兩位來宥陽的姑娘們的女婿之後,就更是歡迎了。
“我們來宥陽,總要來家裏拜訪,不知這次洪災,家裏可曾有什麽損失?”
“暴雨連天的下,河水決堤,家裏倒是沒受什麽災,祖祠那邊也一切都好。隻是後院有些較低的地方一直排不幹淨,倒也不是什麽大事。最難的,是這糧食的價,一天天的瘋漲。”
齊衡歎了口氣,“受災之後總免不了如此的。”
“這些個糧商,這次可是趁機發了大財。”
“不管是之前的地動,還是北疆那邊的瘟疫,南方如今又受洪災,這哪裏不要糧食,如今國庫也是勉勉維持,偏這些個糧商,糧價是一升再升。”
“南邊一向是種糧的大戶,如今春播剛過,就突發洪災,今年的糧食怕是不行了,朝廷要早做準備啊。”
盛長柏也是想過這事兒的,:“我們來的時候,韓大相公就說起了此事,對此很是憂心。尤其是北邊這一次瘟疫,那邊的糧食怕也是不行了。剩下被地動影響的範圍隻能盡力補救。”
“不說這個了,我們這次來是想問問出海的事兒。”
剛才的話題有些沉重,牽扯到朝中也不好多說,盛長柏便轉了個方向,說起了他們此次前來的目的。
“長梧上次來信來都說了,此事我是同意的。”
“那就好。”
“我們是想著如今流民不少,招募起來水手也容易。不如趁此機會,直接啟航。”
盛家大伯點點頭。
“這倒是個主意,既然大家都同意,那我就吩咐下去,開始行事了。”
三人都點點頭,隻是張璟安趁機將慶雲叫了出來,讓他由盛家大伯帶著一起忙活。
在場幾位都認識慶雲。
既是明蘭的救命恩人,又是家裏任小娘的弟弟,帶上他,眾人也沒有不同意的。
救災的日子過得很快。
有陸淮遠書院幾位的幫助,南方泄洪,很快就完成,剩下的就是恢複民生了。
盛家大伯招募的人手也有不少,各個方麵也都已經準備齊全,在張璟安他們啟程回京的時候,船隊也已經啟航。
然而就在回京的途中,張璟安他們收到了一封來自如蘭的信。
信裏的內容卻讓他們大驚失色。
原來就在他們賑災的這段日子裏,原本桓王他們已經都要回京了,結果被太後的那一幫文臣在朝堂上反複上奏,說要讓桓王不必回來了,直接去北疆賑災,以表朝廷之義。
這官家和皇後怎麽肯。
北疆的情況誰都知道,那瘟疫嚴重的很,去了就是死,太後這是非要將桓王逼死嗎?
已經在朝堂上鬧了好多波了,太後和官家算是徹底撕碎了麵皮,兩方不死不休。
官家找了個由頭,斥責了曹家。
太後拿著當初反叛的事情說事兒,大肆在朝中說要排查當初的謀逆之人。
這一下子抓了好多的人進去。
尤其是和官家走得近的那一波,以寧遠侯府顧家最為出頭。
那顧廷偉和四房五房的全都被抓了進去。
這幾天顧家四房五房的都要鬧翻天了,在澄園裏非逼著朱曼娘前去救人。
朱曼娘實在是不想理這些人,那可是太後下的旨抓的人,理由還是當初叛亂的事兒。
而顧廷燁和朱曼娘是站在官家這邊的。
這顧家人被太後抓了,就是當做殺雞儆猴呢,做給所有人看的,這時候前去救人,可別人沒救了,到時候反把自己賠進去。
何況顧廷燁又不在京中,僅憑朱曼娘一個人實在是說不上話,如何能左右朝堂局勢?
這事兒估計還要等顧廷燁回來再說。
可是偏偏太後那邊不停上奏,要將桓王和那一撥人送去北疆救災,顧廷燁就回不來。
這事情一下子就僵住了。
張璟安他們三人看著這信裏的消息,趕緊下令,全力趕回京中。
路上盛長柏和齊衡左思右想,太後這真的是一點麵子都不給了嗎?
那群文官一個個說的好聽,救災?他自己怎麽不這個時候過去北疆救災?
而桓王那一邊也同樣接到了消息,顧廷燁以及沈國舅兩人知道消息的時候簡直大罵。
“這些話他們也說得出口,要去北疆救災,他自己怎麽不去?”
沈從興說出的話都是眾人的心裏話。
桓王乃官家長子,太後這一出,拿捏的真是到位。
“殿下,咱們直接啟程回京吧。”
“對,仲懷說的沒錯”
“不管那些有的沒的,反正又沒下旨,咱們直接回京,能有什麽錯。”
“總不能真的去北疆吧。”
桓王思慮片刻點點頭,:“還是回京吧。”
桓王又不是傻子,這麽明顯的事兒,他怎麽會看不明白?
至少絕不會為了一些名聲,讓自己深陷險境。
可是太後那邊卻沒有如此容易善罷甘休,聯合了幾位宗室一起向官家施壓。
“這確實是像是五妹妹能做出的事兒。”
張璟安勾了勾唇角。
“後來硬是到我那學堂看了看,才相信我不是人販子,要說我這學堂能開起來,還有一份是你家五妹妹的呢,她也出力了。”
陸淮遠這話說的有些試探性的意味?
盛長柏和齊衡神色都沒有什麽變化,隻有張璟安,目光深沉的看了陸淮遠一眼。
陸淮遠與張璟安對視,兩人心裏都有了猜測。
“嗯,我家大娘子和我說過此事,還叫我這次過來,一定要看看你學堂的進度,好回去向她說說。”
“哦,那我可要邀請你去學堂看看,免得有負你家大娘子所托。”
“哈哈哈。”
眾人又是一番調笑。
趁著來了又搖,如蘭倒也說了想要讓盛家大伯父直接趁此機會啟航,這不,慶雲都也給自己帶來了。
出海的事兒幾家都有參與,倒也不用避諱著。
在忙了點兒救災的事兒之後,幾人就去了盛家談起了此事。
盛家大伯父雖沒有見過長柏幾麵,但卻時常聽說。
這可是家裏最有出息的孩子了。
等知道張璟安和齊衡都就是上次那兩位來宥陽的姑娘們的女婿之後,就更是歡迎了。
“我們來宥陽,總要來家裏拜訪,不知這次洪災,家裏可曾有什麽損失?”
“暴雨連天的下,河水決堤,家裏倒是沒受什麽災,祖祠那邊也一切都好。隻是後院有些較低的地方一直排不幹淨,倒也不是什麽大事。最難的,是這糧食的價,一天天的瘋漲。”
齊衡歎了口氣,“受災之後總免不了如此的。”
“這些個糧商,這次可是趁機發了大財。”
“不管是之前的地動,還是北疆那邊的瘟疫,南方如今又受洪災,這哪裏不要糧食,如今國庫也是勉勉維持,偏這些個糧商,糧價是一升再升。”
“南邊一向是種糧的大戶,如今春播剛過,就突發洪災,今年的糧食怕是不行了,朝廷要早做準備啊。”
盛長柏也是想過這事兒的,:“我們來的時候,韓大相公就說起了此事,對此很是憂心。尤其是北邊這一次瘟疫,那邊的糧食怕也是不行了。剩下被地動影響的範圍隻能盡力補救。”
“不說這個了,我們這次來是想問問出海的事兒。”
剛才的話題有些沉重,牽扯到朝中也不好多說,盛長柏便轉了個方向,說起了他們此次前來的目的。
“長梧上次來信來都說了,此事我是同意的。”
“那就好。”
“我們是想著如今流民不少,招募起來水手也容易。不如趁此機會,直接啟航。”
盛家大伯點點頭。
“這倒是個主意,既然大家都同意,那我就吩咐下去,開始行事了。”
三人都點點頭,隻是張璟安趁機將慶雲叫了出來,讓他由盛家大伯帶著一起忙活。
在場幾位都認識慶雲。
既是明蘭的救命恩人,又是家裏任小娘的弟弟,帶上他,眾人也沒有不同意的。
救災的日子過得很快。
有陸淮遠書院幾位的幫助,南方泄洪,很快就完成,剩下的就是恢複民生了。
盛家大伯招募的人手也有不少,各個方麵也都已經準備齊全,在張璟安他們啟程回京的時候,船隊也已經啟航。
然而就在回京的途中,張璟安他們收到了一封來自如蘭的信。
信裏的內容卻讓他們大驚失色。
原來就在他們賑災的這段日子裏,原本桓王他們已經都要回京了,結果被太後的那一幫文臣在朝堂上反複上奏,說要讓桓王不必回來了,直接去北疆賑災,以表朝廷之義。
這官家和皇後怎麽肯。
北疆的情況誰都知道,那瘟疫嚴重的很,去了就是死,太後這是非要將桓王逼死嗎?
已經在朝堂上鬧了好多波了,太後和官家算是徹底撕碎了麵皮,兩方不死不休。
官家找了個由頭,斥責了曹家。
太後拿著當初反叛的事情說事兒,大肆在朝中說要排查當初的謀逆之人。
這一下子抓了好多的人進去。
尤其是和官家走得近的那一波,以寧遠侯府顧家最為出頭。
那顧廷偉和四房五房的全都被抓了進去。
這幾天顧家四房五房的都要鬧翻天了,在澄園裏非逼著朱曼娘前去救人。
朱曼娘實在是不想理這些人,那可是太後下的旨抓的人,理由還是當初叛亂的事兒。
而顧廷燁和朱曼娘是站在官家這邊的。
這顧家人被太後抓了,就是當做殺雞儆猴呢,做給所有人看的,這時候前去救人,可別人沒救了,到時候反把自己賠進去。
何況顧廷燁又不在京中,僅憑朱曼娘一個人實在是說不上話,如何能左右朝堂局勢?
這事兒估計還要等顧廷燁回來再說。
可是偏偏太後那邊不停上奏,要將桓王和那一撥人送去北疆救災,顧廷燁就回不來。
這事情一下子就僵住了。
張璟安他們三人看著這信裏的消息,趕緊下令,全力趕回京中。
路上盛長柏和齊衡左思右想,太後這真的是一點麵子都不給了嗎?
那群文官一個個說的好聽,救災?他自己怎麽不這個時候過去北疆救災?
而桓王那一邊也同樣接到了消息,顧廷燁以及沈國舅兩人知道消息的時候簡直大罵。
“這些話他們也說得出口,要去北疆救災,他自己怎麽不去?”
沈從興說出的話都是眾人的心裏話。
桓王乃官家長子,太後這一出,拿捏的真是到位。
“殿下,咱們直接啟程回京吧。”
“對,仲懷說的沒錯”
“不管那些有的沒的,反正又沒下旨,咱們直接回京,能有什麽錯。”
“總不能真的去北疆吧。”
桓王思慮片刻點點頭,:“還是回京吧。”
桓王又不是傻子,這麽明顯的事兒,他怎麽會看不明白?
至少絕不會為了一些名聲,讓自己深陷險境。
可是太後那邊卻沒有如此容易善罷甘休,聯合了幾位宗室一起向官家施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