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朱同學要把鍋給端走,自己區區一個六品芝麻官是肯定留不住的,而且寧陽縣太小,也太窮,讓那幾個不錯的苗子留在寧陽縣也純屬浪費,倒還不如讓朱標把他們弄到京城去讀書。


    至於說小吏什麽的,這種話隻要聽聽就好,畢竟還隻是些十幾歲的孩子,朱標得是有多喪心病狂才能真讓他們去做小吏?


    想到這兒,楊少峰卻是微微歎息一聲道:“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幾個好苗子,這下子全被殿下給弄走了,哎~”


    王瓊不禁笑了笑,說道:“楊兄可別光顧著心疼——這事兒要是擱在其他人身上,怕不是打破了頭皮也得把自己培養出來的好苗子塞給殿下?”


    楊少峰哼了一聲道:“要是寧陽縣的讀書人多如牛毛,那我也願意往殿下身邊多塞幾個好苗子,可是這寧陽縣哪兒有讀書人?”


    被楊少峰這麽一說,王瓊頓時也覺得小朱同學這事兒辦得有點兒不太地道。


    正如楊大知縣所言,整個寧陽縣裏裏外外上上下下就找不出來第二個讀書人,佐貳官和各房書吏全部空缺,所有的事兒都隻能靠楊大知縣硬頂,如今好不容易培養出來幾個讀書的好苗子,眼看著可以補上縣衙空缺的書吏了,小朱同學卻來了一個連鍋端,楊大知縣又怎麽可能不心疼?


    隻是轉念一想,王瓊又覺得有些不對勁。


    第一,自己剛剛隻說太子殿下派了幾個教書先生來寧陽縣,卻沒說具體有多少個,所以楊大知縣可能以為隻有三四個?


    第二,自己剛剛說的是太子殿下要在寧陽縣的學堂挑選幾個學生進京,但是也沒有說清楚具體是挑選幾個。


    想到這兒,王瓊也不禁訕笑一聲,開始反過來安慰楊大知縣:“楊兄想的岔了,首先是殿下往寧陽縣派遣的教書先生可不是三個五個,其次,也選去京城讀書的好苗子也不是要把整個寧陽縣所有的好苗子全都帶走。”


    楊少峰擺了擺手,說道:“殿下就是再大方,又能往寧陽縣派多少個教書先生?寧陽縣所有佐貳官和六房書吏全部空缺,難道殿下能派十幾個讀書人過來?”


    “再說了,寧陽縣學堂裏比較不錯的好苗就那麽三五個,殿下想多選幾個,隻怕寧陽縣的學堂裏也沒有那麽多的苗苗子。”


    王瓊卻神秘兮兮的說道:“那楊兄可說錯了,殿下往寧陽縣派遣的不止十幾個讀書人,而是三個秀才,外加二十多個童生!”


    楊少峰滿臉懵逼的望著王瓊問道:“多少?”


    三個秀才,外加二十多個童生?


    通常來說,說讀過書但是還沒有考上秀才的人就可以被稱之為童生,但是寧陽縣兩千多號人都能識字,最多的甚至可以認識一千多個字,那整個寧陽縣豈不是全縣童生?


    所以,並不是識字、讀過書的就可以被稱之為童生,起碼也要經過縣衙組織的考試以後才能被稱之為童生,雖然不享受什麽特殊的優待,但是已經擁有了進入縣學學習的資格,成績優秀的可以去參加更高一級的府試。


    至於成績不好的,白發蒼蒼仍稱童生的也大有人在,《促織》中言“邑有成名者,操童子業”,“操童子業”即未取得秀才資格,沒有功名,還算不得讀書人。


    但是,童生再怎麽算不得讀書人那也隻是相對而言,最起碼人家也是經過正兒八經的考試之後才當上的童生,最基本的書寫算術肯定是沒問題的。


    就大明朝缺少官老爺缺到恨不能把老百姓都抓去當官的程度,朱標能一次性往寧陽縣送來三個秀才外加二十多個童生,這已經不是“大方”兩個字就能解釋的了。


    這麽說吧,楊少峰當初被常遇春抓來做知縣的時候,他身上都沒有童生的功名。


    甚至現在大明朝堂上的一眾大佬們也有很多都隻是秀才出身。


    然而王瓊卻依舊笑著點了點頭,說道:“三個秀才,外加二十六個童生。”


    楊少峰滿腹狐疑的望著王瓊問道:“朝廷現在不缺官兒了?”


    王瓊嘿的笑了一聲道:“缺官兒?缺官兒是前幾個月的事兒,自從七月裏收了早稻以後,朝廷就慢慢的開始不缺官兒了。”


    說到這兒,王瓊又忍不住哈哈笑了一聲,說道:“說起這個來,這事兒還跟楊兄你脫不開幹係。”


    聽到王瓊這麽一說,楊少峰頓時就想明白是怎麽回事兒了。


    自從王瓊把讀書人優待士人過甚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案告訴朱皇帝之後,朱皇帝就玩了一手極其流弊的操作。


    首先,大明承認胡元時期那些讀書人的功名。


    其次,大明取消對不在學堂的讀書人的優待。


    也就是說,你在胡元時期是童生,大明就認你是童生,你在胡元時期是秀才,大明也認你是秀才。


    但是,因為你不是大明的官,也不在大明的學堂裏讀書,所以你不能享受大明給在學堂裏那些讀書人的優待。


    比如說免除一定田畝數量的賦稅,再比如免除徭役,再比如見官不拜,這些亂七八糟的種種優待都沒有,你該繳納的賦稅一文錢一粒米都不能少,該你服的徭役也同樣一天不能少,見到官老爺也得老老實實的下拜行禮。


    一開始的時候,這些“心向大元”的讀書人還沒什麽感覺。


    繳納賦稅,服徭役?


    到時候再說吧,官老爺收不收還不一定呢。


    見到官老爺要行禮下拜?


    多大點事兒啊,隻要本讀書人不去見那些官老爺,自然也就用不著給他們行禮下拜。


    可是真到了洪武二年的夏收之時,這些讀書人可就真真切切的體驗到了什麽叫做難受。


    因為他們避著官老爺,地方上的官老爺卻喜歡來尋他們——往常你們不是很神氣的麽?現在本官就站在你麵前,你不行禮下拜試試?隻要你不願意出來當官,本官就不需要給你們麵子!


    更讓這些讀書人受不了的是,往常對他們客客氣氣,從來不過問他們是否繳納賦稅的官老爺們現在就像是換了一副嘴臉,不光主動在他們麵前晃悠,晃悠完了還得提醒一句:“今年的秋稅可要記著交,本官看你家地裏的糧食長勢不錯,今年可一定要多交一些。”


    這……這特麽不是從我等讀書人的身上割肉麽!


    簡直就是有辱斯文!


    彼其娘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洪武元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煌貴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煌貴胄並收藏奮鬥在洪武元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