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回家
年代:四合院之好好生活 作者:搬磚蓋房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勝利迷迷糊糊從睡夢中醒來,環顧了一下屋子,房間略顯簡陋,牆壁被熏的黢黑,屋子當中位置放著一個桌子,桌子缺了兩個角,旁邊放著兩個椅子,椅子還是比較完整,牆北角放著一個大櫃子,櫃子的一個角斷了,用磚塊墊著,因為母親比較勤快,屋子還算幹淨。
叫醒妹妹李玲:“玲兒,哥回來了,以後就不走了,以後會一直陪著你”。
“哥,真的嗎?不去當兵了嗎?”李玲問道
“嗯,哥退伍轉業了,今天咱們不做飯了,家裏食物也不全,先出去吃個飯,明天了有時間了咱們再收拾收拾屋子,添置一些家具”李勝利回道
因為住在前院,院裏也沒幾個人,李勝利帶著李玲走出四合院,在路口找了一個路邊攤,要了兩碗餛飩和五個燒餅,這年代的食物就是地道,味道也好,價格也不算貴,吃了這麽多才花了兩塊錢。
兄妹倆吃完飯,也不急著回家,就在路上逛了起來。正值下班的點,路上下班的人三五成群,都在急匆匆的回家吃飯,易中海、賈東旭和劉海中三人朝95號院走著,看著從對麵走過去的身影有點熟悉,就是想不起來是誰。
賈東旭看著易中海扭頭朝後看,也跟著看向後方
“師傅,您看什麽呢,街上都是下班的工人”
“沒事,剛才看到一個小孩,沒看到正麵,看著有些熟悉,不知道是誰”
易中海說道,“沒事,不管了,可能是認錯人了,咱們快回家吃飯吧”
二大爺說:“老易,你是不是看錯了,趕緊回家吧,幹了一天的活”
李勝利兄妹兩人沿著東四十條朝西走,進入北海公園,北海公園從曾經的皇家園林,上層階級的公園轉變成了真正的新中國普通百姓的公共空間。人們在這裏遊玩,采風,劃船,鍛煉,這時候的的北海已經與以前相比發生了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海麵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這首歌相信後世每一個朋友都會吟唱,而這首歌所描寫的地點就是50年代的北海公園。
兄妹兩人在公園裏逛了一圈消消食,就沿著來時的路直接回了四合院。
這個時代人民的心態是激情團結、萬眾一心搞建設的時代,李勝利走在路上,可以看到街道附近的牆上塗寫著各種激勵性的標語。
老百姓的物質資料比較匱乏,但是精神狀態卻是積極向上,他們每個的眼裏都有著對未來的向往。
交道口街道南鑼鼓巷95號院是一個三進的大院子,由前中後三個院子組成,每一個院子都配有一個管事大爺。
管事大爺是一個特殊曆史時期的產物,這四合院和大雜院的管事大爺,一開始的業務並不僅僅是處理鄰裏間關係的小事。
在建國初期,我們國家的居民戶籍製度還不完善,為了防備敵特潛伏破壞,主要是防備海那麵故意留下來的特務。而且,我軍剛進城時,各路人馬混亂不堪,一個四合院或大雜院裏真是三教九流,什麽職業的人都有。
在複雜的大院選出年齡或級別較高的管事大爺,一發現有異常人員,立即上街道或公安報案。
隨著公安戰線和特殊戰線上的同誌們鍥而不舍地工作,到了現在,除了極其隱蔽沒被發現的,表麵上的敵特基本上已經絕跡,而各個大院的管事大爺也變得可有可無了。
暫時因為這些大爺還能處理大雜院內的小事,街道和居委會也也沒發文說要取消,居委會每年年關時候會評比優秀四合院,給個牌子,順便獎勵一些瓜子花生之類的副食,這些管事大爺們也樂意管一些事,為住戶某一些福利。
久而久之,大雜院的住戶們無論遇到什麽事,第一步就是先找管事大爺,大部分管事大爺們處事還算公道,有私心的管事大爺還是比較少數的。
就這樣,管事大爺製度直到改開之後,慢慢的就消失了。
回到95號院裏來,這座大院是坐北朝南的布局,最南側是倒坐房,倒坐房原先是院子裏的下人住的房間,門口的房子是門房,倒坐房如果較真的話,並不屬於前院,屬於外院。
前院西廂房住著三大爺閆埠貴,一家6口人,三大爺的年齡劇中沒有說明,推測是1913年出生,51歲,學曆這塊應該是高中畢業的,是東城區紅星小學的8級教員,月工資不算補助的話是37塊錢(這裏解釋一下,小學教員共11級,1級最高,工資是87塊),有點文化,為人吝嗇,“精於算計”是出了名的。(根據網絡上查的資料,北京工資評級有6類,最早工資評級的是東北的老工業區,北京是55年到56年開始評級的,小說請大家不要較真。)
閆富貴養活著4個兒女,還要攢點錢以備意外用錢的地方,他算計的家裏兒女,消耗的都是親情,兒女也是有樣學樣的。大兒子閆解成、二兒子閆解放、三兒子閆解曠,小女兒閆解娣。
過了穿堂就是中院,中院過去也是正院,是院子主人住的地方,房間的采光好、麵積最大。中院正房住的是軋鋼廠食堂大廚,何雨柱,諢號是傻柱。現在是軋鋼廠的8級廚師,月工資27塊5,自我感覺良好,自稱災年餓不到廚子,平時給人做點席麵掙個外快。
中院的東廂房一大一小,小間有20平,也是何家的房子。大的有50平,住的是易中海,他是四合院的管事大爺,四九城紅星軋鋼廠七級鉗工,月工資87塊5,兩口子,沒有兒女。他表麵和善待人,總是強調要善待老人,老人都是對的,比較善於道德綁架,後世人稱道德天尊。
中院西廂房就是賈家,賈東旭是易中海的徒弟,也是四合院的顏值巔峰,現在是2級鉗工,工資39塊。賈東旭父親早逝,跟母親賈張氏一塊住。
後院東廂房住著二大爺劉海中,1913年生人,51歲,紅星軋鋼廠的六級鍛工,月工資70多塊,最愛吃炒雞蛋。喜歡當官但是永遠當不了官,愛耍二大爺的威風,夢想當上真正的幹部。在家沒事就是打兒子(老二和老三),對於大兒子那是寵到天上了,劉海中媳婦經常拱火,還嫌打的輕,聾老太太說的一句話比較中肯:父母不慈,兒女不孝。劉海中有三個兒子:老大劉光齊、老二劉光天、老三劉光福。
後院西廂房是許大茂家,軋鋼廠宣傳科的放映員,經常下鄉放電影,油水挺足,更別提還有小寡婦經常上趕著朝身上貼,許大茂的日子過的非常快活。
後院的正房住著老太太,就是傳說的耳聾眼瞎的老太太,別的事情裝聽不見,一旦涉及到傻柱的事,絕對是第一時間跳出來。
李勝利推測,聾老太太的身份存疑,這座四合院解放前屬於她,應該是建國後捐贈給政府了,自家的房子就是政府給分的。易中海在院子裏宣傳她擁軍的信息是,她是不承認也不否認,她的小腳能走2裏地嗎?
跟這些人住一塊,那可是有點壓力啊,那都是四合院世界的核心人物。不過,李勝利隻想好好生活,照顧好妹妹,娶一個賢惠的媳婦,誰來惹事,那可是一點也不懼,自己可不慣著他們,不然可有的是辦法整治這些禽獸。
95號院作為南鑼鼓巷附近比較大的四合院之一,院裏邊光是住戶就差不多將近百人,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除了劇情裏出現的幾個經典人物外,鄰裏關係還是比較和諧的。
叫醒妹妹李玲:“玲兒,哥回來了,以後就不走了,以後會一直陪著你”。
“哥,真的嗎?不去當兵了嗎?”李玲問道
“嗯,哥退伍轉業了,今天咱們不做飯了,家裏食物也不全,先出去吃個飯,明天了有時間了咱們再收拾收拾屋子,添置一些家具”李勝利回道
因為住在前院,院裏也沒幾個人,李勝利帶著李玲走出四合院,在路口找了一個路邊攤,要了兩碗餛飩和五個燒餅,這年代的食物就是地道,味道也好,價格也不算貴,吃了這麽多才花了兩塊錢。
兄妹倆吃完飯,也不急著回家,就在路上逛了起來。正值下班的點,路上下班的人三五成群,都在急匆匆的回家吃飯,易中海、賈東旭和劉海中三人朝95號院走著,看著從對麵走過去的身影有點熟悉,就是想不起來是誰。
賈東旭看著易中海扭頭朝後看,也跟著看向後方
“師傅,您看什麽呢,街上都是下班的工人”
“沒事,剛才看到一個小孩,沒看到正麵,看著有些熟悉,不知道是誰”
易中海說道,“沒事,不管了,可能是認錯人了,咱們快回家吃飯吧”
二大爺說:“老易,你是不是看錯了,趕緊回家吧,幹了一天的活”
李勝利兄妹兩人沿著東四十條朝西走,進入北海公園,北海公園從曾經的皇家園林,上層階級的公園轉變成了真正的新中國普通百姓的公共空間。人們在這裏遊玩,采風,劃船,鍛煉,這時候的的北海已經與以前相比發生了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海麵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這首歌相信後世每一個朋友都會吟唱,而這首歌所描寫的地點就是50年代的北海公園。
兄妹兩人在公園裏逛了一圈消消食,就沿著來時的路直接回了四合院。
這個時代人民的心態是激情團結、萬眾一心搞建設的時代,李勝利走在路上,可以看到街道附近的牆上塗寫著各種激勵性的標語。
老百姓的物質資料比較匱乏,但是精神狀態卻是積極向上,他們每個的眼裏都有著對未來的向往。
交道口街道南鑼鼓巷95號院是一個三進的大院子,由前中後三個院子組成,每一個院子都配有一個管事大爺。
管事大爺是一個特殊曆史時期的產物,這四合院和大雜院的管事大爺,一開始的業務並不僅僅是處理鄰裏間關係的小事。
在建國初期,我們國家的居民戶籍製度還不完善,為了防備敵特潛伏破壞,主要是防備海那麵故意留下來的特務。而且,我軍剛進城時,各路人馬混亂不堪,一個四合院或大雜院裏真是三教九流,什麽職業的人都有。
在複雜的大院選出年齡或級別較高的管事大爺,一發現有異常人員,立即上街道或公安報案。
隨著公安戰線和特殊戰線上的同誌們鍥而不舍地工作,到了現在,除了極其隱蔽沒被發現的,表麵上的敵特基本上已經絕跡,而各個大院的管事大爺也變得可有可無了。
暫時因為這些大爺還能處理大雜院內的小事,街道和居委會也也沒發文說要取消,居委會每年年關時候會評比優秀四合院,給個牌子,順便獎勵一些瓜子花生之類的副食,這些管事大爺們也樂意管一些事,為住戶某一些福利。
久而久之,大雜院的住戶們無論遇到什麽事,第一步就是先找管事大爺,大部分管事大爺們處事還算公道,有私心的管事大爺還是比較少數的。
就這樣,管事大爺製度直到改開之後,慢慢的就消失了。
回到95號院裏來,這座大院是坐北朝南的布局,最南側是倒坐房,倒坐房原先是院子裏的下人住的房間,門口的房子是門房,倒坐房如果較真的話,並不屬於前院,屬於外院。
前院西廂房住著三大爺閆埠貴,一家6口人,三大爺的年齡劇中沒有說明,推測是1913年出生,51歲,學曆這塊應該是高中畢業的,是東城區紅星小學的8級教員,月工資不算補助的話是37塊錢(這裏解釋一下,小學教員共11級,1級最高,工資是87塊),有點文化,為人吝嗇,“精於算計”是出了名的。(根據網絡上查的資料,北京工資評級有6類,最早工資評級的是東北的老工業區,北京是55年到56年開始評級的,小說請大家不要較真。)
閆富貴養活著4個兒女,還要攢點錢以備意外用錢的地方,他算計的家裏兒女,消耗的都是親情,兒女也是有樣學樣的。大兒子閆解成、二兒子閆解放、三兒子閆解曠,小女兒閆解娣。
過了穿堂就是中院,中院過去也是正院,是院子主人住的地方,房間的采光好、麵積最大。中院正房住的是軋鋼廠食堂大廚,何雨柱,諢號是傻柱。現在是軋鋼廠的8級廚師,月工資27塊5,自我感覺良好,自稱災年餓不到廚子,平時給人做點席麵掙個外快。
中院的東廂房一大一小,小間有20平,也是何家的房子。大的有50平,住的是易中海,他是四合院的管事大爺,四九城紅星軋鋼廠七級鉗工,月工資87塊5,兩口子,沒有兒女。他表麵和善待人,總是強調要善待老人,老人都是對的,比較善於道德綁架,後世人稱道德天尊。
中院西廂房就是賈家,賈東旭是易中海的徒弟,也是四合院的顏值巔峰,現在是2級鉗工,工資39塊。賈東旭父親早逝,跟母親賈張氏一塊住。
後院東廂房住著二大爺劉海中,1913年生人,51歲,紅星軋鋼廠的六級鍛工,月工資70多塊,最愛吃炒雞蛋。喜歡當官但是永遠當不了官,愛耍二大爺的威風,夢想當上真正的幹部。在家沒事就是打兒子(老二和老三),對於大兒子那是寵到天上了,劉海中媳婦經常拱火,還嫌打的輕,聾老太太說的一句話比較中肯:父母不慈,兒女不孝。劉海中有三個兒子:老大劉光齊、老二劉光天、老三劉光福。
後院西廂房是許大茂家,軋鋼廠宣傳科的放映員,經常下鄉放電影,油水挺足,更別提還有小寡婦經常上趕著朝身上貼,許大茂的日子過的非常快活。
後院的正房住著老太太,就是傳說的耳聾眼瞎的老太太,別的事情裝聽不見,一旦涉及到傻柱的事,絕對是第一時間跳出來。
李勝利推測,聾老太太的身份存疑,這座四合院解放前屬於她,應該是建國後捐贈給政府了,自家的房子就是政府給分的。易中海在院子裏宣傳她擁軍的信息是,她是不承認也不否認,她的小腳能走2裏地嗎?
跟這些人住一塊,那可是有點壓力啊,那都是四合院世界的核心人物。不過,李勝利隻想好好生活,照顧好妹妹,娶一個賢惠的媳婦,誰來惹事,那可是一點也不懼,自己可不慣著他們,不然可有的是辦法整治這些禽獸。
95號院作為南鑼鼓巷附近比較大的四合院之一,院裏邊光是住戶就差不多將近百人,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除了劇情裏出現的幾個經典人物外,鄰裏關係還是比較和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