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不過,當他登上船頭,看到那由遠及近的龐大艦隊,以及戰艦的桅杆上,懸掛著的那麵無比巨大的黑色骷髏旗時,想哭的心都有了。
自己這是什麽運氣啊?好不容易出一趟海,竟然遇到了傳說中的海盜,這找誰說理去啊。
此時,另外兩艘船上的人也看到了疾馳而來的張順艦隊,頓時一個個嚇得瑟瑟發抖,兩股顫顫。
要知道,這段時間,關於海上突然出現了一股強大海盜的傳聞,可是傳的沸沸揚揚。
傳說這些海盜一個個全都是殺人不眨眼的貨色,過境之處更是寸草不留,上至80歲的老嫗,下至嗷嗷待哺的嬰孩,隻要是新鮮的,就都沒能逃過被他們烹煮的命運。
這群海盜不但血腥殘暴,其實力更是冠絕兩大帝國,不僅將大唐和大周打的片葉不敢下海,甚至還將兩國所有的海防工事盡數摧毀,使得他們不得不將民眾遷往內陸。
如此凶殘且實力強勁的海盜,如今讓他們遇上了,如何能不讓他們心驚?
正當眾人不知所措的時候,遠處的艦隊突然變幻了陣型,直接呈包圍狀向他們衝來。
船上的眾人見此情形,臉上全都露出了一副決絕的神情,紛紛抽出身上的兵刃,準備誓死頑抗。
隻不過,當他們看到戰艦的甲板之上,站著密密麻麻,手持火銃,盔甲齊整的士卒,以及那幾十上百門,黑洞洞的炮口對著自己等人的時候。
幾乎沒有猶豫,眾人便十分光棍的扔掉了手中的兵刃,而後舉起雙手做投降狀。
張順幾乎沒費什麽功夫,就將三艘船上的人給俘虜了。
經過一番詢問之後,張順很快便知道這些人的來曆。
他們竟然是大周女帝楚馨,派來擄掠大唐衛國公李靖親人的綁匪。
看著船艙中那些穿著大唐國公府服飾,用布條隨意捆綁,倒地不起的丫鬟護衛們,張順十分自然的便認為他們就是對方這次綁票的人質了。
暗自鄙夷了一下大周女帝的格局,就知道整些沒用的。
綁這些丫鬟護衛有啥用?要幹,那就得幹票大的,綁兩個李靖的至親之人,這不就什麽都解決了?
綁這些沒用的下人,說不得李靖連正眼都不待瞧一下的,就會將他們直接和你楚馨派去索要贖金之人一起弄死呢。
想是這樣想,但得到這個消息之後,張順還是雙眼放光。
這麽勁爆的消息,若是送給主公,那他一定對自己另眼相待,說不定還會免了自己現在的懲罰。
看著麵前這艘嶄新的畫舫,再一想到主公現在就在揚州城內,出行遊玩什麽的必定少不了代步工具。
於是乎,沒有多少腦容量的他便不顧楚默的禁令,直接率著艦隊浩浩蕩蕩的便朝著揚州城而去。
此時的杭州城,整個已經亂套了。
李靖得知自己的兩個外孫、外孫女失蹤之後,便下令封鎖了揚州城內的所有進出口,隻準進不準出,全力搜查兩小隻的下落。
隻不過,任憑他如何搜索,兩小隻就猶如泥牛入海一般,沒有絲毫音訊。
為此,他不惜調動手下的軍隊,開始進行全城搜捕。
張亮作為李靖的副手,對其原本就心有不滿。
在他看來,自己是從龍之臣,而你李靖之前立場不堅,不但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更是在之後對待楚默的事情上推三阻四,甚至還被皇帝陛下罷過一次官,憑什麽現在還能穩壓自己一頭?
一開始,李墨寒和李元青被人綁走的消息剛一傳出,他便在第一時間便已經知曉。
對於李靖封鎖各處要道的決定,原本也隻是睜隻眼閉隻眼,畢竟人家的兩個外孫丟了,弄出這點動靜也不算什麽。
可當他聽到對方竟然直接調兵,開始全城搜捕的時候,便有些不滿。
這些兵可都是朝廷的,你李靖竟然不顧家國禮法,如此大膽的公器私用,當真是要一手遮天嗎?
於是乎,在等到消息的第一時間,張亮便帶著人闖進了李靖的府邸,直接質問對方如此做的目的。
麵對張亮的質問,原本就在氣頭上的李靖態度不是很好,直接就想以自己才是江南東道行軍大總管的身份將其打發。
張亮本就是來找茬的,聽到李靖的話後,不禁冷笑連連,直接搬出了朝廷律法,想要和李靖好好掰扯掰扯。
豈料李靖根本就不吃他這一套,直接以自己的身份,下了逐客令,想要將其趕出。
張亮原本隻是想讓李靖收斂一些,不要把動靜弄得太大。
但現在見其如此不識好歹,於是心底便生出了一股戾氣。
最後,在李靖驚怒交加的神情中,他拿出了一份李世民親筆手書的密旨。
密旨之上,明確的指出,張亮此去江南東道,明麵上是李靖的副手,領江南東道行軍副總管之職。
實則是替皇帝陛下暗中監督李靖,正其品行,端其官德。
若是李靖有違反軍紀,或者以公謀私的話,可當場指正,並酌情取代,成為江南東道行軍大總管一職。
李世民之所以給張亮這封密旨,主要是因為李靖在朝中的威望太高,若是一開始便讓張亮領江南東道行軍大總管一職,他擔心朝中大臣不服,所以便留了這個後手。
即便李靖現在沒有犯錯,但最後水師建成之日,張亮也會將這道密旨拿出,直接摘了桃子。
其次便是李世民對於當年未能娶到李貞英而耿耿於懷,懷恨在心。
你李靖寧願讓李貞英與人苟合,也不願意送其入宮,這不就是在赤裸裸的打自己的臉嗎?
最後,其實是他對於自己這些年來,在對待李靖的態度上忽冷忽熱,知道這樣定會寒了這位老臣的心,所以便準備未雨綢繆。
讓張亮在江南東道的時候,隨便找個借口,好好落落這位老臣的顏麵,讓其威望大失。
當李靖看到密旨的瞬間,便明白了李世民的用意,當即,他什麽也沒說,直接脫去了袍服,將官印往桌案上一放,便帶著自家的一眾仆役,離開了大總管府。
自己這是什麽運氣啊?好不容易出一趟海,竟然遇到了傳說中的海盜,這找誰說理去啊。
此時,另外兩艘船上的人也看到了疾馳而來的張順艦隊,頓時一個個嚇得瑟瑟發抖,兩股顫顫。
要知道,這段時間,關於海上突然出現了一股強大海盜的傳聞,可是傳的沸沸揚揚。
傳說這些海盜一個個全都是殺人不眨眼的貨色,過境之處更是寸草不留,上至80歲的老嫗,下至嗷嗷待哺的嬰孩,隻要是新鮮的,就都沒能逃過被他們烹煮的命運。
這群海盜不但血腥殘暴,其實力更是冠絕兩大帝國,不僅將大唐和大周打的片葉不敢下海,甚至還將兩國所有的海防工事盡數摧毀,使得他們不得不將民眾遷往內陸。
如此凶殘且實力強勁的海盜,如今讓他們遇上了,如何能不讓他們心驚?
正當眾人不知所措的時候,遠處的艦隊突然變幻了陣型,直接呈包圍狀向他們衝來。
船上的眾人見此情形,臉上全都露出了一副決絕的神情,紛紛抽出身上的兵刃,準備誓死頑抗。
隻不過,當他們看到戰艦的甲板之上,站著密密麻麻,手持火銃,盔甲齊整的士卒,以及那幾十上百門,黑洞洞的炮口對著自己等人的時候。
幾乎沒有猶豫,眾人便十分光棍的扔掉了手中的兵刃,而後舉起雙手做投降狀。
張順幾乎沒費什麽功夫,就將三艘船上的人給俘虜了。
經過一番詢問之後,張順很快便知道這些人的來曆。
他們竟然是大周女帝楚馨,派來擄掠大唐衛國公李靖親人的綁匪。
看著船艙中那些穿著大唐國公府服飾,用布條隨意捆綁,倒地不起的丫鬟護衛們,張順十分自然的便認為他們就是對方這次綁票的人質了。
暗自鄙夷了一下大周女帝的格局,就知道整些沒用的。
綁這些丫鬟護衛有啥用?要幹,那就得幹票大的,綁兩個李靖的至親之人,這不就什麽都解決了?
綁這些沒用的下人,說不得李靖連正眼都不待瞧一下的,就會將他們直接和你楚馨派去索要贖金之人一起弄死呢。
想是這樣想,但得到這個消息之後,張順還是雙眼放光。
這麽勁爆的消息,若是送給主公,那他一定對自己另眼相待,說不定還會免了自己現在的懲罰。
看著麵前這艘嶄新的畫舫,再一想到主公現在就在揚州城內,出行遊玩什麽的必定少不了代步工具。
於是乎,沒有多少腦容量的他便不顧楚默的禁令,直接率著艦隊浩浩蕩蕩的便朝著揚州城而去。
此時的杭州城,整個已經亂套了。
李靖得知自己的兩個外孫、外孫女失蹤之後,便下令封鎖了揚州城內的所有進出口,隻準進不準出,全力搜查兩小隻的下落。
隻不過,任憑他如何搜索,兩小隻就猶如泥牛入海一般,沒有絲毫音訊。
為此,他不惜調動手下的軍隊,開始進行全城搜捕。
張亮作為李靖的副手,對其原本就心有不滿。
在他看來,自己是從龍之臣,而你李靖之前立場不堅,不但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更是在之後對待楚默的事情上推三阻四,甚至還被皇帝陛下罷過一次官,憑什麽現在還能穩壓自己一頭?
一開始,李墨寒和李元青被人綁走的消息剛一傳出,他便在第一時間便已經知曉。
對於李靖封鎖各處要道的決定,原本也隻是睜隻眼閉隻眼,畢竟人家的兩個外孫丟了,弄出這點動靜也不算什麽。
可當他聽到對方竟然直接調兵,開始全城搜捕的時候,便有些不滿。
這些兵可都是朝廷的,你李靖竟然不顧家國禮法,如此大膽的公器私用,當真是要一手遮天嗎?
於是乎,在等到消息的第一時間,張亮便帶著人闖進了李靖的府邸,直接質問對方如此做的目的。
麵對張亮的質問,原本就在氣頭上的李靖態度不是很好,直接就想以自己才是江南東道行軍大總管的身份將其打發。
張亮本就是來找茬的,聽到李靖的話後,不禁冷笑連連,直接搬出了朝廷律法,想要和李靖好好掰扯掰扯。
豈料李靖根本就不吃他這一套,直接以自己的身份,下了逐客令,想要將其趕出。
張亮原本隻是想讓李靖收斂一些,不要把動靜弄得太大。
但現在見其如此不識好歹,於是心底便生出了一股戾氣。
最後,在李靖驚怒交加的神情中,他拿出了一份李世民親筆手書的密旨。
密旨之上,明確的指出,張亮此去江南東道,明麵上是李靖的副手,領江南東道行軍副總管之職。
實則是替皇帝陛下暗中監督李靖,正其品行,端其官德。
若是李靖有違反軍紀,或者以公謀私的話,可當場指正,並酌情取代,成為江南東道行軍大總管一職。
李世民之所以給張亮這封密旨,主要是因為李靖在朝中的威望太高,若是一開始便讓張亮領江南東道行軍大總管一職,他擔心朝中大臣不服,所以便留了這個後手。
即便李靖現在沒有犯錯,但最後水師建成之日,張亮也會將這道密旨拿出,直接摘了桃子。
其次便是李世民對於當年未能娶到李貞英而耿耿於懷,懷恨在心。
你李靖寧願讓李貞英與人苟合,也不願意送其入宮,這不就是在赤裸裸的打自己的臉嗎?
最後,其實是他對於自己這些年來,在對待李靖的態度上忽冷忽熱,知道這樣定會寒了這位老臣的心,所以便準備未雨綢繆。
讓張亮在江南東道的時候,隨便找個借口,好好落落這位老臣的顏麵,讓其威望大失。
當李靖看到密旨的瞬間,便明白了李世民的用意,當即,他什麽也沒說,直接脫去了袍服,將官印往桌案上一放,便帶著自家的一眾仆役,離開了大總管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