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鳳此時也是從感慨之中清醒過來,恭敬無比的接過聖旨,拿著這聖旨,來到了張太後的身邊,說道:“太後,陛下要用璽,還請娘娘請出製誥之寶來!”
一麵說,高鳳一麵對張太後也是使了眼色,讓張太後不要聲張。
如今的張太後除了一個母儀天下的名頭之外,再也對朝政難以施加影響。
即便知道眼前的皇帝,正是自己痛恨的人,也是鄭金蓮留下的孽障,可她偏偏也是無奈,隻能就此妥協。
當下她也是沒有說什麽,隻是淡淡的點了點頭,算是同意了這聖旨,然後就從身邊的座椅之上,打開一個暗格,取出那天子的製誥之寶出來,鄭重其事的在這聖旨之上,用上了玉璽。
印上玉璽之後,這聖旨便已經有了實際的意義,高鳳對張太後行了一禮,然後卷起聖旨,徐步走到馬永成、穀大用身邊,又叫來張永,說道:“陛下旨意已下,你們三人快去執行,務必不要使兩廠一衛再繼續跟著劉瑾作亂,內行廠也一定要盡快裁撤幹淨!”
“是!”馬永成與穀大用也是沒有料到,在這個時候,高鳳還敢用自己,當下都是極為感激的看了高鳳一眼,然後也就隨著張永一起,恭敬的帶著聖旨,前去執行聖意。
見得聖旨離了奉天殿,子龍才稍稍安了心,然後說道:“如今既然已經下了聖旨,治安交由京營,那麽朕希望京營能盡快做好準備,即刻起,封閉九門,任何人無詔不得出城,全城戒嚴,一定要給朕抓到劉瑾為止!”
那些不知情的大臣,卻都是以為皇帝對劉瑾的背叛,以及擅殺大臣極為震怒,因此才下令封閉九門,逮捕劉瑾。
隻有有限的那幾人,卻是知道子龍這道命令,其實是要京營去救出正德,不要讓劉瑾害了正德罷了。
一時間,那幾名知情的重臣都是心中頗為激蕩,隻覺得自己等人著實沒有選錯人選,不禁都是對視一眼,滿是欣慰。
然後成國公更是出班抱拳行禮,朗聲說道:“老臣領旨,這就下去安排,不抓到劉瑾,誓不還朝!”
如今成國公也看出來,中樞有李東陽等人輔佐子龍,當是不會有什麽變故,於是他也就想著盡快去救出正德,殺了劉瑾。
畢竟子龍再好,比正德再是得人心,可他畢竟隻是一個名不正言不順的次子,不但從未被世人知曉,就連宗族的族譜之上,對他也沒有絲毫記載。
因此子龍能代替正德一時,卻終究不能代替正德一世。
除非正德日後重回皇位,給子龍的身世平冤昭雪,然後為子龍正名,再把皇位傳給子龍,方才可行。
子龍見成國公這般說,知道他明白自己的意思,當即也是含笑點頭,囑咐了成國公小心在意之類的話語之後,也就隨著成國公,引著許多武將退出了奉天殿。
到了這時,基本的維穩工作就進行的差不多了,子龍正想休息片刻,然後再與群臣商議,今日奉天殿一事該如何對外統一口徑的時候,定國公徐光祚卻突然出列,說道:“陛下,臣有本奏!”
雖然徐光祚因為最近一連串的事情,導致他的威望漸漸高了起來,可終究還沒有到成國公、英國公這個檔次,因此子龍暫且代替皇帝的事,他其實是不知情的。
這會兒他卻以為皇帝真的是趁劉瑾不注意,偷偷的跑回來的,因此想到方才的事情,忍不住就想出麵諫言。
子龍不知徐光祚出來所為何事,隻是他出來,子龍卻也隻得強打起精神,虛抬了一下手,示意他說下去。
徐光祚倒也是不客氣,得了子龍的應允,竟而直接戟指張太後,一臉憤慨的說道:“剛剛劉瑾折磨陛下的時候,雖然得了太後的提醒,讓我等識破了劉瑾的陰謀,本來我等應當感激太後的!
可是事後臣思前想後,這滿殿的臣工不下五十人,太後又隻是一個弱女子,如何能先於我們,發現劉瑾在暗中搗鬼?
因此臣苦思再三,最終卻發覺,這必然是太後其實也參與到了劉瑾的作亂之中,最終卻良心醒悟,不忍加害陛下,才中途收手!
但是,即便如此,太後與劉瑾同流合汙,隻怕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她也是犯下重罪!臣懇請陛下,命人拿下太後,審問清楚再說!”
“啊?”群臣以及太後,包括子龍都是齊齊一震。
他們沒有想到,如今劉瑾的紛亂還沒有結束,徐光祚就急吼吼的把矛頭又指向了太後,以他剛剛的言語,竟然好似太後不倒台,他卻不放手一般。
李東陽也是麵色有些難看,站在原地有些進退兩難。
他也不是笨人,剛剛太後能出聲揭破劉瑾的陰謀,以那語氣來看,怎麽也像太後也涉足了劉瑾的陰謀了!
可李東陽自為相以來,多得張太後從後護佑,才能在這有劉瑾當權跋扈的朝廷之中,屹立這麽些年。
再加上在外人眼裏,弘治與張太後實是相濡以沫,難得的人間佳話,李東陽怎忍心見到張太後被人攻訐,身陷囹圄呢?
當下他雖然心中明知張太後可能參與到了劉瑾的作亂一事之中,可還是出麵奏請道:“陛下,太後為我大明國母,本應母儀天下!怎能因為一點猜測,就直接拿她下獄受審,老臣實是不敢苟同!”
徐光祚之前與張太後幾次針鋒相對,又在萬馬齊喑的時候,在子龍的指使之下,救出了李東陽。
本來他以為,如今出麵扳倒太後,隻怕再無人會反對,不想第一個反對的,就是他剛剛救下的李東陽。
這卻讓徐光祚一臉迷茫,有些奇怪的說道:“西崖公,慎言啊!本朝曆來涉及謀逆,都是罪在不赦,如今太後形跡可疑,卻怎能置身法外呢?”
子龍其實對張太後的事,也是知道不少,更知道張太後與劉瑾勾結,陷害自己母親,冒領自己兄長為子的斑斑劣跡。
因此徐光祚提議要徹查張太後,他內心其實是極為歡愉,就想直接下令的。
可李東陽出麵反對,也讓他不禁躊躇起來。
雖然李東陽的話裏沒有挑明,但是他的意思其實就是在說張太後為大明國母,隨便徹查,是讓大明國體受辱。
如今這皇帝可不是任性胡來的正德,而是自小就喜歡三思而後行的子龍,當下見得連李東陽都反對,他也是不想直接以個人意願,來左右這件事。
隻想看看這些重臣們,到底是如何想的。當下他也是不說話,隻是掃視了下麵群臣一眼。
這會兒成國公與英國公已經帶著武將下去,要封閉九門,捉拿劉瑾去了,還在這奉天殿內的重臣,除了以李東陽為首的文官之外,就是興王朱祐杬這樣的勳臣。
朱祐杬這些勳臣,雖然爵位頗高,又能蔭蔽子孫,但是大明建國以來,尤其是在太宗朱棣成功靖難之後,這些藩屬勳臣,都是隻有高爵厚祿,而沒有參政議政的權利。
因此見得“皇帝”掃視來,這些勳臣都隻是閉口不言,但是文臣卻都是開口說出了自己的意見來。
本來臣都應是跟著李東陽,但是涉及到太後與劉瑾這件事上,有的大臣卻也要求徹查太後,有的大臣卻是覺得國體事大,不容徹查。
一時間,兩邊都是各執一詞,差點就爭吵起來。
子龍端坐龍椅之上,也是頗為頭痛。
不論哪一邊,都好像占著理,卻讓他如何抉擇。
正在兩邊大臣鬧得有些不可開交的時候,一直垂首不語的張太後,卻突然出聲說道:“諸卿,如果還認哀家是太後,不如先聽哀家一言可否?”
張太後如今到底如何,畢竟還沒形成定論,即便徐光祚當眾指責她,卻也不能就此直接否決他。
見得她開口,群臣也是漸漸安靜下來,齊齊向張太後看去。
子龍也是一般無二,他很想知道,到了這個關頭,這狠毒的女人,卻會如何為自己辯護。
不料張太後說出的話來,卻讓子龍都是有些驚訝,隻聽她說道:“不錯,徐國公說的沒錯,哀家是知道劉瑾的一些劣行……”
這話剛一出口,滿殿嘩然,本來還為張太後辯護的群臣,不由得都是義憤填膺。
就連曹元這等劉瑾的黨羽,這會兒也是故意裝出一副不滿的樣子,就差對張太後破口大罵了。
李東陽更是幽幽一歎,知道自己再說什麽,也是無用,隻得垂手而立,不再多說。子龍卻覺得極為奇怪,這女人怎麽不打自招了?
眼見得下麵群臣激憤,子龍也是有些不想他們太過了,再加上,正德皇帝明麵上的身份,可還是張太後的親兒子。
當下子龍又是輕輕咳嗽一聲,說道:“諸卿,安靜一下,母後的話還沒有說完,你們急個什麽,平日的修身養性的功夫,卻都哪裏去了?”
平日裏正德在朝堂之上,嘻嘻哈哈,全無為君的樣子。群臣也都是習以為常,在他麵前倒是比較隨意,說難聽點,就是忽視了他。
如今子龍卻以正德的身份,說出這番話來,即便是群臣覺得有些奇怪,可畢竟皇帝是君,他們是臣,都是隻得低下頭來,告罪一聲。
一麵說,高鳳一麵對張太後也是使了眼色,讓張太後不要聲張。
如今的張太後除了一個母儀天下的名頭之外,再也對朝政難以施加影響。
即便知道眼前的皇帝,正是自己痛恨的人,也是鄭金蓮留下的孽障,可她偏偏也是無奈,隻能就此妥協。
當下她也是沒有說什麽,隻是淡淡的點了點頭,算是同意了這聖旨,然後就從身邊的座椅之上,打開一個暗格,取出那天子的製誥之寶出來,鄭重其事的在這聖旨之上,用上了玉璽。
印上玉璽之後,這聖旨便已經有了實際的意義,高鳳對張太後行了一禮,然後卷起聖旨,徐步走到馬永成、穀大用身邊,又叫來張永,說道:“陛下旨意已下,你們三人快去執行,務必不要使兩廠一衛再繼續跟著劉瑾作亂,內行廠也一定要盡快裁撤幹淨!”
“是!”馬永成與穀大用也是沒有料到,在這個時候,高鳳還敢用自己,當下都是極為感激的看了高鳳一眼,然後也就隨著張永一起,恭敬的帶著聖旨,前去執行聖意。
見得聖旨離了奉天殿,子龍才稍稍安了心,然後說道:“如今既然已經下了聖旨,治安交由京營,那麽朕希望京營能盡快做好準備,即刻起,封閉九門,任何人無詔不得出城,全城戒嚴,一定要給朕抓到劉瑾為止!”
那些不知情的大臣,卻都是以為皇帝對劉瑾的背叛,以及擅殺大臣極為震怒,因此才下令封閉九門,逮捕劉瑾。
隻有有限的那幾人,卻是知道子龍這道命令,其實是要京營去救出正德,不要讓劉瑾害了正德罷了。
一時間,那幾名知情的重臣都是心中頗為激蕩,隻覺得自己等人著實沒有選錯人選,不禁都是對視一眼,滿是欣慰。
然後成國公更是出班抱拳行禮,朗聲說道:“老臣領旨,這就下去安排,不抓到劉瑾,誓不還朝!”
如今成國公也看出來,中樞有李東陽等人輔佐子龍,當是不會有什麽變故,於是他也就想著盡快去救出正德,殺了劉瑾。
畢竟子龍再好,比正德再是得人心,可他畢竟隻是一個名不正言不順的次子,不但從未被世人知曉,就連宗族的族譜之上,對他也沒有絲毫記載。
因此子龍能代替正德一時,卻終究不能代替正德一世。
除非正德日後重回皇位,給子龍的身世平冤昭雪,然後為子龍正名,再把皇位傳給子龍,方才可行。
子龍見成國公這般說,知道他明白自己的意思,當即也是含笑點頭,囑咐了成國公小心在意之類的話語之後,也就隨著成國公,引著許多武將退出了奉天殿。
到了這時,基本的維穩工作就進行的差不多了,子龍正想休息片刻,然後再與群臣商議,今日奉天殿一事該如何對外統一口徑的時候,定國公徐光祚卻突然出列,說道:“陛下,臣有本奏!”
雖然徐光祚因為最近一連串的事情,導致他的威望漸漸高了起來,可終究還沒有到成國公、英國公這個檔次,因此子龍暫且代替皇帝的事,他其實是不知情的。
這會兒他卻以為皇帝真的是趁劉瑾不注意,偷偷的跑回來的,因此想到方才的事情,忍不住就想出麵諫言。
子龍不知徐光祚出來所為何事,隻是他出來,子龍卻也隻得強打起精神,虛抬了一下手,示意他說下去。
徐光祚倒也是不客氣,得了子龍的應允,竟而直接戟指張太後,一臉憤慨的說道:“剛剛劉瑾折磨陛下的時候,雖然得了太後的提醒,讓我等識破了劉瑾的陰謀,本來我等應當感激太後的!
可是事後臣思前想後,這滿殿的臣工不下五十人,太後又隻是一個弱女子,如何能先於我們,發現劉瑾在暗中搗鬼?
因此臣苦思再三,最終卻發覺,這必然是太後其實也參與到了劉瑾的作亂之中,最終卻良心醒悟,不忍加害陛下,才中途收手!
但是,即便如此,太後與劉瑾同流合汙,隻怕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她也是犯下重罪!臣懇請陛下,命人拿下太後,審問清楚再說!”
“啊?”群臣以及太後,包括子龍都是齊齊一震。
他們沒有想到,如今劉瑾的紛亂還沒有結束,徐光祚就急吼吼的把矛頭又指向了太後,以他剛剛的言語,竟然好似太後不倒台,他卻不放手一般。
李東陽也是麵色有些難看,站在原地有些進退兩難。
他也不是笨人,剛剛太後能出聲揭破劉瑾的陰謀,以那語氣來看,怎麽也像太後也涉足了劉瑾的陰謀了!
可李東陽自為相以來,多得張太後從後護佑,才能在這有劉瑾當權跋扈的朝廷之中,屹立這麽些年。
再加上在外人眼裏,弘治與張太後實是相濡以沫,難得的人間佳話,李東陽怎忍心見到張太後被人攻訐,身陷囹圄呢?
當下他雖然心中明知張太後可能參與到了劉瑾的作亂一事之中,可還是出麵奏請道:“陛下,太後為我大明國母,本應母儀天下!怎能因為一點猜測,就直接拿她下獄受審,老臣實是不敢苟同!”
徐光祚之前與張太後幾次針鋒相對,又在萬馬齊喑的時候,在子龍的指使之下,救出了李東陽。
本來他以為,如今出麵扳倒太後,隻怕再無人會反對,不想第一個反對的,就是他剛剛救下的李東陽。
這卻讓徐光祚一臉迷茫,有些奇怪的說道:“西崖公,慎言啊!本朝曆來涉及謀逆,都是罪在不赦,如今太後形跡可疑,卻怎能置身法外呢?”
子龍其實對張太後的事,也是知道不少,更知道張太後與劉瑾勾結,陷害自己母親,冒領自己兄長為子的斑斑劣跡。
因此徐光祚提議要徹查張太後,他內心其實是極為歡愉,就想直接下令的。
可李東陽出麵反對,也讓他不禁躊躇起來。
雖然李東陽的話裏沒有挑明,但是他的意思其實就是在說張太後為大明國母,隨便徹查,是讓大明國體受辱。
如今這皇帝可不是任性胡來的正德,而是自小就喜歡三思而後行的子龍,當下見得連李東陽都反對,他也是不想直接以個人意願,來左右這件事。
隻想看看這些重臣們,到底是如何想的。當下他也是不說話,隻是掃視了下麵群臣一眼。
這會兒成國公與英國公已經帶著武將下去,要封閉九門,捉拿劉瑾去了,還在這奉天殿內的重臣,除了以李東陽為首的文官之外,就是興王朱祐杬這樣的勳臣。
朱祐杬這些勳臣,雖然爵位頗高,又能蔭蔽子孫,但是大明建國以來,尤其是在太宗朱棣成功靖難之後,這些藩屬勳臣,都是隻有高爵厚祿,而沒有參政議政的權利。
因此見得“皇帝”掃視來,這些勳臣都隻是閉口不言,但是文臣卻都是開口說出了自己的意見來。
本來臣都應是跟著李東陽,但是涉及到太後與劉瑾這件事上,有的大臣卻也要求徹查太後,有的大臣卻是覺得國體事大,不容徹查。
一時間,兩邊都是各執一詞,差點就爭吵起來。
子龍端坐龍椅之上,也是頗為頭痛。
不論哪一邊,都好像占著理,卻讓他如何抉擇。
正在兩邊大臣鬧得有些不可開交的時候,一直垂首不語的張太後,卻突然出聲說道:“諸卿,如果還認哀家是太後,不如先聽哀家一言可否?”
張太後如今到底如何,畢竟還沒形成定論,即便徐光祚當眾指責她,卻也不能就此直接否決他。
見得她開口,群臣也是漸漸安靜下來,齊齊向張太後看去。
子龍也是一般無二,他很想知道,到了這個關頭,這狠毒的女人,卻會如何為自己辯護。
不料張太後說出的話來,卻讓子龍都是有些驚訝,隻聽她說道:“不錯,徐國公說的沒錯,哀家是知道劉瑾的一些劣行……”
這話剛一出口,滿殿嘩然,本來還為張太後辯護的群臣,不由得都是義憤填膺。
就連曹元這等劉瑾的黨羽,這會兒也是故意裝出一副不滿的樣子,就差對張太後破口大罵了。
李東陽更是幽幽一歎,知道自己再說什麽,也是無用,隻得垂手而立,不再多說。子龍卻覺得極為奇怪,這女人怎麽不打自招了?
眼見得下麵群臣激憤,子龍也是有些不想他們太過了,再加上,正德皇帝明麵上的身份,可還是張太後的親兒子。
當下子龍又是輕輕咳嗽一聲,說道:“諸卿,安靜一下,母後的話還沒有說完,你們急個什麽,平日的修身養性的功夫,卻都哪裏去了?”
平日裏正德在朝堂之上,嘻嘻哈哈,全無為君的樣子。群臣也都是習以為常,在他麵前倒是比較隨意,說難聽點,就是忽視了他。
如今子龍卻以正德的身份,說出這番話來,即便是群臣覺得有些奇怪,可畢竟皇帝是君,他們是臣,都是隻得低下頭來,告罪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