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於承珠也不知道,生命大門打開了,意味著什麽。
可她知道,她需要去迎接,所以她身心一片空靈,就聽從內心的聲音。
這時的她心隨意轉,青冥劍一撥一引,這個動作都不知道是出自她自己的意誌,還是青冥劍的本能。
明明是她使出的動作,可就覺得她不是主要的,她隻不過是聽從了青冥劍的指引而已。
青冥劍好像不但有了靈性,還有了活力,它可以自由做主。
可是於承珠並沒有感覺到不安,反而認為那是自然而然,青冥劍本來就是它自己。
願意臣服於她,聽她的指令,那不但是她於承珠的榮幸,也是青冥劍自己的選擇。
有了這樣的念頭,於承珠覺得非常安泰,本來就是如此,隻不過現在才是機緣到了,讓她覺察而已。
這也是於承珠越來越喜歡獨處,喜歡靜思的原因了。
原來有那麽多事物,它本來就存在著的,隻是它喜歡表現得靜默而已。
唯有讓自己安靜下來,真正對它感興趣,有一份謙遜之意,它才會慢慢地向自己展開。
就宛如是一朵花靜靜地綻放一般。
而原先熟悉的環境,竟然隱藏著如鮮花般的美意,會不定時地給予驚喜,這真是太美好了。
靜默不但讓人心思敏銳,更讓人沉澱淡定。
所以青冥劍居然有了自己的主張,於承珠不驚不怒,不慌不懼,從容且雍容地麵對。
當青冥劍的劍尖點上呼嘯而來的長劍劍身時,於承珠乍然覺得青冥劍一陣驚顫,彷佛是見到了久別重逢的親人般的激動,又好似靠近思戀已久的意中人般的悸動。
這份熱誠也感染到了於承珠,連她都不禁臉熱心動起來。
於承珠驀然閃過一個念頭,心中掠過一聲驚呼,那宛如黑夜中擦過的一道流星,盡管一閃而過,可那份光和熱,留下的驚顫和感動,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於承珠霍的轉身,一個鳳點頭,腳下連點幾步,衣袂翩翩,側身一個“黃鷂翻身”,她整個身影就像在半空綻放了一朵牡丹花,瓣瓣輕曳,重疊繁複,卻是嬌姿顯雍容。
於承珠人在半空,左手探出,輕攏慢拈般的一握,她的手正搭在那柄長劍的劍把上。
於承珠其實已經知道真相,可經不住內心的驚顫,不是這般舉動,無法平衡身心。
而她將長劍攏在手中,那長劍也是一聲顫動,發出陣陣劍嘯。
於承珠這才明白,之前的那聲劍嘯,並不全然是擲劍之人功力深厚,更多還是長劍本身恍若見到親人,產生了回家的感覺。
青冥劍的森森劍鳴,便是感應到了那柄長劍,它發出的回應和共鳴。
一接到那柄長劍,於承珠的悸動化作了喜悅,她早就需要另一把劍了,隻是多時相盼求不得。
如今一朝伴隨身佐側,自然歡喜得無法形容。
這時候於承珠的眼色為之一變,她不是精疲力盡,看不到希望的頑抗,而是得時得運又得勢的強者模樣。
她的眼睛恢複了秋水般的光芒,雙劍相交,身影轉側,劍光如虹,劍影平校
於承珠使出一招師門絕學“劍合釵圓”,這一招並不是原先玄機門的祖師玄機逸士創造出來的雙劍合璧絕學。
而是於承珠的恩師張丹楓自己創造出來的,他與雲蕾曆經風霜,終偕連理,感懷之前的風風雨雨,又感念他的師父謝華多年孤寂,終於可以和心愛之人葉盈盈相伴白頭。
張丹楓在新婚不久,就與愛妻雲蕾一起整理組合出雙劍合璧劍法的精要,加以變化改進,糅合了生活經曆以及心路感慨,創造出這麽一招來。
看似隻有一招,卻結合了前人經曆,個中心得,這一招彷佛就是重演了過去的舊路。
明白的人,看了這一招,就等於共賦了此一生。
隻是張丹楓創造出此一招,隻是自我印證,給自己一個交代,更多的還是想通過這麽一招,來留住時光。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韶華難忘,浮光掠影。
過去了就是過去,不管歡欣還是悲傷,時間都是一視同仁地對待。
時光可以就是公平的,不但對誰都一樣,連對心情都是一樣的。
人會受情緒和心情的影響,時間卻怎理會這些,所以它也是無情的。
這份無情,也是大愛,大愛無情。
可在人心中,驚心動魄,刻骨銘心,聲聲念念,柔情暖暖,又怎麽會願意或忘呢?
既然時光留不住,再努力,它還是會溜走。
那麽就留下自己的一份心吧。
所以張丹楓用這一招,回味重溫著舊日,他和雲蕾走過的點點滴滴,他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了下來。
在太湖山莊學藝時,張丹楓偶發興致,在於承珠麵前演練了這一眨
當時於承珠看得目眩神迷,自己也陷入了那段曆史中,以致於接連三,她都沒有徹底回過神來。
所以當時她連央求要學的意念都給忘懷了。
師母雲蕾笑著打斷,其實真正意義上是雲蕾的笑聲打斷了於承珠的朦朧恍惚。
雲蕾,這都是自己在家裏貪好玩而已,別露出去貽笑大方了。
她雖然有阻止之意,可是眼角眉梢都是笑意,她是越來越美了。
於承珠第一次見到雲蕾時,就很喜歡她,覺得她清麗之中又有英氣,於承珠還沒見過這等氣質的人,覺得真是太美了。
那時候她不知道,後來雲蕾會成為她的師母,所以出於喜歡,會纏著雲蕾叫姐姐。
後來雲蕾與張丹楓成婚後,於承珠就進了太湖山莊,跟他們學藝。
她親眼目睹了雲蕾從原先的清麗英氣,變得越來越穩實嬌美。
就好像是一塊玉一樣,一開始隻是色澤和花紋美麗,可經過時光的沉澱,會越來越透,也越來越潤澤。
那種柔潤嫻雅的氣韻,不因時光的流逝而凋零,反而被雕琢沉澱得越來越如蘭似竹,宜家宜室。
雲蕾什麽,張丹楓馬上恭恭敬敬地道是,所以於承珠想也沒想要去學這一眨
可她知道,她需要去迎接,所以她身心一片空靈,就聽從內心的聲音。
這時的她心隨意轉,青冥劍一撥一引,這個動作都不知道是出自她自己的意誌,還是青冥劍的本能。
明明是她使出的動作,可就覺得她不是主要的,她隻不過是聽從了青冥劍的指引而已。
青冥劍好像不但有了靈性,還有了活力,它可以自由做主。
可是於承珠並沒有感覺到不安,反而認為那是自然而然,青冥劍本來就是它自己。
願意臣服於她,聽她的指令,那不但是她於承珠的榮幸,也是青冥劍自己的選擇。
有了這樣的念頭,於承珠覺得非常安泰,本來就是如此,隻不過現在才是機緣到了,讓她覺察而已。
這也是於承珠越來越喜歡獨處,喜歡靜思的原因了。
原來有那麽多事物,它本來就存在著的,隻是它喜歡表現得靜默而已。
唯有讓自己安靜下來,真正對它感興趣,有一份謙遜之意,它才會慢慢地向自己展開。
就宛如是一朵花靜靜地綻放一般。
而原先熟悉的環境,竟然隱藏著如鮮花般的美意,會不定時地給予驚喜,這真是太美好了。
靜默不但讓人心思敏銳,更讓人沉澱淡定。
所以青冥劍居然有了自己的主張,於承珠不驚不怒,不慌不懼,從容且雍容地麵對。
當青冥劍的劍尖點上呼嘯而來的長劍劍身時,於承珠乍然覺得青冥劍一陣驚顫,彷佛是見到了久別重逢的親人般的激動,又好似靠近思戀已久的意中人般的悸動。
這份熱誠也感染到了於承珠,連她都不禁臉熱心動起來。
於承珠驀然閃過一個念頭,心中掠過一聲驚呼,那宛如黑夜中擦過的一道流星,盡管一閃而過,可那份光和熱,留下的驚顫和感動,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於承珠霍的轉身,一個鳳點頭,腳下連點幾步,衣袂翩翩,側身一個“黃鷂翻身”,她整個身影就像在半空綻放了一朵牡丹花,瓣瓣輕曳,重疊繁複,卻是嬌姿顯雍容。
於承珠人在半空,左手探出,輕攏慢拈般的一握,她的手正搭在那柄長劍的劍把上。
於承珠其實已經知道真相,可經不住內心的驚顫,不是這般舉動,無法平衡身心。
而她將長劍攏在手中,那長劍也是一聲顫動,發出陣陣劍嘯。
於承珠這才明白,之前的那聲劍嘯,並不全然是擲劍之人功力深厚,更多還是長劍本身恍若見到親人,產生了回家的感覺。
青冥劍的森森劍鳴,便是感應到了那柄長劍,它發出的回應和共鳴。
一接到那柄長劍,於承珠的悸動化作了喜悅,她早就需要另一把劍了,隻是多時相盼求不得。
如今一朝伴隨身佐側,自然歡喜得無法形容。
這時候於承珠的眼色為之一變,她不是精疲力盡,看不到希望的頑抗,而是得時得運又得勢的強者模樣。
她的眼睛恢複了秋水般的光芒,雙劍相交,身影轉側,劍光如虹,劍影平校
於承珠使出一招師門絕學“劍合釵圓”,這一招並不是原先玄機門的祖師玄機逸士創造出來的雙劍合璧絕學。
而是於承珠的恩師張丹楓自己創造出來的,他與雲蕾曆經風霜,終偕連理,感懷之前的風風雨雨,又感念他的師父謝華多年孤寂,終於可以和心愛之人葉盈盈相伴白頭。
張丹楓在新婚不久,就與愛妻雲蕾一起整理組合出雙劍合璧劍法的精要,加以變化改進,糅合了生活經曆以及心路感慨,創造出這麽一招來。
看似隻有一招,卻結合了前人經曆,個中心得,這一招彷佛就是重演了過去的舊路。
明白的人,看了這一招,就等於共賦了此一生。
隻是張丹楓創造出此一招,隻是自我印證,給自己一個交代,更多的還是想通過這麽一招,來留住時光。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韶華難忘,浮光掠影。
過去了就是過去,不管歡欣還是悲傷,時間都是一視同仁地對待。
時光可以就是公平的,不但對誰都一樣,連對心情都是一樣的。
人會受情緒和心情的影響,時間卻怎理會這些,所以它也是無情的。
這份無情,也是大愛,大愛無情。
可在人心中,驚心動魄,刻骨銘心,聲聲念念,柔情暖暖,又怎麽會願意或忘呢?
既然時光留不住,再努力,它還是會溜走。
那麽就留下自己的一份心吧。
所以張丹楓用這一招,回味重溫著舊日,他和雲蕾走過的點點滴滴,他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了下來。
在太湖山莊學藝時,張丹楓偶發興致,在於承珠麵前演練了這一眨
當時於承珠看得目眩神迷,自己也陷入了那段曆史中,以致於接連三,她都沒有徹底回過神來。
所以當時她連央求要學的意念都給忘懷了。
師母雲蕾笑著打斷,其實真正意義上是雲蕾的笑聲打斷了於承珠的朦朧恍惚。
雲蕾,這都是自己在家裏貪好玩而已,別露出去貽笑大方了。
她雖然有阻止之意,可是眼角眉梢都是笑意,她是越來越美了。
於承珠第一次見到雲蕾時,就很喜歡她,覺得她清麗之中又有英氣,於承珠還沒見過這等氣質的人,覺得真是太美了。
那時候她不知道,後來雲蕾會成為她的師母,所以出於喜歡,會纏著雲蕾叫姐姐。
後來雲蕾與張丹楓成婚後,於承珠就進了太湖山莊,跟他們學藝。
她親眼目睹了雲蕾從原先的清麗英氣,變得越來越穩實嬌美。
就好像是一塊玉一樣,一開始隻是色澤和花紋美麗,可經過時光的沉澱,會越來越透,也越來越潤澤。
那種柔潤嫻雅的氣韻,不因時光的流逝而凋零,反而被雕琢沉澱得越來越如蘭似竹,宜家宜室。
雲蕾什麽,張丹楓馬上恭恭敬敬地道是,所以於承珠想也沒想要去學這一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