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知縣嗯了一聲道:“微臣之前聽一位姓魯的先生說過:所有的矛盾都來自於錢糧不足。”
“還記得微臣去年剛剛發現寡婦村的時候,那些婦人們都不願意回娘家去居住,生怕給娘家添麻煩,惹自家兄弟和妯娌嫌棄。”
“可是等微臣把他們的兄弟都喊去認親的時候,他們的兄弟可有一個嫌棄他們的?一個都沒有!因為微臣當時也許諾讓那些婦人認回被韃子強占的土地。”
“這是因為她們自己的手裏有土地,而她們娘家的兄弟自己也有土地,都能吃飽飯。”
“至於她們的妯娌……在能吃飽飯,不需要擔心一家人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前提下,哪個妯娌不願意落下個好名聲?又有誰願意背著一個欺負大姑小姑的名聲?”
“別忘了,她們的妯娌可也是有娘家的,就算她們不在意自己的名聲,難道也不在意娘家的名聲?”
“都是十裏八鄉的鄉親,怎麽可能真不在乎?不過就是被逼的沒辦法了,為了自己一家人能活下去,願意不願意也得做這個惡人,總不能讓婆婆或者相公出麵吧?”
朱標忽然有種大開眼界的感覺。
沒來寧陽縣之前,朱標每天看到最多的是各種奏本,聽到最多的也是子曰詩雲,就算聽過一些家長裏短的事情,也大多數都是從自家爹媽那裏聽來的。
對於真正的普通百姓或者說窮苦百姓過的什麽樣兒的日子,有什麽樣兒的矛盾,朱標的心裏並沒有一個直觀的概念,更沒有人告訴他為什麽會出現這些矛盾。
現在來了寧陽縣,雖然看到的百姓生活也並不是大多數窮苦百姓過的生活,但是聽到的家長裏短和民間矛盾,卻能讓朱標對這些事情有一個更加直觀的認識。
楊大知縣又繼續說道:“再說回洪州的百姓,朝廷無論是讓他們做農戶還是做鹽戶,他們都沒得選,也反抗不了。可是不管讓他們做什麽,吃飽飯永遠都是他們最先考慮的事情。做農戶能吃飽飯,他們就喜歡做農戶。做鹽戶能吃飽飯,他們就喜歡做鹽戶。”
“再比如說咱們寧陽縣的百姓,農忙的時候都會耕種,誰也不敢荒了地裏的莊稼,因為這是一家老小的命根子。”
“可是不在農忙的時候,他們又會來磚窯、蜂窩煤工坊、紙坊等工坊裏做工,就連婦人們也會到炒麵工坊和午餐肉工坊做工,因為他們也想賺錢。”
“那依殿下之見,他們應該劃分為匠戶還是應該劃分為農戶?”
朱標再一次點了點頭,說道:“所以,農戶和鹽戶其實也沒必要分得那麽細,姐夫是這個意思麽?”
楊大知縣嗯了一聲道:“微臣之前在奏本當中曾經寫過,天生民而立之君,民本有饑食渴飲之欲,不能以自治,必賴君有以養之,有秉彝好德之性,不能以自遂,必賴君有以教之。君人者,兼君師之任者也。”
“微臣一直說老百姓不傻,說的是一代代人傳承下來的生存智慧和生存本能,而老百姓實際上也很傻,他們很好糊弄,很好欺負,隻要還能勉強活得下去,他們更願意老老實實的當個順民。”
“這時候,就更需要朝廷和官府好生對待百姓,對他們善加引導,讓他們能吃飽穿暖。”
“就比如咱們寧陽縣的百姓,現在要是有人敢在大街上說陛下和殿下不夠勤政愛民,他們定然是不會輕易放過的,因為他們切切實實的感受到了陛下和殿下對他們的仁愛。”
說到這兒,楊大知縣幹脆站起身來,笑著對朱標說道:“這樣兒吧,微臣一直說這些,也不過是空口白話,殿下可否隨微臣去一趟劉二狗家裏?”
朱標心裏好奇,當即便應道:“走,小弟就跟姐夫走這一遭。”
等兩人穿街過巷,一路來到甲一閭劉二狗的家中,劉二狗一家正來回抱著孩子傳看。
一見到楊大知縣,劉二狗他爹劉大就趕緊向著楊大知縣迎了過來:“小的劉大,見過大老爺。”
楊大知縣嗯了一聲,左右打量一眼後說道:“孩子可能見人了?這是咱們大明的太子殿下,聽聞你家兒媳生了個大胖小子,特意過來看看孩子。”
劉大趕忙招呼一家人來給朱標行禮拜見,接著又讓妻子劉陳氏把孩子抱了過來。
朱標湊上去瞧了幾眼,又伸手摸了摸孩子的臉蛋兒,笑道:“挺可愛的大胖小子,孤祝他快快長大,以後讀書習武皆有所成,早日成為朝廷棟梁。”
劉大和劉二狗等趕忙向著朱標拜道:“謝太子殿下!”
楊大知縣也湊到旁邊,看著白白胖胖,一雙大眼睛正滴溜溜來回轉的小屁孩兒,也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孩子的臉蛋,笑道:“太子殿下祝他讀書習武皆有所成,本官就祝他身體康健,一生順遂。”
劉大和劉二狗等人又趕忙向楊大知縣拜道:“謝大老爺!”
楊大知縣笑了笑,先是示意其他人該幹什麽都幹什麽去,接著又笑著對劉二狗說道:“你家添了新丁,回頭記得去縣衙裏報備一聲。”
劉二狗嘿嘿笑了一聲,又伸手摸了摸後腦勺,答道:“大老爺放心,小的記下了。”
楊少峰嗯了一聲,又繼續說道:“太子殿下今天過來,一是想要看看你家的大胖小子,二來是想問問你家今年的收成,你如實說就好。”
劉二狗瞧了瞧楊大知縣,又瞧了瞧朱標,老老實實的答道:“回太子殿下,草民家裏有三十畝地,今年的收成還算不錯,麥子收了足足有三千斤,高粱和豆子加起來也得有個三千來斤,足夠一家人吃上一年,最後還能剩下千把斤左右。”
說到這兒,劉二狗又憨憨一笑,說道:“多虧了殿下去年賞賜下來的那些牛馬還有鐵鍬、筢子之類的農具,也多虧了大老爺一直盯著草民盡心耕種,要不然草民家裏也不可能有如今的收成。”
“對了,除了糧食以外,今年那些瓜果什麽的收成也不錯,足夠一家人吃的不說,還能有剩下的。”
“尤其是豆撅子,今年的收成比往年可是強太多,一家人吃都吃不完,俺爹和俺娘早早的就把吃不了的豆撅子曬成了幹,準備留在過年的時候吃。”
一聽到豆撅子這三個字,楊大知縣當即就擺了擺手,說道:“行了,就說到這兒吧。”
媽噠,又是豆撅子!
這破玩意兒上輩子吃得夠夠的,現在一聽到這三個字就嫌煩!
當然,燉紅燒肉的時候放點兒這東西倒是不錯,曬幹的豆撅子能吸油,還能給肉增加一股特殊的香氣,在沒有土豆之前,幹豆撅子堪稱是紅燒肉的絕配。
讓劉二狗帶著朱標在家裏轉了轉,看了看劉二狗家裏的存糧,楊大知縣才帶著朱標回了縣衙。
“殿下聽到劉二狗是怎麽說的了吧?去年賞賜給他的東西,他今年依舊記得殿下的賞賜,以後等他的孩子長大了,他說不定也會跟自家孩子提起,在洪武元年大旱的時候,是陛下和太子殿下賞賜了牛馬和工具,所以才有了大明湖,有了太子渠,他們也才能活下來。”
楊大知縣決定趁早忽悠朱標,最起碼也要趁著朱標的三觀還沒有完全定型之前給他洗洗腦,無論如何也不能讓朱重八那個老登把朱標給帶跑偏。
“還記得微臣去年剛剛發現寡婦村的時候,那些婦人們都不願意回娘家去居住,生怕給娘家添麻煩,惹自家兄弟和妯娌嫌棄。”
“可是等微臣把他們的兄弟都喊去認親的時候,他們的兄弟可有一個嫌棄他們的?一個都沒有!因為微臣當時也許諾讓那些婦人認回被韃子強占的土地。”
“這是因為她們自己的手裏有土地,而她們娘家的兄弟自己也有土地,都能吃飽飯。”
“至於她們的妯娌……在能吃飽飯,不需要擔心一家人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前提下,哪個妯娌不願意落下個好名聲?又有誰願意背著一個欺負大姑小姑的名聲?”
“別忘了,她們的妯娌可也是有娘家的,就算她們不在意自己的名聲,難道也不在意娘家的名聲?”
“都是十裏八鄉的鄉親,怎麽可能真不在乎?不過就是被逼的沒辦法了,為了自己一家人能活下去,願意不願意也得做這個惡人,總不能讓婆婆或者相公出麵吧?”
朱標忽然有種大開眼界的感覺。
沒來寧陽縣之前,朱標每天看到最多的是各種奏本,聽到最多的也是子曰詩雲,就算聽過一些家長裏短的事情,也大多數都是從自家爹媽那裏聽來的。
對於真正的普通百姓或者說窮苦百姓過的什麽樣兒的日子,有什麽樣兒的矛盾,朱標的心裏並沒有一個直觀的概念,更沒有人告訴他為什麽會出現這些矛盾。
現在來了寧陽縣,雖然看到的百姓生活也並不是大多數窮苦百姓過的生活,但是聽到的家長裏短和民間矛盾,卻能讓朱標對這些事情有一個更加直觀的認識。
楊大知縣又繼續說道:“再說回洪州的百姓,朝廷無論是讓他們做農戶還是做鹽戶,他們都沒得選,也反抗不了。可是不管讓他們做什麽,吃飽飯永遠都是他們最先考慮的事情。做農戶能吃飽飯,他們就喜歡做農戶。做鹽戶能吃飽飯,他們就喜歡做鹽戶。”
“再比如說咱們寧陽縣的百姓,農忙的時候都會耕種,誰也不敢荒了地裏的莊稼,因為這是一家老小的命根子。”
“可是不在農忙的時候,他們又會來磚窯、蜂窩煤工坊、紙坊等工坊裏做工,就連婦人們也會到炒麵工坊和午餐肉工坊做工,因為他們也想賺錢。”
“那依殿下之見,他們應該劃分為匠戶還是應該劃分為農戶?”
朱標再一次點了點頭,說道:“所以,農戶和鹽戶其實也沒必要分得那麽細,姐夫是這個意思麽?”
楊大知縣嗯了一聲道:“微臣之前在奏本當中曾經寫過,天生民而立之君,民本有饑食渴飲之欲,不能以自治,必賴君有以養之,有秉彝好德之性,不能以自遂,必賴君有以教之。君人者,兼君師之任者也。”
“微臣一直說老百姓不傻,說的是一代代人傳承下來的生存智慧和生存本能,而老百姓實際上也很傻,他們很好糊弄,很好欺負,隻要還能勉強活得下去,他們更願意老老實實的當個順民。”
“這時候,就更需要朝廷和官府好生對待百姓,對他們善加引導,讓他們能吃飽穿暖。”
“就比如咱們寧陽縣的百姓,現在要是有人敢在大街上說陛下和殿下不夠勤政愛民,他們定然是不會輕易放過的,因為他們切切實實的感受到了陛下和殿下對他們的仁愛。”
說到這兒,楊大知縣幹脆站起身來,笑著對朱標說道:“這樣兒吧,微臣一直說這些,也不過是空口白話,殿下可否隨微臣去一趟劉二狗家裏?”
朱標心裏好奇,當即便應道:“走,小弟就跟姐夫走這一遭。”
等兩人穿街過巷,一路來到甲一閭劉二狗的家中,劉二狗一家正來回抱著孩子傳看。
一見到楊大知縣,劉二狗他爹劉大就趕緊向著楊大知縣迎了過來:“小的劉大,見過大老爺。”
楊大知縣嗯了一聲,左右打量一眼後說道:“孩子可能見人了?這是咱們大明的太子殿下,聽聞你家兒媳生了個大胖小子,特意過來看看孩子。”
劉大趕忙招呼一家人來給朱標行禮拜見,接著又讓妻子劉陳氏把孩子抱了過來。
朱標湊上去瞧了幾眼,又伸手摸了摸孩子的臉蛋兒,笑道:“挺可愛的大胖小子,孤祝他快快長大,以後讀書習武皆有所成,早日成為朝廷棟梁。”
劉大和劉二狗等趕忙向著朱標拜道:“謝太子殿下!”
楊大知縣也湊到旁邊,看著白白胖胖,一雙大眼睛正滴溜溜來回轉的小屁孩兒,也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孩子的臉蛋,笑道:“太子殿下祝他讀書習武皆有所成,本官就祝他身體康健,一生順遂。”
劉大和劉二狗等人又趕忙向楊大知縣拜道:“謝大老爺!”
楊大知縣笑了笑,先是示意其他人該幹什麽都幹什麽去,接著又笑著對劉二狗說道:“你家添了新丁,回頭記得去縣衙裏報備一聲。”
劉二狗嘿嘿笑了一聲,又伸手摸了摸後腦勺,答道:“大老爺放心,小的記下了。”
楊少峰嗯了一聲,又繼續說道:“太子殿下今天過來,一是想要看看你家的大胖小子,二來是想問問你家今年的收成,你如實說就好。”
劉二狗瞧了瞧楊大知縣,又瞧了瞧朱標,老老實實的答道:“回太子殿下,草民家裏有三十畝地,今年的收成還算不錯,麥子收了足足有三千斤,高粱和豆子加起來也得有個三千來斤,足夠一家人吃上一年,最後還能剩下千把斤左右。”
說到這兒,劉二狗又憨憨一笑,說道:“多虧了殿下去年賞賜下來的那些牛馬還有鐵鍬、筢子之類的農具,也多虧了大老爺一直盯著草民盡心耕種,要不然草民家裏也不可能有如今的收成。”
“對了,除了糧食以外,今年那些瓜果什麽的收成也不錯,足夠一家人吃的不說,還能有剩下的。”
“尤其是豆撅子,今年的收成比往年可是強太多,一家人吃都吃不完,俺爹和俺娘早早的就把吃不了的豆撅子曬成了幹,準備留在過年的時候吃。”
一聽到豆撅子這三個字,楊大知縣當即就擺了擺手,說道:“行了,就說到這兒吧。”
媽噠,又是豆撅子!
這破玩意兒上輩子吃得夠夠的,現在一聽到這三個字就嫌煩!
當然,燉紅燒肉的時候放點兒這東西倒是不錯,曬幹的豆撅子能吸油,還能給肉增加一股特殊的香氣,在沒有土豆之前,幹豆撅子堪稱是紅燒肉的絕配。
讓劉二狗帶著朱標在家裏轉了轉,看了看劉二狗家裏的存糧,楊大知縣才帶著朱標回了縣衙。
“殿下聽到劉二狗是怎麽說的了吧?去年賞賜給他的東西,他今年依舊記得殿下的賞賜,以後等他的孩子長大了,他說不定也會跟自家孩子提起,在洪武元年大旱的時候,是陛下和太子殿下賞賜了牛馬和工具,所以才有了大明湖,有了太子渠,他們也才能活下來。”
楊大知縣決定趁早忽悠朱標,最起碼也要趁著朱標的三觀還沒有完全定型之前給他洗洗腦,無論如何也不能讓朱重八那個老登把朱標給帶跑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