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徽州異動!秦王拒旨!
······
徽州。
明王朝邊境之城,位於明王朝東部,與東楚王朝接壤,是明王朝邊境戰事頻發之地。
在徽州,朝廷駐軍近二十萬,鐵騎近五萬。
由國君秦政之子、秦王秦元恒為主將在此處鎮守。
秦王秦元恒此人耿直,脾氣倔強,一向說話隻遵本心,不懂轉圜,可謂是心直口快,想到什麽便說什麽,因此即便是國君之子卻並不討喜。
就連朝中大臣對秦元恒也是頗有微詞。
所以,秦元恒本該享受親王待遇,卻最終落得一個郡王之職,更是被遠派到邊境之城徽州為將。
不過,相比於朝堂之上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秦王還是更喜歡在軍中待著。
在這裏,他所想的,所做的,隻是如何練兵,如何守好邊關,如何守護徽州後方百姓的安穩。
軍中將士亦沒有朝堂之上官員的奸佞之心,他很願意在這裏過著相較清苦的日子,與這些將士每日交往。
相比於他的兩位皇兄,秦元恒更喜歡這裏的將士。
想想他那兩位皇兄,秦元恒便是極度無語,為了權利明爭暗鬥,無所不用其極。
兄弟?
哼!
真的是兄弟嗎?
怎麽每次看他們見麵都如同仇人相見呢!
眼前朝廷與邊境各王朝暫時罷兵,徽州也是如此,相對安穩了下來。
秦元恒將精力便更多放在練兵之上。
“咚!咚!咚!”
軍營校場之上,戰鼓擂鳴,數千將士排列兵陣,長槍前刺,殺聲震天。
秦王從小便是習武,雖武藝不及江湖許多俠士,但身為主將他是合格的。
他有著自己的偶像,上將軍陳海。
每當上將軍陳海立下軍功,被國君封賞之時,都是秦元恒最高興之時。
從小受到上將軍陳海影響,秦元恒因此有了軍旅夢,想著上陣殺敵,像自己的偶像一樣立下不世之功。
或許也正是因為偶像是一位名震王朝的將軍,也造就了秦元恒剛正不阿的軍人特有稟性。
也因此,他走上了軍人這條道路。
殺敵勇猛,身先士卒,立下許多戰功,被徽州將士所愛戴。
他也有機會回到朝堂之上,可就因為提及要調查上將軍府滅門一案,惹怒國君,結果又被下派回徽州。
校場上的喊殺聲,沒能將營外的一陣急促的蹄聲淹沒。
隻見三名身插令旗之人騎馬迅速進入營中。
這是朝廷的傳令兵。
見狀,隻有二十二歲,膚色泛黑,模樣有些老成的秦元恒微微一愣。
“秦王何在,出麵接旨。”
為首傳領兵騎在馬上,高聲大叫。
“秦王在此。”
徽州營副將甘霖朗聲回應。
為首傳令兵,方才瞧見秦元恒。
他跳下馬來,手握聖旨來到秦元恒身前。
“秦王接旨。”
秦元恒雖是錯愕,不知何事,莫非是調自己回明都,想及此他有些不悅,不過還是跪下接旨。
“國君令,命徽州營主將秦王秦元恒即刻起,立即調兵鐵騎兩萬,進駐江左盟之地,聽從江北道禦史道台嚴鐸之令剿滅江左匪盟,不得有誤。”
“江左盟雖是江湖門派,卻也是王朝子民,並無任何過錯,為何要派兵剿滅,眼下邊境雖是安穩,但隨時可能戰事興起,將兵派出,邊境有失怎麽辦?
熟輕熟重,難到父王不清楚嗎?”
秦元恒臉沉如寒霜,透著深深的不滿,沒有接旨。
“秦王,這是國君的旨意,我等隻是奉命傳旨,至於其它,秦王若有任何不滿,可與國君去說。”
傳令兵士一副與我無關的架勢。
他把聖旨遞到了秦元恒麵前,秦元恒沉吟好一會兒,才是不甘將聖旨接過。
傳令兵離開。
“秦王,真要奉命行事嗎?”
副將甘霖同樣對聖旨不滿。
秦元恒道“本王自然不想奉命行事,可是旨意已出,不遵便是抗命,我能怎麽辦?”
甘霖道“可邊境才是最重要的啊,朝廷這是作啊。”
秦元恒道“父王一直視江左、江右兩盟為威脅,想著剿滅,可是不管怎麽說,江左、江右兩盟也是我們的明王朝的子民,當初父王便是有此意,後來還是上將軍極力反對,父王才是收回成命,想不到現在上將軍一死,父王又有了這樣的想法。”
甘霖道“依王爺之意該怎麽做?”
秦元恒道“隻能勸說父王不要這樣做,即便擔心江左、江右兩盟,也不應該是剿滅,招撫才是正道,否則,一旦此戰引起江湖人的恨意,王朝休想有安穩的日子過。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即便派兵滅了江左、江右兩盟,能保證不留後患嗎,一旦無法做到,朝廷之上將會麵對無盡的江湖人士刺殺,屆時所帶來的影響,遠比讓江左、江右兩盟存在更大。
我這就寫信給父王。”
秦元恒回營,書信寫好,陳述利弊,結果書信剛剛傳出幾個時辰,又是一道聖旨傳來,命他再增兵鐵騎兩萬,共計四萬鐵騎剿滅江左盟。
“父王這是要將徽州葬送進去啊,一旦四萬鐵騎離開徽州的消息傳出,東楚王朝肯定會發兵前來。這些事情父王不知道嗎?”
主將營中,秦元恒勃然大怒。
副將甘霖同樣如此,他不懂什麽全盤考慮,他隻知道,他是徽州的副將,眼下若是將四萬鐵騎調走,一旦東楚王朝得知,派兵進攻,徽州絕對不保。
即便有守住,等到四萬鐵騎回援的可能,可誰敢冒失去徽州的風險。
是他這個副將,還是秦王這個主將?
朝廷這是因小失大啊!
或許朝廷考慮的是整體大局,可眼下也要顧一顧局部吧。
一旦徽州有失,你就是滅十個江左盟有什麽用?
秦元恒和副將甘霖都是極為不甘。
就在這時,營帳的簾子被掀開,一名身著鎧甲的將軍走了進來。
這不是一名戰將,而是一名都軍。
朝廷派到這裏的都軍。
目的就是為了監督秦元恒的,怕他有什麽冒失之舉。
不過,平日裏秦元恒也並不將這位都軍當回事。
相反,這位都軍幾乎是孤身一人在此,還真有些怕秦元恒。
但是今日這位都軍卻是底氣十足。
“王爺,既已接到朝廷旨意,為何還遲遲不肯發兵?你這是要抗旨嗎?”
都軍姓王名渾,四十歲左右,身型不是壯,但有些胖。
即便穿著鎧甲,也束不住他那圓滾滾的肚子。
典型的那種酒囊飯袋,攪屎棍的存在。
他已經接到密旨,督促秦元恒發兵事宜。
所以,他幾乎是手握尚方寶劍,見兩道聖旨傳來,秦元恒還沒有點將發兵的跡象,他坐不住了。
他都軍的權力該用用了。
“王都軍,徽州的情況,你和我們一樣清楚,你讓本王如何發兵?徽州不要了嗎?”
秦元恒怒喝。
王渾冷哼一聲,帶著一絲不屑道“本都軍隻知道身為臣子,就該聽從君令,聖旨既出,即便有萬千困難,也要按旨意行事。
秦王,你莫非認為徽州距離朝廷尚遠,抱著將在外軍令有所不授的態度行事?
若你真是這般態度,休怪本都軍上書參你一本。”
“你”
“報!”
帳外一聲響亮的喝聲傳來,傳令士兵進入營帳之中。
“何事?”秦元恒壓下怒意,詢問道。
“稟王爺,東楚王朝平城大軍異動!有向我徽州進發跡象。”
······
徽州。
明王朝邊境之城,位於明王朝東部,與東楚王朝接壤,是明王朝邊境戰事頻發之地。
在徽州,朝廷駐軍近二十萬,鐵騎近五萬。
由國君秦政之子、秦王秦元恒為主將在此處鎮守。
秦王秦元恒此人耿直,脾氣倔強,一向說話隻遵本心,不懂轉圜,可謂是心直口快,想到什麽便說什麽,因此即便是國君之子卻並不討喜。
就連朝中大臣對秦元恒也是頗有微詞。
所以,秦元恒本該享受親王待遇,卻最終落得一個郡王之職,更是被遠派到邊境之城徽州為將。
不過,相比於朝堂之上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秦王還是更喜歡在軍中待著。
在這裏,他所想的,所做的,隻是如何練兵,如何守好邊關,如何守護徽州後方百姓的安穩。
軍中將士亦沒有朝堂之上官員的奸佞之心,他很願意在這裏過著相較清苦的日子,與這些將士每日交往。
相比於他的兩位皇兄,秦元恒更喜歡這裏的將士。
想想他那兩位皇兄,秦元恒便是極度無語,為了權利明爭暗鬥,無所不用其極。
兄弟?
哼!
真的是兄弟嗎?
怎麽每次看他們見麵都如同仇人相見呢!
眼前朝廷與邊境各王朝暫時罷兵,徽州也是如此,相對安穩了下來。
秦元恒將精力便更多放在練兵之上。
“咚!咚!咚!”
軍營校場之上,戰鼓擂鳴,數千將士排列兵陣,長槍前刺,殺聲震天。
秦王從小便是習武,雖武藝不及江湖許多俠士,但身為主將他是合格的。
他有著自己的偶像,上將軍陳海。
每當上將軍陳海立下軍功,被國君封賞之時,都是秦元恒最高興之時。
從小受到上將軍陳海影響,秦元恒因此有了軍旅夢,想著上陣殺敵,像自己的偶像一樣立下不世之功。
或許也正是因為偶像是一位名震王朝的將軍,也造就了秦元恒剛正不阿的軍人特有稟性。
也因此,他走上了軍人這條道路。
殺敵勇猛,身先士卒,立下許多戰功,被徽州將士所愛戴。
他也有機會回到朝堂之上,可就因為提及要調查上將軍府滅門一案,惹怒國君,結果又被下派回徽州。
校場上的喊殺聲,沒能將營外的一陣急促的蹄聲淹沒。
隻見三名身插令旗之人騎馬迅速進入營中。
這是朝廷的傳令兵。
見狀,隻有二十二歲,膚色泛黑,模樣有些老成的秦元恒微微一愣。
“秦王何在,出麵接旨。”
為首傳領兵騎在馬上,高聲大叫。
“秦王在此。”
徽州營副將甘霖朗聲回應。
為首傳令兵,方才瞧見秦元恒。
他跳下馬來,手握聖旨來到秦元恒身前。
“秦王接旨。”
秦元恒雖是錯愕,不知何事,莫非是調自己回明都,想及此他有些不悅,不過還是跪下接旨。
“國君令,命徽州營主將秦王秦元恒即刻起,立即調兵鐵騎兩萬,進駐江左盟之地,聽從江北道禦史道台嚴鐸之令剿滅江左匪盟,不得有誤。”
“江左盟雖是江湖門派,卻也是王朝子民,並無任何過錯,為何要派兵剿滅,眼下邊境雖是安穩,但隨時可能戰事興起,將兵派出,邊境有失怎麽辦?
熟輕熟重,難到父王不清楚嗎?”
秦元恒臉沉如寒霜,透著深深的不滿,沒有接旨。
“秦王,這是國君的旨意,我等隻是奉命傳旨,至於其它,秦王若有任何不滿,可與國君去說。”
傳令兵士一副與我無關的架勢。
他把聖旨遞到了秦元恒麵前,秦元恒沉吟好一會兒,才是不甘將聖旨接過。
傳令兵離開。
“秦王,真要奉命行事嗎?”
副將甘霖同樣對聖旨不滿。
秦元恒道“本王自然不想奉命行事,可是旨意已出,不遵便是抗命,我能怎麽辦?”
甘霖道“可邊境才是最重要的啊,朝廷這是作啊。”
秦元恒道“父王一直視江左、江右兩盟為威脅,想著剿滅,可是不管怎麽說,江左、江右兩盟也是我們的明王朝的子民,當初父王便是有此意,後來還是上將軍極力反對,父王才是收回成命,想不到現在上將軍一死,父王又有了這樣的想法。”
甘霖道“依王爺之意該怎麽做?”
秦元恒道“隻能勸說父王不要這樣做,即便擔心江左、江右兩盟,也不應該是剿滅,招撫才是正道,否則,一旦此戰引起江湖人的恨意,王朝休想有安穩的日子過。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即便派兵滅了江左、江右兩盟,能保證不留後患嗎,一旦無法做到,朝廷之上將會麵對無盡的江湖人士刺殺,屆時所帶來的影響,遠比讓江左、江右兩盟存在更大。
我這就寫信給父王。”
秦元恒回營,書信寫好,陳述利弊,結果書信剛剛傳出幾個時辰,又是一道聖旨傳來,命他再增兵鐵騎兩萬,共計四萬鐵騎剿滅江左盟。
“父王這是要將徽州葬送進去啊,一旦四萬鐵騎離開徽州的消息傳出,東楚王朝肯定會發兵前來。這些事情父王不知道嗎?”
主將營中,秦元恒勃然大怒。
副將甘霖同樣如此,他不懂什麽全盤考慮,他隻知道,他是徽州的副將,眼下若是將四萬鐵騎調走,一旦東楚王朝得知,派兵進攻,徽州絕對不保。
即便有守住,等到四萬鐵騎回援的可能,可誰敢冒失去徽州的風險。
是他這個副將,還是秦王這個主將?
朝廷這是因小失大啊!
或許朝廷考慮的是整體大局,可眼下也要顧一顧局部吧。
一旦徽州有失,你就是滅十個江左盟有什麽用?
秦元恒和副將甘霖都是極為不甘。
就在這時,營帳的簾子被掀開,一名身著鎧甲的將軍走了進來。
這不是一名戰將,而是一名都軍。
朝廷派到這裏的都軍。
目的就是為了監督秦元恒的,怕他有什麽冒失之舉。
不過,平日裏秦元恒也並不將這位都軍當回事。
相反,這位都軍幾乎是孤身一人在此,還真有些怕秦元恒。
但是今日這位都軍卻是底氣十足。
“王爺,既已接到朝廷旨意,為何還遲遲不肯發兵?你這是要抗旨嗎?”
都軍姓王名渾,四十歲左右,身型不是壯,但有些胖。
即便穿著鎧甲,也束不住他那圓滾滾的肚子。
典型的那種酒囊飯袋,攪屎棍的存在。
他已經接到密旨,督促秦元恒發兵事宜。
所以,他幾乎是手握尚方寶劍,見兩道聖旨傳來,秦元恒還沒有點將發兵的跡象,他坐不住了。
他都軍的權力該用用了。
“王都軍,徽州的情況,你和我們一樣清楚,你讓本王如何發兵?徽州不要了嗎?”
秦元恒怒喝。
王渾冷哼一聲,帶著一絲不屑道“本都軍隻知道身為臣子,就該聽從君令,聖旨既出,即便有萬千困難,也要按旨意行事。
秦王,你莫非認為徽州距離朝廷尚遠,抱著將在外軍令有所不授的態度行事?
若你真是這般態度,休怪本都軍上書參你一本。”
“你”
“報!”
帳外一聲響亮的喝聲傳來,傳令士兵進入營帳之中。
“何事?”秦元恒壓下怒意,詢問道。
“稟王爺,東楚王朝平城大軍異動!有向我徽州進發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