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做美夢呢,這夢就醒的比較快了。剛剛還在想著便宜爹要是活著就好了,甚至可以有資格去爭一爭參知政事兼樞密使。結果外頭就報說才任荊湖兩路安撫製置大使的汪元帥,因為觸怒了賈似道,用了沒幾天就免冠去職。
現在正往行在去,是否組織一下地方鄉紳,去艤舟亭接一接,送一送。
朝廷這朝令夕改的架勢不變一變,是絕對沒有什麽好下場的。但是汪立信卻一定要去送一送,因為汪立信是前任的常州知州,算是本地的舊任長官,於情於理都得饋贈一二。
另外老汪家也是累代的名門,其叔祖父汪澈是臣構紹興年間的進士,孝宗朝的宰相。人家和咱們家一樣,是本朝的統治階級,還是主戰派那一夥的呢。
招呼家裏的管事,預備些程儀,張巡自然要去拜一拜這位汪元帥。
轉天過來,包括李讓在內,一眾常州官吏縉紳在艤舟亭拜候,見到了汪立信。真是老頭了,老的已經能看到不少老年斑,但是眼神還不渾濁,而且說話有些中氣。
多年封疆,身上自有一番氣勢。
“你聽說了嗎?”李讓和張巡兩個人比較靠後,前排老頭居多。
“什麽啊?”
“汪學士被免的緣由。”汪立信被免去了元帥的職務,但是身上的端明殿學士貼職不會免去,身份的象征。
有這個象征在,隻要有機會,汪立信立刻就可以起複為參知政事或者樞密使。當然就他這個年紀,恐怕也沒啥機會了。
“怎麽一回事?”張巡隻知道汪立信似乎是觸怒了賈似道,這才被免官的。
“學士確實是老了啊……”李讓卻感慨了一句。
原來汪立信趕到江陵之後,發現荊湖地方幾乎已經沒有多少兵馬。舊有官軍,都被範文虎一撥送光。江西那邊的呂師夔也沒什麽兵,黃州、興國一代也就剩點殘兵敗將。一直要到安慶,才有範文虎的兩萬多潰兵。
這樣的情況別說重新奪回襄陽了,連死守鄂州恐怕都做不到。那怎麽辦呢?汪立信也不知道是不是文人習性爆發,給宋朝廷出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招募五十萬大軍,沿江守備,選用良臣。中策是放還被拘禁的元朝使節,向元朝求和,輸送貨幣,謀求二三年的和平,整軍備戰。下策是咱們大夥兒拉著棺材,叼著玉璧,跪城門口投降吧。
上策沒錢,中策是賈似道的要害,下策純開玩笑(也不一定)。這不就是鬧呢嘛,瞧見這份表章,賈似道怒了,把汪立信一擼到底,就留一個副相同級待遇退休養老。
沒錢的那一策咱們就不去說了,任是誰都知道這個時候宋朝廷沒有能力拉起來五十萬大軍。中策稍微說一下,汪立信戳破了賈似道當年的一個彌天大謊。
忽必烈繼位那年,派遣國信使郝經南下,向理宗趙昀通報元朝廷易主,以及關於鄂州合議的諸般事務。
這個鄂州合議到底議了什麽,除了賈似道知道,大約也就是忽必烈和郝經知道了。其中到底有多少難言的內容,屬實無法揣測。反正賈似道不敢讓郝經見到理宗趙昀,就這樣把人拘禁在揚州已經十四五年了。
現在這件事又被汪立信挑出來說,賈似道肯定大為驚恐,驚恐就轉憤怒,然後就把汪立信一擼到底咯。
“原來還有這樣的事。”張巡微微點頭,表示知道。
眼下這個時代,堪稱輿論陣地的地方,有一個就是學生群體。畢竟如今這年頭的學生,就沒有徹底的窮人。甭管什麽曆史書上寫誰誰誰年幼時家貧,家貧你還有抄書用的筆墨紙硯錢呢。
廣化門外賣兒賣女的窮人,那才真叫是窮人。能讀書當學生的,這會兒怎麽也是一個中產一二等戶。
有錢自然有閑,有閑就會聊天議論,最後發牢騷。
很多事情最後就是學生捅出來的,這一點倒也算是古今中外有點一致性。李讓就混在學生群裏,消息許多時候比張巡還靈通一點。
“荊湖一時無帥咯。”李讓這一句,不知是慨歎還是無語,張巡沒怎麽聽出語氣來。
兩人閑聊這會兒,汪立信也已經被迎到了岸上。正好瞧見李讓,就問是不是李待製之子。那肯定是啊,李株剛剛過的江陵,這會兒恐怕已經到重慶了。
李讓連忙出來行禮,汪立信似乎很喜歡李讓,連說他父親李株慷慨於王事,三千裏赴任,日夜疾驅,不懈片刻。希望李讓能夠同他父親一樣,忠悃於王事雲雲。
看來汪立信確乎是和李株見了一麵,估摸著還聊了一夜呢。作為重慶知府,夔峽方麵的一把手,李株或許還同汪立信就反攻襄陽做了討論。
聊了片刻,終於瞧見了張巡。旁邊立刻有人介紹,這是張樞相之子,張舍人之弟。對,我爸是國防部長,我哥是中央辦公廳副主任。張巡也連忙向汪立信行禮,老交情的嘛。
“餘在湖口,聞晉陵張爾行,侍母至孝,手奉綿紙。於公至勇,伏虎除害。那人便是你?”汪立信見到張巡,立刻念叨起來。
“區區賤名,不意竟入學士之耳。”張巡趕忙拱手。
“江古心同文履善極言你江東第一俊,今日一見,果非凡人。”很顯然,在往杭州去的路上,汪立信還碰到了江萬裏和文天祥。
不必說,文天祥把張巡誇得天上少有,人間絕無,簡直是世上第一等的忠臣良將。這事文天祥已經不是第一次幹了,在常州他就這麽幹,沒想到回了江西,瞧見原宰相江萬裏和汪立信,仍舊這麽幹。
他替我這麽賣力宣傳做什麽?
其實張巡有些摸不著頭腦的,因為兩人非親非故,要說他替張逞說話也就罷了,兩人是同科年好。可張巡又沒有參加科舉,隻是個蔭補的郎官,按理說甚至不算正途。
但無論張巡怎麽想吧,汪立信就是一頓猛誇,直說江東毗陵郡富華之所,人傑地靈。
現在正往行在去,是否組織一下地方鄉紳,去艤舟亭接一接,送一送。
朝廷這朝令夕改的架勢不變一變,是絕對沒有什麽好下場的。但是汪立信卻一定要去送一送,因為汪立信是前任的常州知州,算是本地的舊任長官,於情於理都得饋贈一二。
另外老汪家也是累代的名門,其叔祖父汪澈是臣構紹興年間的進士,孝宗朝的宰相。人家和咱們家一樣,是本朝的統治階級,還是主戰派那一夥的呢。
招呼家裏的管事,預備些程儀,張巡自然要去拜一拜這位汪元帥。
轉天過來,包括李讓在內,一眾常州官吏縉紳在艤舟亭拜候,見到了汪立信。真是老頭了,老的已經能看到不少老年斑,但是眼神還不渾濁,而且說話有些中氣。
多年封疆,身上自有一番氣勢。
“你聽說了嗎?”李讓和張巡兩個人比較靠後,前排老頭居多。
“什麽啊?”
“汪學士被免的緣由。”汪立信被免去了元帥的職務,但是身上的端明殿學士貼職不會免去,身份的象征。
有這個象征在,隻要有機會,汪立信立刻就可以起複為參知政事或者樞密使。當然就他這個年紀,恐怕也沒啥機會了。
“怎麽一回事?”張巡隻知道汪立信似乎是觸怒了賈似道,這才被免官的。
“學士確實是老了啊……”李讓卻感慨了一句。
原來汪立信趕到江陵之後,發現荊湖地方幾乎已經沒有多少兵馬。舊有官軍,都被範文虎一撥送光。江西那邊的呂師夔也沒什麽兵,黃州、興國一代也就剩點殘兵敗將。一直要到安慶,才有範文虎的兩萬多潰兵。
這樣的情況別說重新奪回襄陽了,連死守鄂州恐怕都做不到。那怎麽辦呢?汪立信也不知道是不是文人習性爆發,給宋朝廷出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招募五十萬大軍,沿江守備,選用良臣。中策是放還被拘禁的元朝使節,向元朝求和,輸送貨幣,謀求二三年的和平,整軍備戰。下策是咱們大夥兒拉著棺材,叼著玉璧,跪城門口投降吧。
上策沒錢,中策是賈似道的要害,下策純開玩笑(也不一定)。這不就是鬧呢嘛,瞧見這份表章,賈似道怒了,把汪立信一擼到底,就留一個副相同級待遇退休養老。
沒錢的那一策咱們就不去說了,任是誰都知道這個時候宋朝廷沒有能力拉起來五十萬大軍。中策稍微說一下,汪立信戳破了賈似道當年的一個彌天大謊。
忽必烈繼位那年,派遣國信使郝經南下,向理宗趙昀通報元朝廷易主,以及關於鄂州合議的諸般事務。
這個鄂州合議到底議了什麽,除了賈似道知道,大約也就是忽必烈和郝經知道了。其中到底有多少難言的內容,屬實無法揣測。反正賈似道不敢讓郝經見到理宗趙昀,就這樣把人拘禁在揚州已經十四五年了。
現在這件事又被汪立信挑出來說,賈似道肯定大為驚恐,驚恐就轉憤怒,然後就把汪立信一擼到底咯。
“原來還有這樣的事。”張巡微微點頭,表示知道。
眼下這個時代,堪稱輿論陣地的地方,有一個就是學生群體。畢竟如今這年頭的學生,就沒有徹底的窮人。甭管什麽曆史書上寫誰誰誰年幼時家貧,家貧你還有抄書用的筆墨紙硯錢呢。
廣化門外賣兒賣女的窮人,那才真叫是窮人。能讀書當學生的,這會兒怎麽也是一個中產一二等戶。
有錢自然有閑,有閑就會聊天議論,最後發牢騷。
很多事情最後就是學生捅出來的,這一點倒也算是古今中外有點一致性。李讓就混在學生群裏,消息許多時候比張巡還靈通一點。
“荊湖一時無帥咯。”李讓這一句,不知是慨歎還是無語,張巡沒怎麽聽出語氣來。
兩人閑聊這會兒,汪立信也已經被迎到了岸上。正好瞧見李讓,就問是不是李待製之子。那肯定是啊,李株剛剛過的江陵,這會兒恐怕已經到重慶了。
李讓連忙出來行禮,汪立信似乎很喜歡李讓,連說他父親李株慷慨於王事,三千裏赴任,日夜疾驅,不懈片刻。希望李讓能夠同他父親一樣,忠悃於王事雲雲。
看來汪立信確乎是和李株見了一麵,估摸著還聊了一夜呢。作為重慶知府,夔峽方麵的一把手,李株或許還同汪立信就反攻襄陽做了討論。
聊了片刻,終於瞧見了張巡。旁邊立刻有人介紹,這是張樞相之子,張舍人之弟。對,我爸是國防部長,我哥是中央辦公廳副主任。張巡也連忙向汪立信行禮,老交情的嘛。
“餘在湖口,聞晉陵張爾行,侍母至孝,手奉綿紙。於公至勇,伏虎除害。那人便是你?”汪立信見到張巡,立刻念叨起來。
“區區賤名,不意竟入學士之耳。”張巡趕忙拱手。
“江古心同文履善極言你江東第一俊,今日一見,果非凡人。”很顯然,在往杭州去的路上,汪立信還碰到了江萬裏和文天祥。
不必說,文天祥把張巡誇得天上少有,人間絕無,簡直是世上第一等的忠臣良將。這事文天祥已經不是第一次幹了,在常州他就這麽幹,沒想到回了江西,瞧見原宰相江萬裏和汪立信,仍舊這麽幹。
他替我這麽賣力宣傳做什麽?
其實張巡有些摸不著頭腦的,因為兩人非親非故,要說他替張逞說話也就罷了,兩人是同科年好。可張巡又沒有參加科舉,隻是個蔭補的郎官,按理說甚至不算正途。
但無論張巡怎麽想吧,汪立信就是一頓猛誇,直說江東毗陵郡富華之所,人傑地靈。