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廟村的麥田隻有四十畝。
按照劉廟村三十五戶人家,九十個丁口的數量來計算,正常情況下應該有一千畝左右的糧田才對,但是經過元朝官府的盤剝,鄉賢士紳的欺壓,整個劉廟村三十五戶人家竟然隻有區區四十畝的糧田,平均每戶人家也就隻有一畝多一點兒。
即便是按照每畝麥田能產麥子三百斤計算,四十戶糧田也就隻能產出一千來斤麥子,根本不夠劉廟村九十個百姓的吃,更別說因為元朝官府和官兵跑路時還禍害了一通,百姓也沒辦法好生打理,麥子欠收已經成了必然,產量根本不可能達到畝產三百斤。
所以,隻要稍微捋一捋,就能明白寧陽縣八社十六閭的百姓為什麽會發自內心的敬重楊少峰——百姓們並不傻,今年的麥子欠收已經是必然,幹旱幾乎也成了定局,如果沒有楊少峰楊大知縣給他們分地,沒有楊少峰楊大知縣讓各閭各社出青壯挖掘人工湖,寧陽縣的百姓就隻能等著幹旱之後逃荒。
分地,挖人工湖,這是活命的大恩!
也正是因為如此,寧陽縣的百姓才會發自內心的敬重楊少峰楊大知縣,即便是楊大知縣之前讓跛五把那個跟人打賭的青壯抽了十鞭子,挨抽的青壯也沒有任何的不滿和怨懟,反而發自內心的認為是自己違背了大老爺禁止關撲的命令,哪怕再挨幾鞭子也不冤。
楊少峰站在劉廟村的地頭上,瞧著那些忙碌的青壯和婦人們微微歎息一聲,隨即便讓人喊來了劉廟村的社長劉三十二。
“能不能在芒種前搶收完麥子?”楊少峰直接開門見山的說道:“本官會額外給你們各閭、各社再分配幾頭牛馬,但是你們各閭、各社也要在芒種前把麥子全部搶收完。”
劉三十二微微一怔,問道:“大老爺,可是有什麽變動麽?”
楊少峰嗯了一聲,指著不遠處的一片麥田說道:“你覺得這片地能收多少斤麥子?”
眼前的這片麥田裏,盡管從麥子旁幾乎沒有雜草生長的情況就能看出伺弄這片地的百姓極為用心,但是麥田裏的麥子卻高的高,低的低,麥穗飽滿的沒有多少,麥穗幹癟的遍地都是。
劉三十二滿臉苦澀的說道:“這片地……這片地是小人家的,共計一畝三分,看樣子能收二百斤麥子就算不錯了。”
楊少峰再次嗯了一聲,說道:“你家六口人,二百斤麥子,夠你家撐到年底麽?”
劉三十二微微搖頭,又長歎一聲,說道:“隻怕撐不到秋後。”
楊少峰道:“既然都已經成了這個樣子,那就長痛不如短痛,趕在芒種之前把麥子全部收割,然後跟那十五畝剛剛認領回來的荒地一塊兒種上豆子。”
“等種完了豆子,你們村再從原本開荒的那些青壯中再抽調十個出來,去人工湖那裏幫忙挖掘人工湖。”
“本官要在寧陽縣多挖幾個人工湖,就算是幹旱了,也能靠著人工湖裏的水灌溉豆子。”
楊少峰來回踱了幾步:“野菜,麥子,這些亂七八糟的加在一塊兒,起碼也能撐到秋收。”
“有了豆子,本官再想辦法讓人去江南或者其他地方采買一些糧食,應該就能撐到明年芒種前後,到時候新的麥子也就該下來了。”
聽完楊少峰楊大知縣的安排,原本已經快要絕望的劉三十二頓時又燃起了鬥誌,叫道:“大老爺放心,小的這就去喊人來割麥子,爭取明天天黑之前割完收完,然後就把人安排到人工湖的工地上!”
楊少峰點了點頭,吩咐道:“記得跟其他各閭各社的閭長、社長們說一聲,本官給你們三天的時間收割麥子,然後各閭各社都要抽調人手去人工湖那裏。”
……
正當楊少峰楊大知縣在寧陽縣為了準備搶收麥子、多挖人工湖等一大堆亂七八糟的破事兒而頭疼時,遠在應天府的朱重八朱皇帝也同樣在因為一大堆亂七八糟的破事兒而頭疼。
首當其衝的就是遠在山東的寧陽縣。
“城內按片分閭,城外按戶分社?”
“打著讓百姓認領自家土地的旗號給百姓分地?”
“養雞場,養豬場,養牛養馬?”
“安置寡婦村,讓小寡婦們開包子鋪?”
“挖人工湖防旱?”
“打火機?”
朱重八朱皇帝對於楊少峰楊大知縣的了解,一開始就是一個十九歲且心向大明,差點兒就餓死在寧陽縣城外的讀書人,在被常遇春所率領的明軍救起之後,被常遇春強行安排了一個千金買馬骨的馬骨身份,從此就成了寧陽縣的知縣。
這樣兒的身份對於朱重八朱皇帝而言並沒有什麽稀奇的,畢竟大明朝喊出來的口號是“驅逐韃虜,恢複中華”,盡管北方願意投奔大明的讀書人不算太多,但是總歸有那麽一些,對於朱重八朱皇帝而言,多一個少一個楊少峰都沒什麽大不了的。
但是朱重八朱皇帝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楊少峰楊大知縣居然在短短兩三個月的時間裏就能折騰起好大一片動靜,甚至連常遇春和徐達都數次為他上奏請功。
再聯想到上一次徐達和常遇春上奏本請求朝廷往山東調撥糧食以防幹旱,朱重八朱皇帝心裏也不禁對楊大知縣多了三分好奇。
“啪”的一聲,朱重八朱皇帝頂開了打火機的蓋子,又按下打火機頂部的機關,雙眼怔怔的瞧著忽然竄起的火苗。
往山東調撥糧食無所謂,給楊少峰賞賜同樣也無所謂,無論是給錢還是升官都無所謂,但是楊少峰楊大知縣的種種行為,總是讓朱重八朱皇帝有一種“朕能看懂你的每個操作,但是連起來看卻大受震撼”的感覺。
讓人把太子朱標喊來,朱重八朱皇帝直接就把幾份關於楊少峰的奏本推到朱標身前:“你先看看,再說說你的想法。”
朱標拿起兩份奏本翻了翻,麵色逐漸變得凝重起來。
“讓百姓認領土地?”
“召集縣裏三百個青壯挖掘人工湖?”
朱標放下手裏的奏本,正色道:“這個不知道從哪兒冒出來的楊大知縣可不是什麽易與之輩。”
按照劉廟村三十五戶人家,九十個丁口的數量來計算,正常情況下應該有一千畝左右的糧田才對,但是經過元朝官府的盤剝,鄉賢士紳的欺壓,整個劉廟村三十五戶人家竟然隻有區區四十畝的糧田,平均每戶人家也就隻有一畝多一點兒。
即便是按照每畝麥田能產麥子三百斤計算,四十戶糧田也就隻能產出一千來斤麥子,根本不夠劉廟村九十個百姓的吃,更別說因為元朝官府和官兵跑路時還禍害了一通,百姓也沒辦法好生打理,麥子欠收已經成了必然,產量根本不可能達到畝產三百斤。
所以,隻要稍微捋一捋,就能明白寧陽縣八社十六閭的百姓為什麽會發自內心的敬重楊少峰——百姓們並不傻,今年的麥子欠收已經是必然,幹旱幾乎也成了定局,如果沒有楊少峰楊大知縣給他們分地,沒有楊少峰楊大知縣讓各閭各社出青壯挖掘人工湖,寧陽縣的百姓就隻能等著幹旱之後逃荒。
分地,挖人工湖,這是活命的大恩!
也正是因為如此,寧陽縣的百姓才會發自內心的敬重楊少峰楊大知縣,即便是楊大知縣之前讓跛五把那個跟人打賭的青壯抽了十鞭子,挨抽的青壯也沒有任何的不滿和怨懟,反而發自內心的認為是自己違背了大老爺禁止關撲的命令,哪怕再挨幾鞭子也不冤。
楊少峰站在劉廟村的地頭上,瞧著那些忙碌的青壯和婦人們微微歎息一聲,隨即便讓人喊來了劉廟村的社長劉三十二。
“能不能在芒種前搶收完麥子?”楊少峰直接開門見山的說道:“本官會額外給你們各閭、各社再分配幾頭牛馬,但是你們各閭、各社也要在芒種前把麥子全部搶收完。”
劉三十二微微一怔,問道:“大老爺,可是有什麽變動麽?”
楊少峰嗯了一聲,指著不遠處的一片麥田說道:“你覺得這片地能收多少斤麥子?”
眼前的這片麥田裏,盡管從麥子旁幾乎沒有雜草生長的情況就能看出伺弄這片地的百姓極為用心,但是麥田裏的麥子卻高的高,低的低,麥穗飽滿的沒有多少,麥穗幹癟的遍地都是。
劉三十二滿臉苦澀的說道:“這片地……這片地是小人家的,共計一畝三分,看樣子能收二百斤麥子就算不錯了。”
楊少峰再次嗯了一聲,說道:“你家六口人,二百斤麥子,夠你家撐到年底麽?”
劉三十二微微搖頭,又長歎一聲,說道:“隻怕撐不到秋後。”
楊少峰道:“既然都已經成了這個樣子,那就長痛不如短痛,趕在芒種之前把麥子全部收割,然後跟那十五畝剛剛認領回來的荒地一塊兒種上豆子。”
“等種完了豆子,你們村再從原本開荒的那些青壯中再抽調十個出來,去人工湖那裏幫忙挖掘人工湖。”
“本官要在寧陽縣多挖幾個人工湖,就算是幹旱了,也能靠著人工湖裏的水灌溉豆子。”
楊少峰來回踱了幾步:“野菜,麥子,這些亂七八糟的加在一塊兒,起碼也能撐到秋收。”
“有了豆子,本官再想辦法讓人去江南或者其他地方采買一些糧食,應該就能撐到明年芒種前後,到時候新的麥子也就該下來了。”
聽完楊少峰楊大知縣的安排,原本已經快要絕望的劉三十二頓時又燃起了鬥誌,叫道:“大老爺放心,小的這就去喊人來割麥子,爭取明天天黑之前割完收完,然後就把人安排到人工湖的工地上!”
楊少峰點了點頭,吩咐道:“記得跟其他各閭各社的閭長、社長們說一聲,本官給你們三天的時間收割麥子,然後各閭各社都要抽調人手去人工湖那裏。”
……
正當楊少峰楊大知縣在寧陽縣為了準備搶收麥子、多挖人工湖等一大堆亂七八糟的破事兒而頭疼時,遠在應天府的朱重八朱皇帝也同樣在因為一大堆亂七八糟的破事兒而頭疼。
首當其衝的就是遠在山東的寧陽縣。
“城內按片分閭,城外按戶分社?”
“打著讓百姓認領自家土地的旗號給百姓分地?”
“養雞場,養豬場,養牛養馬?”
“安置寡婦村,讓小寡婦們開包子鋪?”
“挖人工湖防旱?”
“打火機?”
朱重八朱皇帝對於楊少峰楊大知縣的了解,一開始就是一個十九歲且心向大明,差點兒就餓死在寧陽縣城外的讀書人,在被常遇春所率領的明軍救起之後,被常遇春強行安排了一個千金買馬骨的馬骨身份,從此就成了寧陽縣的知縣。
這樣兒的身份對於朱重八朱皇帝而言並沒有什麽稀奇的,畢竟大明朝喊出來的口號是“驅逐韃虜,恢複中華”,盡管北方願意投奔大明的讀書人不算太多,但是總歸有那麽一些,對於朱重八朱皇帝而言,多一個少一個楊少峰都沒什麽大不了的。
但是朱重八朱皇帝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楊少峰楊大知縣居然在短短兩三個月的時間裏就能折騰起好大一片動靜,甚至連常遇春和徐達都數次為他上奏請功。
再聯想到上一次徐達和常遇春上奏本請求朝廷往山東調撥糧食以防幹旱,朱重八朱皇帝心裏也不禁對楊大知縣多了三分好奇。
“啪”的一聲,朱重八朱皇帝頂開了打火機的蓋子,又按下打火機頂部的機關,雙眼怔怔的瞧著忽然竄起的火苗。
往山東調撥糧食無所謂,給楊少峰賞賜同樣也無所謂,無論是給錢還是升官都無所謂,但是楊少峰楊大知縣的種種行為,總是讓朱重八朱皇帝有一種“朕能看懂你的每個操作,但是連起來看卻大受震撼”的感覺。
讓人把太子朱標喊來,朱重八朱皇帝直接就把幾份關於楊少峰的奏本推到朱標身前:“你先看看,再說說你的想法。”
朱標拿起兩份奏本翻了翻,麵色逐漸變得凝重起來。
“讓百姓認領土地?”
“召集縣裏三百個青壯挖掘人工湖?”
朱標放下手裏的奏本,正色道:“這個不知道從哪兒冒出來的楊大知縣可不是什麽易與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