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衙前的空地上,很快就搭起來幾個窩棚,離窩棚稍微遠一些的地方也壘起了幾個土灶,包子鋪的那些小寡婦們正在灶台前忙碌著,搬東西,和麵,調餡,燒湯,幾乎是片刻不得閑。
跛五湊到楊大知縣身邊,低聲勸道:“縣尊,歇一會兒吧?”
楊大知縣嗯了一聲,隨即卻又微微搖頭。
“派去汶上、曲阜和兗州、濟南的那幾個兄弟回來後,讓他們第一時間來找本官。”
“不弄清楚震源在哪裏,本官這心裏總是踏實不下來。”
“對了,待會兒從縣庫裏再搬些糧食出來,從百姓手裏換一些麵粉,做成饅頭和包子以後讓人送到千戶所。他們派兵來幫著咱們寧陽縣維持秩序,本官多少也得有點兒表示才行。”
楊大知縣站在縣衙前的一處空地上,一邊在心裏胡亂琢磨著,一邊對跛五吩咐道:“讓人去跟那幾個百戶所的兄弟們和縣城裏的百姓說一聲,現在晚上天寒,待會兒記得喝碗熱乎湯再睡。”
因為楊大知縣的命令,整個寧陽縣三千多個百姓外加五千來個苦力,最後都是在屋子外麵搭的窩棚,誰都沒能睡在屋子裏麵。
畢竟窩棚那玩意兒隻需要幾根木頭當支架,頂棚和四周圍的是高粱箔,就算是因為地震而倒塌也不會砸出人命來,頂多也就是運氣不好的倒黴蛋有可能會被砸傷。
包括楊大知縣自己也是一樣,也是在縣衙前的空地上搭的窩棚。
但是一直到第二天,被楊大知縣派去肥城、汶上、曲阜和兗州的衙役們折返回來,整個寧陽縣都沒有再發生一次餘震。
隻有路上被地震時地殼變動撕出來的幾道裂縫,在靜靜的記錄著昨天下午的地震。
“縣尊,肥城那邊兒也出現了地龍翻身,跟咱們寧陽縣差不多。”
“縣尊,汶上縣那邊也出現了地龍翻身,可是比咱們寧陽縣要輕很多。”
“縣尊,曲阜那邊也出現了地龍翻身,也是要比咱們寧陽縣輕一些。”
“……”
等到天色即將黑透,被楊大知縣派往其他方向的衙役們也先後返回。
根據這些衙役們帶回的消息來看,應該是越往寧陽縣的東北方向,震級就越高。
寧陽縣既不在震源中心,受到的影響也不算是很大。
楊大知縣這才勉強放下心來,直接對跛五吩咐道:“讓百姓們該回家住的都回家住吧,回去之前先檢查一下屋子有沒有裂縫什麽的,該補的就補一補。”
“另外,讓各社各閭的社長閭長們統計一下百姓的房屋受損情況,看有多少是倒塌了的,又有多少是即將倒塌的。”
“從醫館搬出來的藥材讓人再搬回醫館,從包子鋪和百姓家裏借來的鍋碗瓢盆之類的東西也都還回去。”
“讓那些學生都回文廟,明天恢複課業。”
“城南的道路明天開始恢複修建。”
“裂縫的那個預備倉讓人去修補結實。”
“……”
等跛五應下後,楊大知縣又對守在自己身邊一整晚的張副千戶說道:“勞煩千戶所的兄弟們來寧陽縣幫忙維持秩序了,等過兩天都恢複正常了,楊某再帶著縣裏的百姓前去勞軍。”
張副千戶直接向著楊大知縣拱手說道:“楊縣尊客氣了,寧陽縣百姓在楊知縣的治下安居樂業,即便是遇上地龍翻身也沒出現什麽亂子,我等在縣裏也沒幫上什麽忙,要是楊縣尊再特意帶著百姓去勞軍,豈不是要愧煞我等?”
楊大知縣哈哈笑了兩聲,又陪著張副千戶商業互捧了幾句,才目送張副千戶和千戶所的士卒們離開。
隻是在回到縣衙之後,楊大知縣的臉色就漸漸沉了下來。
現在能夠確定的消息有兩個,一是寧陽縣並不在地震的震源中心,二是越往東北偏東一些的方向,遭受到的破壞就越大,隻是不知道最終的震源處於什麽位置,也不知道最後的震級究竟有多高。
好像地震有什麽縱波、橫波的區別?
也不知道這一次的地震究竟是縱波還是橫波。
要是震源位置離得寧陽縣不是很遠,震級又偏高一些,那麽寧陽縣就必須做好應對災民的準備——萬一真有百姓因為這次的地震而流離失所,最後又來到了寧陽縣呢?
除了要做好應對災民的準備以外,寧陽縣本身也有一大堆的問題需要處理。
首先就是房屋問題。
眾所周知,榫卯結構具有很強的抗震性,後世網絡上各種視頻恨不得都吹爆榫卯結構的抗震性。
但是普通老百姓家裏的房屋都是以青磚或者青石為底,上麵是泥坯磚,再往上是房梁加上檁子,檁子上鋪一層高粱箔,高粱箔上麵再鋪一層厚厚的麥秸,這就是普通老百姓家裏的房子,這樣兒的房屋又哪裏能談得上什麽抗震性?
雖然這一次地震的震源中心不在寧陽縣,寧陽縣感受到的震動也不是十分強烈,但是對於那些飽經風霜的泥坯房子來說,即便是再輕微的震動都能算得上是極大的考驗。
誰知道這一次會震壞多少座房屋?
其次就是養殖場和畜牧場那邊的問題。
別看楊大知縣一直都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可是楊大知縣的心裏也十分清楚,禽類和畜類在地震的時候很容易受驚,就算被嚇死都有可能。
再次就是城南的道路。
城南那條用土法水泥修出來的路又會因此而損壞多少?後麵又該怎麽修補?
還有像城裏各個工坊,有沒有因為這次的地震而遭受破壞和損失?
另外,寧陽縣既然有明顯的震感,那這事兒就得上報給朱皇帝和中書省。
林林總總的事情一大堆,難免讓楊大知縣越想越是頭疼。
直到沉默了好一會兒,楊大知縣才開始提筆寫奏本,等到墨跡晾幹後密封好又讓人送往京師。
緊接著,楊大知縣就讓人把暫代縣丞、主簿、典史的吳彥虎、陳墨和呂鵬三人找來了縣衙。
“文廟那邊怎麽樣?有沒有房屋受損的情況?”
一見到三人,楊大知縣就直接開門見山的說道:“本官已經讓人去統計百姓房屋受損的情況,你們三個做為縣裏暫代的縣丞、主簿和典史,也要幫著本官處理好這些亂七八糟的問題。”
吳彥虎三人一邊拱手應是,一邊在心裏瘋狂問候楊大知縣。
姓楊的,我上早八!
你狗入的是真拿我們當牛馬一樣使喚啊!
跛五湊到楊大知縣身邊,低聲勸道:“縣尊,歇一會兒吧?”
楊大知縣嗯了一聲,隨即卻又微微搖頭。
“派去汶上、曲阜和兗州、濟南的那幾個兄弟回來後,讓他們第一時間來找本官。”
“不弄清楚震源在哪裏,本官這心裏總是踏實不下來。”
“對了,待會兒從縣庫裏再搬些糧食出來,從百姓手裏換一些麵粉,做成饅頭和包子以後讓人送到千戶所。他們派兵來幫著咱們寧陽縣維持秩序,本官多少也得有點兒表示才行。”
楊大知縣站在縣衙前的一處空地上,一邊在心裏胡亂琢磨著,一邊對跛五吩咐道:“讓人去跟那幾個百戶所的兄弟們和縣城裏的百姓說一聲,現在晚上天寒,待會兒記得喝碗熱乎湯再睡。”
因為楊大知縣的命令,整個寧陽縣三千多個百姓外加五千來個苦力,最後都是在屋子外麵搭的窩棚,誰都沒能睡在屋子裏麵。
畢竟窩棚那玩意兒隻需要幾根木頭當支架,頂棚和四周圍的是高粱箔,就算是因為地震而倒塌也不會砸出人命來,頂多也就是運氣不好的倒黴蛋有可能會被砸傷。
包括楊大知縣自己也是一樣,也是在縣衙前的空地上搭的窩棚。
但是一直到第二天,被楊大知縣派去肥城、汶上、曲阜和兗州的衙役們折返回來,整個寧陽縣都沒有再發生一次餘震。
隻有路上被地震時地殼變動撕出來的幾道裂縫,在靜靜的記錄著昨天下午的地震。
“縣尊,肥城那邊兒也出現了地龍翻身,跟咱們寧陽縣差不多。”
“縣尊,汶上縣那邊也出現了地龍翻身,可是比咱們寧陽縣要輕很多。”
“縣尊,曲阜那邊也出現了地龍翻身,也是要比咱們寧陽縣輕一些。”
“……”
等到天色即將黑透,被楊大知縣派往其他方向的衙役們也先後返回。
根據這些衙役們帶回的消息來看,應該是越往寧陽縣的東北方向,震級就越高。
寧陽縣既不在震源中心,受到的影響也不算是很大。
楊大知縣這才勉強放下心來,直接對跛五吩咐道:“讓百姓們該回家住的都回家住吧,回去之前先檢查一下屋子有沒有裂縫什麽的,該補的就補一補。”
“另外,讓各社各閭的社長閭長們統計一下百姓的房屋受損情況,看有多少是倒塌了的,又有多少是即將倒塌的。”
“從醫館搬出來的藥材讓人再搬回醫館,從包子鋪和百姓家裏借來的鍋碗瓢盆之類的東西也都還回去。”
“讓那些學生都回文廟,明天恢複課業。”
“城南的道路明天開始恢複修建。”
“裂縫的那個預備倉讓人去修補結實。”
“……”
等跛五應下後,楊大知縣又對守在自己身邊一整晚的張副千戶說道:“勞煩千戶所的兄弟們來寧陽縣幫忙維持秩序了,等過兩天都恢複正常了,楊某再帶著縣裏的百姓前去勞軍。”
張副千戶直接向著楊大知縣拱手說道:“楊縣尊客氣了,寧陽縣百姓在楊知縣的治下安居樂業,即便是遇上地龍翻身也沒出現什麽亂子,我等在縣裏也沒幫上什麽忙,要是楊縣尊再特意帶著百姓去勞軍,豈不是要愧煞我等?”
楊大知縣哈哈笑了兩聲,又陪著張副千戶商業互捧了幾句,才目送張副千戶和千戶所的士卒們離開。
隻是在回到縣衙之後,楊大知縣的臉色就漸漸沉了下來。
現在能夠確定的消息有兩個,一是寧陽縣並不在地震的震源中心,二是越往東北偏東一些的方向,遭受到的破壞就越大,隻是不知道最終的震源處於什麽位置,也不知道最後的震級究竟有多高。
好像地震有什麽縱波、橫波的區別?
也不知道這一次的地震究竟是縱波還是橫波。
要是震源位置離得寧陽縣不是很遠,震級又偏高一些,那麽寧陽縣就必須做好應對災民的準備——萬一真有百姓因為這次的地震而流離失所,最後又來到了寧陽縣呢?
除了要做好應對災民的準備以外,寧陽縣本身也有一大堆的問題需要處理。
首先就是房屋問題。
眾所周知,榫卯結構具有很強的抗震性,後世網絡上各種視頻恨不得都吹爆榫卯結構的抗震性。
但是普通老百姓家裏的房屋都是以青磚或者青石為底,上麵是泥坯磚,再往上是房梁加上檁子,檁子上鋪一層高粱箔,高粱箔上麵再鋪一層厚厚的麥秸,這就是普通老百姓家裏的房子,這樣兒的房屋又哪裏能談得上什麽抗震性?
雖然這一次地震的震源中心不在寧陽縣,寧陽縣感受到的震動也不是十分強烈,但是對於那些飽經風霜的泥坯房子來說,即便是再輕微的震動都能算得上是極大的考驗。
誰知道這一次會震壞多少座房屋?
其次就是養殖場和畜牧場那邊的問題。
別看楊大知縣一直都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可是楊大知縣的心裏也十分清楚,禽類和畜類在地震的時候很容易受驚,就算被嚇死都有可能。
再次就是城南的道路。
城南那條用土法水泥修出來的路又會因此而損壞多少?後麵又該怎麽修補?
還有像城裏各個工坊,有沒有因為這次的地震而遭受破壞和損失?
另外,寧陽縣既然有明顯的震感,那這事兒就得上報給朱皇帝和中書省。
林林總總的事情一大堆,難免讓楊大知縣越想越是頭疼。
直到沉默了好一會兒,楊大知縣才開始提筆寫奏本,等到墨跡晾幹後密封好又讓人送往京師。
緊接著,楊大知縣就讓人把暫代縣丞、主簿、典史的吳彥虎、陳墨和呂鵬三人找來了縣衙。
“文廟那邊怎麽樣?有沒有房屋受損的情況?”
一見到三人,楊大知縣就直接開門見山的說道:“本官已經讓人去統計百姓房屋受損的情況,你們三個做為縣裏暫代的縣丞、主簿和典史,也要幫著本官處理好這些亂七八糟的問題。”
吳彥虎三人一邊拱手應是,一邊在心裏瘋狂問候楊大知縣。
姓楊的,我上早八!
你狗入的是真拿我們當牛馬一樣使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