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一次拿木炭淨化水質糊弄朱標失敗之後,這一次糊弄三兄弟的計劃也同樣宣告失敗。
不過無所謂,楊大知縣並沒有絲毫的氣餒,反而下定決心要再接再厲,爭取下一次能夠忽悠成功。
我堂堂楊大知縣要是連三個小舅子都糊弄不了,以後還怎麽忽悠朱重八那個老登?
心裏打定主意後,楊大知縣便笑著說道:“其實微臣想說的是,百姓們經曆過胡元的統治,吃了無數的苦,受過無數的罪,現在終於可以親手蓋起屬於他們自己的房子,又怎麽可以讓俘虜替他們蓋?”
朱標和朱老二、朱老三都沒有再吭聲,而是低下頭仔細琢磨了一番。
直到過了好一會兒,朱老二才抬起頭來望著楊大知縣問道:“姐夫,誠如你方才所言,如果有了大量的俘虜,說不定就會有人用俘虜去做工,那你原本說的給百姓工錢讓百姓服徭役的事兒,是不是就會受到影響?”
楊大知縣微微點頭,“微臣也不知道該如何才能避免這種情況。”
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真要是有大量的俘虜湧入,那些有工坊的商賈肯定會把主意打到俘虜身上——不需要給他們開工錢,不用在意他們的死活,四舍五入不就等於沒什麽成本?
至於說打點官老爺需要花錢……對比起俘虜們能創造的利潤而言,打點官老爺才能花幾個錢?
再說了,就算是沒有俘虜的事兒,這些商賈也一樣要打點官老爺們,平時該花的錢也一文都不會少。
那這些人平時打點官老爺們又是圖的什麽?
不就是圖個官老爺們能在需要的時候行個方便嘛。
比如說俘虜,官老爺手下又有大量被發配過來做苦力的俘虜,恰好這些商賈又需要大量的俘虜,隻要官老爺們稍微動動手指頭,多報幾個損失,官老爺們能得到好處,自己手底下也多了一群不需要在意死活的苦力,這就是雙贏。
關鍵是這個問題根本就沒有什麽解決的辦法,就算朱皇帝派出巡查禦史也沒什麽鳥用——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隻要在檢查的時候讓俘虜們躲起來,就沒有俘虜,查也白查。
所以,楊大知縣也隻是上奏本要俘虜來寧陽縣做苦力,而不是上奏本讓俘虜代替百姓服徭役,因為無論有多少俘虜,最後也隻會便宜那些商賈,而百姓該服的徭役卻是一天都不會少。
除非朱皇帝下旨,徹底廢除徭役,從而倒逼那些官老爺們必須保證自己手下有足夠的俘虜去幹活。
朱標和朱老二、朱老三顯然也想明白了這裏麵的問題。
直到過了好一會兒,朱標才歎息一聲道:“那就還是先把俘虜送來寧陽縣吧,最起碼在姐夫這裏不會出現那些亂七八糟的問題,百姓們也是能實打實的得到好處。”
楊大知縣輕輕嗯了一聲,隨後又將目光投向了正在喊著號子打夯的王五七等人。
打夯不是一味的用夯砸地就行,這個過程中還需要不斷的往地槽裏墊入新土,而墊入的新土又需要過篩,去除其中的大石塊、雜物等,這同樣也是個力氣活。
而且打夯也不是打一次就夠的,通常來說都是分層夯實,每層厚約三到五寸,夯實後還要等待其幹燥穩固,這個幹燥過程又隻能看天氣如何,晴天通常是一兩天,陰天就得需要三四天。
也就是說,一個一尺深的地槽,在全部是晴天的前提下也得需要三五天的時間才能打好。
等打好地基,接下來的事情就比較容易了,因為用青磚不需要像夯築土牆一樣考慮到幹燥問題,在青磚足夠的前提下,隻要直接一層一層的往上壘就行。
當然,壘青磚這個事兒也不是什麽輕鬆活,其中又涉及到拉線找直、吊線找平、預留門窗、屋內隔斷等一大堆亂七八糟的事情,前前後後差不多又得半個來月才行。
再然後就是上梁,封頂,其中上梁還有很多講究,要專門挑選黃道吉日。
總之,想要蓋好一座院子,就算是人手充足的前提下也得一個來月的時間。
至於楊大知縣之前說蓋好一座房子需要三四個月的時間,差不多要忙活到來年開春才行,那就完全是胡扯出來忽悠朱標的,因為沒有人會選擇在冬天的時候蓋房子,因為地基問題都不好解決,水泥凝固的問題同樣也不好解決。
所以,該怎麽拿蓋房子這事兒來忽悠朱標,順便再往寧陽縣撈點兒好處呢?
……
還沒等楊大知縣想好該怎麽忽悠朱標三兄弟,徐達派人送來寧陽縣的俘虜就先到了。
一千個,整整一千個色目俘虜。
這些色目俘虜的雙手被捆在身後,由十幾個騎兵外加一百來個步卒一路押送。
一見到楊大知縣和朱標,徐達的親兵就率先向朱標行禮拜見,接著又對楊大知縣拱手說道:“楊縣尊,小的徐相之命押送一千個色目戰俘,都是身上沒有傷的,如今已全數送到,請楊縣尊驗收。”
楊大知縣頓時眉開眼笑的對跛五吩咐道:“跛五哥,點點數,然後分出來兩百個去采石,兩百個去修路,再分兩百個去煤礦那裏挖煤,剩下三百個弄到城東的鐵礦。”
就在跛五去清點俘虜人數的時候,楊大知縣和朱標三兄弟也不禁好奇的看向了這些色目人。
然後,楊大知縣就看著朱家三兄弟不約而同的以袖掩鼻,望向一千色目俘虜的目光中也滿是嫌棄。
這讓楊大知縣很是好奇。
朱家三兄弟在寧陽縣的這幾天裏,表現出來的是不嫌旱廁臭,去百姓家裏也不嫌雞糞和豬糞臭,拉著人家老百姓問東問西的時候也不嫌老百姓身上的汗味兒,一個個表現的要多接地氣就有多接地氣,隻有偶爾在經過城西糞肥場,而且附近沒有百姓的時候才會用袖子捂鼻子。
現在可倒好,這三兄弟在一千個色目人麵前竟然沒有絲毫掩飾,直接赤裸裸的表現出了對色目人的嫌棄。
尤其是朱老三,更是悶聲悶氣的說道:“姐夫,這些色目人身上的味兒可太大了,你把他們弄去跟那五千個讀書人一塊兒修路,怕不是要熏死幾個讀書人?”
楊大知縣用關愛智障的目光看了朱老三一眼。
以前讓那五千個讀書人去修路,是因為寧陽縣的人手不夠用。
現在有了這些色目俘虜,那五千個讀書人裏就能抽調一部分人出來去幹別的。
跟色目人身上的那點味兒比起來,孰輕孰重?
略微斟酌一番,楊大知縣便笑著說道:“殿下有所不知,微臣讓這些色目戰俘去修路,是因為那些書生還有另外的用處。”
不過無所謂,楊大知縣並沒有絲毫的氣餒,反而下定決心要再接再厲,爭取下一次能夠忽悠成功。
我堂堂楊大知縣要是連三個小舅子都糊弄不了,以後還怎麽忽悠朱重八那個老登?
心裏打定主意後,楊大知縣便笑著說道:“其實微臣想說的是,百姓們經曆過胡元的統治,吃了無數的苦,受過無數的罪,現在終於可以親手蓋起屬於他們自己的房子,又怎麽可以讓俘虜替他們蓋?”
朱標和朱老二、朱老三都沒有再吭聲,而是低下頭仔細琢磨了一番。
直到過了好一會兒,朱老二才抬起頭來望著楊大知縣問道:“姐夫,誠如你方才所言,如果有了大量的俘虜,說不定就會有人用俘虜去做工,那你原本說的給百姓工錢讓百姓服徭役的事兒,是不是就會受到影響?”
楊大知縣微微點頭,“微臣也不知道該如何才能避免這種情況。”
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真要是有大量的俘虜湧入,那些有工坊的商賈肯定會把主意打到俘虜身上——不需要給他們開工錢,不用在意他們的死活,四舍五入不就等於沒什麽成本?
至於說打點官老爺需要花錢……對比起俘虜們能創造的利潤而言,打點官老爺才能花幾個錢?
再說了,就算是沒有俘虜的事兒,這些商賈也一樣要打點官老爺們,平時該花的錢也一文都不會少。
那這些人平時打點官老爺們又是圖的什麽?
不就是圖個官老爺們能在需要的時候行個方便嘛。
比如說俘虜,官老爺手下又有大量被發配過來做苦力的俘虜,恰好這些商賈又需要大量的俘虜,隻要官老爺們稍微動動手指頭,多報幾個損失,官老爺們能得到好處,自己手底下也多了一群不需要在意死活的苦力,這就是雙贏。
關鍵是這個問題根本就沒有什麽解決的辦法,就算朱皇帝派出巡查禦史也沒什麽鳥用——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隻要在檢查的時候讓俘虜們躲起來,就沒有俘虜,查也白查。
所以,楊大知縣也隻是上奏本要俘虜來寧陽縣做苦力,而不是上奏本讓俘虜代替百姓服徭役,因為無論有多少俘虜,最後也隻會便宜那些商賈,而百姓該服的徭役卻是一天都不會少。
除非朱皇帝下旨,徹底廢除徭役,從而倒逼那些官老爺們必須保證自己手下有足夠的俘虜去幹活。
朱標和朱老二、朱老三顯然也想明白了這裏麵的問題。
直到過了好一會兒,朱標才歎息一聲道:“那就還是先把俘虜送來寧陽縣吧,最起碼在姐夫這裏不會出現那些亂七八糟的問題,百姓們也是能實打實的得到好處。”
楊大知縣輕輕嗯了一聲,隨後又將目光投向了正在喊著號子打夯的王五七等人。
打夯不是一味的用夯砸地就行,這個過程中還需要不斷的往地槽裏墊入新土,而墊入的新土又需要過篩,去除其中的大石塊、雜物等,這同樣也是個力氣活。
而且打夯也不是打一次就夠的,通常來說都是分層夯實,每層厚約三到五寸,夯實後還要等待其幹燥穩固,這個幹燥過程又隻能看天氣如何,晴天通常是一兩天,陰天就得需要三四天。
也就是說,一個一尺深的地槽,在全部是晴天的前提下也得需要三五天的時間才能打好。
等打好地基,接下來的事情就比較容易了,因為用青磚不需要像夯築土牆一樣考慮到幹燥問題,在青磚足夠的前提下,隻要直接一層一層的往上壘就行。
當然,壘青磚這個事兒也不是什麽輕鬆活,其中又涉及到拉線找直、吊線找平、預留門窗、屋內隔斷等一大堆亂七八糟的事情,前前後後差不多又得半個來月才行。
再然後就是上梁,封頂,其中上梁還有很多講究,要專門挑選黃道吉日。
總之,想要蓋好一座院子,就算是人手充足的前提下也得一個來月的時間。
至於楊大知縣之前說蓋好一座房子需要三四個月的時間,差不多要忙活到來年開春才行,那就完全是胡扯出來忽悠朱標的,因為沒有人會選擇在冬天的時候蓋房子,因為地基問題都不好解決,水泥凝固的問題同樣也不好解決。
所以,該怎麽拿蓋房子這事兒來忽悠朱標,順便再往寧陽縣撈點兒好處呢?
……
還沒等楊大知縣想好該怎麽忽悠朱標三兄弟,徐達派人送來寧陽縣的俘虜就先到了。
一千個,整整一千個色目俘虜。
這些色目俘虜的雙手被捆在身後,由十幾個騎兵外加一百來個步卒一路押送。
一見到楊大知縣和朱標,徐達的親兵就率先向朱標行禮拜見,接著又對楊大知縣拱手說道:“楊縣尊,小的徐相之命押送一千個色目戰俘,都是身上沒有傷的,如今已全數送到,請楊縣尊驗收。”
楊大知縣頓時眉開眼笑的對跛五吩咐道:“跛五哥,點點數,然後分出來兩百個去采石,兩百個去修路,再分兩百個去煤礦那裏挖煤,剩下三百個弄到城東的鐵礦。”
就在跛五去清點俘虜人數的時候,楊大知縣和朱標三兄弟也不禁好奇的看向了這些色目人。
然後,楊大知縣就看著朱家三兄弟不約而同的以袖掩鼻,望向一千色目俘虜的目光中也滿是嫌棄。
這讓楊大知縣很是好奇。
朱家三兄弟在寧陽縣的這幾天裏,表現出來的是不嫌旱廁臭,去百姓家裏也不嫌雞糞和豬糞臭,拉著人家老百姓問東問西的時候也不嫌老百姓身上的汗味兒,一個個表現的要多接地氣就有多接地氣,隻有偶爾在經過城西糞肥場,而且附近沒有百姓的時候才會用袖子捂鼻子。
現在可倒好,這三兄弟在一千個色目人麵前竟然沒有絲毫掩飾,直接赤裸裸的表現出了對色目人的嫌棄。
尤其是朱老三,更是悶聲悶氣的說道:“姐夫,這些色目人身上的味兒可太大了,你把他們弄去跟那五千個讀書人一塊兒修路,怕不是要熏死幾個讀書人?”
楊大知縣用關愛智障的目光看了朱老三一眼。
以前讓那五千個讀書人去修路,是因為寧陽縣的人手不夠用。
現在有了這些色目俘虜,那五千個讀書人裏就能抽調一部分人出來去幹別的。
跟色目人身上的那點味兒比起來,孰輕孰重?
略微斟酌一番,楊大知縣便笑著說道:“殿下有所不知,微臣讓這些色目戰俘去修路,是因為那些書生還有另外的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