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著樸得歡和樸成性離去的背影,楊少峰先是嗬的笑了一聲,接著便直接轉回了蓬萊縣衙,開始給朱皇帝寫起了“謹奏為勞務派遣”的奏本。


    畢竟勞務派遣並不是派遣一個兩個,而是很可能達到一萬兩萬甚至更大的規模,這些棒子湧入大明之後第一個要麵對的就是吃飯問題,不提前做出準備是不行的。


    當然,對於楊少峰而言,給棒子們準備糧食可比給大明百姓準備糧食要簡單得多。


    給大明百姓準備糧食還要考慮到主食和蔬菜,雞鴨魚肉之類的東西哪怕再少也得想辦法弄一點兒給他們補充營養。


    可是換成棒子就沒有這麽麻煩了,直接茱萸芥末拌幹糧或者拌米飯,河裏海裏撈回來的魚煮吧煮吧就是一個硬菜,吃剩下的魚骨頭拿回來曬幹了磨粉,再添點兒澱粉和魚肉做成魚丸,再擱點兒紫菜就是一鍋海鮮湯。


    他娘的,要是這麽算起來,棒子勞工的肉食攝入量簡直比大明百姓攝入的肉食還要多,都快趕上那些冒充倭寇的苦役了。


    楊少峰罵罵咧咧的寫好了奏本,密封好後直接喊來跛五,吩咐道:“讓人快馬送到通政司。還有,讓人去把棲霞知縣喊來。”


    如果說蓬萊縣在楊少峰眼裏是抱著金山要飯,那麽棲霞縣就是正兒八經的抱著破碗要飯了。


    畢竟蓬萊縣靠海,就算農業方麵不發達,也有海洋漁業資源可以依靠,隻要去掉戶籍限製等亂七八糟的枷鎖,蓬萊縣很快就能發展起來。


    而棲霞縣的情況卻是靠山山太多,大大小小的山峰加起來足足有兩千五百多座,靠海又不沿海,想從地裏刨食吧,結果土地又太貧瘠,而且十年能旱六次,不旱的時候又會因為山坡地形太多導致降雨期漲急消速,動不動就會來一場山洪。


    種種亂七八糟的因素相疊加,導致棲霞縣就是去掉戶籍等方麵的限製也一樣不太好發展。


    ……


    樸得歡和樸成性離去的第二天,棲霞知縣陸不平就匆匆忙忙的趕到了蓬萊縣衙。


    楊少峰先是示意陸不平坐下,隨後便開門見山的問道:“土地都分配好了沒有?戶籍冊子和田產冊子有沒有登記好?”


    陸不平拱手答道:“回府尊,土地已經給百姓分好,每戶皆是十五畝,戶籍冊子和田產冊子也都已經登記妥當,隻是……”


    楊少峰嗯了一聲,問道:“隻是什麽?”


    陸不平斟酌著說道:“隻是棲霞縣的土地大多比較貧瘠,眼下還能盡量挑好的分給百姓,等以後百姓數量慢慢多起來了之後,良田便會不足分配,劣等田……”


    沒人想要劣等田。


    畢竟都是十五畝土地,按照三畝到五畝地能養活一個人的標準來算,十五畝良田產出來的糧食能養活一家三口人,趕上豐年的時候多半還有富裕,而十五畝劣等田產出來的糧食可能養活兩個人都比較費勁,更別說剩下多少糧食。


    重新分配土地?


    重新分配土地無非就是設定一個期限,把良田和劣田組合在一起然後重新進行分配,比如說抓一畝良田要就搭配一起劣田,讓百姓手中既有良田也有劣田,以此來保證相對的公平。


    但是,這種土地重新分配的玩法有一個最大的變數,那就是人性。


    比如說張三的手裏有十五畝良田,他知道官府會在兩三年後收走自己手裏的土地然後再重新抓鬮,自己有可能抓到的還是自己原本的土地,也有可能抓到其他人耕種過後的土地。


    那麽,張三在這兩三年的時間裏還會不會愛惜地力?還會不會像之前一樣拚命肥地?


    答案很有可能是否定的。


    因為張三也不知道自己會抓到誰種過的土地,更不知道別人在耕種時是否愛惜地力,有沒有做好肥地。


    所以張三就很有可能會玩命的壓榨地力,甚至有可能在最後兩三年的時間裏不給土地施肥,把糞肥留給重新分配的土地。


    那麽問題來了:張三能猜疑別人是否愛惜地力,李四同樣也能猜,如此就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導致王二麻子就算想不猜疑也必須猜疑。


    最後的結果就是這種猜疑鏈已經不是單純的人性問題,更多的已經變成了老百姓為了保證自己的生存而不得不為之的一種生存之道。


    大劉來了都得直呼內行。


    當然,這個問題也不是完全沒有解決辦法。


    楊少峰笑了笑,說道:“本官今天找你來,就是打算解決這個問題。”


    陸不平當即大喜,向著楊少峰拱手拜道:“請府尊指點!”


    楊少峰笑著擺了擺手,說道:“第一,棲霞縣以後會開辦一個小的冶鐵工坊,專門用來生產犁頭和鋤頭等農具。”


    那位老人家曾經說過,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想要等朝廷往登州撥府犁頭和鋤頭是不現實的,畢竟大明有一千多個州縣,每個縣的百姓都需要犁頭,朝廷也不可能無視其他州縣,把所有的生產資料全部向登州傾斜。


    想要等老百姓苦幹幾年,攢下能買犁頭的錢就更是扯淡中的扯淡,畢竟棲霞縣這個破地方十年六旱偶爾還得澇上兩回,老百姓連填飽肚子都費勁,拿什麽去攢下買犁頭的錢?


    所以,楊少峰的計劃就是按照五小工業的方式,先在登州府下屬的十個縣裏每個縣都搞一個冶鐵工坊、一個小煤礦、一個小水泥工坊。


    搞不出來化肥無所鳥謂,大不了就是五小先變成四小嘛。


    等四小工坊弄出來之後,再從府庫裏調撥錢糧用來生產一批犁頭、鋤頭之類的農具。


    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先把犁頭、鋤頭之類的農具普及開來,老百姓耕種起來也能提高一些效率,自然也就能節省出一些時間和力氣。


    然後再把他們趕到工坊裏去做工。


    以後再給他們搞學區房。


    讓他們九九六。


    楊少峰微微搖頭,把這些亂七八糟的想法趕出腦海後又繼續說道:“第二,本官已經讓人去寧陽縣接一位禦醫來登州。”


    “等他來了之後,本官會請他去棲霞縣一趟,看看有沒有什麽適合種植藥材的地方,倘若是一些荒地,又或者是沒辦法種植糧食的土地,回頭就以府衙的名義先圈起來,讓百姓耕種之餘再來種植藥材。”


    這個也算是一種嚐試,畢竟藥材這個玩意兒需要的生長環境亂七八糟的,有的喜陽,有的喜陰,有的喜旱,有的喜水,棲霞縣的地貌本身就足夠複雜,想來種植藥材也算是一個出路。


    “第三,本官會讓人去搜羅一些果樹的樹苗,尤其是蘋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洪武元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煌貴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煌貴胄並收藏奮鬥在洪武元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