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踏入招遠縣的第一天開始,楊少峰的心裏就憋著一股火。
自己是二月初七到的濟南府,也是二月初七那天從濟南府離開,等趕到招遠縣的時候已經是二月十七,路上前前後後花了差不多十天的時間。
按照二月二龍抬頭那天開始春耕來計算,到二月十七的時候,春耕應該已經進行了半個月的時間。
就算招遠縣的百姓家裏沒有牛馬,就算招遠縣各處村社的百姓還是幾戶人家共用一個犁鏵,半個月的時間也該翻出一些地了吧?
可惜的是,沒有。
楊少峰在來到招遠縣衙之前路過了好幾個村子,挨個村子打聽過後才知道,每個村子竟然隻有一個犁頭,耕牛更是一頭都沒有。
想要犁地翻地,隻能靠人來拉犁,在沒有輪到自己家用犁的時候,百姓就隻能用鋤頭翻地。
問題是鋤頭這玩意兒也是個稀罕物,好幾家百姓未必能湊出來一把像樣兒的鋤頭。
所以,哪怕春耕都已經開始十來天的時間了,招遠縣百姓的春耕進度依舊很慢,平均一個人一天也就是能翻出來一畝多地,連兩畝都達不到。
但是,作物的種植時間是不會等著百姓慢慢翻地耕地的,播種的時間每晚上一天,秋後的收成就有可能會少上十斤甚至幾十斤,就算沒什麽收成都正常。
在這種情況下,百姓還能有什麽好日子過?
如果不遇到天災還好一些,百姓或許還能勉強應付過去。
萬一碰上個天災什麽的,百姓是該等著官府的救濟還是背井離鄉去逃難?
楊少峰越想越是不爽,幹脆望著一臉懵逼的許正問道:“來,你給本官說說,朝廷調撥到招遠縣的那些犁和鋤頭都哪兒去了?”
許正心頭一驚,卻又強迫自己鎮定下來,向著楊少峰拱手拜道:“回駙馬爺的話,朝廷調撥到招遠的犁和鋤頭都已經分給了百姓。”
楊少峰嗬的笑了一聲,從案幾後起身來到許正身前,忽然一腳將許正踹倒在地,冷笑一聲道:“你拿本官當傻子是不是?”
“你招遠縣報給行省的戶數是五百二十戶整,城內有一百餘戶,城外七社十五村,平均每個村子有二、三十戶人家。”
“按照每五戶一個犁頭的標準,朝廷調撥給你招遠縣一共有一百零四個犁頭。”
“也就是說,一個村子哪怕隻有二十戶人家,起碼也該有四個犁頭才對。”
“本官來縣城之前曾經走過四個村子,四個村子加起來足有一百戶人家,卻隻有四個犁頭。”
“你來告訴本官,剩下的那十六個犁頭呢?”
說到這兒,楊少峰卻又微微皺眉,“不對,那四個犁頭裏也根本不是朝廷發下來的——所以,朝廷調撥給你招遠縣的一百零四個犁頭都到哪兒去了?”
許正頓時被問得啞口無言,直到過了好一會兒才滿臉懵逼的望著楊少峰問道:“駙馬爺就是因為這些犁頭,所以派兵封鎖招遠縣衙,甚至還要調兵封鎖整個登州九縣一州的官衙?”
楊少峰冷冷的瞥了許正一眼,隨後又滿是嘲諷的冷笑一聲道:“本官剛剛已經說過了,最恨有人拿本官當傻子耍。”
“洪武元年秋七月,朝廷往招遠調撥了二十五個犁頭。洪武二年春正月,朝廷再次往招遠調撥了三十個犁頭,並且秋七月的時候再次調撥三十個。加上今年開春調撥過來的十九個,正好是一百零四個犁頭。”
“可是,你們九縣一散州報給行省的開荒數據卻和洪武元年時幾乎一模一樣,那麽,朝廷調撥給你們的犁頭呢?本官是不是可以懷疑,你們九縣一散州的犁頭已經全都不翼而飛?”
“一個犁頭重約三十斤左右,一百個犁頭就是三千斤。登州府九縣一散州,哪怕每處都隻分到一百個犁頭,也足足有三萬斤鐵。”
“足足三萬斤的鐵都有可能不翼而飛,你問本官為什麽要封鎖招遠縣衙?”
隨著楊少峰的話音落下,許正整個人就像是被抽去了渾身的骨頭一般癱軟在地。
調撥犁頭這個事兒不是洪武三年開春才開始的,而是從洪武元的就已經開始陸陸續續的調撥。
也就是說,到洪武二年秋十月的時候,招遠縣最少最少也得有八十五個犁頭。
按照每個犁頭每天開荒一畝田計算,秋十月一整個月也該開出來兩千多畝田。
但是,招遠縣報給行中書省的數據卻隻有一百多畝。
如果是瞞報開荒的田畝數還好說一些,如果不是瞞報,那這裏麵牽扯到的事情可就真要命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楊少峰才會毫不猶豫的封鎖招遠縣衙,並且讓跛五拿著朱標給的調兵印信去調兵封鎖其他各縣和寧海州的衙門以及卷宗。
對於楊少峰而言,封鎖錯了無所謂,頂多就是被朱重八那個老登罵幾句,再不行就是罰俸降職,朱標特意給的調兵印信被收回。
可要是因為擔心這個擔心那個而不做出任何應對,這種涉及到三萬斤鐵的案子卻有可能把自個兒的小命都砸進去。
這可是涉及到三萬多斤鐵的大案,如果深挖下去,都有可能被挖成洪武四大案之下的第一案!
再一次冷冷的瞥了許正一眼,楊少峰又問道:“本官再給你最後一次機會,你老老實實的告訴本官,那一百多個犁頭都哪裏去了?”
許正張了張嘴,最後卻還是什麽都沒說。
楊少峰也不以為意,隻是讓駙馬府的幾個護衛去搬來了招遠縣的各種檔案和卷宗,直接開始翻查洪武元年秋七月的縣庫記錄。
而最後的結果也不出楊少峰所料。
洪武元年秋七月的縣庫檔案上有二十五個犁頭的撥付記錄,檔案裏記載的是分配給了城外七社十五村,其中楊少峰之前親自走訪過的村子裏被分到一個犁頭。
緊接著,洪武二年春正月的檔案裏又記載了一個犁頭的調撥記錄,洪武二年秋七月的檔案裏記載了兩個。
三份檔案加一塊兒,楊少峰親自走訪過的那幾個村子正好是四個犁頭。
真踏馬瘋了,許正瘋了,登州府九縣一散州的官老爺們很可能也全都瘋了。
這些傻缺是不是忘了當朝皇帝叫朱元璋?
自己是二月初七到的濟南府,也是二月初七那天從濟南府離開,等趕到招遠縣的時候已經是二月十七,路上前前後後花了差不多十天的時間。
按照二月二龍抬頭那天開始春耕來計算,到二月十七的時候,春耕應該已經進行了半個月的時間。
就算招遠縣的百姓家裏沒有牛馬,就算招遠縣各處村社的百姓還是幾戶人家共用一個犁鏵,半個月的時間也該翻出一些地了吧?
可惜的是,沒有。
楊少峰在來到招遠縣衙之前路過了好幾個村子,挨個村子打聽過後才知道,每個村子竟然隻有一個犁頭,耕牛更是一頭都沒有。
想要犁地翻地,隻能靠人來拉犁,在沒有輪到自己家用犁的時候,百姓就隻能用鋤頭翻地。
問題是鋤頭這玩意兒也是個稀罕物,好幾家百姓未必能湊出來一把像樣兒的鋤頭。
所以,哪怕春耕都已經開始十來天的時間了,招遠縣百姓的春耕進度依舊很慢,平均一個人一天也就是能翻出來一畝多地,連兩畝都達不到。
但是,作物的種植時間是不會等著百姓慢慢翻地耕地的,播種的時間每晚上一天,秋後的收成就有可能會少上十斤甚至幾十斤,就算沒什麽收成都正常。
在這種情況下,百姓還能有什麽好日子過?
如果不遇到天災還好一些,百姓或許還能勉強應付過去。
萬一碰上個天災什麽的,百姓是該等著官府的救濟還是背井離鄉去逃難?
楊少峰越想越是不爽,幹脆望著一臉懵逼的許正問道:“來,你給本官說說,朝廷調撥到招遠縣的那些犁和鋤頭都哪兒去了?”
許正心頭一驚,卻又強迫自己鎮定下來,向著楊少峰拱手拜道:“回駙馬爺的話,朝廷調撥到招遠的犁和鋤頭都已經分給了百姓。”
楊少峰嗬的笑了一聲,從案幾後起身來到許正身前,忽然一腳將許正踹倒在地,冷笑一聲道:“你拿本官當傻子是不是?”
“你招遠縣報給行省的戶數是五百二十戶整,城內有一百餘戶,城外七社十五村,平均每個村子有二、三十戶人家。”
“按照每五戶一個犁頭的標準,朝廷調撥給你招遠縣一共有一百零四個犁頭。”
“也就是說,一個村子哪怕隻有二十戶人家,起碼也該有四個犁頭才對。”
“本官來縣城之前曾經走過四個村子,四個村子加起來足有一百戶人家,卻隻有四個犁頭。”
“你來告訴本官,剩下的那十六個犁頭呢?”
說到這兒,楊少峰卻又微微皺眉,“不對,那四個犁頭裏也根本不是朝廷發下來的——所以,朝廷調撥給你招遠縣的一百零四個犁頭都到哪兒去了?”
許正頓時被問得啞口無言,直到過了好一會兒才滿臉懵逼的望著楊少峰問道:“駙馬爺就是因為這些犁頭,所以派兵封鎖招遠縣衙,甚至還要調兵封鎖整個登州九縣一州的官衙?”
楊少峰冷冷的瞥了許正一眼,隨後又滿是嘲諷的冷笑一聲道:“本官剛剛已經說過了,最恨有人拿本官當傻子耍。”
“洪武元年秋七月,朝廷往招遠調撥了二十五個犁頭。洪武二年春正月,朝廷再次往招遠調撥了三十個犁頭,並且秋七月的時候再次調撥三十個。加上今年開春調撥過來的十九個,正好是一百零四個犁頭。”
“可是,你們九縣一散州報給行省的開荒數據卻和洪武元年時幾乎一模一樣,那麽,朝廷調撥給你們的犁頭呢?本官是不是可以懷疑,你們九縣一散州的犁頭已經全都不翼而飛?”
“一個犁頭重約三十斤左右,一百個犁頭就是三千斤。登州府九縣一散州,哪怕每處都隻分到一百個犁頭,也足足有三萬斤鐵。”
“足足三萬斤的鐵都有可能不翼而飛,你問本官為什麽要封鎖招遠縣衙?”
隨著楊少峰的話音落下,許正整個人就像是被抽去了渾身的骨頭一般癱軟在地。
調撥犁頭這個事兒不是洪武三年開春才開始的,而是從洪武元的就已經開始陸陸續續的調撥。
也就是說,到洪武二年秋十月的時候,招遠縣最少最少也得有八十五個犁頭。
按照每個犁頭每天開荒一畝田計算,秋十月一整個月也該開出來兩千多畝田。
但是,招遠縣報給行中書省的數據卻隻有一百多畝。
如果是瞞報開荒的田畝數還好說一些,如果不是瞞報,那這裏麵牽扯到的事情可就真要命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楊少峰才會毫不猶豫的封鎖招遠縣衙,並且讓跛五拿著朱標給的調兵印信去調兵封鎖其他各縣和寧海州的衙門以及卷宗。
對於楊少峰而言,封鎖錯了無所謂,頂多就是被朱重八那個老登罵幾句,再不行就是罰俸降職,朱標特意給的調兵印信被收回。
可要是因為擔心這個擔心那個而不做出任何應對,這種涉及到三萬斤鐵的案子卻有可能把自個兒的小命都砸進去。
這可是涉及到三萬多斤鐵的大案,如果深挖下去,都有可能被挖成洪武四大案之下的第一案!
再一次冷冷的瞥了許正一眼,楊少峰又問道:“本官再給你最後一次機會,你老老實實的告訴本官,那一百多個犁頭都哪裏去了?”
許正張了張嘴,最後卻還是什麽都沒說。
楊少峰也不以為意,隻是讓駙馬府的幾個護衛去搬來了招遠縣的各種檔案和卷宗,直接開始翻查洪武元年秋七月的縣庫記錄。
而最後的結果也不出楊少峰所料。
洪武元年秋七月的縣庫檔案上有二十五個犁頭的撥付記錄,檔案裏記載的是分配給了城外七社十五村,其中楊少峰之前親自走訪過的村子裏被分到一個犁頭。
緊接著,洪武二年春正月的檔案裏又記載了一個犁頭的調撥記錄,洪武二年秋七月的檔案裏記載了兩個。
三份檔案加一塊兒,楊少峰親自走訪過的那幾個村子正好是四個犁頭。
真踏馬瘋了,許正瘋了,登州府九縣一散州的官老爺們很可能也全都瘋了。
這些傻缺是不是忘了當朝皇帝叫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