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知縣開始想念寧陽縣了。
頭一天上午到達京城,下午去常遇春家裏吃了頓家宴,下午去了吏部應卯,第二天上午去考功司述職,下午都快到吃飯時間了才回到“家”。
然後,還沒等楊大知縣把飯吃完,陳忠那個死太監卻又再一次上門,催著楊大知縣趕緊把飯吃完,然後好去拜訪劉繼祖劉老爺子。
再然後,楊大知縣就見到了所謂的“世交”,在陳忠那個死太監的指點下恭恭敬敬的請劉繼祖劉老爺子擔任自己的議婚使。
問題是這些還都隻是正餐開始前的小菜。
真正的大菜是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裏。
第一天,楊大知縣天不亮就拎著陳忠他們事先準備好的大雁以及其他禮物到劉繼祖家裏,請劉繼祖幫忙送到宮裏,這一步就是周製婚禮當中的納采,也就是男方正式遣使求婚。
這個過程中,楊大知縣要一直在宮外等著,直到劉繼祖從宮裏出來,宴請劉繼祖,然後送劉繼祖回家。
第二天,楊大知縣天不亮就帶著事先寫好自己名字和排行、生辰八字等信息的庚帖來到劉繼祖家裏,請劉繼祖再一次進宮,這一步就是傳說中的問名,也被稱之為“換庚帖”。
這個過程跟第一天差不多,同樣需要楊大知縣一直等到劉繼祖從宮裏出來,然後一起去欽天監,請欽天監幫忙合八字,這一步就是傳說中的納吉。
也就是說,雖然換庚帖的納吉這兩步算是被簡化成了一步,但是實際上簡化掉的隻是時間,流程上卻一丁點兒都沒簡化,甚至楊大知縣在中間還得跑回去一趟再抓幾隻大雁過來,請劉繼祖進宮報喜,說楊大知縣和錦公主、玉公主的八字多麽多麽相合,簡直合到天作之合。
第三天,需要楊大知縣一大早就帶著“合歡、嘉禾、阿膠、九子蒲、朱葦、雙石、棉絮、長命縷、幹漆”等等禮物來到劉繼祖家裏,拜托劉繼祖進宮送聘禮。
這一步就是傳說中的納征,放在後世就是送彩禮,也就是男方往女方家裏送過去合歡、嘉禾、阿膠等有祝福夫妻愛情永固意義的東西。
等到第四天,已經連續好長一段時間都沒能睡到自然醒的楊大知縣,就不得不再一次早早的起床,來到劉繼祖的家裏後先是給劉繼祖請安問好,接著又拜托劉繼祖進宮去請期。
這一步,就是商定成婚的具體時間,朱皇帝和馬皇後最後答應的時間就是洪武三年,元月十五。
這些還僅僅隻是婚前的部分。
像正婚禮當中的親迎、拜堂(周製婚禮沒有這一項)、沃盥、對席、同牢合巹和餕餘設袵等項目也需要在接下來的幾天裏一一商量好。
然後還有婚後禮,其中包括婦見舅姑、婦饋舅姑、舅姑饗婦,各種亂七八糟的禮儀還是一大堆。
至於說楊大知縣的戶口簿上隻有他一個人,既沒有舅也沒有姑……朱皇帝大手一揮,表示沒有舅姑沒關係,劉繼祖劉老爺子既然能當議婚使,自然也能當臨時的舅,姑的話就找藍氏臨時充當,反正不能委屈了咱老朱的閨女,別人家有的流程咱老朱的閨女也一定要有。
總而言之,朱皇帝從來都沒有放棄過折騰楊大知縣的想法,而楊大知縣則是每天都盼著趕緊到正月十五那天,自個兒娶完媳婦就回寧陽縣,這南京城是一天都不想多待。
可惜的是,禮部儀製司的郎中又重重的給了楊大知縣一擊——就算是正月十五那天親完親了,楊大知縣也得再多待三天,因為還得陪著錦公主和玉公主回門兒,也就是進宮去拜見朱皇帝和馬皇後。
當然,楊大知縣沒能閑著,朱皇帝同樣也沒能閑著。
實際上,朱皇帝比楊大知縣更痛苦。
因為朱皇帝和馬皇後是正兒八經的將錦兒、玉兒收做義女,並且賜名朱媺錦、朱媺玉,是正兒八經進了宗正寺玉碟的,所以錦兒和玉錦的出嫁就必須按照真正的公主儀製來辦。
比如說請期的流程,老朱在請期流程當天得先到謹身殿穿上皮弁服,然後到奉天殿裏等著劉繼祖來請期,等商定好日期之後,朱皇帝再回謹身殿換下皮弁服,劉繼祖出宮去找楊大知縣。
也就是說,僅僅隻是一個請期的流程,朱皇帝就必須得多換兩次衣裳。
而在請期之後,還有錦公主和玉公主的封號問題。
畢竟錦公主和玉公主隻是一個默認的稱呼,當朱皇帝和馬皇後給錦兒和玉兒賜名之後,這兩個稱號就不再適合日常使用,必須得有個正常的封號。
通常來說,封號可以選擇地名,或者選擇兩個寓意比較美好的字。
確定好封號之後,接下來就是駙馬受誥儀式,朱皇帝要在受誥當天賜予楊大知縣駙馬朝服及儀仗,包括銀交椅、腳踏、銀馬杌、銀水盆、銀水罐、傘、骨朵、牙仗、鞍籠。
這個是必要的流程,跟楊大知縣娶公主還是尚公主無關。
接下來就是在親迎之前的公主冊封儀式,按照朱重八定下的規矩,公主冊封儀式在其出嫁前兩天舉行。
根據流程,朱元璋服皮弁服、馬皇後服翟衣在乾清宮升禦座,公主的冊封金冊授予冊封使,公主服九翬四鳳冠、翟衣在華蓋殿中等候。
使者女官跪受冊封金冊,隨即捧冊前往華蓋殿,公主受冊之後回乾清宮謝恩,在朱皇帝和馬皇後身前分別行八拜禮。
總之,楊大知縣不輕鬆,朱皇帝同樣也不輕鬆。
有時候馬皇後都想不明白,他朱重八是不是有什麽大病?
就為了折騰他女婿,結果把自己也弄得疲憊不堪,這樣兒真的值當麽?
“值!”
朱皇帝毫不猶豫的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那狗東西折騰咱,咱也折騰他,隻要咱不說,就沒人知道咱也累,但是那狗東西一向憊懶慣了,他肯定會先喊累!隻要他先喊累,咱這心裏就舒坦!”
頭一天上午到達京城,下午去常遇春家裏吃了頓家宴,下午去了吏部應卯,第二天上午去考功司述職,下午都快到吃飯時間了才回到“家”。
然後,還沒等楊大知縣把飯吃完,陳忠那個死太監卻又再一次上門,催著楊大知縣趕緊把飯吃完,然後好去拜訪劉繼祖劉老爺子。
再然後,楊大知縣就見到了所謂的“世交”,在陳忠那個死太監的指點下恭恭敬敬的請劉繼祖劉老爺子擔任自己的議婚使。
問題是這些還都隻是正餐開始前的小菜。
真正的大菜是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裏。
第一天,楊大知縣天不亮就拎著陳忠他們事先準備好的大雁以及其他禮物到劉繼祖家裏,請劉繼祖幫忙送到宮裏,這一步就是周製婚禮當中的納采,也就是男方正式遣使求婚。
這個過程中,楊大知縣要一直在宮外等著,直到劉繼祖從宮裏出來,宴請劉繼祖,然後送劉繼祖回家。
第二天,楊大知縣天不亮就帶著事先寫好自己名字和排行、生辰八字等信息的庚帖來到劉繼祖家裏,請劉繼祖再一次進宮,這一步就是傳說中的問名,也被稱之為“換庚帖”。
這個過程跟第一天差不多,同樣需要楊大知縣一直等到劉繼祖從宮裏出來,然後一起去欽天監,請欽天監幫忙合八字,這一步就是傳說中的納吉。
也就是說,雖然換庚帖的納吉這兩步算是被簡化成了一步,但是實際上簡化掉的隻是時間,流程上卻一丁點兒都沒簡化,甚至楊大知縣在中間還得跑回去一趟再抓幾隻大雁過來,請劉繼祖進宮報喜,說楊大知縣和錦公主、玉公主的八字多麽多麽相合,簡直合到天作之合。
第三天,需要楊大知縣一大早就帶著“合歡、嘉禾、阿膠、九子蒲、朱葦、雙石、棉絮、長命縷、幹漆”等等禮物來到劉繼祖家裏,拜托劉繼祖進宮送聘禮。
這一步就是傳說中的納征,放在後世就是送彩禮,也就是男方往女方家裏送過去合歡、嘉禾、阿膠等有祝福夫妻愛情永固意義的東西。
等到第四天,已經連續好長一段時間都沒能睡到自然醒的楊大知縣,就不得不再一次早早的起床,來到劉繼祖的家裏後先是給劉繼祖請安問好,接著又拜托劉繼祖進宮去請期。
這一步,就是商定成婚的具體時間,朱皇帝和馬皇後最後答應的時間就是洪武三年,元月十五。
這些還僅僅隻是婚前的部分。
像正婚禮當中的親迎、拜堂(周製婚禮沒有這一項)、沃盥、對席、同牢合巹和餕餘設袵等項目也需要在接下來的幾天裏一一商量好。
然後還有婚後禮,其中包括婦見舅姑、婦饋舅姑、舅姑饗婦,各種亂七八糟的禮儀還是一大堆。
至於說楊大知縣的戶口簿上隻有他一個人,既沒有舅也沒有姑……朱皇帝大手一揮,表示沒有舅姑沒關係,劉繼祖劉老爺子既然能當議婚使,自然也能當臨時的舅,姑的話就找藍氏臨時充當,反正不能委屈了咱老朱的閨女,別人家有的流程咱老朱的閨女也一定要有。
總而言之,朱皇帝從來都沒有放棄過折騰楊大知縣的想法,而楊大知縣則是每天都盼著趕緊到正月十五那天,自個兒娶完媳婦就回寧陽縣,這南京城是一天都不想多待。
可惜的是,禮部儀製司的郎中又重重的給了楊大知縣一擊——就算是正月十五那天親完親了,楊大知縣也得再多待三天,因為還得陪著錦公主和玉公主回門兒,也就是進宮去拜見朱皇帝和馬皇後。
當然,楊大知縣沒能閑著,朱皇帝同樣也沒能閑著。
實際上,朱皇帝比楊大知縣更痛苦。
因為朱皇帝和馬皇後是正兒八經的將錦兒、玉兒收做義女,並且賜名朱媺錦、朱媺玉,是正兒八經進了宗正寺玉碟的,所以錦兒和玉錦的出嫁就必須按照真正的公主儀製來辦。
比如說請期的流程,老朱在請期流程當天得先到謹身殿穿上皮弁服,然後到奉天殿裏等著劉繼祖來請期,等商定好日期之後,朱皇帝再回謹身殿換下皮弁服,劉繼祖出宮去找楊大知縣。
也就是說,僅僅隻是一個請期的流程,朱皇帝就必須得多換兩次衣裳。
而在請期之後,還有錦公主和玉公主的封號問題。
畢竟錦公主和玉公主隻是一個默認的稱呼,當朱皇帝和馬皇後給錦兒和玉兒賜名之後,這兩個稱號就不再適合日常使用,必須得有個正常的封號。
通常來說,封號可以選擇地名,或者選擇兩個寓意比較美好的字。
確定好封號之後,接下來就是駙馬受誥儀式,朱皇帝要在受誥當天賜予楊大知縣駙馬朝服及儀仗,包括銀交椅、腳踏、銀馬杌、銀水盆、銀水罐、傘、骨朵、牙仗、鞍籠。
這個是必要的流程,跟楊大知縣娶公主還是尚公主無關。
接下來就是在親迎之前的公主冊封儀式,按照朱重八定下的規矩,公主冊封儀式在其出嫁前兩天舉行。
根據流程,朱元璋服皮弁服、馬皇後服翟衣在乾清宮升禦座,公主的冊封金冊授予冊封使,公主服九翬四鳳冠、翟衣在華蓋殿中等候。
使者女官跪受冊封金冊,隨即捧冊前往華蓋殿,公主受冊之後回乾清宮謝恩,在朱皇帝和馬皇後身前分別行八拜禮。
總之,楊大知縣不輕鬆,朱皇帝同樣也不輕鬆。
有時候馬皇後都想不明白,他朱重八是不是有什麽大病?
就為了折騰他女婿,結果把自己也弄得疲憊不堪,這樣兒真的值當麽?
“值!”
朱皇帝毫不猶豫的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那狗東西折騰咱,咱也折騰他,隻要咱不說,就沒人知道咱也累,但是那狗東西一向憊懶慣了,他肯定會先喊累!隻要他先喊累,咱這心裏就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