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官想為國爭光!
本官想親自證明,老祖宗遠征西域絕對不是為了那幾顆葡萄幹!
隻是一想到朱重八的那張臉,楊大知縣又不禁有些泄氣。
什麽為國爭光,什麽親自證明,假的,都是假的!
楊大知縣微微搖頭,說道:“本官向來潔身自好,又怎麽可能去青樓花舫那種煙花之地?”
說完之後,楊大知縣就直接伸手指了指田地裏正勁使耕牛拉犁翻地的百姓,試圖岔開話題:“等他們把這點兒地都犁完了,今年一整年的耕種就算是完事兒了,接下來就是修整農具,好生喂養牲口,讓牛馬什麽的都歇一歇。”
陳忠微微歎息一聲,說道:“楊知縣這句話說的好啊,讓牛馬什麽的都歇一歇。”
楊大知縣被陳忠一句話說得有些懵,陳忠卻又繼續說道:“牛馬好歹還能歇到開春,可是這些百姓呢?他們接下來還得檢查農具,壞了的要修補,還要給好生喂養牛馬,再加上還要趁著土地還沒有徹底凍住,他們還得燒磚、蓋房,隻怕一年到頭也隻有過年那幾天能歇一歇了吧?”
見楊大知縣一臉懵逼的望向自己,陳忠自嘲似的笑了笑,說道:“奴婢小時候沒被賣進宮裏以前,也曾見識過父母是如何耕種的,自然也知道耕種有多麽辛苦。”
“像寧陽縣這樣兒每家每戶都喂著一頭大牲口用來耕種,還能養著雞鴨,還要忙著蓋房子,其實是奴婢連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說到這兒,陳忠又嘿嘿笑了一聲道:“楊縣尊知道奴婢為什麽會進宮麽?”
楊大知縣微微搖頭,試探著問道:“莫不是遭遇了什麽天災,家裏糧食欠收?”
陳忠嗯了一聲道:“是啊,一場大水下來,家裏僅有的那幾畝田地顆粒無收,奴婢的兄長被餓死了,阿姐把自己賣到青樓,卻隻換來五斤小米。”
“恰好那時候有宮裏來買孩子,奴婢就決定把自個兒給賣了,好歹也能換回十斤糧食,讓阿爹阿娘多一分活下去的機會。”
“嗯,胡元的宮裏給的就是這麽個價兒,十斤糧食換一個孩子,說是進宮以後隻要能熬過去第一關,以後就能活下來,還能給家裏寄錢補貼家用。”
楊大知縣沉默不語,陳忠卻語氣森然的說道:“這第一關,奴婢熬過來了,不管是挨刀子還是後來把奴婢捆在柱子上拉直身體,奴婢都熬過來了。”
“可是沒想到啊,宮裏也是個吃人的地方,沒有品級的小太監連個人都算不上,每個月的月錢在發下來之前就要被克扣大半,發到手裏的又要給那些有品級的孝敬一些,一年到頭竟是連半吊錢都攢不下。”
“也別說什麽往上爬——咱們漢人有活不下去進宮當太監的,韃子也一樣有活不下去進宮當太監的,但是韃子終究比咱們漢人高了那麽一等,就是當太監都比咱們漢人高那麽一等。”
說到這兒,陳忠又輕歎一聲道:“在宮外活不下去,在宮裏還是活不下去,奴婢自然就想著逃跑。後來這天下亂了起來,宮裏管得也不是那麽嚴了,奴婢就趁著一次出宮的機會逃到了江南,後來就到了上位身邊。”
楊大知縣輕輕嗯了一聲,說道:“都過去了,以後日子會越來越好的。”
陳忠卻抹了抹眼睛,哽咽著說道:“是啊,日子會越來越好,可是奴婢的父母卻沒能等到這一天——後來小的逃回家才知道,當初小的賣了自個兒的那十斤糧食,在阿爹剛拿回家的當天就被人給搶了,阿爹一氣之下尋了短見,阿娘也跟著去了。”
“現在看著寧陽縣的百姓能耕種土地,能養雞養豬養牛,奴婢這心裏就羨慕的緊,也難受得緊。”
“這遭瘟的韃子啊!”
隨著陳忠的話音落下,楊大知縣卻又再一次陷入了沉默。
自己能讓寧陽縣的百姓變得富裕一些,能讓整個大明的百姓都變得富裕起來麽?
自己能改變一個寧陽縣,又該如何改變整個大明?
正當楊大知縣在心裏胡亂琢磨時,不遠處卻響起一陣嘚嘚的馬蹄聲,留守在縣衙的衙役直奔楊大知縣所在的方向馳來。
等到了楊大知縣身前不遠,衙役勒住馬韁,翻身下馬後一溜煙兒的跑到楊大知縣身邊,拱手拜道:“縣尊,京城裏有公文送來,讓您速回衙役簽收。”
楊大知縣嗯了一聲,當即便帶著陳忠等人一塊兒趕回了縣衙。
而讓楊大知縣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的是,通政司派人送來的竟然是中書省的公文,或者說是朱皇帝的一道聖旨,而且是關於學校的。
“上諭中書省臣曰:學校之教至元其弊極矣使先王衣冠禮義之教混為夷狄……名存實亡……朕恒謂治國之要教化為先……而天下學校未興。宜令郡縣皆立學……此最急務,當速行之。”
簡單翻譯一下就是:學校教育到了元代的時候已經積弊甚深,中原堂口的文化裏被摻入了各種胡俗,學校製度也是名存實亡,更何況自從開始打仗,百姓就都不再學習,隻顧著操刀子砍人,這種情況是不對的。朕一直說,治國要以教化為先,教化要以學校為本,現在雖然有太學,但是天下其他州縣還沒有學校,所以你們各州縣都要設立學校,延請儒生做為教書先生,讓老百姓讀書開智、明禮。這事兒很急,誰也不許耽誤。
這份公文的後麵,附加了朱皇帝對於創辦學校的要求:府學設教授一人、訓導四人,生員四十人;州學設學正一人、訓導三人,生員三十人;縣學設教諭一人、訓導二人,生員二十人。師生月廩食米每人六鬥,有司給以魚、肉。學官月俸,多少不等。學者專治一經,以禮、樂、射、禦、書、數設科分教,務求實才。
除此以外,還有吏部給吳彥虎、陳墨和呂鵬三人的官身告命。
楊大知縣拿著公文來回打量了半天,忽然就笑了起來。
既然他朱重八都敢折騰,那本官還有什麽不敢的?
不就是搞學校嘛,搞起來就是了。
本官想親自證明,老祖宗遠征西域絕對不是為了那幾顆葡萄幹!
隻是一想到朱重八的那張臉,楊大知縣又不禁有些泄氣。
什麽為國爭光,什麽親自證明,假的,都是假的!
楊大知縣微微搖頭,說道:“本官向來潔身自好,又怎麽可能去青樓花舫那種煙花之地?”
說完之後,楊大知縣就直接伸手指了指田地裏正勁使耕牛拉犁翻地的百姓,試圖岔開話題:“等他們把這點兒地都犁完了,今年一整年的耕種就算是完事兒了,接下來就是修整農具,好生喂養牲口,讓牛馬什麽的都歇一歇。”
陳忠微微歎息一聲,說道:“楊知縣這句話說的好啊,讓牛馬什麽的都歇一歇。”
楊大知縣被陳忠一句話說得有些懵,陳忠卻又繼續說道:“牛馬好歹還能歇到開春,可是這些百姓呢?他們接下來還得檢查農具,壞了的要修補,還要給好生喂養牛馬,再加上還要趁著土地還沒有徹底凍住,他們還得燒磚、蓋房,隻怕一年到頭也隻有過年那幾天能歇一歇了吧?”
見楊大知縣一臉懵逼的望向自己,陳忠自嘲似的笑了笑,說道:“奴婢小時候沒被賣進宮裏以前,也曾見識過父母是如何耕種的,自然也知道耕種有多麽辛苦。”
“像寧陽縣這樣兒每家每戶都喂著一頭大牲口用來耕種,還能養著雞鴨,還要忙著蓋房子,其實是奴婢連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說到這兒,陳忠又嘿嘿笑了一聲道:“楊縣尊知道奴婢為什麽會進宮麽?”
楊大知縣微微搖頭,試探著問道:“莫不是遭遇了什麽天災,家裏糧食欠收?”
陳忠嗯了一聲道:“是啊,一場大水下來,家裏僅有的那幾畝田地顆粒無收,奴婢的兄長被餓死了,阿姐把自己賣到青樓,卻隻換來五斤小米。”
“恰好那時候有宮裏來買孩子,奴婢就決定把自個兒給賣了,好歹也能換回十斤糧食,讓阿爹阿娘多一分活下去的機會。”
“嗯,胡元的宮裏給的就是這麽個價兒,十斤糧食換一個孩子,說是進宮以後隻要能熬過去第一關,以後就能活下來,還能給家裏寄錢補貼家用。”
楊大知縣沉默不語,陳忠卻語氣森然的說道:“這第一關,奴婢熬過來了,不管是挨刀子還是後來把奴婢捆在柱子上拉直身體,奴婢都熬過來了。”
“可是沒想到啊,宮裏也是個吃人的地方,沒有品級的小太監連個人都算不上,每個月的月錢在發下來之前就要被克扣大半,發到手裏的又要給那些有品級的孝敬一些,一年到頭竟是連半吊錢都攢不下。”
“也別說什麽往上爬——咱們漢人有活不下去進宮當太監的,韃子也一樣有活不下去進宮當太監的,但是韃子終究比咱們漢人高了那麽一等,就是當太監都比咱們漢人高那麽一等。”
說到這兒,陳忠又輕歎一聲道:“在宮外活不下去,在宮裏還是活不下去,奴婢自然就想著逃跑。後來這天下亂了起來,宮裏管得也不是那麽嚴了,奴婢就趁著一次出宮的機會逃到了江南,後來就到了上位身邊。”
楊大知縣輕輕嗯了一聲,說道:“都過去了,以後日子會越來越好的。”
陳忠卻抹了抹眼睛,哽咽著說道:“是啊,日子會越來越好,可是奴婢的父母卻沒能等到這一天——後來小的逃回家才知道,當初小的賣了自個兒的那十斤糧食,在阿爹剛拿回家的當天就被人給搶了,阿爹一氣之下尋了短見,阿娘也跟著去了。”
“現在看著寧陽縣的百姓能耕種土地,能養雞養豬養牛,奴婢這心裏就羨慕的緊,也難受得緊。”
“這遭瘟的韃子啊!”
隨著陳忠的話音落下,楊大知縣卻又再一次陷入了沉默。
自己能讓寧陽縣的百姓變得富裕一些,能讓整個大明的百姓都變得富裕起來麽?
自己能改變一個寧陽縣,又該如何改變整個大明?
正當楊大知縣在心裏胡亂琢磨時,不遠處卻響起一陣嘚嘚的馬蹄聲,留守在縣衙的衙役直奔楊大知縣所在的方向馳來。
等到了楊大知縣身前不遠,衙役勒住馬韁,翻身下馬後一溜煙兒的跑到楊大知縣身邊,拱手拜道:“縣尊,京城裏有公文送來,讓您速回衙役簽收。”
楊大知縣嗯了一聲,當即便帶著陳忠等人一塊兒趕回了縣衙。
而讓楊大知縣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的是,通政司派人送來的竟然是中書省的公文,或者說是朱皇帝的一道聖旨,而且是關於學校的。
“上諭中書省臣曰:學校之教至元其弊極矣使先王衣冠禮義之教混為夷狄……名存實亡……朕恒謂治國之要教化為先……而天下學校未興。宜令郡縣皆立學……此最急務,當速行之。”
簡單翻譯一下就是:學校教育到了元代的時候已經積弊甚深,中原堂口的文化裏被摻入了各種胡俗,學校製度也是名存實亡,更何況自從開始打仗,百姓就都不再學習,隻顧著操刀子砍人,這種情況是不對的。朕一直說,治國要以教化為先,教化要以學校為本,現在雖然有太學,但是天下其他州縣還沒有學校,所以你們各州縣都要設立學校,延請儒生做為教書先生,讓老百姓讀書開智、明禮。這事兒很急,誰也不許耽誤。
這份公文的後麵,附加了朱皇帝對於創辦學校的要求:府學設教授一人、訓導四人,生員四十人;州學設學正一人、訓導三人,生員三十人;縣學設教諭一人、訓導二人,生員二十人。師生月廩食米每人六鬥,有司給以魚、肉。學官月俸,多少不等。學者專治一經,以禮、樂、射、禦、書、數設科分教,務求實才。
除此以外,還有吏部給吳彥虎、陳墨和呂鵬三人的官身告命。
楊大知縣拿著公文來回打量了半天,忽然就笑了起來。
既然他朱重八都敢折騰,那本官還有什麽不敢的?
不就是搞學校嘛,搞起來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