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眼前,先得把張母風光大葬了,而且必須是和張父葬在一起。雖然這多少沾點停靈不足的錯,但在入土為安的大前提下,基本可以忽略。隻要張巡繼續守孝,就可以了。
撫著棺槨,張巡多少沾點不理解。張母何必做到這種地步。說好的避入太湖呢,現在倒是真的和張父在一處了。
古人今人的思維模式差別太大太大,大到張巡覺得自己還有能投的道理。
城內的姚訔其他不論,地方官是幹過好兩任的,等閑處理民政沒有什麽問題。朝廷遲遲沒有回信,他便立刻將常州光複的消息派人快船送往杭州,以謀求朝廷的補充認可,名正言順的署理地方事務。
對於城內百姓索還金銀的事,他則是施展一個拖字訣。錢進了官家的口袋,那就不要想著官家會再吐出來。
尤其是常州府庫內現在居然積存著超過六十五萬兩金銀,有這筆錢,不論幹什麽事都能趁手,姚訔不想把這筆錢還出去。
甚至已經暗暗開始打算怎麽利用這筆錢了,持幣去後方招募勇壯,打造兵器鎧甲,修繕整治城牆,都需要錢。現成的錢就在官倉內,而且現在的定性是從元軍處繳獲而來,本來就應該戰地即用。
麻煩的是張巡回家守孝去了,而元軍的反撲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來。
其實他不必這麽著急,王良臣潛逃跑路到潤州總要兩天吧,現在宋元雙方的勢力在常潤一代犬牙交錯,保不齊他會被當成探子給蒙古太君一刀劈了呢。
兩天後稟報伯顏,伯顏大怒,當天立刻就發兵來攻常州。這是隻存在於小說或者臆想裏麵的東西,在清楚常州有成千上萬義軍,還有可能附近支援來少部分官軍之後,伯顏再看不起常州,也得派至少兩萬人來攻城吧。
兩萬人動彈起來,需要至少等數的後勤人員,即便元軍現在有船隻協助,人力上可以省些,可是成千上萬匹騾馬不可能全部仰賴水運,還是得在岸上老老實實的隨軍前進。
船隻載運著帳篷、軍器、糧食、金錢,騾馬馱運著士兵、盔甲,拉著大車。張列旗鼓,前後綿延數十裏,又安排探馬赤軍,掃蕩道路。
光是出發前點名,就要點名半天,整合調度,分前鋒、中營、後軍又要半天。往快了說,從建康這個臨時元軍大本營調動兩萬大軍到常州,以日行五十裏的正常速度來說,至少需要6+3,也即九天的時間。
六天是趕路三百裏的時間,三天是整隊調度傳令的時間。這還是正常情況下最快的速度,大概率正常行軍,比這個時間還要再久一些。
如果有人拿什麽虎豹騎一日三百,三日一千的極端特例來說明,也不瞧瞧人家去追殺誰?去爭奪哪座城?
正經打仗,如非戰爭目標極其重要,比如霍去病要搗匈奴王庭,否則是絕對不會這樣進兵的。這是以戰馬大範圍倒斃死亡,士兵嚴重掉隊衰弱為代價的奇襲斬首行動。玩一次兩次可以,天天玩那就是和自己過不去。
所以咯,這也是張巡敢於直接一脫手,回家守孝的原因之一。
常州和杭州,快船兩天一夜就能夠打來回,姚訔一定會上報朝廷,朝廷隻要還有點在動彈的腦容量,不像美國的老登子那樣幾乎癡呆,那就會來奪情張巡。
奪情了,一切好辦。
回頭再看張母的棺槨,板子當年張雪溪去世時已經預備好了。張母是郡公正妻,誥封的壽春郡夫人,自然不可能隻用什麽柏木棺材。杉木板都不行,就得上楠木,而且得內棺外槨,將她平素愛用的東西,都陪給她。
家裏的仆人小廝,有相當一部分逃散了,不對,應該是張母把他們放還了。幸虧老張家人口實在是多,籌辦起來尚且趁手。
雖然現在的張巡和張母,並沒有如何如何深切的感情,但到底奪了原身,原主那種親愛之情是不可避免的。加之喪禮上一片哀氛,很容易受到感染,張巡自然是再三哭泣。
等最後匯集族老們發送張母時,張巡已經是被人攙扶著主持喪禮了,倒也不是裝,確實腳步有些虛浮,站立不穩。
重新合穴,不需要另樹墓碑墳亭,墓誌銘是請文天祥寫的。之前文天祥不是住在張巡家嗎,張母就偷偷請文天祥給他們夫妻兩個寫墓誌銘。按理說是不能給活人寫的,可是張雪溪已經去世,而在夫妻合葬的墓穴中,基本上也就是主體寫丈夫,妻子陪幾句罷了。
受了張巡的恩惠,文天祥沒好意思拒絕張母,揮筆就寫了墓誌。張母暗中命人刻得,早就給自己安排的妥妥當當。
該怎麽說呢,這老太太……
一切草就,張巡這個孝子,大嫂真氏這個孝媳得在墓邊結廬守孝三天。按理得三年,但墳地旁邊住三年,沒幾個人熬得住。就算是張逞,之前張父去世,也隻是拉著張巡在墓廬邊住了三天而已。
但這三天,張巡也不得清淨,姚訔又來請了一次,說三天後務必進城,替他們這些文官來組織城防。張巡看著好歹還懂一點,他們自己嘛,圍攻州衙的時候各自心裏有數。
溧陽的趙肜帶著張二姐也回來了一趟,緊趕慢趕,沒趕上下葬。但張母的那個形狀,也實在是不能夠示人,所以張二姐隻是在墓邊大哭了一場。
順道張巡還和趙肜談了談溧陽的防禦情況,溧陽現在有兩萬兵,是已經操練了一年多的正經官軍。但是清一色的步兵,沒有半個騎兵。顯然不能夠同元軍野外浪戰,隻能死守溧陽,遮蔽後麵的廣德和獨鬆關。
趙肜還問張巡常州的防務如何?如何啊,唉……
幸虧常州是罕見的有內外城的腹裏城池,憑借兩重城牆,殺傷元軍幾千人應該不是太大的難事。至於什麽大勝,乃至殺敗元軍數萬之眾,張巡想都不敢想。
盡人事,聽天命罷了。
聽到這個答案,趙肜反而點頭,誰不是呢。他們父子也隻是盡忠而已,受國恩如此,現在唯有一死以報先帝知遇之恩啦。
兩人正議著,外頭突然騷動起來。才站起身,就聽到有伴當跑進來稟報,說是天使已到,請張巡立刻出去接受詔命。
撫著棺槨,張巡多少沾點不理解。張母何必做到這種地步。說好的避入太湖呢,現在倒是真的和張父在一處了。
古人今人的思維模式差別太大太大,大到張巡覺得自己還有能投的道理。
城內的姚訔其他不論,地方官是幹過好兩任的,等閑處理民政沒有什麽問題。朝廷遲遲沒有回信,他便立刻將常州光複的消息派人快船送往杭州,以謀求朝廷的補充認可,名正言順的署理地方事務。
對於城內百姓索還金銀的事,他則是施展一個拖字訣。錢進了官家的口袋,那就不要想著官家會再吐出來。
尤其是常州府庫內現在居然積存著超過六十五萬兩金銀,有這筆錢,不論幹什麽事都能趁手,姚訔不想把這筆錢還出去。
甚至已經暗暗開始打算怎麽利用這筆錢了,持幣去後方招募勇壯,打造兵器鎧甲,修繕整治城牆,都需要錢。現成的錢就在官倉內,而且現在的定性是從元軍處繳獲而來,本來就應該戰地即用。
麻煩的是張巡回家守孝去了,而元軍的反撲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來。
其實他不必這麽著急,王良臣潛逃跑路到潤州總要兩天吧,現在宋元雙方的勢力在常潤一代犬牙交錯,保不齊他會被當成探子給蒙古太君一刀劈了呢。
兩天後稟報伯顏,伯顏大怒,當天立刻就發兵來攻常州。這是隻存在於小說或者臆想裏麵的東西,在清楚常州有成千上萬義軍,還有可能附近支援來少部分官軍之後,伯顏再看不起常州,也得派至少兩萬人來攻城吧。
兩萬人動彈起來,需要至少等數的後勤人員,即便元軍現在有船隻協助,人力上可以省些,可是成千上萬匹騾馬不可能全部仰賴水運,還是得在岸上老老實實的隨軍前進。
船隻載運著帳篷、軍器、糧食、金錢,騾馬馱運著士兵、盔甲,拉著大車。張列旗鼓,前後綿延數十裏,又安排探馬赤軍,掃蕩道路。
光是出發前點名,就要點名半天,整合調度,分前鋒、中營、後軍又要半天。往快了說,從建康這個臨時元軍大本營調動兩萬大軍到常州,以日行五十裏的正常速度來說,至少需要6+3,也即九天的時間。
六天是趕路三百裏的時間,三天是整隊調度傳令的時間。這還是正常情況下最快的速度,大概率正常行軍,比這個時間還要再久一些。
如果有人拿什麽虎豹騎一日三百,三日一千的極端特例來說明,也不瞧瞧人家去追殺誰?去爭奪哪座城?
正經打仗,如非戰爭目標極其重要,比如霍去病要搗匈奴王庭,否則是絕對不會這樣進兵的。這是以戰馬大範圍倒斃死亡,士兵嚴重掉隊衰弱為代價的奇襲斬首行動。玩一次兩次可以,天天玩那就是和自己過不去。
所以咯,這也是張巡敢於直接一脫手,回家守孝的原因之一。
常州和杭州,快船兩天一夜就能夠打來回,姚訔一定會上報朝廷,朝廷隻要還有點在動彈的腦容量,不像美國的老登子那樣幾乎癡呆,那就會來奪情張巡。
奪情了,一切好辦。
回頭再看張母的棺槨,板子當年張雪溪去世時已經預備好了。張母是郡公正妻,誥封的壽春郡夫人,自然不可能隻用什麽柏木棺材。杉木板都不行,就得上楠木,而且得內棺外槨,將她平素愛用的東西,都陪給她。
家裏的仆人小廝,有相當一部分逃散了,不對,應該是張母把他們放還了。幸虧老張家人口實在是多,籌辦起來尚且趁手。
雖然現在的張巡和張母,並沒有如何如何深切的感情,但到底奪了原身,原主那種親愛之情是不可避免的。加之喪禮上一片哀氛,很容易受到感染,張巡自然是再三哭泣。
等最後匯集族老們發送張母時,張巡已經是被人攙扶著主持喪禮了,倒也不是裝,確實腳步有些虛浮,站立不穩。
重新合穴,不需要另樹墓碑墳亭,墓誌銘是請文天祥寫的。之前文天祥不是住在張巡家嗎,張母就偷偷請文天祥給他們夫妻兩個寫墓誌銘。按理說是不能給活人寫的,可是張雪溪已經去世,而在夫妻合葬的墓穴中,基本上也就是主體寫丈夫,妻子陪幾句罷了。
受了張巡的恩惠,文天祥沒好意思拒絕張母,揮筆就寫了墓誌。張母暗中命人刻得,早就給自己安排的妥妥當當。
該怎麽說呢,這老太太……
一切草就,張巡這個孝子,大嫂真氏這個孝媳得在墓邊結廬守孝三天。按理得三年,但墳地旁邊住三年,沒幾個人熬得住。就算是張逞,之前張父去世,也隻是拉著張巡在墓廬邊住了三天而已。
但這三天,張巡也不得清淨,姚訔又來請了一次,說三天後務必進城,替他們這些文官來組織城防。張巡看著好歹還懂一點,他們自己嘛,圍攻州衙的時候各自心裏有數。
溧陽的趙肜帶著張二姐也回來了一趟,緊趕慢趕,沒趕上下葬。但張母的那個形狀,也實在是不能夠示人,所以張二姐隻是在墓邊大哭了一場。
順道張巡還和趙肜談了談溧陽的防禦情況,溧陽現在有兩萬兵,是已經操練了一年多的正經官軍。但是清一色的步兵,沒有半個騎兵。顯然不能夠同元軍野外浪戰,隻能死守溧陽,遮蔽後麵的廣德和獨鬆關。
趙肜還問張巡常州的防務如何?如何啊,唉……
幸虧常州是罕見的有內外城的腹裏城池,憑借兩重城牆,殺傷元軍幾千人應該不是太大的難事。至於什麽大勝,乃至殺敗元軍數萬之眾,張巡想都不敢想。
盡人事,聽天命罷了。
聽到這個答案,趙肜反而點頭,誰不是呢。他們父子也隻是盡忠而已,受國恩如此,現在唯有一死以報先帝知遇之恩啦。
兩人正議著,外頭突然騷動起來。才站起身,就聽到有伴當跑進來稟報,說是天使已到,請張巡立刻出去接受詔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