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百姓的根本
無敵廢皇子,出關武道人仙 作者:宇宙最帥作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今天皇爺爺邀請來的,都是各個學派中德高望重的人物。
介紹完畢後,他掃視了一圈四位皇孫,說道:“今天請來這些大師,是為了討論國家治理的方法,你們四個要認真聽,也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
四人聞言,立刻端正了態度。
殿內,皇上微笑道:“今天是新年的第一天,一年的開始。雖然我給了大家假期,但我自己不能放鬆。俗話說得好,多聽則明。各位大師,對於我國的政策,如果有任何不滿意的地方或者建議,都可以提出來,我會認真考慮的。”
林靖和其他皇孫都聽得格外仔細。
皇上的話剛說完,一位老人緩緩起身,行禮後說:“陛下,我是法家的鄒國珍,有幾句話想說。”
他語氣沉重地說道:“人的本性是追求利益,避免傷害,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自古以來,儒家推崇仁愛,試圖通過道德禮儀來管理人民。”
“然而,社會上總有人會做出壞事,無論是父母的慈愛、老師的教導,還是朋友的勸說,都無法阻止他們,直到法律的製裁才讓他們感到後悔。因此,我認為人的本性是惡的,隻有法律才能真正治理國家。”
接著,他轉向林靖,嚴厲地說:“陛下最近頒布了一些新的法律,取消了一些特權,這是好事。但武王殿下為了一個車夫率領眾人請求寬恕,最終使陛下改變決定,赦免了那個車夫。”
“恕我直言,這種做法動搖了國家的根本。法律一旦製定,就應該嚴格遵守。如果因為某些人認為對百姓不利就可以違背法律,那麽請問武王殿下,如果百姓害怕死亡而不願意服兵役,是否也可以赦免他們呢?”
“國家和人民之間,很多時候,對國家有利的事情不一定對人民有利。因此,我們應該以法律為先,優先考慮國家的利益,這樣才能強大國家,治理好人民,而不是像武王那樣為所謂的百姓請命,損害法律的尊嚴。如果人人都不畏懼法律,國家如何治理?”
大殿中,鄒國珍的聲音回響著。除了林靖,其他三位皇孫心裏都暗自高興,沒想到這位法家一開始就對林靖攻擊。
鄒國珍嚴肅道:“陛下這種事情,還是少改為妙。”
皇上看著林靖道:“你有什麽回答嗎?”
林靖走出隊列,向鄒國珍行了一個禮道:“鄒大師所說確實有道理,人的本性是追求利益,這一點自古未變。”
他走近鄒國珍,微笑著說:“但是,如果根據這一點推斷人的本性就是惡的,那麽製定法律的人也是惡的。如果是這樣,法律又怎麽能是善的呢?”
鄒國珍一時語塞。林靖接著說:“請問鄒大師,您是惡是善?”
看到鄒國珍陷入了思考,林靖沒有等他回答,轉身對著皇上說:“皇爺爺,仁義禮智信是用來教育民眾的,雖然有些固執的人不會改變,但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因為一個例子就說大多數人都一樣。我認為,人出生時善惡不明,但如果父母仁愛,老師教導得當,親友行為正直,那麽這個人作惡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減少。”
“如果隻用法律來威脅和懲罰,人們心中就會充滿惡意,再多的官員也無法控製這麽多人。更不用說,官員們也是普通人出身,如果他們的心中也有惡意,即使是皇帝也難以管束所有官員。”
“所以,仁義禮智信是教化百姓的根本!”
“同時,法律用來懲惡,規範百姓和官員的行為,也是國家的基石!兩者並行不悖,重教化的同時也要嚴守法律!”
“鄒大師提到,百姓的利益有時會與國家的利益發生衝突。”
“兒臣認為,這種情況確實存在。”
“天下的利益本來就是多元的。”
“百姓懼怕死亡,這是人之常情!”
“但如果隻靠法律的威懾,百姓隻會變得自私自利。”
“這樣,遇到強敵時,他們一定會四處逃散,不顧家國和親人,躲在山林中苟且偷生。這樣的百姓,怎能指望他們保衛國家?”
“我大離的勇士,在南疆戰場上英勇作戰,無所畏懼。”
“他們這樣做,是為了上效忠君主,下保護百姓,忠誠和正義放在首位,仁慈和孝順緊隨其後!”
“法律固然重要,但君主的仁慈和百姓的忠誠孝順,同樣是立國之本!”
“百姓身處絕境,總有原因。如果對此視而不見,把百姓當作草芥,一味強調法律的尊嚴,又怎能贏得民心和軍心?”
“此外,任何事情都不能因為個別例子而全盤否定!”
“皇爺爺雖然網開一麵,但讓百姓感受到您的仁慈,這難道不是增強了法律的威嚴嗎?”
“我再問鄒大師一句,您現在敢違抗法律嗎?”
說完,林靖再次向皇爺爺行禮:“兒臣認為,教化百姓應以忠孝仁義為先,法律嚴明為輔,兩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廢。即使有衝突,也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刀切。兒臣愚見,請皇爺爺和各位大師明鑒!”
在場的所有人都驚呆了。
在他們看來,五皇孫林靖不過是個隻知道練武的莽漢,一腔熱血為百姓出頭,根本不顧大局。
就連林雯、林胤、林衡三人也瞪大了眼睛。
他們雖然知道林靖能言善辯,但剛才這番話卻有理有據,絕非粗鄙之人所能說出。
林靖條理清晰地闡述了善惡與法律的關係,甚至用鄒國珍的話反駁了他自己的觀點。
連皇上的眼中也露出了一絲欣慰。
至少從這番話來看,林靖的表現超出了他的預期。
就在這時,一位身材瘦削的老者站了起來,正是陰陽家的吳明遠,他笑著說道:“武王殿下方才的言論非常精彩,老夫佩服!”
說完,他走到皇上麵前,躬身道:“陛下,我大離如今國庫空虛,臣有一計,可使國庫充盈!”
顯然,他的話題與林靖無關,但卻引起了皇上的興趣。
“吳大師,請講吧!”
介紹完畢後,他掃視了一圈四位皇孫,說道:“今天請來這些大師,是為了討論國家治理的方法,你們四個要認真聽,也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
四人聞言,立刻端正了態度。
殿內,皇上微笑道:“今天是新年的第一天,一年的開始。雖然我給了大家假期,但我自己不能放鬆。俗話說得好,多聽則明。各位大師,對於我國的政策,如果有任何不滿意的地方或者建議,都可以提出來,我會認真考慮的。”
林靖和其他皇孫都聽得格外仔細。
皇上的話剛說完,一位老人緩緩起身,行禮後說:“陛下,我是法家的鄒國珍,有幾句話想說。”
他語氣沉重地說道:“人的本性是追求利益,避免傷害,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自古以來,儒家推崇仁愛,試圖通過道德禮儀來管理人民。”
“然而,社會上總有人會做出壞事,無論是父母的慈愛、老師的教導,還是朋友的勸說,都無法阻止他們,直到法律的製裁才讓他們感到後悔。因此,我認為人的本性是惡的,隻有法律才能真正治理國家。”
接著,他轉向林靖,嚴厲地說:“陛下最近頒布了一些新的法律,取消了一些特權,這是好事。但武王殿下為了一個車夫率領眾人請求寬恕,最終使陛下改變決定,赦免了那個車夫。”
“恕我直言,這種做法動搖了國家的根本。法律一旦製定,就應該嚴格遵守。如果因為某些人認為對百姓不利就可以違背法律,那麽請問武王殿下,如果百姓害怕死亡而不願意服兵役,是否也可以赦免他們呢?”
“國家和人民之間,很多時候,對國家有利的事情不一定對人民有利。因此,我們應該以法律為先,優先考慮國家的利益,這樣才能強大國家,治理好人民,而不是像武王那樣為所謂的百姓請命,損害法律的尊嚴。如果人人都不畏懼法律,國家如何治理?”
大殿中,鄒國珍的聲音回響著。除了林靖,其他三位皇孫心裏都暗自高興,沒想到這位法家一開始就對林靖攻擊。
鄒國珍嚴肅道:“陛下這種事情,還是少改為妙。”
皇上看著林靖道:“你有什麽回答嗎?”
林靖走出隊列,向鄒國珍行了一個禮道:“鄒大師所說確實有道理,人的本性是追求利益,這一點自古未變。”
他走近鄒國珍,微笑著說:“但是,如果根據這一點推斷人的本性就是惡的,那麽製定法律的人也是惡的。如果是這樣,法律又怎麽能是善的呢?”
鄒國珍一時語塞。林靖接著說:“請問鄒大師,您是惡是善?”
看到鄒國珍陷入了思考,林靖沒有等他回答,轉身對著皇上說:“皇爺爺,仁義禮智信是用來教育民眾的,雖然有些固執的人不會改變,但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因為一個例子就說大多數人都一樣。我認為,人出生時善惡不明,但如果父母仁愛,老師教導得當,親友行為正直,那麽這個人作惡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減少。”
“如果隻用法律來威脅和懲罰,人們心中就會充滿惡意,再多的官員也無法控製這麽多人。更不用說,官員們也是普通人出身,如果他們的心中也有惡意,即使是皇帝也難以管束所有官員。”
“所以,仁義禮智信是教化百姓的根本!”
“同時,法律用來懲惡,規範百姓和官員的行為,也是國家的基石!兩者並行不悖,重教化的同時也要嚴守法律!”
“鄒大師提到,百姓的利益有時會與國家的利益發生衝突。”
“兒臣認為,這種情況確實存在。”
“天下的利益本來就是多元的。”
“百姓懼怕死亡,這是人之常情!”
“但如果隻靠法律的威懾,百姓隻會變得自私自利。”
“這樣,遇到強敵時,他們一定會四處逃散,不顧家國和親人,躲在山林中苟且偷生。這樣的百姓,怎能指望他們保衛國家?”
“我大離的勇士,在南疆戰場上英勇作戰,無所畏懼。”
“他們這樣做,是為了上效忠君主,下保護百姓,忠誠和正義放在首位,仁慈和孝順緊隨其後!”
“法律固然重要,但君主的仁慈和百姓的忠誠孝順,同樣是立國之本!”
“百姓身處絕境,總有原因。如果對此視而不見,把百姓當作草芥,一味強調法律的尊嚴,又怎能贏得民心和軍心?”
“此外,任何事情都不能因為個別例子而全盤否定!”
“皇爺爺雖然網開一麵,但讓百姓感受到您的仁慈,這難道不是增強了法律的威嚴嗎?”
“我再問鄒大師一句,您現在敢違抗法律嗎?”
說完,林靖再次向皇爺爺行禮:“兒臣認為,教化百姓應以忠孝仁義為先,法律嚴明為輔,兩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廢。即使有衝突,也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刀切。兒臣愚見,請皇爺爺和各位大師明鑒!”
在場的所有人都驚呆了。
在他們看來,五皇孫林靖不過是個隻知道練武的莽漢,一腔熱血為百姓出頭,根本不顧大局。
就連林雯、林胤、林衡三人也瞪大了眼睛。
他們雖然知道林靖能言善辯,但剛才這番話卻有理有據,絕非粗鄙之人所能說出。
林靖條理清晰地闡述了善惡與法律的關係,甚至用鄒國珍的話反駁了他自己的觀點。
連皇上的眼中也露出了一絲欣慰。
至少從這番話來看,林靖的表現超出了他的預期。
就在這時,一位身材瘦削的老者站了起來,正是陰陽家的吳明遠,他笑著說道:“武王殿下方才的言論非常精彩,老夫佩服!”
說完,他走到皇上麵前,躬身道:“陛下,我大離如今國庫空虛,臣有一計,可使國庫充盈!”
顯然,他的話題與林靖無關,但卻引起了皇上的興趣。
“吳大師,請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