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最後這句話才是重點,說白了他前邊又是給李承乾追封,又是恢複李象的天水郡王爵位,都不過是為了給最後的這句話做鋪墊。


    李厥不可能永遠頂著“李塚”這個假名,早晚有一天要認祖歸宗,回歸李唐皇家玉牒。


    因此,李世民覺得有必要給李厥提前預熱一下,以免這孫子將來死而複生,引起朝臣們的議論。


    至於為何會死而複生,這事還得再琢磨琢磨,總得想個說得過去的理由才行。


    總不能對文武大臣們說,朕的皇孫受不了黔州的清苦,放了一把火把房子燒了,然後裝死偷偷跑回長安吧?


    在李世民說完最後一番話,兩儀殿裏的一幹文武當場炸毛了。


    “陛下,您疼愛嫡長孫,給嫡長孫追封沒問題,可是這個雍王……”


    眾人反對的不是封王,而是反對雍王這個封號。


    雍王是什麽?


    雍州在隋朝時期可是叫京兆郡,下轄萬年、長安 、藍田、渭南、昭應、三原、富平、櫟陽、鹹陽、高陵、涇陽、醴泉、雲陽、興平、鄠、武功、好畤、盩厔、奉先、奉天、華原、美原、同官二十三縣之地。


    說白了長安都是雍州下邊的一個縣!


    現在陛下追封李厥為雍王,讓將來繼任的天子咋想?


    “陛下,微臣也覺得追封雍王不妥!”


    “武德年間,高祖曾為太祖景皇帝五子李繪追封為雍王,現在陛下追封皇孫為雍王,恐怕與前雍王有衝突……”


    李世民聞言想都沒想的說道。


    “好辦!”


    “朕可以改封李繪為富平王!”


    眾人一聽這話,心裏連呼好家夥。


    陛下這招狠呀,一下子就把五叔公的雍王,降成雍州下邊的一個縣的小王了!


    雖說李世民追封李厥為雍王有點挑戰大唐官員的心理防線,但好在李厥早就死透了,他們沒必要為一個死人去爭。


    因此,在看到李世民執意追封,他們也就是象征性的反對下,見反對無效就不再反對了。


    正當李世民打算退朝之時,長孫無忌跳了出來。


    “陛下,太子年紀不小了,微臣覺得太子不用一直待在東宮讀書,可以嚐試著參預朝政……”


    “不知陛下以為如何?”


    李世民對這個提議是沒什麽意見的,當年李承乾才十二歲就參預朝政了,李治現在都十六了,就算上朝聽政也沒什麽大不了。


    “準了!”


    “陛下聖明!”


    早朝結束之後,長孫無忌剛要走,就被李世民拉著去了甘露殿。


    “輔機別走,陪朕聊聊天去!”


    “諾!”


    在長孫無忌跟著李世民回甘露殿的時候,所有大臣無不投去羨慕的眼神。


    沒辦法,誰讓人家有個好妹妹呢?


    兩人剛回到甘露殿,李世民就拿出一本論語問東問西。


    “輔機,你對論語一定非常熟吧?”


    “略懂!”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這句話怎麽解?”


    “回陛下,這句話的本意是指為君者要謹慎的對待父母的喪事,恭敬的祭祀遠代祖先,君王能做到這一點,就能使民心歸向淳樸厚重了!”


    “哦哦哦……”


    “這就是太廟和祖廟的用意吧?”


    “陛下聖明!”


    “皇家祭祀太廟和祖廟,正是基於這一點。”


    “古語還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祭祀和打仗,一直是王朝的頭等大事。陛下現在修建的九嵕山皇陵,不僅僅是陛下百年之後要用,後世君王也要以此祭奠,追述祖先之功績,讓後世子民知曉陛下的功績和仁德!”


    “哦哦哦……”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那這句呢?”


    “陛下,這句是說孔子每到一個地方,就能知道一個地方的政治是否清明,這種事情是他自己打聽來的,還是別人主動告訴他的?”


    “子貢回答說,夫子處事溫和,品行純良,謙恭有禮,勤儉樸素、謙讓為美,夫子具備了這麽多美好的品德,自然有很多人願意與之親近,親近的人多了,自然就知道的多。”


    “夫子可能也主動問過別人,但就算是主動詢問,也跟其他人的方式不同,能讓人更加愉悅的主動告知。”


    李世民越聽越驚訝,原來小小的一段論語,竟然能解讀出這麽多道理!


    正當李世民想繼續跟長孫無忌探討之時,長孫無忌突然提出一個建議。


    “陛下,何不讓太子殿下也過來聽聽?”


    “他?”


    李世民可不想在兒子麵前暴露自己是半文盲的人設,當即就想否決這個提議。可長孫無忌接下來的話,又讓他改變了想法。


    “陛下也正可借此考查下太子的學問是否有長進!”


    “這個提議不錯!”


    “一會兒朕先問李治,李治解釋完,你在幫他查遺補漏!”


    “諾!”


    不多時,李治被叫到甘露殿。


    “兒臣拜見父皇!”


    “平身吧!”


    “謝父皇!”


    “朕找你來沒別的事,隻是想考教下你的功課。”


    “論語裏有這樣一段話,父在,觀其誌。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這段話你怎樣理解?”


    李治一聽這話,當即滿臉詫異的看向長孫無忌。


    舅父真神了,竟然能提前知道陛下要考察自己論語!


    “父皇,兒臣以為這段話是說父親在世的時候,觀察兒子的誌向。父親不在的時候,觀察其兒子的德行。如果三年都沒有改變父親的教導,那這個人就可以稱得上是孝了!”


    李世民聽到這番解釋非常滿意,他最擔心的就是自己死後,新任皇帝瞎折騰。


    如果李治真能做到他剛剛說的那樣,他就算死了也能安心閉眼。


    “太傅你怎麽看?”


    長孫無忌能怎麽看,自然是說好了。


    “好!”


    “太子殿下說的非常好!”


    “論語裏說孝道的地方很多,這隻是其中一處,還有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有傷等等。”


    “不過在微臣看來,最大的孝道莫過於此。”


    “子承父誌才是大孝,其餘都是小道也!”


    “太子殿下若能秉承陛下之誌,延續貞觀盛世,這才是陛下最希望看到的!”


    李世民聽到這話笑的大嘴都要咧到後腦勺了,到底是長孫無忌懂自己呀,自己這輩子唯一的擔憂就是繼承人了。


    若是繼任皇帝把朕的貞觀盛世給毀了,朕死了都不能閉眼!


    李治聽到長孫無忌的這番教導,心裏對這個舅父滿滿的都是感激。


    這不僅僅是對自己的教導,更是隱晦的在父皇麵前穩固自己的太子之位呀!


    “多謝舅父教誨!”


    “請父皇和舅父放心,我一定謹守規矩,絕不破壞貞觀盛世,務必要讓貞觀盛世在我手上繼續延續下去!”


    “好!”


    “你有此心,朕對你就放心了!”


    李世民又跟兩人好好討論了一番,這才放兩人離去。


    一個月後,李世民覺得自己終於準備充分了,當即以視察九嵕山的名義前往鹹陽。


    隻是這一次他不僅帶上了太子,還帶上了自己的寵妃徐惠。


    李世民先是去九嵕山轉了一圈,見皇陵各項工程修建的都不錯,獎勵了各級官吏和工匠後,帶著大部隊來到鹹陽的行宮住下。


    “陛下,天色不早了,是不是該傳晚膳了?”


    “晚膳的事不急,你一會兒跟朕去個地方,到了那裏千萬不要稱呼朕為陛下,隻稱呼朕為主人即可!”


    “呃呃?”


    “陛下想微服出巡?”


    “算是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嫡長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勝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勝火並收藏大唐嫡長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