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施主,小僧應約而來,不知道施主有何賜教。”
片刻之後,智深和尚穿過陰煞旋風,身上有花籃的靈光護持,但也行動吃力,顯得有些疲倦。
這背陰山,除卻那渡口處的小平原因為山勢的原因阻擋來陰煞旋風之外,其他的地方對於任何修者而言,都不是什麽好地方。
智深和尚不過是初入金仙,這樣的實力,若非有花籃保護,怕都要被陰煞旋風絞碎不可,但明知道凶險,他還敢來,倒是讓石侯高看他一眼。
“小和尚,你要和我論法?”石侯眯了眯眼,一副鼻子朝天般的姿態。
“本王肆虐地府之時,你佛門都還不曾出現,你有何資格與我論道?”
智深和尚被石侯這狂傲的姿態給呃了一下,但卻無法反駁,放逐在背陰山中的厲鬼,但凡能保留理智而又重新修煉強大起來的厲鬼,無論是誰,留在世間的歲月都極其古老。
而佛門雖說淵源流傳,但卻是從西方教演變而來,真正化作佛門也不過是如來佛祖證道佛祖之位才開始,論年月,也是在封神之戰以後。
封神之戰後中土大周王朝建立,到如今唐朝正興盛,凡間曆史不過數千年,雖說修者的世界和凡間有所差別,凡間時空相對緩慢,但以三界而論,也不算太長。
但智深和尚既然能被觀音菩薩選中,自然也是慧根深重,自然不會被石侯這麽一句狂傲的話給難住,定了定心神,智深和尚單手做了個佛禮。
“施主此言差矣,聞道有先後,達者為先師,施主年歲久遠,但卻誤入歧途,如今身陷背陰山難以出世,曆經再多歲月,不過是一囚徒而已,我佛門自佛祖立世以來,三界為尊,佛門佛法之玄妙,取聖人妙法為根基,豈是施主可以輕蔑。”
以高傲對狂傲,智深和尚這話若是被其他厲鬼聽到,怕是要直接和他論個高低,不過石侯倒是沒有動手,隻是嗤笑一聲,道,“你佛門佛法再好,又關我鳥事,你要尋我論道,可知道我之道?”
“三界生靈無數,各有緣法,施主身為厲鬼,卻能保持靈慧,自然也有施主的緣法和大道,然我佛門佛經無數,佛法無雙,法門如恒沙之數,施主若是肯皈依我佛門,自然可以擺脫厲鬼之身,得無量之造化,我佛門淨土無數,豈不好過在此地做鬼?”
“你這小和尚倒是能說會道,可你不是鬼,焉知道鬼之樂,聽說你佛門最善詭辯,你就是能說的天花亂墜,最終還不是要以佛法度我。”石侯不屑。
佛門修者多數妙舌如蓮,他早已經領教過,不過他也不是什麽善茬,當初在鎮元子的萬壽山,可是懟過菩薩懟過如來。
“施主不信佛,如何知道佛門之法與施主無益,皈依我佛,可得大自在,修我佛法,可得大智慧,小僧修有《心經》一篇,施主可願意聆聽一二?”智深和尚一臉從容,盤膝而坐,就要念法。
“等等,你這《心經》,可有什麽詭異之處,我雖然久不出世,但也知道,佛法不可輕授。”石侯連忙喝止。
這《心經》他早已經見識過,當年烏巢禪師就曾傳授給唐僧,以堅定唐僧取經之決心,後來石侯在浮屠山也和烏巢禪師討論過這《心經》,知道這《心經》可絕對不是輕易能聽得,會染上因果。
“施主放心,我誦念此經,不施加佛法,隻是尋常念誦,和施主探討一番,也讓施主明了我佛佛法之妙。”智深和尚微微一笑。
“好,諒你也耍不出什麽古怪來。”石侯警惕,卻也有些好奇。
這《心經》必然是觀音菩薩傳授給智深和尚的,和烏巢禪師所傳授給唐僧的怕會有些不同,但隻是聽一聽,石侯倒是沒有所謂,別說隻是一個智深和尚,就是觀音菩薩親自念經,又能渡的了他?
“施主且聽。”智深和尚雙手掐印,身上佛光內斂,隻是以花籃寶光籠罩自身,以防萬一,當即念誦佛經。
一篇《心經》自他口中誦出,石侯仔細聆聽,慢慢的便發現了不一樣的地方。
同樣的經文,同樣的梵音,但從烏巢禪師口中流出的版本和這從觀音菩薩口中流出的版本,在音節斷句上,卻有了差別。
智深和尚倒是沒有耍花招,沒有佛光凝聚,也沒有形成度化之音,可石侯卻忍不住隨之去思索,慢慢的陷入了一種極其古怪的意境,這意境讓他都有些動搖。
智深和尚口誦《心經》,看石侯聽的入迷,不如的嘴角露出一絲笑容,仍然誦讀《心經》,像是日行功課,在這陰煞旋風吹襲之地,竟然讓陰煞旋風都顯得有些平緩了下來。
很快,一篇《心經》念誦完畢,智深和尚閉了口,石侯也猛地睜開雙眼。
“施主以為如何,此《心經》乃是觀音菩薩所悟,為我佛門之經典,施主雖然是厲鬼,但魂魄俱全,也可借此法修煉,洗去一身業力陰煞,成就佛法金身,若是肯皈依我佛,日後必有成就。”智深和尚笑道。
可他哪裏知道,石侯可不是尋常陰山厲鬼,反而早知曉了《心經》經文,剛才雖然被引入意境,卻也借此有所領悟,聞言失笑道,“小和尚,你這經文雖然玄妙,但四大皆空太過虛妄,所謂空就是色、色就是空,那是你佛門之法,在我這裏,卻不一樣。”
智深和尚略顯意外,問道,“施主以為如何?”
“我在這背陰山修持多年,也有所領悟,你這《心經》四大皆空,可能空過我等厲鬼,你若是能舍去皮囊,在這背陰山中修煉,那才叫四大皆空舉世茫茫,不若你拜我為師,我引你入鬼道,以鬼身修佛經,你或許才能知道什麽叫本心。”
石侯一本正經,心中卻樂開了花,借這智深和尚所得《心經》,比烏巢禪師的《心經》更加純粹,不過其中,卻少了幾許禪意,多了幾分道真,或許,這才是觀音菩薩修行之根本,倒也符合她棄道修佛的過往經曆。
隻是這話一出口,智深和尚直接被驚的張大嘴巴,久久無言以對。
(本章完)
片刻之後,智深和尚穿過陰煞旋風,身上有花籃的靈光護持,但也行動吃力,顯得有些疲倦。
這背陰山,除卻那渡口處的小平原因為山勢的原因阻擋來陰煞旋風之外,其他的地方對於任何修者而言,都不是什麽好地方。
智深和尚不過是初入金仙,這樣的實力,若非有花籃保護,怕都要被陰煞旋風絞碎不可,但明知道凶險,他還敢來,倒是讓石侯高看他一眼。
“小和尚,你要和我論法?”石侯眯了眯眼,一副鼻子朝天般的姿態。
“本王肆虐地府之時,你佛門都還不曾出現,你有何資格與我論道?”
智深和尚被石侯這狂傲的姿態給呃了一下,但卻無法反駁,放逐在背陰山中的厲鬼,但凡能保留理智而又重新修煉強大起來的厲鬼,無論是誰,留在世間的歲月都極其古老。
而佛門雖說淵源流傳,但卻是從西方教演變而來,真正化作佛門也不過是如來佛祖證道佛祖之位才開始,論年月,也是在封神之戰以後。
封神之戰後中土大周王朝建立,到如今唐朝正興盛,凡間曆史不過數千年,雖說修者的世界和凡間有所差別,凡間時空相對緩慢,但以三界而論,也不算太長。
但智深和尚既然能被觀音菩薩選中,自然也是慧根深重,自然不會被石侯這麽一句狂傲的話給難住,定了定心神,智深和尚單手做了個佛禮。
“施主此言差矣,聞道有先後,達者為先師,施主年歲久遠,但卻誤入歧途,如今身陷背陰山難以出世,曆經再多歲月,不過是一囚徒而已,我佛門自佛祖立世以來,三界為尊,佛門佛法之玄妙,取聖人妙法為根基,豈是施主可以輕蔑。”
以高傲對狂傲,智深和尚這話若是被其他厲鬼聽到,怕是要直接和他論個高低,不過石侯倒是沒有動手,隻是嗤笑一聲,道,“你佛門佛法再好,又關我鳥事,你要尋我論道,可知道我之道?”
“三界生靈無數,各有緣法,施主身為厲鬼,卻能保持靈慧,自然也有施主的緣法和大道,然我佛門佛經無數,佛法無雙,法門如恒沙之數,施主若是肯皈依我佛門,自然可以擺脫厲鬼之身,得無量之造化,我佛門淨土無數,豈不好過在此地做鬼?”
“你這小和尚倒是能說會道,可你不是鬼,焉知道鬼之樂,聽說你佛門最善詭辯,你就是能說的天花亂墜,最終還不是要以佛法度我。”石侯不屑。
佛門修者多數妙舌如蓮,他早已經領教過,不過他也不是什麽善茬,當初在鎮元子的萬壽山,可是懟過菩薩懟過如來。
“施主不信佛,如何知道佛門之法與施主無益,皈依我佛,可得大自在,修我佛法,可得大智慧,小僧修有《心經》一篇,施主可願意聆聽一二?”智深和尚一臉從容,盤膝而坐,就要念法。
“等等,你這《心經》,可有什麽詭異之處,我雖然久不出世,但也知道,佛法不可輕授。”石侯連忙喝止。
這《心經》他早已經見識過,當年烏巢禪師就曾傳授給唐僧,以堅定唐僧取經之決心,後來石侯在浮屠山也和烏巢禪師討論過這《心經》,知道這《心經》可絕對不是輕易能聽得,會染上因果。
“施主放心,我誦念此經,不施加佛法,隻是尋常念誦,和施主探討一番,也讓施主明了我佛佛法之妙。”智深和尚微微一笑。
“好,諒你也耍不出什麽古怪來。”石侯警惕,卻也有些好奇。
這《心經》必然是觀音菩薩傳授給智深和尚的,和烏巢禪師所傳授給唐僧的怕會有些不同,但隻是聽一聽,石侯倒是沒有所謂,別說隻是一個智深和尚,就是觀音菩薩親自念經,又能渡的了他?
“施主且聽。”智深和尚雙手掐印,身上佛光內斂,隻是以花籃寶光籠罩自身,以防萬一,當即念誦佛經。
一篇《心經》自他口中誦出,石侯仔細聆聽,慢慢的便發現了不一樣的地方。
同樣的經文,同樣的梵音,但從烏巢禪師口中流出的版本和這從觀音菩薩口中流出的版本,在音節斷句上,卻有了差別。
智深和尚倒是沒有耍花招,沒有佛光凝聚,也沒有形成度化之音,可石侯卻忍不住隨之去思索,慢慢的陷入了一種極其古怪的意境,這意境讓他都有些動搖。
智深和尚口誦《心經》,看石侯聽的入迷,不如的嘴角露出一絲笑容,仍然誦讀《心經》,像是日行功課,在這陰煞旋風吹襲之地,竟然讓陰煞旋風都顯得有些平緩了下來。
很快,一篇《心經》念誦完畢,智深和尚閉了口,石侯也猛地睜開雙眼。
“施主以為如何,此《心經》乃是觀音菩薩所悟,為我佛門之經典,施主雖然是厲鬼,但魂魄俱全,也可借此法修煉,洗去一身業力陰煞,成就佛法金身,若是肯皈依我佛,日後必有成就。”智深和尚笑道。
可他哪裏知道,石侯可不是尋常陰山厲鬼,反而早知曉了《心經》經文,剛才雖然被引入意境,卻也借此有所領悟,聞言失笑道,“小和尚,你這經文雖然玄妙,但四大皆空太過虛妄,所謂空就是色、色就是空,那是你佛門之法,在我這裏,卻不一樣。”
智深和尚略顯意外,問道,“施主以為如何?”
“我在這背陰山修持多年,也有所領悟,你這《心經》四大皆空,可能空過我等厲鬼,你若是能舍去皮囊,在這背陰山中修煉,那才叫四大皆空舉世茫茫,不若你拜我為師,我引你入鬼道,以鬼身修佛經,你或許才能知道什麽叫本心。”
石侯一本正經,心中卻樂開了花,借這智深和尚所得《心經》,比烏巢禪師的《心經》更加純粹,不過其中,卻少了幾許禪意,多了幾分道真,或許,這才是觀音菩薩修行之根本,倒也符合她棄道修佛的過往經曆。
隻是這話一出口,智深和尚直接被驚的張大嘴巴,久久無言以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