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張巡原主應該是見過這座銅殿,或者說“金殿”的,但是這不是穿了嘛。左右道人則是誇耀本殿如何如何,應該是誰來都誇。


    想想天慶觀這個名字就知道,是朝廷賜額的道觀。先後曆經太宗、徽宗、孝宗和理宗四次賜名賜田賜錢,尤其是徽宗時,用銅二十萬斤,鑄造了這座銅殿,賜額“太平法相”。


    別看二十萬斤銅如何,其實也沒很多錢,一萬貫銅錢大概可以等於四到五萬斤。


    倒是為了裝點銅殿的頂蓋,據說用了二三十斤黃金來刷金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張巡隻記得春秋戰國的時候,趙國的祖先誰誰,建造宗廟的時候,用青銅鑄造廊柱,說是以防萬一。然後趙家真的被人圍攻,後人就把銅柱大殿給拆毀了,拿來熔鑄箭頭,反擊敵軍。


    這麽大一座銅殿,要是拆了,拿來融化成箭頭,恐怕也可以鑄造少說幾百萬支箭吧。


    不過這是自己“替身”在的道觀,這種事咱們可幹不出來。哪能把人家的殿閣廟宇給拆了,況且這也沒打仗。


    吃飯吃飯,張巡依請入座,還問徐道明和謝拉去哪兒了。眾人表示大概率就是無錫、宜興這一代。去年秋後太湖水泛,沿湖一帶頗有人腹瀉、下痢,所以徐道明就去施藥問診來著。


    原來如此,去年張巡記得是個平年,年成一般,好像確實夏秋之際多下了幾滴雨,導致稻米的生長差了一些。然後秋末就泛水了,原來都是有跡象的,隻是平時張巡不注意罷了。


    去年雨水多,今年有可能雨水就要少,或許真有災。


    崇禎末年,就是反複的旱災和洪災,一年旱,緊接著一年澇,根本就不給陝西老百姓活路,氣候糟糕到了極點。


    那他們師兄弟什麽時候回來?眼下四麵八方都是過兵,擱外頭人生地不熟的,這要是遭了什麽難,在外邊根本無人知曉啊。


    嗐,您還不知道,不是有謝拉嘛。


    道人們撫掌問張巡,您難道沒瞧見我們謝師弟的本事?別說來十個八個賊人了,你就是全身披掛的鐵浮圖,他一棒下去,也搗成肉泥了啊。


    有道理,當我沒問。


    確實,有謝拉在,徐道明要是還能被什麽賊人捆了,那真就沒天理了。況且徐道明是大夫,賊人就算把他捆了,回去也得好吃好喝伺候著。


    剛剛朝廷都在抓大夫呢,不就是因為大夫也算稀缺的技術資源,必要時可以發揮作用嘛。


    聊興已盡,飯也吃完,張巡拱手告辭。道人們把張巡送到道觀山門口,就是剛剛官兵和他們掰扯的觀門。


    說是山門,又叫做龍虎殿,五開間的大山門,除了中間三間是門廳外,兩側的梢殿立著青龍白虎兩尊木胎泥塑的星君神像。


    拜一拜,要打仗了,拜拜守門的星君總是好的。


    甭管好使不好使,拜拜又不花錢。


    也不是不花錢,來都來了,寄進五十斤香油吧。張巡的馬上當然沒有背著香油,折現就行。宋代的寺院宮觀,兼職幹“銀行”的多了去了。本身很多大寺院、大宮觀就是大地主,有資本金,還有廣泛的客戶基礎,折現對他們來說還挺合適的。


    道士也是要生活的嘛。


    上馬回家,家裏自然一切都好。先前近支和親眷出了兩個進士的喜悅還沒過去,張母作為親姑姑,已經給李讓準備好了平素要穿戴的公服,染色還是她親自盯著人去辦的。


    當前這會兒,正在猜測自己的好大侄兒能夠中第幾名。名次高一點呢,起步就高一點,別像他爹似的,六十多了才升遷到待製,這輩子是摸不到執政的邊咯。


    “表兄文章是好的,自然名次不會差。”張巡反正不潑冷水,跟著張母吹唄。


    “無錫李氏乃是詩禮之家,人所共聞的。”大嫂真氏在家,就得侍奉婆婆,所以侍立在張母的一側。


    倒是她的兩個女兒坐在下邊兒,正在望著前廳院內含苞待放的杜鵑。今年春天雨水確實見少,連帶著外頭桃花都開得遲了。


    對了,我好大侄兒呢?


    好大侄念書咯,奔十歲的年紀,早就開蒙,每天都得學習。因為預備著之後要去揚州的,所以沒有請什麽專門的先生來教。若是久居在常州,現在要麽塞進城內的書院,要麽就送去茅山上的幾所有名山房求學。


    現在就在族裏麵的義學,和其他年紀相仿的同宗子弟讀書。張巡當年也去過,不過沒什麽上進的能力,粗通文墨而已。


    後來便宜爹去世,便宜大哥入朝為官,而且老頭臨死一封遺表,張巡就蔭了郎官,讀不讀書也就罷了。


    “行在有信來沒有?”張母點著頭,但還是挺著急的。


    “殿試總得隔上好幾日,況且還得金明芙蓉賜宴呢。”張巡能理解張母的想法。


    兩人閑聊了一會兒,張巡就又提及了那個暫時遷進城內居住的建議。戰火已經燒到了安慶和建康之間,誰知道什麽時候燒到常州?


    還是搬進城內,至少有堵城牆擋著,安全不少。


    可惜張母還是那個說法,祖先廬墓在此,況且打仗是朝廷的事,關她一個老太婆什麽?就算是韃子來了,也不會劫掠她這樣的老太婆,反正就是不走。


    你咋不說,你要和老頭死一塊兒呢?


    示意一旁的大嫂也幫著勸勸,大嫂隻是微微搖頭,顯然也是勸過的,並沒有什麽效果。


    “況且韃虜來,首要的就是攻城,在城內如何保全?”張母出身世家,見識遠非一般小門小戶的可比。


    賊來入城,兵來散野,就是道理。


    賊匪打不破城池,所以就應該往城裏麵躲。正規軍來了,那就要往山野裏麵跑,因為軍隊是要攻城奪鎮的。


    “韃子來了,甲馬齊飛,鄉野更難保全啊。”張巡可不敢對元軍的軍紀做什麽太天真的預估,要麽拉一標保安隊作甚?


    “那就避走太湖,甲馬再飛,能飛進水裏去?”張母居然連避入太湖都考慮好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鼙鼓揭天破宋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穢多非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穢多非人並收藏鼙鼓揭天破宋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