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書友米飯爺爺的捧場支持!
-------------
……惟斯之妙術兮……神明或告人兮,心靈忽自悟……天道無適莫兮,常傳於賢者……
這是什麽?口訣還是功法?
……天不愛道,地不愛寶,吾豈敢藏私。以《洞真經》傳世,仆體太上之心,使人人成道,個個歸真……
《洞真經》?這是一篇經文,通篇是大道至理,講述的是修煉中每一個不同層次的不同感悟。
……此之謂神明或告人兮,心靈忽自悟也。修習者須熟記於胸,反複體悟。有雲,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通,鬼神將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誠之極也……
經義如此飄渺通玄,這《洞真經》使人一時看不明白。而玄天殿至寶,又豈是凡物?無論與否,它存於識海深處,倒不會遺失或者忘卻了。
慢!不同層次的不同感悟?
雙目緊閉的林一,忽而皺起了眉頭,細細翻閱著經文。修士修煉的初期,無外乎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化虛,而《洞真經》則是將仙術與修為分為上中下三關。下關乃是借助天地之靈氣,扶助胎息,以行煉炁化神之功,分為化神、煉虛、合體三步;中關為梵天四境,上關為洞天三境;而之後,還隱約提到一個羅天境,已是超出三關仙術的範疇。而此篇經文最後署名一個‘奎’字,其意究竟,無從知曉。
神明或告人兮,心靈忽自悟……道法自然,水到渠成……思之思之,又重思之……
柳蔭盡去,暮色降臨,林一兀自閉著雙眼,儼如沉睡中。惟有其嘴角在輕輕蠕動,好像在默念著什麽,一如夢囈。直至喬木頭回轉,他才倏忽睜開了眼睛,迷茫的神色中,多了幾分清明。
用罷了晚飯,林一與老喬父子嘮了會兒家常,便借口初秋燥熱,借了條草席與木頭兩人一道在池塘邊露宿。
眼下是八月初的天氣,一輪新月高懸,夜風送爽,池塘四周蟲鳴唧唧,間有流螢閃動,生趣盎然。
一張草席上坐著兩個年歲相仿的人,木頭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話語聲不斷。林一則是微笑著,不時附和兩句,神色中卻若有所思。
玄天門定不會罷休,黑山宗同樣要落井下石,此時的歸靈穀說不定已成為了險地,至少,眼下是回不去了。若不然,怕是未至正陽宗便會被人追殺。
正陽宗又會如何對待自己?不知道。玄天境中,晏起在最後關頭的一反常態,使其性情變得莫測起來,亦是使得人猜不透他的心思。若是正陽宗與玄天門真的走到了一起,怕是自己在大夏沒有立足之地了!
琢磨了半晌,算是對《洞真經》略有所知。這部經書對於修為低的人沒大用處,反之,修為愈高,將會從中獲益愈多。經文中的要義,對那些元嬰無望的老家夥來說寓意非凡,說不定有所體悟之下,修為會更上層樓。
隻是,將《洞真經》拱手奉上,便能在正陽宗內尋得一世的安逸?如若這般,倒不如將其送與玄天門,或是將其大白於天下。而餘行子與公冶平等人還是不能放過自己,最終,交出身上所有的東西,能不能換回一條性命,尚未可知呀!在他們看來,自己身上的一切,皆是竊於他玄天門。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莫過於此!
修為低劣,便是說理的地方都沒有。‘不為仙門所困而縱橫大夏之時,三隻龍簪將合而為一……’煉製龍簪時,蘭琪兒便是如此的暗示自己。是激勵也好,是示情亦罷,不過是表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用修為,用拳頭說話。
忽而,林一想起了仙人頂,想起道觀前那個手指戳天的吳道子。無處講理的時候,便隻有用自己的拳頭,自己的鋼刀……。
一個是低俗的落魄之人,一個乃是至尊仙門中的仙子,無奈之時所說出來的話,竟是如此的一致。
一直以來,銘記師父的教誨,守本心而行自然。卻是忘了,本心蒙塵時,又該如何!心不染纖塵,方能自然而然,行事不受負累。
大道至簡、至真,亦是至俗啊!一味刻意,何嚐不是失去了自我?
事已至此,還是先躲開修仙界為好!如今,易了容貌而隱了靈力,暫且藏身於凡俗,以靜觀變!
……
次日的一大早,林一便告辭了老喬兩口子,與木頭一道循著鄉間小徑匆匆上了路。
二人走至鄰村,遇見了在村口等待的一人,乃是個三四十歲的壯漢,生得孔武有力,遠遠地便摸著絡腮的胡子哈哈笑著。這人便是木頭口中的師父,名叫喬善,為鎮上鏢局的鏢師。這次有事回家,他便順道將木頭帶上,好為徒弟尋一個吃飯的差事。
以貌取人,乃世俗常情。如若再幻化出一個猥瑣的中年人,討人嫌,未必便不招人注意。故而,林一這次依照著元風的模樣易容,人顯得比原來好看了許多。何況,那兩個便宜師侄,本來便是一等一的相貌。
早間洗漱的時候,林一幹脆將道髻去了,綰了個尋常的發髻用龍首簪插上。此時的他,倒是有幾分清秀書生的模樣,使得木頭的師父見了,對其頗有好感。
喬善是個江湖人,生性豪爽而健談。三人再次上路後,他便與林一說起了左近的一些見聞。二十裏路不遠,說話間便到了喬家鎮。
這是一個傍水的小鎮,街道與河水並行,樹蔭與房舍成排。過橋穿巷之後,便是喬家的鏢局所在。
人家到了地方,林一借機告辭。喬善自身有事不便挽留,便說兩日後將走鏢縣城,屆時可結伴而行。他將對方視作了真正的遊學之人,後者不置可否地笑著拱手作別。
林一與喬善師徒分手後,便獨自在鎮上溜達。他尋了個成衣鋪子,先將一身的灰袍換作了青衫,又在路邊買了根玉簪換去了龍首簪,這才來至街口的喬家客棧要了間上房住下。
喬家客棧的上房在二樓,憑窗臨街,榻、桌、凳、幾齊全,勝在幹淨而清爽。與夥計吩咐了聲,林一便緊閉房門,爾後走至榻上坐下。
將要闔目調息,林一又輕輕搖了搖頭,摸出紫金葫蘆灌了口酒。這麽久以來,行動坐臥皆是修士的模樣,早已成了習慣。而大白天的便於鬧市中閉門靜坐,顯然不妥。
是再尋一個荒僻無人處躲起來,還是假借凡俗的喧囂來掩飾身份,為此,林一想了許久。最佳之地莫過於歸靈穀附近的那個地下靈脈,可此時的他,根本不敢禦劍飛行。何況,哪裏距此尚有十幾萬裏呢。亦不能一味的躲避,至少要對仙門的動向略有所知。故爾,藏身於凡俗之中,倒不失為一個法子。
已然來至此處,改頭換麵之後,他林一便是一個凡人,倒無須刻意去隱藏什麽。之所謂,小隱隱於山林,而大隱隱於市?
無奈地撇撇嘴,林一拿著酒葫蘆來至臨窗處,把酒遠眺。
許是河道縱橫的緣故,船隻往來不歇,喬家鎮不失為一個熱鬧的所在。神識中,一兩百戶的人家與街市上的行人之中,並無修士的身影。這是一個真正的凡人小鎮。
衝著窗口的是一石拱橋,幾個人迎麵走來,均衣飾考究,氣度雍容。走在當間的,乃是一留著灰白胡須的老者,由一個婢女攙扶著,頗有興致地四下打量。一旁還有一男一女兩個年輕人相陪,與其神態親昵。後麵跟著一個中年男子,是個下人的模樣。
-------------
……惟斯之妙術兮……神明或告人兮,心靈忽自悟……天道無適莫兮,常傳於賢者……
這是什麽?口訣還是功法?
……天不愛道,地不愛寶,吾豈敢藏私。以《洞真經》傳世,仆體太上之心,使人人成道,個個歸真……
《洞真經》?這是一篇經文,通篇是大道至理,講述的是修煉中每一個不同層次的不同感悟。
……此之謂神明或告人兮,心靈忽自悟也。修習者須熟記於胸,反複體悟。有雲,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通,鬼神將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誠之極也……
經義如此飄渺通玄,這《洞真經》使人一時看不明白。而玄天殿至寶,又豈是凡物?無論與否,它存於識海深處,倒不會遺失或者忘卻了。
慢!不同層次的不同感悟?
雙目緊閉的林一,忽而皺起了眉頭,細細翻閱著經文。修士修煉的初期,無外乎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化虛,而《洞真經》則是將仙術與修為分為上中下三關。下關乃是借助天地之靈氣,扶助胎息,以行煉炁化神之功,分為化神、煉虛、合體三步;中關為梵天四境,上關為洞天三境;而之後,還隱約提到一個羅天境,已是超出三關仙術的範疇。而此篇經文最後署名一個‘奎’字,其意究竟,無從知曉。
神明或告人兮,心靈忽自悟……道法自然,水到渠成……思之思之,又重思之……
柳蔭盡去,暮色降臨,林一兀自閉著雙眼,儼如沉睡中。惟有其嘴角在輕輕蠕動,好像在默念著什麽,一如夢囈。直至喬木頭回轉,他才倏忽睜開了眼睛,迷茫的神色中,多了幾分清明。
用罷了晚飯,林一與老喬父子嘮了會兒家常,便借口初秋燥熱,借了條草席與木頭兩人一道在池塘邊露宿。
眼下是八月初的天氣,一輪新月高懸,夜風送爽,池塘四周蟲鳴唧唧,間有流螢閃動,生趣盎然。
一張草席上坐著兩個年歲相仿的人,木頭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話語聲不斷。林一則是微笑著,不時附和兩句,神色中卻若有所思。
玄天門定不會罷休,黑山宗同樣要落井下石,此時的歸靈穀說不定已成為了險地,至少,眼下是回不去了。若不然,怕是未至正陽宗便會被人追殺。
正陽宗又會如何對待自己?不知道。玄天境中,晏起在最後關頭的一反常態,使其性情變得莫測起來,亦是使得人猜不透他的心思。若是正陽宗與玄天門真的走到了一起,怕是自己在大夏沒有立足之地了!
琢磨了半晌,算是對《洞真經》略有所知。這部經書對於修為低的人沒大用處,反之,修為愈高,將會從中獲益愈多。經文中的要義,對那些元嬰無望的老家夥來說寓意非凡,說不定有所體悟之下,修為會更上層樓。
隻是,將《洞真經》拱手奉上,便能在正陽宗內尋得一世的安逸?如若這般,倒不如將其送與玄天門,或是將其大白於天下。而餘行子與公冶平等人還是不能放過自己,最終,交出身上所有的東西,能不能換回一條性命,尚未可知呀!在他們看來,自己身上的一切,皆是竊於他玄天門。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莫過於此!
修為低劣,便是說理的地方都沒有。‘不為仙門所困而縱橫大夏之時,三隻龍簪將合而為一……’煉製龍簪時,蘭琪兒便是如此的暗示自己。是激勵也好,是示情亦罷,不過是表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用修為,用拳頭說話。
忽而,林一想起了仙人頂,想起道觀前那個手指戳天的吳道子。無處講理的時候,便隻有用自己的拳頭,自己的鋼刀……。
一個是低俗的落魄之人,一個乃是至尊仙門中的仙子,無奈之時所說出來的話,竟是如此的一致。
一直以來,銘記師父的教誨,守本心而行自然。卻是忘了,本心蒙塵時,又該如何!心不染纖塵,方能自然而然,行事不受負累。
大道至簡、至真,亦是至俗啊!一味刻意,何嚐不是失去了自我?
事已至此,還是先躲開修仙界為好!如今,易了容貌而隱了靈力,暫且藏身於凡俗,以靜觀變!
……
次日的一大早,林一便告辭了老喬兩口子,與木頭一道循著鄉間小徑匆匆上了路。
二人走至鄰村,遇見了在村口等待的一人,乃是個三四十歲的壯漢,生得孔武有力,遠遠地便摸著絡腮的胡子哈哈笑著。這人便是木頭口中的師父,名叫喬善,為鎮上鏢局的鏢師。這次有事回家,他便順道將木頭帶上,好為徒弟尋一個吃飯的差事。
以貌取人,乃世俗常情。如若再幻化出一個猥瑣的中年人,討人嫌,未必便不招人注意。故而,林一這次依照著元風的模樣易容,人顯得比原來好看了許多。何況,那兩個便宜師侄,本來便是一等一的相貌。
早間洗漱的時候,林一幹脆將道髻去了,綰了個尋常的發髻用龍首簪插上。此時的他,倒是有幾分清秀書生的模樣,使得木頭的師父見了,對其頗有好感。
喬善是個江湖人,生性豪爽而健談。三人再次上路後,他便與林一說起了左近的一些見聞。二十裏路不遠,說話間便到了喬家鎮。
這是一個傍水的小鎮,街道與河水並行,樹蔭與房舍成排。過橋穿巷之後,便是喬家的鏢局所在。
人家到了地方,林一借機告辭。喬善自身有事不便挽留,便說兩日後將走鏢縣城,屆時可結伴而行。他將對方視作了真正的遊學之人,後者不置可否地笑著拱手作別。
林一與喬善師徒分手後,便獨自在鎮上溜達。他尋了個成衣鋪子,先將一身的灰袍換作了青衫,又在路邊買了根玉簪換去了龍首簪,這才來至街口的喬家客棧要了間上房住下。
喬家客棧的上房在二樓,憑窗臨街,榻、桌、凳、幾齊全,勝在幹淨而清爽。與夥計吩咐了聲,林一便緊閉房門,爾後走至榻上坐下。
將要闔目調息,林一又輕輕搖了搖頭,摸出紫金葫蘆灌了口酒。這麽久以來,行動坐臥皆是修士的模樣,早已成了習慣。而大白天的便於鬧市中閉門靜坐,顯然不妥。
是再尋一個荒僻無人處躲起來,還是假借凡俗的喧囂來掩飾身份,為此,林一想了許久。最佳之地莫過於歸靈穀附近的那個地下靈脈,可此時的他,根本不敢禦劍飛行。何況,哪裏距此尚有十幾萬裏呢。亦不能一味的躲避,至少要對仙門的動向略有所知。故爾,藏身於凡俗之中,倒不失為一個法子。
已然來至此處,改頭換麵之後,他林一便是一個凡人,倒無須刻意去隱藏什麽。之所謂,小隱隱於山林,而大隱隱於市?
無奈地撇撇嘴,林一拿著酒葫蘆來至臨窗處,把酒遠眺。
許是河道縱橫的緣故,船隻往來不歇,喬家鎮不失為一個熱鬧的所在。神識中,一兩百戶的人家與街市上的行人之中,並無修士的身影。這是一個真正的凡人小鎮。
衝著窗口的是一石拱橋,幾個人迎麵走來,均衣飾考究,氣度雍容。走在當間的,乃是一留著灰白胡須的老者,由一個婢女攙扶著,頗有興致地四下打量。一旁還有一男一女兩個年輕人相陪,與其神態親昵。後麵跟著一個中年男子,是個下人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