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漢唐時期的世家門閥比起來,大明時期的士紳們無疑是幸福的,因為漢唐時期的世家門閥的核心利益是土地,而大明時期的士紳們除了土地之外還有海貿做為核心利益。
前段時間朱重八朱皇帝宣布要廢除針對讀書人的一係列優待時,江南沿海的士紳們因為有海貿做為另一條核心利益,因此並沒有拚死反撲,非沿海地區的士紳們孤木難支,秦晉和燕雲以及西南一帶要麽還沒歸附大明,要麽就是剛剛歸附,士紳們暫時還不敢直接反抗,所以取消讀書人優撫的政策才能順利推行。
但是當朱重八朱皇帝觸及到沿海士紳們最後一條核心利益時,這些士紳們就再也忍不住了。
為了讓朱皇帝打消遠征倭國的心思,沿海的士紳甚至在沒有提前溝通串聯的前提下就能跟非沿海地區的士紳們默契合作,雙方一塊兒發利,最終讓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都站出來反對征倭。
在這種情況下,朱重八和支持他的官員們反倒成了孤木難支的那一方。
捋清楚這裏麵的彎彎繞之後,楊大知縣就直接望著王瓊問道:“陛下有何打算?是繼續征倭,還是暫時擱置?”
按照從後世的各種記載來看,朱重八朱皇帝應會選擇禁海。
然而讓楊大知縣沒想到的是,王瓊居然微微歎了一聲後說道:“陛下……陛下打算繼續征倭。”
楊大知縣一邊在心裏連喊十數聲臥槽,一邊望著王瓊問道:“繼續征倭?”
這不對啊,他朱重八朱皇帝真就不怕天下的士紳們拚死反抗,讓他剛剛穩定下來的大明江山再次動蕩不安?
正當楊少峰胡亂琢磨時,王瓊卻點了點頭,說道:“陛下已經下旨詔回廖同知,讓他回京之後就籌備水師諸般事宜,準備征倭,而下官之所以來寧陽縣……”
楊少峰心中一驚,問道:“陛下可是有什麽吩咐?”
王瓊再次點頭,說道:“陛下遣下官來問問楊兄,可有什麽法子能讓百官同意征倭,若有,便最好,若是沒有……陛下有意讓太子殿下巡視大都,並且要免除楊兄的寧陽縣知縣一職,改任北平知府。”
楊少峰噌的一聲站起身來,臉色驚疑不定的望著王瓊問道:“果真?”
亂了,全踏馬亂了!
曆史上的朱重八朱皇帝會妥協,不會在洪武二年就急吼吼的要打倭國,更不會讓太子朱標北上巡視大都!
如果非要說現在的洪武二年和原本曆史上的洪武二年有什麽不同,那就是原本曆史上的朱重八朱皇帝多半不知道倭國有金礦銀礦的消息,也沒有廢除給予讀書人的各項優待,常遇春大概也會在幾個月後班師回朝的路上暴斃。
所以,這些事情全是自己折騰出來的?
一隻蝴蝶在?亞馬遜雨林中扇動翅膀,結果卻引發了德州的一場龍卷風。?
不是,本官就他娘的在寧陽縣老老實實的種地養蠶,每天最大的夢想就是趕緊把錦兒、玉兒娶回家然後老婆孩子熱炕頭,偶爾再出點兒歪主意折騰人,怎麽就他娘的搞成現在這個鳥樣兒了?
瞧著楊大知縣臉色一直反複變幻不定,王瓊卻深吸一口氣,說道:“下官有幾個腦袋,敢拿這種大事來跟楊兄開玩笑?”
楊少峰嗯了一聲,同樣深吸一口氣後坐回到椅子上,端起茶盞將茶水一飲而盡,正色道:“陛下要是想讓百官同意遠征倭國,楊某這裏有個法子或許可行。若是陛下想讓太子殿下巡視大都,楊某自然也會隨同殿下一起北上。”
雖然楊大知縣一直都想著躺平當鹹魚,也沒想到最後會把事情搞成現在這個鳥樣兒,但是這些麻煩既然是自己惹出來的,那楊大知縣也沒打算逃避責任。
大不了就先陪著朱標一塊兒北上大都,然後再他娘的席卷江南也就是了,反正都是肩膀上扛著一個腦袋,怕死的還不怕做鬼了?
先是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楊少峰又繼續說道:“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天攘攘,皆為利往。朝中百官反對征倭,一是求穩,二來也是看不到利益所在。”
“陛下何不……”
剛剛說到這兒,王瓊卻抬起手來,打斷了楊大知縣接下來的話:“楊兄若有什麽想法,不妨將之寫成奏本,遣一信得過的人手隨下官回京,將之呈到殿下手中?”
楊少峰略微琢磨一番,嗯了一聲後先是說了句王兄稍待,接著便一頭紮進了書房當中,開始給朱重八朱皇帝寫起了奏本。
“洪武二年四月二十,寧陽縣知縣楊……謹奏。”
直到太陽將西,楊大知縣才洋洋灑灑的寫了一份兩千多字的奏本,仔細清點一遍過後寫明白由何字起、自何字止、全篇共多少頁、多少字,然後才裝入了奏本專用的信封裏密封起來,又讓人將跛五喊來,吩咐道:“跛五哥,麻煩你隨王舍人一塊兒回趟京師,把這封奏本交到太子殿下手上,記住了,一定要親手交到太子殿下手上,無論如何都不能讓其他人趕在陛下和太子殿下之前看到這封奏本裏的內容。”
現在楊大知縣也有點兒心虛了,甚至擔心路上會不會有人截殺王瓊和跛五,然後把這封奏本搶走。
隻是轉念一想,楊大知縣又慢慢放下心來。
畢竟常遇春常黑炭還在京師,手裏還有五千鐵騎,就算是真出了什麽意外情況,常遇春應該也能搞定絕大部分問題。
而且朱重八那老登可是水裏火裏殺出來的,也曾在死人堆裏打過滾,楊大知縣才不信他沒有其他的後手準備。
跛五直接躬身應了下來:“縣尊放心,隻要小的還有一口氣在,這封奏本就絕對不會出任何岔子。”
楊大知縣這才嗯了一聲,目送著王瓊和跛五的背影遠去。
正所謂虱子多了不癢,債多了不愁,又所謂一隻羊是放,兩隻羊也是趕,既然已經把事情搞成現在這個鳥樣兒,那就幹脆再往上麵添一把火,把動靜搞得再大一點兒,把大明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全部捆到朱重八的戰車上,讓他們去跟那些士紳們死磕到底。
前段時間朱重八朱皇帝宣布要廢除針對讀書人的一係列優待時,江南沿海的士紳們因為有海貿做為另一條核心利益,因此並沒有拚死反撲,非沿海地區的士紳們孤木難支,秦晉和燕雲以及西南一帶要麽還沒歸附大明,要麽就是剛剛歸附,士紳們暫時還不敢直接反抗,所以取消讀書人優撫的政策才能順利推行。
但是當朱重八朱皇帝觸及到沿海士紳們最後一條核心利益時,這些士紳們就再也忍不住了。
為了讓朱皇帝打消遠征倭國的心思,沿海的士紳甚至在沒有提前溝通串聯的前提下就能跟非沿海地區的士紳們默契合作,雙方一塊兒發利,最終讓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都站出來反對征倭。
在這種情況下,朱重八和支持他的官員們反倒成了孤木難支的那一方。
捋清楚這裏麵的彎彎繞之後,楊大知縣就直接望著王瓊問道:“陛下有何打算?是繼續征倭,還是暫時擱置?”
按照從後世的各種記載來看,朱重八朱皇帝應會選擇禁海。
然而讓楊大知縣沒想到的是,王瓊居然微微歎了一聲後說道:“陛下……陛下打算繼續征倭。”
楊大知縣一邊在心裏連喊十數聲臥槽,一邊望著王瓊問道:“繼續征倭?”
這不對啊,他朱重八朱皇帝真就不怕天下的士紳們拚死反抗,讓他剛剛穩定下來的大明江山再次動蕩不安?
正當楊少峰胡亂琢磨時,王瓊卻點了點頭,說道:“陛下已經下旨詔回廖同知,讓他回京之後就籌備水師諸般事宜,準備征倭,而下官之所以來寧陽縣……”
楊少峰心中一驚,問道:“陛下可是有什麽吩咐?”
王瓊再次點頭,說道:“陛下遣下官來問問楊兄,可有什麽法子能讓百官同意征倭,若有,便最好,若是沒有……陛下有意讓太子殿下巡視大都,並且要免除楊兄的寧陽縣知縣一職,改任北平知府。”
楊少峰噌的一聲站起身來,臉色驚疑不定的望著王瓊問道:“果真?”
亂了,全踏馬亂了!
曆史上的朱重八朱皇帝會妥協,不會在洪武二年就急吼吼的要打倭國,更不會讓太子朱標北上巡視大都!
如果非要說現在的洪武二年和原本曆史上的洪武二年有什麽不同,那就是原本曆史上的朱重八朱皇帝多半不知道倭國有金礦銀礦的消息,也沒有廢除給予讀書人的各項優待,常遇春大概也會在幾個月後班師回朝的路上暴斃。
所以,這些事情全是自己折騰出來的?
一隻蝴蝶在?亞馬遜雨林中扇動翅膀,結果卻引發了德州的一場龍卷風。?
不是,本官就他娘的在寧陽縣老老實實的種地養蠶,每天最大的夢想就是趕緊把錦兒、玉兒娶回家然後老婆孩子熱炕頭,偶爾再出點兒歪主意折騰人,怎麽就他娘的搞成現在這個鳥樣兒了?
瞧著楊大知縣臉色一直反複變幻不定,王瓊卻深吸一口氣,說道:“下官有幾個腦袋,敢拿這種大事來跟楊兄開玩笑?”
楊少峰嗯了一聲,同樣深吸一口氣後坐回到椅子上,端起茶盞將茶水一飲而盡,正色道:“陛下要是想讓百官同意遠征倭國,楊某這裏有個法子或許可行。若是陛下想讓太子殿下巡視大都,楊某自然也會隨同殿下一起北上。”
雖然楊大知縣一直都想著躺平當鹹魚,也沒想到最後會把事情搞成現在這個鳥樣兒,但是這些麻煩既然是自己惹出來的,那楊大知縣也沒打算逃避責任。
大不了就先陪著朱標一塊兒北上大都,然後再他娘的席卷江南也就是了,反正都是肩膀上扛著一個腦袋,怕死的還不怕做鬼了?
先是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楊少峰又繼續說道:“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天攘攘,皆為利往。朝中百官反對征倭,一是求穩,二來也是看不到利益所在。”
“陛下何不……”
剛剛說到這兒,王瓊卻抬起手來,打斷了楊大知縣接下來的話:“楊兄若有什麽想法,不妨將之寫成奏本,遣一信得過的人手隨下官回京,將之呈到殿下手中?”
楊少峰略微琢磨一番,嗯了一聲後先是說了句王兄稍待,接著便一頭紮進了書房當中,開始給朱重八朱皇帝寫起了奏本。
“洪武二年四月二十,寧陽縣知縣楊……謹奏。”
直到太陽將西,楊大知縣才洋洋灑灑的寫了一份兩千多字的奏本,仔細清點一遍過後寫明白由何字起、自何字止、全篇共多少頁、多少字,然後才裝入了奏本專用的信封裏密封起來,又讓人將跛五喊來,吩咐道:“跛五哥,麻煩你隨王舍人一塊兒回趟京師,把這封奏本交到太子殿下手上,記住了,一定要親手交到太子殿下手上,無論如何都不能讓其他人趕在陛下和太子殿下之前看到這封奏本裏的內容。”
現在楊大知縣也有點兒心虛了,甚至擔心路上會不會有人截殺王瓊和跛五,然後把這封奏本搶走。
隻是轉念一想,楊大知縣又慢慢放下心來。
畢竟常遇春常黑炭還在京師,手裏還有五千鐵騎,就算是真出了什麽意外情況,常遇春應該也能搞定絕大部分問題。
而且朱重八那老登可是水裏火裏殺出來的,也曾在死人堆裏打過滾,楊大知縣才不信他沒有其他的後手準備。
跛五直接躬身應了下來:“縣尊放心,隻要小的還有一口氣在,這封奏本就絕對不會出任何岔子。”
楊大知縣這才嗯了一聲,目送著王瓊和跛五的背影遠去。
正所謂虱子多了不癢,債多了不愁,又所謂一隻羊是放,兩隻羊也是趕,既然已經把事情搞成現在這個鳥樣兒,那就幹脆再往上麵添一把火,把動靜搞得再大一點兒,把大明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全部捆到朱重八的戰車上,讓他們去跟那些士紳們死磕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