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常理來說,房屋和土地一般都是世代傳承的,無論王朝怎麽變動更迭,最起碼都要承認並且保證民間的房屋與土地所有權。
誰曾想,自個兒隻是帶著家人跑到外麵去躲了一段時間,再回來就變成了有家不能回,有地不能耕的局麵?
這踏馬上哪兒說理去!
十幾個鄉紳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還是劉洪昌站了出來,向著楊大知縣躬身拜道:“大老爺說笑了,我等自然是不敢拿前朝的地契來狀告本朝的百姓,隻是……”
一句話還沒說完,楊少峰楊大知縣便冷哼一聲道:“隻是什麽?爾等所謂的證據是韃子的地契房契,狀告的是我大明的百姓,難道不是拿前朝的地契來告本朝的百姓是什麽?”
對於楊少峰楊大知縣而言,什麽祖傳不祖傳都是扯蛋。
要是論到祖傳,楊姓始祖還是源於周武王孫,叔虞次子,晉侯燮父之弟呢,再往上數數就能周王室,然後就能順藤摸瓜的找到楊姓始於黃帝的證據。
即便是往近了說,楊姓還能攀到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
然後呢?
你問問京城那位姓朱的,他願不願意把這天下送給楊少峰楊大知縣?
所以,既然姓朱的那位皇帝不願意把天下還給楊大知縣,憑什麽你們這些鄉紳所謂祖傳的土地就能要回去?
楊大知縣忽然哦了一聲,擺出一副恍然的樣子:“要是本官不把田產叛歸爾等,爾等是不是還要拿出韃子的《元律》,到京城去狀告本官?”
隨著楊少峰楊大知縣的話音落下,堂下的十幾個鄉紳的臉色就像是吃了幾斤奧利給一般難看。
恰在此時,寧陽縣八社十六閭的社長閭長們已經各自帶著十幾個青壯趕到了縣衙大堂外。
楊大知縣向著為首的社長、閭長們招了招手:“爾等來的正好,如今有這十幾個鄉紳要狀告爾等,說爾等侵占了他們的房屋和田產,倒也省得本官再派人去傳喚爾等。”
八社十六閭的社長、閭長們走進大堂,齊齊向著楊少峰楊大知縣拜道:“草民等叩見大老爺。”
楊少峰嗯了一聲,望著劉廟村的社長劉三十二說道:“劉三十二,本官問你,你們劉廟村可曾有人侵占劉洪昌的房屋田產?”
劉三十二從懷裏掏出楊少峰楊大知縣親自給他們辦理的田契、房契,遞給跛五轉呈楊大知縣後拜道:“回大老爺,小的等並未侵占劉洪昌的房屋田產,甚至都不識得劉洪昌其人。”
劉洪昌頓時大怒,扭頭望著劉三十二罵道:“劉三十二,你可真是出息了,居然連老爺我都不認得了!”
劉三十二沒有理會劉洪昌,而是恭恭敬敬的向著楊少峰拱了拱手:“我劉廟村上上下下共有三十五戶人家,九十個百姓,從來都是認得縣尊大老爺,可從未聽說有叫做劉洪昌的老爺。”
劉洪昌自知失言,趕忙向著楊大知縣告罪一聲,然後才冷冷的盯著劉三十二說道:“劉三十二,前些年遭災的時候,要不是我家舍給你家五鬥穀子,你一家老小隻怕早就已經餓死個幹淨,如今說出這番話來,你良心莫不是被狗給吃了!”
聽到劉洪昌這般說法,楊大知縣當即就咳了一聲,搶在劉三十二開口之前說道:“劉洪昌,前些年是否遭災,本官不清楚,本官現在隻問你一句,你可有本朝頒發給你的房契和田契?”
劉洪昌心中大恨,因為剛剛隻要劉三十二能回答自己,哪怕他說他家的土地是被自己巧取豪奪的,那他之前說不認識自己的一番話就成了假話,自己總還有要回田產房屋的希望。
現在可倒好,就因為這個狗官輕飄飄的一句話,希望成了泡影!
隻是恨歸恨,劉洪昌終究還是沒有大明官府給的田契和房契,更沒敢對楊大知縣破口大罵,無奈之下隻能老老實實的拱手答道:“啟稟大老爺,草民因為帶著妻兒老小外出避禍,故而沒來得及更換本朝的田契和房契,還請大老爺明察。”
楊大知縣哦了一聲,說道:“那事情可就難辦得很了——大明天兵來時秋亳無犯,寧陽縣城內城外五百零一戶人家,兩千一百零六口百姓都沒有逃難避禍,偏偏爾等十幾個人說攜家帶口的逃難避禍,你這讓本官如何信你?”
眼看著楊少峰楊大知縣一個勁的胡攪蠻纏,劉洪昌也漸漸按捺不住心底的不滿。
冷哼一聲後,劉洪昌竟然直起了身子,冷冷的望著楊大知縣問道:“看來,知縣大老爺是無論如何都不肯為我等做主,讓這些刁民把田產房屋歸還我等了?”
楊大知縣卻忽然哈的笑了一聲,望著劉洪昌問道:“你讓本官為爾等做主,卻又拿不出本朝的田契、房契,這豈不是在為難本官?”
說到這兒,楊大知縣話鋒忽然一轉,問道:“這樣兒吧,爾等既然說是攜家帶口出門避禍,那想必也是帶了家中的細軟,現在既然回來了,爾等親眷和家中的細軟也自然是帶回來了?”
劉洪昌心中一緊,問道:“大老爺是什麽意思?”
楊大知縣笑道:“要是攜家帶口去避禍,那歸來時自然也應該是攜家帶口才對,要不然隨便冒出來一個人就拿著前朝的地契房契來找本官,那本官是不是也要為他們做主?”
劉洪昌這才微微放心,冷哼一聲道:“不錯,既是攜家帶口到益都投奔親戚,如今自然是攜家帶口的歸來。”
再次瞥了楊大知縣一眼,劉洪昌又接著說道:“好教縣尊大老爺知曉,劉某人的姐夫,如今也算是與知縣大老爺同朝為官,一同為大明皇帝效力,若是縣尊大老爺肯為我等做主,劉某的姐夫想必也會感念大老爺的好處。”
隨著劉洪昌的話音落下,劉三十二等一眾社長、閭長們頓時緊張起來,楊大知縣卻哈的笑了一聲,對著跛五吩咐道:“把這些冒充官眷的韃子細作都給本官捆起來,投入大牢!”
誰曾想,自個兒隻是帶著家人跑到外麵去躲了一段時間,再回來就變成了有家不能回,有地不能耕的局麵?
這踏馬上哪兒說理去!
十幾個鄉紳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還是劉洪昌站了出來,向著楊大知縣躬身拜道:“大老爺說笑了,我等自然是不敢拿前朝的地契來狀告本朝的百姓,隻是……”
一句話還沒說完,楊少峰楊大知縣便冷哼一聲道:“隻是什麽?爾等所謂的證據是韃子的地契房契,狀告的是我大明的百姓,難道不是拿前朝的地契來告本朝的百姓是什麽?”
對於楊少峰楊大知縣而言,什麽祖傳不祖傳都是扯蛋。
要是論到祖傳,楊姓始祖還是源於周武王孫,叔虞次子,晉侯燮父之弟呢,再往上數數就能周王室,然後就能順藤摸瓜的找到楊姓始於黃帝的證據。
即便是往近了說,楊姓還能攀到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
然後呢?
你問問京城那位姓朱的,他願不願意把這天下送給楊少峰楊大知縣?
所以,既然姓朱的那位皇帝不願意把天下還給楊大知縣,憑什麽你們這些鄉紳所謂祖傳的土地就能要回去?
楊大知縣忽然哦了一聲,擺出一副恍然的樣子:“要是本官不把田產叛歸爾等,爾等是不是還要拿出韃子的《元律》,到京城去狀告本官?”
隨著楊少峰楊大知縣的話音落下,堂下的十幾個鄉紳的臉色就像是吃了幾斤奧利給一般難看。
恰在此時,寧陽縣八社十六閭的社長閭長們已經各自帶著十幾個青壯趕到了縣衙大堂外。
楊大知縣向著為首的社長、閭長們招了招手:“爾等來的正好,如今有這十幾個鄉紳要狀告爾等,說爾等侵占了他們的房屋和田產,倒也省得本官再派人去傳喚爾等。”
八社十六閭的社長、閭長們走進大堂,齊齊向著楊少峰楊大知縣拜道:“草民等叩見大老爺。”
楊少峰嗯了一聲,望著劉廟村的社長劉三十二說道:“劉三十二,本官問你,你們劉廟村可曾有人侵占劉洪昌的房屋田產?”
劉三十二從懷裏掏出楊少峰楊大知縣親自給他們辦理的田契、房契,遞給跛五轉呈楊大知縣後拜道:“回大老爺,小的等並未侵占劉洪昌的房屋田產,甚至都不識得劉洪昌其人。”
劉洪昌頓時大怒,扭頭望著劉三十二罵道:“劉三十二,你可真是出息了,居然連老爺我都不認得了!”
劉三十二沒有理會劉洪昌,而是恭恭敬敬的向著楊少峰拱了拱手:“我劉廟村上上下下共有三十五戶人家,九十個百姓,從來都是認得縣尊大老爺,可從未聽說有叫做劉洪昌的老爺。”
劉洪昌自知失言,趕忙向著楊大知縣告罪一聲,然後才冷冷的盯著劉三十二說道:“劉三十二,前些年遭災的時候,要不是我家舍給你家五鬥穀子,你一家老小隻怕早就已經餓死個幹淨,如今說出這番話來,你良心莫不是被狗給吃了!”
聽到劉洪昌這般說法,楊大知縣當即就咳了一聲,搶在劉三十二開口之前說道:“劉洪昌,前些年是否遭災,本官不清楚,本官現在隻問你一句,你可有本朝頒發給你的房契和田契?”
劉洪昌心中大恨,因為剛剛隻要劉三十二能回答自己,哪怕他說他家的土地是被自己巧取豪奪的,那他之前說不認識自己的一番話就成了假話,自己總還有要回田產房屋的希望。
現在可倒好,就因為這個狗官輕飄飄的一句話,希望成了泡影!
隻是恨歸恨,劉洪昌終究還是沒有大明官府給的田契和房契,更沒敢對楊大知縣破口大罵,無奈之下隻能老老實實的拱手答道:“啟稟大老爺,草民因為帶著妻兒老小外出避禍,故而沒來得及更換本朝的田契和房契,還請大老爺明察。”
楊大知縣哦了一聲,說道:“那事情可就難辦得很了——大明天兵來時秋亳無犯,寧陽縣城內城外五百零一戶人家,兩千一百零六口百姓都沒有逃難避禍,偏偏爾等十幾個人說攜家帶口的逃難避禍,你這讓本官如何信你?”
眼看著楊少峰楊大知縣一個勁的胡攪蠻纏,劉洪昌也漸漸按捺不住心底的不滿。
冷哼一聲後,劉洪昌竟然直起了身子,冷冷的望著楊大知縣問道:“看來,知縣大老爺是無論如何都不肯為我等做主,讓這些刁民把田產房屋歸還我等了?”
楊大知縣卻忽然哈的笑了一聲,望著劉洪昌問道:“你讓本官為爾等做主,卻又拿不出本朝的田契、房契,這豈不是在為難本官?”
說到這兒,楊大知縣話鋒忽然一轉,問道:“這樣兒吧,爾等既然說是攜家帶口出門避禍,那想必也是帶了家中的細軟,現在既然回來了,爾等親眷和家中的細軟也自然是帶回來了?”
劉洪昌心中一緊,問道:“大老爺是什麽意思?”
楊大知縣笑道:“要是攜家帶口去避禍,那歸來時自然也應該是攜家帶口才對,要不然隨便冒出來一個人就拿著前朝的地契房契來找本官,那本官是不是也要為他們做主?”
劉洪昌這才微微放心,冷哼一聲道:“不錯,既是攜家帶口到益都投奔親戚,如今自然是攜家帶口的歸來。”
再次瞥了楊大知縣一眼,劉洪昌又接著說道:“好教縣尊大老爺知曉,劉某人的姐夫,如今也算是與知縣大老爺同朝為官,一同為大明皇帝效力,若是縣尊大老爺肯為我等做主,劉某的姐夫想必也會感念大老爺的好處。”
隨著劉洪昌的話音落下,劉三十二等一眾社長、閭長們頓時緊張起來,楊大知縣卻哈的笑了一聲,對著跛五吩咐道:“把這些冒充官眷的韃子細作都給本官捆起來,投入大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